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一部分人出對聯上句,不按平仄關係去寫?三尾平,三尾仄?

九月菊香3


現代觀念就是拓展,開放;有意境,有內涵就是非常好的對聯!硬用平仄反而束縛了許多新穎脫俗而又內涵豐富的對聯。

只要意境,內涵廣博,深遠新穎不必據泥於形式。

個人見解。


耍中悟到


對聯是否講究平仄,就像詩是否一定要平仄一樣。總不能說講究平仄是詩,否則就不是詩?格律詩之前的古體詩和詩歌、賦也沒有平仄要求。

對聯由詩詞演變發展而來,主要講究的是對仗相對、詞性相近和上聯仄尾、下聯平尾等。因此,個人認為只要符合對聯的基本規則,特別是意境優美,耐人尋味,就是不按平仄相對,應該也是好時聯、名對聯。

對對聯的"平仄相對"要求與否,我們應持包容態度。就如古代詩詞、賦、古體詩、近體詩和現代詩歌一樣,都是時代發展中的變化與創新,適合這個時代的就是對的。

就是我們許多網友什麼也不講究,隨性對上一句,我個人也還是認為要理解。鼓勵他們重在參與,重於自樂一笑,沒必要用專業的眼光去審視批判l他。

頭條上文化類的對聯能一枝獨秀且熱鬧,也許就是因為廣大網友的廣泛參與之故。就好比專業人士的對聯作品,除了專業人士的支持,更需業許許多多非專業網名的鼎力相助,否則你就只能孤芳自賞囉。

理解支持!包容開心!


石潤居


前不久在另一個文化群爭論來,就是詩的平平仄仄。他們剛剛進修過平平仄仄來,就咬著平仄不放,好像知道平平仄仄就是詩人了。

我說,平平仄仄是一般規律,但不是詩詞的主體。詩的主體是意境 ,要求很多,比如,

花徑不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

換幾個字看看:

花經不曾迎客少,

逢門真始為新開。

平平仄仄對啊,但是,你在說什麼呢?

不知道。不知道就是詩?

自從學習了平平仄仄,我們那個群突然出來很多詩人,七律七絕大量發佈,彷彿只要湊足七個字就是詩。什麼:

舉國七十又華誕,

飛機大炮過天安。

南海軍艦魚水情,

男女老少都歌唱。

什麼亂七八糟的都有。她說,平平仄仄對了,就是詩。

有人把平平仄仄這種傳統詩規恰如其分比作球規,非常好。打球和看球都要懂球規,看世界盃🏆的千千萬萬人,都懂。但是如果看球的都上球場,那就不是打球是打架了。

不同的是,網絡發表詩詞,沒有裁判,所以,現在是人人杜李。和書協美協一樣,不懂的當評委,懂的,沒門。

退群吧,在那裡,除了寬容,什麼都沒有。

有些出聯句求答,是為了吸粉,不是為文化。這種形式一流行,丟了文化的本意。

不太可取。

懂平平仄仄,當然好,但不是詩的核心。

寫詩對聯,沒那麼容易。


畫家唐思源


頭條是大眾平臺,聯友的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人處在初始學習層面,不管制聯還是對聯,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都是專業知識不足的體現。

對聯是傳承下來的文化遺產,基本的規則還是要講究的,否則就不叫對聯了。我是初學者,曾經翻看了好些關於對聯規則方面的內容。逐條看去每條都有嚴格規定,但每條後面又都有一個比較寬泛的對策。通體看過後覺得對對聯應該在嚴格的規則內工對的為好聯,意境好而寬對的次之。合掌是對聯忌諱的,但在特定環境下又允許合掌聯存在。總觀全局,對聯還是最注重意境,只要意境好,能與出聯共鳴,產生出藝術效果的聯都算不錯的對聯了。當然了,對聯還是對仗很關鍵,平仄對應才有詩一般的美感。

通覽頭條制聯,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制聯水平很高的人的聯題,續對的人反而很少。這大概就是聯友的水平偏下而不敢應對的原因,致使制聯高手高處不勝寒的尷尬局面。

對對聯是個人愛好,各人的觀點不同,分析聯題的角度不同,對出的聯會有很大反差,只要意思通了就行,沒有必要戳他人的心了。有時評論區好尷尬,反觀噴者的頁面卻糊塗得不分東西,所以,我們在搞好自己的頁面後再評論他人不遲。

對聯是文字遊戲,經過長期應對每個人的水平都會有不同程度地提高的,只是有的人進步快,有的人進步慢罷了。接近年關了,願這份回答能讓聯友們過個和平喜慶的新年,更希望大家的對聯水平有新的提高!


坐雲端靜看百態人生


對聯不按平仄關係去寫,一般只有一個原因他不會。

對聯不同於詩,寫詩如果不遵守平仄,只要你不說是格律詩就問題不大。因為詩有遵守格律的近體詩,也有不遵守格律的古風。

但是對聯則不同,對聯必須遵守平仄、格律,如果不遵守,就可以說你寫的不是對聯。為什麼這麼說呢?

什麼是對聯

對聯,又叫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等。對聯起源於桃符。真正叫“聯”,是來自於駢文與律詩。

因為我們的漢字,具有單音節、方塊字的特點。形聲具備,組合方便,分辨率佳,具有鮮明的音律節奏,語句和文章表達容易產生對稱之美。這是世界上其他字體,都不具備的。

正是因為方塊字的特點,我們產生了對聯這種文體。對聯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有其獨特的要求和規則。如果創作時,不遵守其規則便不能稱之為對聯。這就好像你寫了一篇說明文,你不能說他是散文,你寫了篇議論文,你不能說他是詩一樣。

對聯的格律規則

1、對聯不是韻文,不能押韻。對聯的出句必須是仄聲收尾,對句則要平聲收尾。

這是對聯最基礎的規則。金庸先生在《金庸作品集新序》中這樣寫道;

“有些翻版本中,還說我和古龍、倪匡合出了一個上聯“冰比冰水冰”徵對,真正是大開玩笑了。漢語的對聯有一定規律,上聯的末一字通常是仄聲,以便下聯以平聲結尾,但“冰”字屬蒸韻,是平聲。我們不會出這樣的上聯徵對。為了使得讀者易於分辨,我把我十四部長、中篇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湊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對聯的出句必須仄聲收尾,這是常識也是硬性的規定,沒有準守就可以說你所創作的不是對聯。現在很多人為了玩文字遊戲,往往忽略作品本身,真是可笑之極。

2、對聯的上下聯,必須字數一樣多。長聯則必須句數一樣多。關於這一點,我也想補充一下。還有很多人把對聯稱之為對偶,特別是港臺地區。最早對聯確實也被稱為對偶過。但嚴格來講,這樣講並不嚴謹。或者說,對聯一定是對偶的,但對偶的不一定是對聯。應為對偶字數可以不等,但對聯則必須上下聯字數相同。

3、對聯和格律詩一樣,也需要遵守“相對”和“相替”的規則。即同句的偶數位置,平仄要相替。兩句之間平仄要相對。同格律詩一樣,可以一、三、五不倫,二、四、六必須要分明。

但是一、三、五不論也是有前提的。必須在不出現三平尾、孤平、四連平、四連仄的情況下才能一、三、五不論。

4、不能出現三平尾,避免出現三仄尾。出現三平尾就是出律了,就不算對聯了。三仄尾不算出律,但是要儘量避免。因為出現三仄尾,會影響對聯的韻律美感。

5、句中可以三連平或者三連仄,但是,不能出現四個以上的連平或者連仄。

6、避免出現孤平或者孤仄。

這些便是對聯的基本規則,如果不遵守這些規則,可以說,創作的就不是對聯。

對聯六相

人們把對聯的格律要求,總結成“六相”,也稱格律六要素。分別是:

1、字數相等。

2、內容相關。內容相關的意思就是,上下聯在內容上要相關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3、詞性相當。詞性相當是對語法的要求。詞性相同是要求在語法上,上下聯之間相對應的詞語,詞性需要相同或者相近。比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紅樓夢》黛玉教香菱學詩就提到。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

4、結構相稱。結構指的是語法結構,比如偏正對偏正,動賓對動賓,你不能拿個偏正結構去對個動賓結構。

5、節奏相應。這裡的節奏指的是,對聯語句有規律的停頓。通俗一點說就是斷句。對聯的上下聯斷句必須一致

6、平仄相諧。

結語

有很多人說,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意境到了,沒必要去遵守那麼多的規則,那些東西都是裹腳布。

但是我想說,一般這麼說的人都是自己不會,又不肯去學,給自己找的藉口。一般這麼說的人,他自己都說不清楚意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對聯的平仄要求是為了,使句子讀起來更有節奏感和韻律感,如果不遵守其規則,就失去了對聯獨特的魅力。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你可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寫,但你寫出來不符合要求的句子,請別說是對聯。就好像,你不能把你寫的議論文說成是詩一樣。


暮秋鴻雁


還有不少講究,首先是,要有上聯,必有下聯,切忌詞意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常說的不可“合掌”。一般情況下,字不要重複使用,上聯有的字,下聯一般不再用。

更忌失對欠平衡,也就是在聯語中,結構,詞性等,應該對應的地方,不對應,曰“失對”例如疊詞對疊詞,數要對上數。

平仄應交替,要有韻律感,以七字對聯來說明,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上聯一般應為仄.平.仄或平.仄.平,如果出現兩仄或兩平,為“失替”,不應該用。

更要注意“孤仄”“孤平”上聯除尾“仄”全為“平”,或下聯除尾“平”全為“仄”應注意,別亂用。更應注意氣勢上不要上重下輕。

對聯且忌,三平尾或三仄尾,即上聯尾部三個字全為“仄”,下聯尾部三字全為“平”。凡出現這種情況,不是不慎,就是不懂。當然初學者,可能走點彎路。


老兵4200


平臺上寫詩,寫文章,大多數都是象我這樣願意寫,喜歡寫,你寫我也寫,依樣畫葫蘆,一吐為快的人居多。我們這群人都是重在參與,並也在努力學習提高自己,但是其文理之深,淵源之巨,也不是一天兩天一蹴而就的呢。

如果用專業的眼光來看待來審視,平臺上就沒有多少合格的了。因為有一定造詣的人們是不會整天泡在這裡的,更別說當代文學巨匠會現身了。

不過,我們也有些眼花燎亂的是,有師傅出上聯用仄起平收,有些人出對子對聯卻自己把下聯對出來了卻要別人去給他嵌一個上聯,一看他們的資歷都很高。當然我們只能手足無措無所施從了。

學習永無止境,我們這些不入流質歷淺的頭條粉粉佔樓主大伽們光,受教的路還遠著呢。希望多擔待!


過去和現在6


回答這個問題肯定是費力不討好,但有些想法不吐不快,就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吧。

對聯之所以叫對聯,就是因為它有一套能夠稱之為對聯的規則

1.對“對聯”的爭論和對“格律詩”的爭論如出一轍,關鍵在平仄對仗。有人說,只要有意境,不管平仄對仗也是好對聯,這是天大的誤解,如果不講平仄對仗,那是造句,只是字數相等的兩句話而已,根本不能叫做對聯。

2.玩“對聯”,玩的樂趣就在平仄對仗,平仄對仗都弄不明白,還奢談意境,這叫自欺欺人。

3.有人說古今聲調變化了,無法講平仄,這也不是理由。既然玩的是對聯,出聯人說明是用平水韻對還是用新韻對就可以了,其實不說,懂對聯的人自然是一目瞭然,那些亂對的,說不用管平仄的,說到底就是不懂對聯,說三道四隻是給自己的不懂找一塊遮羞布而已。

4.要亂玩亂對,也無傷大雅,無非不符合對聯要求,但據此就否定對聯的既有規則,還要強詞奪理地和別人爭論,就是一種無知者無畏的表現,只能讓人嗤之以鼻。

對對聯的人可以不懂對聯來亂對,出對聯的人卻不可以不懂對聯而亂出

1.大部分人也說了,頭條是大眾平臺,許多人是來找樂子的,見到有人出聯,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自己懂不懂,對上一句,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發洩一下自己的情緒,無可厚非,就由著他吧。

2.但你要出對聯,總得懂規則吧,不懂規則你出哪門子對聯?如果不懂對聯規則而亂出對聯,小處說是自己不要臉面,大處說是誤導大眾,貽笑大方。

3.有個別人不懂對聯規則,看到別人出對應者雲集,自己也亂出對聯,為了吸引幾個粉絲和評論,哪管平仄不合規矩,所以導致失替、三尾平、三尾仄、孤平、上聯平收尾等種種錯誤。但別人說他的對聯有問題,因為自己不懂,又掛不住面子,便跳起來和別人爭論,理由千奇百怪,說平仄過時了,意境為上,等等。我告訴你,你弄的都不是對聯了,它再有意境有什麼用?

對“對聯”可以隨便玩玩儘儘興,但沒必要不懂裝懂亂和別人爭論

1.頭條是大眾平臺,是大眾娛樂的地方,但絕不能說因為是大眾平臺就可以無限制降低水平,就可以什麼都隨便,連規則也不講了,彷彿誰講規則就不能與大眾同流合汙了,似乎誰講規則就阻礙了歷史前進一樣,誰講規則就要受到攻擊甚至漫罵,這實在不是一種好風氣。

2.其實,那些講規則的人才是可敬的,堅持對聯規則才是在弘揚民族文化,對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需要研究、繼承和發揚,而不能叫一些沒有對聯基本知識的人玩壞了。

3.既然是玩對聯,就要在相互學習交流中提高。有些出聯人,見有人來對,不管對得怎樣,一律叫好,這也不可取。有時間就給對的人指點一下,沒時間就算了,不能為了多個粉絲,多條評論,平仄詞性都不管了,只要有人來對,一律大聲叫好,獻贊獻花。最怕的是出聯人也不懂對聯,還一天出好幾條,來個我出你對,有些網友也因為不懂,啥聯都去對,啥聯都敢對,頭條對聯就慢慢成了大染缸。

所以我認為,要善待對聯,慎重出句,慎重對句,不要把對聯和字數相等的兩句話混為一談

玩對聯,就要遵守對聯規則,否則,你不遵守對聯規則,那麼,你玩的已經超出了對聯範疇,就不要和玩對聯的人爭論了,因為,將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東西放在一起爭論,只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永遠說不到一塊去,因為有人在用對聯規則之外的奇談來說對聯,這樣的人就省點力吧,請先搞明白什麼是對聯再說!


5真自在


對聯如不講究平厭,那就成造句子。

不如買本成語字典把華麗的句子填上去就行了。又漂亮又有意境。

還要什麼對聯不對聯的。

就如那些神武的抗日片,只要好玩,管他什麼真的假的,反正沒有規距也用不著方園,各行其道,各自叫好罷了。

以上純個人意見,不代表任何人,勿喜莫看,望別亂噴。


山雨欲來風滿樓2020


對聯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是我國獨特的語言文學藝術和書法藝術的結晶,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歷千年不衰。它以文詞講究、音調和諧、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形式活潑等特點,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它已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廣大網友以對聯的形式,把歷史、地理、風俗、人倫道德、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國的關懷等知識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對對子已經成了他她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時雖平仄不分、對仗不工、遣詞造句不夠精煉,但他她們有一顆善良的心,有一股火樣的情,能為這個社會添一份光,加一份熱,多一份愛,這又有何尚不可呢?

頭條,是大家的頭條,是群眾的頭條,只要大家喜愛,頭條平臺就能生存、就能發展。如果光靠幾個懂平仄的專家來給平臺撐場面,恐怕平臺離塌臺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