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大數據的意義

電子商務就是充分利用了“互聯網”這一生產力,改變了社會生產關係,也為城市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經濟價值。數據如果是孤立存的,很多時候沒有太大意義,但把孤立的數據關聯起來,就會超出我們的想象,再通過大數據手段展現出來,人們就會發現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因此,大數據如果被人們加以有效利用,就會成為新的生產力,就會再次改變社會生產關係,整體提高社會效率,創造巨大的社會經濟價值。

一個城市建設大數據,市委書記、市長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城市規模、產業基礎、上市公司數量、交通、人口、高校資源和科研能力、政治地位、土地面積、財政收入、政府負債率等相關數據。

城市規模:通過城市規模可以細分看到城市GDP、人口總量在省內、全國所處的位置,包括歷史地位,以及與其他同等城市的對比。一個城市的規模,是資源聚集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最重要指標,再加上城市發展的網絡效應,這也是大城市的發展潛力和穩定性都會比小城市好得多的原因。

產業基礎:是一個城市的造富能力,可以分析城市的產業結構,包括工業和貿易。如果城市難以提供出更多的高收入崗位,那麼就很難吸引到更多的人才,沒增量就沒紅利。城市的產業結構目前可能都停留在主要領導、主責單位的少數人手裡,甚至多數也是思想上有個大概的瞭解,這些數據沒有讓更多的企業、公眾、投資者知道,這些數據都在沉睡,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價值。要通過大數據把城市的產業基礎從宏觀到微觀進行全面展現,讓所有的人可以根據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去發現商業機會,特別是要和產業政策相結合去發現商業機會,而政府可以通過產業基礎數據分析及時出臺相應政策對市場做出宏觀調控,避免市場出現惡性競爭、惡意競爭。

上市公司數量:一個地區上市公司的數量,是這個地區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一個城市,如果上市公司數量多,說明此地的公司質量好,地區經濟活力好。可以重點關注上市公司及準備上市公司的各項經濟指標、企業服務工作進展,以及與其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等,方便政府根據產業關係進行招商引資,形成穩定的產業鏈條,鞏固城市的經濟發展。

交通:古代是運河成就了城市的發展,近代是鐵路網絡和港口貿易,第二次改變了城市格局。兩者都不活的城市就很慘。通過大數據可以分析城市的交通網絡分佈情況和利用率,分析交通流量及時做出流量調控,分析運載能力及時對物流市場出臺相應的宏觀調控政策,分析在建項目進度對城市未來經濟發展和公眾出行的影響等。

人口:可以分析城市的人口結構,看人口流入還是流出,看輕壯年勞動力佔比,看老齡化指數,看人均收入,看兒童數量的増速,看人才結構。一個城市只有人才的聚集才有創造力,才能夠厚積薄發。要通過大數據有針對性的展現出城市優秀人才當前的工作單位、工作崗位、薪酬、勞動成果,以及在各行各業具有突出成績的人才都展現在市領導面前,以及社會面前,以此鼓勵人們通過不斷地學習變得更加優秀。

高校資源和科研能力:想要發展高附加值產業,最起碼要有人才。可以分析城市在這方面的投入和建設成效,要實現高校資源、科研能力與企業的緊密結合,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並做好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瞭解城市的高校資源和科研能力。也可以通過綜合數據分析發現城市的優勢,引進高校、科研機構資源落地,讓大學、科研機構幫助城市吸引到很多青年人口,而且還是人才型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研能力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品牌效應,更重要的是可以助力城市各行各業的發展。例如,具有研發能力的IT企業就可以助力城市政府、企業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降低信息化建設成本。華為、阿里、騰訊等科技企業對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所造成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

政治地位:省會、副省級、特區、國家中心城市,各種頭銜都是有加成屬性的,政治地位會影響到交通和教育的資源投入。為了鞏固政治地位和爭取新的政治地位,一個城市需要做很多工作,這些工作進展怎麼樣,成效如何,都可以分析,為城市現有政治地位的鞏固、宣傳,以及爭取新的政治地位提供數據支撐。

土地面積:是直接影響產業和人的因素,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地不夠用就只能外遷。城市可利用土地資源有多少,是如何分佈的,可以實時分析,方便土地規劃,避免土地資源閒置和浪費,為城市的規劃、建設提供數據支撐,讓城市在規劃時可以更加科學,提高土地的使用率。

財政收入:在看其它經濟統計數據時,還要看財政狀況。經濟真正好的城市,財政狀況也會比較好。相反,一旦財政入不敷出,地方政府就容易大量賣地,對房價形成壓力。通過大數據可以讓領導們實時掌握城市的每天財政收支情況,建立預算模型,避免資金閒置,讓政府在資金配給、使用上更加科學。

政府負債率:債務率高的城市,將會遇到困境,各種公共資源也會更加緊張,從而降低生活便宜程度。債務率高的城市,企業會遭遇到更多的被查稅、被扣費的成本……這些成本最終都會往人工上扣,所以這種城市同樣的企業同樣的工作,在這裡的工資是很難漲得起來的。因此,政府決策者要通過大數據監測負債率,通過對經濟增長速度、財政收入數據、財政支出數據的綜合分析,在不影響經濟建設、公共服務的前提下及時做出調控,降低政府負債率。

以上十大要素與一個城市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所有產生的數據是由下向上一層一層彙總出來的,是執行的具體結果,也是社會治理能力的具體體現,要想這十個要素全部看好,就需要一層一層的執行到位。

以上十大要素的數據展現可以根據每個領導的關注點、分工不同進行個性化定製,通過液晶大屏在領導辦公室、會議室展示,方便領導分析、思考、決策。通過大數據,如果發現某項數據變差,市領導就可以逐層向下分析發現問題出在哪裡,是哪個部門、哪個人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偏差,可以有針對性的調研解決問題。

當我們把所有相關數據彙總到一起,並展現出來的時候就會發現制約城市發展的因素是什麼,以及發現城市最有價值的是什麼,就可以揚長避短制定相應的城市發展政策,避免不必要的投資浪費。

解決問題最難的就是發現真實的原因,大數據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問題所在,並通過數據分析預測尋找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