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疫情之下,“國士無雙”

引言

自古以來,中國的“士大夫文人”,通俗一點就是現在所說的“知識分子”,他們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久而久之,耳聞目染,多少養育出一絲“浩然之氣”,他們氣度寬宏,眼光遠大而剛毅果斷。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疫情之下,“國士無雙”


記得當年大學畢業,和同學們告別,為四年的同窗之情做個總結,給同學們寫畢業留言,都會想到這一句;後來角色的轉變,由學生變成了老師,每當畢業季,我最喜歡給學生的留言也是這一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疫情之下,“國士無雙”


“士”的真正含義

“士”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從“孔聖人”時代算起,中國的“士”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就是到了如今還在不斷傳承下去,深深地在文人的心中烙下“中國印”。

追溯“士”的足跡,先秦的“遊士”,秦漢的“士大夫”,魏晉南北朝的“名士”、“士族”,到隋唐的“文士”,明清的“文人”……不同的歷史階段,“士”為我們呈現著不同的社會風貌,政治形象,但無論如何沉澱,他們有著共同的特徵,一起組成了中國“士”的形象。

縱觀歷史,“士”是對讀書人的統稱,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著有《大學》和《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他認為讀書人不可以不胸寬大度,意志剛強堅韌,因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遙遠。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疫情之下,“國士無雙”


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風骨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語出《論語•泰伯》,原文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弘,寬廣也。毅,強忍也。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無以致其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士”在現實社會中的時代意義

  • 讀書人飽讀詩書,所沒有堅強的意志,若遇到困難時就會中途退縮。
  • 做事沒有原則,懦弱無剛的人。怎能家國天下,為社會承擔起應盡的責任?況且這樣的責任沉重而久遠。這一切是由心中懷著堅強意志的讀書人,通過實踐仁道理想來決定的。
  1. 孔子所講的“仁道”,旨在以仁愛的態度來對待國家、社會和別人,為此就要承擔起救世救人的責任。
  2. 曾子在進行仁德教育的同時特別強調人生的理想和堅定的意志。要想承擔對國家、社會、家庭的責任,必須要“弘毅”。這對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人來說,遠大的抱負、堅強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士”對後世的影響

由此可見,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曾聖的名言後來就演化成了儒家人格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試想,無論古今中外,當一個人在飛黃騰達時,能以天下為己任,而在困窘之時還不放棄個人修養,還能心懷天下,這就是君子所為了。有目共睹,孔子之後中國古代有許多名士,當自己窮極潦倒的時候,還念念不忘蒼生黎民。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疫情之下,“國士無雙”


“詩聖”杜甫在自己的茅屋僅能容身,破敗漏雨之時,他想的卻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范仲淹認為一個士人不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應該繫念天下君民,都應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如此博大的胸懷與這樣高遠的志向,都是源自於孔子的《論語》和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疫情之下,“國士無雙”


如是說

歷史的車輪駛進近現代,“民國時期”抗擊“肺鼠疫”的歸國博士——伍連德,享有“國士無雙”之美譽。在貧窮落後的舊中國,以一人之力聯合志同道合的同仁,控制了幾乎毀滅整個華夏民族的“鼠疫”。醫者仁心,他以士子之心,力挽狂瀾,用自己之所學,造福九州,推行“口罩”防疫,流傳至今。當為士之楷模,為後世子孫敬仰。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疫情之下,“國士無雙”


無獨有偶,庚子春(公元2020年),江城武漢“冠狀肺炎”疫情襲來,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主持防疫抗病毒工作,當機立斷,採取高效的科學方法,,力挽狂瀾,遏制疫情蔓延。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疫情之下,“國士無雙”


醫學專家73歲的李蘭娟院士,面對疫情,率領自己的醫學團隊,奔赴武漢疫情第一線,用自己高超的醫療技術,將很多垂危的生命,從死亡線上拯救回來,如果沒有剛強的意志力和長期執著的孜孜追求,何來如此成就?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疫情之下,“國士無雙”


面對這次疫情,還有多少默默無聞的醫務工作者,多少戰鬥在疫情一線的無名英雄,用自己的行動,捍衛著中國傳統“士”子的尊嚴。正所謂:“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正是有千千萬萬這些民族的脊樑,才是漸漸消滅這次疫情的有力保障。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疫情之下,“國士無雙”

結論

用魯迅先生一句名言來加以總結: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生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也正是這些脊樑在每一次危難之時,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一個古老的格言:“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