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的寫法是什麼?有什麼要求?

津銘866


題主:十六字令的寫法是什麼?有什麼要求?

十六字令,故名思義,十六個字湊成的小令,在原創詩詞版塊中,屬於詞的一部分。《十六字令》分四行排列,寫的字數按1-7-3-5的順序來,兩兩成句。

怎樣用好這16個字,如果用平聲字開頭,那麼第一句尾字,即第8字要押韻,第二句尾字,即小令的末尾也要押韻,都是平聲字。

一般來說,小令另外還有五個字也要用平聲字,怎麼選取呢?其實,也是根據韻律來的,三五七言,必須交替換韻,我們看看後三行吧。

第三行3字,尾字仄聲,沒辦法,前兩字平聲字。第四行5字,二四分明,上行前兩字平聲,下行至少保證第二字仄聲,這樣,第四字要分明,只能是平聲字,再根據尾三連平犯忌規則,第三字仄聲無疑,首字呢?中性。

重新回到第二行,因為第三行前兩字和第四行第四字都是平聲,所以第二行除了韻尾平聲以外,還要找兩個平聲字,並且以七言的規則,尾三連平不可取,一行四連仄也通不過,只宜選在該行第三字和第四字了。

下面具體談《十六字令》的格式,要求,我們還可以觸類旁通呢。

1.《十六字令》的格式。

平,

中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

中仄仄平平。

第二行和第四行首字,可平可仄,其實按照對稱的規律多使用仄聲字就行,有時根據需要,平聲字也不算犯規。對照格式,指定的八個平聲字,位置依次是第一句第一、四、五、八字,第二句第一、二、七、八字,而仄聲字可取6至8個,因為第二、四行開頭允許用平聲字,仄聲字數就有變化了。

2.《十六字令》的要求。

要求呢?除了符合平聲規範之外,注意第一、二、四行韻尾在同一個韻部,押好韻,還要有好的意境,寫景狀物,敘事抒情,談感受都行,沒有一個核心內容,空洞無物,就會失去寫小令的意義。

本人作品《十六字令 梅》敬請批評指正。

十六字令 梅

梅,

踏雪冬來幾友催。

凌寒事,

請你鬥芳菲。

3.觸類旁通。

①押仄聲韻的十六字令,可以有。格式如下:

仄,(韻)

中平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韻)

我即興創作一首《十六字令 夏》吧。

十六字令 夏

夏,

烏雲密佈雷聲大。

樹影叢,

綠荷聽笑罵。

②五絕,七絕,包括藏頭詩,注意平仄韻律轉換,想好核心內容,韻尾字使用正確,也可寫成。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多看多思多練筆,才能寫得遊刃有餘。我也整理了幾首,恭請詩友們指正。

綜上所述,由對《十六字令》的探討,還有它的格式及要求,我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觸類旁通的,有對小令仄聲韻的解讀,有詩詞創作的啟發,其實,像元曲《天淨沙》宋詞《虞美人》,還有詩友們喜愛的《踏莎行》《鷓鴣天》,您也完全有信心,掌握平仄韻律,創作出一篇篇耐讀的美文來。我是頭條號 ,歡迎您的到來!


ZHANGRUPlNG


十六享令寫法是什麼?有什麼要求?

詞,是詩體的一種,古時詞是配樂而歌唱的。每一種詞按照各自依據的樂譜大體都有一定的格式,這種格式是在舊詞的基礎上加以歸納,擬定詞譜,這樣一來,填詞的作者則有了依據,加之有些詞人並不很通音樂,他們填詞是為了作詩,並不是為了演唱,於是詞便成了一種純文學式樣的文學體裁。

這種體裁又分為:

一、小令,

二、中調,

三、長調。

據說五十八字以內為小調;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上為長調。大體情況是這樣劃分的。

因此,十六字令自然也就劃分到小調了。她也是詞族中字數最少的詞牌了。

十六字令,全詞只有十六個字,通押平聲韻,她的平仄如下:

平,

△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

△仄仄平平。

第一句,一字句,感嘆性獨詞句入韻。

第二句,七字句,律句。也有非律句的,但很少見,一般都是用律句。

第三句,詞中三字句最為常見,格式大都截取五言律句中的後三個字: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第四句,五字句。五字句一般是用五言律句。

以上就是《十六字令》的基本要求,這是對本詞牌的字數、押韻、和平仄的要求,其意境與詩和其它詞牌的要求應該是一樣吧!


高樓避愁


《自由體詩》

——(十六令)

其一。

令,

短小精悍又成韻。

字不多,

僅僅四句雲。

其二。

令,

前人太懶太隨興。

落幾字,

語成十六名。

其三。

令,

不是轅門領軍命。

無有旗,

指揮誰來聽。

其四。

令,

有人將它制一名。

十六字,

一七三五形。

2019年11月下旬於郴州北城。



如若天風


問題:十六字令的寫法是什麼?有什麼要求?


前言

顧名思義,十六字令只有十六個字的小令,它又叫做《歸字謠》或《蒼梧謠》。和14個字的《竹枝詞》相比,十六字令是詞牌中字數最第二少的詞。

一、詞譜

歸字謠 單調十六字,四句三平韻

歸。△獵獵薰風捲繡旗 。◎●○○◎●△攔教住,重舉送行杯。○○● ⊙●●○△

在《欽定詞譜》中,作為範例的是南宋詞人張孝祥的這首詞,因為以“歸”字開端,因此這個詞牌又叫做《歸字謠》。

在詞譜中的符號各有不同意義:

“○”標平聲, “●”標仄聲 ,“⊙”標應平可仄 ,“◎”標應仄可平,“△”標平韻, “▲”標仄韻 。

這首詞可以看出是平聲韻“△”,所以沒有“▲”。

二、名家名作

南宋的蔡伸也有一首頗為有名,又被稱為《蒼梧謠》

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嬋娟。
南宋另一個詞人袁去華也有兩首《歸字謠·歸》
歸。目斷吾廬小翠微。斜陽外,白鳥傍山飛。
.....
歸。隨分家山有蕨薇。陶元亮,千載是吾師。

張孝祥是南宋的狀元,他的《歸字謠》其實有三首:

歸。十萬人家兒樣啼。公歸去,何日是來時。
....
歸。獵獵薰風颭繡旗。攔教住,重舉送行杯。
....
歸。數得宣麻拜相時。秋前後,公袞更萊衣。

結束語

十六字令是一首比較容易填寫的小令,按照詞譜填寫即可,沒有特別注意的地方。

唯一提醒一下的地方,就是後面十五個字,都是為了解釋或者承接第一個字的,不要風馬牛不相及。

下面錄入老街的一首《歸字謠》,歡迎詩友們指正。

歸。 一棹斜陽繞翠微,漁歌裡,白鷺入雲飛。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十六字令,詞牌名,因全詞僅十六字而得名;又名“蒼梧謠”“歸梧謠”“歸字謠”“燕銜杯”“花嬌女”。此調只見兩體,均為單調四句十六字,屬於最短的詞。正體三平韻,第一、二、四句押韻,均用平聲韻。變體兩平韻,第二、四句押韻。代表作有蔡伸《十六字令·天》等。

體裁沿革

十六字令,起源於唐代,當為湘中民間樂曲。現存最早用此調填的詞是宋代蔡伸之作。宋人袁去華詞首句一字句,兩首為“歸”,因改調名為“歸字謠”。元人周玉晨將此調改名為“十六字令”。周詞首句為三字句,乃誤。其實“蒼梧謠”名在前,後稱“歸字謠”。

此調原本只一體,為首句單字起式並押平韻者,後來在傳抄中斷句失誤,因錯就錯,衍生出“三字起”新格式。即如《欽定詞譜》所言,《詞統》及《草堂別集》收錄周玉晨詞“眠,月影穿窗白玉錢。無人弄,移過枕函邊。”把“眠”字誤為為“明”字,可能是覺得此字單句,不合韻,便重新斷句,以‘明月影’三字起句,以訛傳訛,後來便出現三字句起式之另體。曹貞吉《蒼梧謠》,便按周玉晨詞的訛傳體所填寫,併名《蒼梧謠》。《填詞名解》卷一言:“《十六字令》有二體,以字數也。其單起者又名《蒼梧謠》。”另有清代黃德貞詞名《花嬌女》。

格律說明

“十六字令”為單調小令,通篇四句,按字數排序為:“一。七。三,五。”結構佈局上的突出特徵是長短句交錯,反差較大。

開首單字成句,領起全篇。首字押平聲韻,一開始便定下全篇韻味,平穩又紮實。第二句為“仄起平收式”七言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較為特殊,第一字不拘平仄,第三字須保持平聲不變。按七律規則,“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不能變。否則便稱作“犯孤平”大忌。詞中雖無“孤平”之說,但詞家沿襲詩律,第三字也皆沿用平聲。第三句為不押韻的三字句。此句要點在第三字必用仄聲。其第一、二字可平可仄。但在既往各家譜書,如《欽定詞譜》及龍榆生《唐宋詞格律》中,此句皆定為“一字不易”,即第一、二字必平,第三字必仄。這類三字句,在各種常用調中,第一、二字平仄聲並不那麼限定,用平用仄者皆有。從所見各家詞作,第一字以習用平聲者居多。這是此調中的一個轉折句,由前邊的七言長句,突然跌落到三字句,節奏劇烈變化,聲調昂起,轉折跌宕。末句為“仄起平收式”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在五律中,其第一字不拘平仄,詞中沿習之。

此為最短之詞調,宋人作此調者僅三家,格律相同。此調全用奇句,音節短促,其一字句極難處理。譜式據《詞譜》。調中五、七字句均為律句。又,毛澤東《十六字令三首》第一首末句“離天三尺三”,因系引用民謠,不可改動,故突破了格律。

“十六字令”詞牌字數雖少,但句序排列長短交錯,一字句起,七言句承,三字句轉,五字句收,起承轉合,騰挪跌宕,頗具表現力。此調有兩種格式。

正體常格單調十六字,四句三平韻。如蔡伸、張孝祥、袁去華、周玉晨、毛澤東詞。按張孝祥詞三首,皆以“歸”字起韻,蔡伸詞以“天”字起韻,袁去華詞亦以“歸”字起韻,皆一字句也。按張詞別首第二句“十萬人家兒樣啼”,“兒”字平聲。蔡伸詞第二句“休使圓蟾照客眠”,“休”字平聲。第四句“桂影自嬋娟”,“桂”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變格亦單調十六字四句,但第一句作三字句,且不入韻,故通篇只有兩平韻,較正體少一韻。如周玉晨、曹貞吉詞。

格律對照

正格

格律對照例詞:袁去華《十六字令·歸》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歸,目斷吾廬小翠微。斜陽外,白鳥傍山飛。

變格

格律對照例詞:曹貞吉《蒼梧謠·團扇舊》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團扇舊,猶堪贈所歡。秋風起,戀戀故人難。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詞作

南宋·蔡伸《蒼梧謠·天》

南宋·袁去華《十六字令·歸》

南宋·張孝祥《歸字謠·歸》

元·周玉晨《十六字令·眠》

清·曹貞吉《蒼梧謠·團扇舊》

清·曹貞吉《蒼梧謠·寒澗水》

清·黃德貞《花嬌女·送皆令之西泠》

現代·毛澤東《十六字令三首》


水木清華76318705


十六字令的寫法是:第一句一個字,作一行,第二句七個字,第三句三個字,第四句五個字。一,二,四句要押韻。


譚文祿


詞牌名;共16字。乃最短詞牌;第一,一字打頭;第二,7字;第三,3字;掃尾,5字;一、二、四押韻。也有二、四押韻,主要特點,通過簡短16字,組成一篇有血有肉有靈魂,通俗易懂的文章;這要靠文學功底,才能夠完成。


覺醒207580216


《十六字令:梅》

2020..2..10..於海南

[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梅,

開向飛雪迷萬家。

冷與豔,

妒透百圃花。


用戶51182697922李思


試著寫一首!水,泉湧溪澗河流急,蜿蜒接崎嶇。水,風雲變幻霧氣騰,飄渺似朦朧。水,翻江倒海波濤湧,船艦利厚生。


連山堂6319285774


,十六字令三首。 憶

戊戌年

仲冬

思緒萬千手執筆,

在思念,

校園之一切。

校園生活和學習,

一對紅,

汝吾一幫一。

老師同學多親密,

猶如同,

美好電視劇。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