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導師對我沒有任何指導怎麼辦?

amaocc


之前有一種說法叫著“沒有考不上的博士,沒有畢不了業的研究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相對於高考和碩士研究生來說,考博士是很容易,而一旦考上了研究生,就一定能畢業。目前這種說法已經被被證實過時,尤其是現在大多數985高校採取“申請-考核制”來招收博士生,現在考博士越來越難。


所以你能在轉專業的基礎上靠自己碩士畢業、再順利考上博士,說明你具備一定的獨立從事研究的能力,這方面你一定要有自信。對大多數人來說,讀博士本來就是一個長期和辛苦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投入才能見到效果,由於博士一年級大部分時間都在上課,所以博一下學期沒有發文章也是完全正常的。你說的那些在博一下學期就發文章的可能是前期的積累,因為一篇文章從有想法到完成還需要一段時間,然後從投稿到被接收同樣也需要時間。我對文科不太瞭解,對於理科來說,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所以能在博一下學期發文章的同學有可能是前期積累的結果。

回到你的問題上來,你說博導長時間不在科研第一線,十年間都沒有發過論文,對你們基本上沒有任何指導,之前你們學校還有學生走極端跳樓,你看到這樣的情況心裡著急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人的正常反應,所以不要擔心,關鍵是怎麼來處理這個問題,我個人建議有如下幾條可行的道路,你自己可以參考。


第一條也是最直接的路就是申請換導師。按照你的說法,你的博導人很好,對你們沒有任何要求,並且你的一個學姐在前幾天還跳樓自殺,所以你跟你導師商量換博導的事情,他應該不會難為你。


你可以把你的實際情況跟他分析清楚,能夠徵得他的同意是最好的,有可能他還會幫你推薦潛在的博導;即便他不同意,也可以通過學校研究生院換導師,現在不少學校不需要原導師同意就能轉導師的。不過你在跟他商量轉導師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說了之後就再也沒有回頭路了,一定要考慮清楚,說了就要堅決轉導師,不要聽了導師的勸說就又不轉了,那樣會讓自己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第二條路就是不換導師,靠自己的能力來做研究。你說你思維比較敏捷,也善於思考,這是讀博士最為重要的因素,至於你說的專業底子薄,記憶力差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專業底子薄 的話,就多去聽一些專業相關的課程和看一些專業相關的書籍,記憶力差可以通過筆記等其他方式來輔助,都是可以克服的。

其實大部分博士研究主要還是靠自己,導師起到的作用就是提供平臺和大的方向上給予指導,對於有項目的導師,博士研究生的主要內容會集中到項目上,集中到項目上有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好處就是不用自己去找方向,按照導師制定的方向去做就行了,不好的地方就是做研究不自由,不能做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現在你的導師不管你,正好可以發揮你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廣泛閱讀最近文獻的基礎上選擇你最感興趣的方向去研究,更有利於出成果。


雖然你的導師長時間不在第一線工作,但是他以前積累的那些做科研方面的經驗還是有的,所以一定要主動向你導師請教,而不要等導師來給你安排工作,如你所說,他基本上不過問你們的學習。


另外,你所在的學院的其他老師和同學也完全可以作為你諮詢的對象,在他們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就你感興趣的東西跟他們討論和請教,以及科研的方法和思路,都是可以討論的,千萬不要一個人在那裡閉門造車。


第三條路可能是最好的一條路,但有可能也是最難的一條路。現在國家有公派留學生計劃,你可以申請到國外著名大學進行聯合培養,我個人就是在研究生二年級的時候出國聯合培養了一年,在國外導師的指導下確定了研究方向,也掌握了比較好的研究方法,從而使得自己博士順利畢業的。

你可以諮詢一下你們學校研究生院老師,每年有一次機會可以申請公派留學生,你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去你們學校的研究生網站和國家的留學基金網站上看相關的要求,按照要求準備相應的材料和向國外的大學申請。因為國家公派留學生不需要對方教授出錢,申請相對於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


總之,遇到問題儘量多聽別人的意見,可以打開自己的思路,你能到網上來向大家諮詢,也是很好的;但是僅僅在網上諮詢顯然是不夠的,網絡作為一個虛擬空間,你不知道跟你寫答案的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他們給出的意見是否中肯,就如你不知道我寫的這些東西到底是自己的經驗還是亂七八糟胡謅的一樣,所以別人的意見只能供參考,尤其是網上的意見。


其實你最應該諮詢的是你的導師,把你的疑慮跟他說清楚,向他諮詢你以後的研究計劃和到底走那一條路,大部分導師還是會替學生考慮的,尤其是他已經不能親自指導研究生的時候。


最後,希望你能早日放下你心中的疑慮,儘早開始閱讀文獻和開展相關研究,有些時候當你開始去做事情的時候,你的疑慮有可能會就自己消失了,很多時候疑慮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自己在猶豫,真正開始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是沒有時間來疑慮的。

想想博士期間能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何嘗又不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呢?現在各種網絡資源這麼方便,國內外的公開課這麼多,圖書館資料下載也很方便,所以條件完全夠,只是看你選擇哪條路,什麼時候開始去走。


劉博士談教育


首先導師不給你指導,不逼迫你,不全是壞事,這樣你有足夠的自由按照自己的想法,選定你認為可能出成果的方向去鑽研,搞出東西來。最壞的情況是導師每天讓你按照他的想法做,逼迫你,而他的想法卻是錯誤的,是死衚衕,而你卻沒有時間按照自己的方法和想法做,我當年在美國讀博時遇到的就是這種情形!我畢業前兩三年就是甩開導師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發了幾篇文章畢業了。 我認為,你可以和本校其他導師討論,向他們請教,只要大方向大領域相同,他們的一些觀點和信息可能會給你有益啟發(比如他們可能會提到某人某理論某文章)。另外大膽的向校外甚至國外你從來不認識的該領域牛人們請教,你最好讀過他們發表的某篇文章,就他的文章發郵件問問題,順便簡述你的博士課題題目,弄個短的ppt, 向他們請教科研思想,手段和方法,他們的答覆經常會使你避免走彎路,節省大量時間。最後,一定要大量閱讀文獻,找不到方向時更要大量閱讀,利用文獻後的文獻索引擴大你的閱讀量,拓寬和深化對你研究領域的認識。說不定什麼時候,你的靈感就來了。


大尾巴狼88888


其一,要多和同門師兄師姐交流,看看他們是如何在這種狀況下面生存和畢業的。其二,要看一下已有的畢業要求,估摸自己能不能靠個人能力和加倍的勤奮來彌補。其三,要了解一下更換導師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帶來的問題,別沒人敢要,又把現在導師得罪了。其四,考慮一下自己要幾年畢業,能不能經得起時間的歷練和夯實。

最後,其實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擺正心態。當前中國的博士培養制度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作為文課博士,沒有導師的引導應該也有可能自己摸索成功,事實上你說的現象不是個例,趟過來,你就無師自通了。再想想還有很多工科博士雖然達到畢業要求,但因為其他原因,被導師糗著不讓畢業,多少是個安慰。


暫不惑先生


博士生導師對(我)沒有任何指導怎麼辦?

首先,與導師面對面溝通交流的勇氣,查明為什麼導師沒有時間指導自己?導師的原因,還是自己的原因。如果自己的導師大忙,或者對你本人不是很瞭解,獲得該導師的同意後,可以向所在學校(學院)書面申請更換自己專業導師。

剛讀博一,怎麼知道到導師對自己學術研究沒有實際指導的作用?這樣判斷是否為時過早嗎?是導師的授課方式有問題?還是自己操之過急的要發表論文的原因,還是導師的學術水平?

再說,能在雙一流大學帶博士研究生的導師,老師的學術水平及成就、治學方法是不容置疑的。當然有一些(40後或者50後)的文科老教授,都有自己的古怪的教學方式,或者與眾不同的帶博士生的方式。如果90後的青年學生,無法理解和接受或者無法溝通,可以向學校申請更換導師,或者申請調整自己研究方向和博士專業。如果兩者行不通的話,或者乾脆申請休學,去工作一兩年後再回讀博士,總比“混日子”心態去等畢業好,也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比博士學位的榮譽,我認為生命更重要,調整好心態和心理,平衡讀博與快樂生活兩者兼得。

國內雙一流大學文科博土畢業難嗎?

工學博士、理學博士、藝術博士、心理學博士,法律博士、醫學博士,倫理學博土、生態學博士等自科學博士要順利畢業,實驗項目大量數據、和需要在核心期刊一區、二區發表3篇文章以上,而文科博士學位論文還是有優勢的,過學校+導師兩關,北大在讀理學博士生陳更,不僅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奪冠,並已出版詩歌研究專著(已具備文科博士水平吧),激動人心的消息,應該給國內文史哲在讀博士生更多的驚喜和信心吧。

目前國內985.211雙一流大學對文科博士生髮表論文數量及質量、期刊有嚴格學術標準,(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吉林大學、清華大學、四川大學、東南大學、天冿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等有硬性規定的)

文科博土生如果缺少導師的厚愛下?學校又不能更換導師,如何順利畢業並按期完成學業有成獲得學位呢?

一。有目標有計劃完成高品質論文寫作。

首先:一個在讀博一的文科博士生,必須培養創新能力,明確研究方向和論文主題。對自身知識結構及時更新,及時糾正偏科,知識面較窄,或者一心只讀聖賢書必須改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與理工類、海外的博士、老師、師兄師姐多交流,擴大知識面,有條件的話,去國外名校的學生進行交流,使本人研究課題更具體國際性、前瞻性、社會性、現化性、人文性、科學性等等。

其次,“大膽設想,小心求證”。

文史哲研究領域必突破社會意識形態的束縛,拓展突破文史哲研究的思維廣度、寬度、深度,讓文哲史更具交流性、文化性、人文性、國際性。通俗說課程設計“頂天立地”,研究方向必須站在世界、國家層面的高度,又與國家文化規劃戰略規保持一致,又接地氣,人氣和差異性。

讓古老傳統文化活起來,讓古老歷史活起來,讓古老哲學活起來,“故宮亮燈”“民族文化復興”轉型中,讓文史哲博士畢業生,更有發揮作用的、實現自己理想的大空間,大平臺。“詩和遠方,文化+旅遊部合併了,與時俱進,文哲史博士你們的核心競爭力,解決思想,大膽創新,發揮文科生獨有豐富的想象力。只有豐富的想象力才有創新力。才能有系列創意創新的觀點,有新的方法論。“大膽設想,小心求證”(北大胡適教授名言)應該是讀文史哲博士生的座佑銘。

其三,多聽高端、國際的文化藝術的講座。

現在很多大學研究生院有明文的規定,博士研究生聽學術論文講座算學分,在上完導師的科目外,多聽文史哲的學術講座,利用互聯網平臺學習學科前沿知識文化交流。

其四。多發表、翻譯國外小篇幅小論文、文章。

多發表或者翻譯小篇幅文章,寫作好論文,需要千里馬的非凡的毅力和永不放棄的決心,好文章、在日積月累的完成,兩年後編成10一20萬字的書來出版、亦可為畢業論文做知識儲備。

在國內中文核心期刊發表A類文章的確不容易,但是博士生的必修課。


吳新堅文化學者


在研究方向選擇的方法上給你提供點建議:

能夠考上博士,學習能力肯定不錯,但博士要畢業、出成果還需要另外一種重要的能力—創新能力。也就是要做出以前在書本上沒有出現的東西。如果這個東西業界大牛也沒想到、沒做出來,且聽到後眼前一亮,你就成功了。

要創新,方向當然是最重要的。方向哪裡來?如果導師是業界大牛,且肯指導,那是最幸運的。

這類導師走在業界的前沿,他(她)提出的問題是業界前沿都未解決的問題,研究意義和創新性自然不必多講。如果導師精力有限,指導不過來,只能在徵得導師同意的前提下,自己主動出擊尋找研究方向。建議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首先學術會議。如果條件允許,爭取參加本學科的學術會議,級別越高越好。實在參加不了,也要仔細閱讀近一年本領域所有的會議論文。看看在這個領域別人都在關注什麼,有沒有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然後是學術期刊。找到本研究領域的頂級學術期刊,注意是頂級(也稱為傍大款)。把最近兩年發表的文章通讀一遍,至少100篇。不要求完全理解,但一定要總結出文章的研究背景(意義),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其中研究背景(意義)在這個確定研究方向階段最為重要。

最後,也非常重要的是,與同行交流。同行包括導師、同學、業內朋友,或者曾經閱讀過的文章的作者。最好是面談。交談更能激發靈感。很多研究成果就是在思想碰撞中產生的,如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楊振寧李政道的宇稱不守恆等。當然,就一個問題談不下去是經常出現的情況。如果談不下去的原因是大家都沒做過,誰也不清楚,此時你自己不要別放棄,那有可能就是你的研究方向。把大家都沒做過、搞不清楚的問題作出來、弄清楚不就是創新嗎?

經過上述階段後基本可以把創新的大題方向確定下來,跟導師確認,徵得導師同意後就可以準備開題報告了。

ps: 精力有限,學海無涯。避免把大量的時間用在教材的學習上。既然能成為教材,也就是很成熟的東西了,即使有創新性也是別人的成果,與你無益。在後續研究過程中需要時有針對性的翻翻教材即可。

博士階段的研究好比你陷入了一個由各種知識構成的巨大的氣球裡面,四面八方都有阻力,而你要逃生(畢業)。唯一的方法就是從現在的位置游到氣球的內邊緣(學術前沿),並用一根鋒利的針(創新點)刺破氣球,就可以重見天日了。

泛泛而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berlyff


現在國內的在讀博士生,有相當部分人沒有獨立做研究的能力,這是個現實,所以導師不指導你,使得你現在不知道該學什麼,研究什麼方向,比較迷茫,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儘管說讀博士,非常看重學生的獨立學習和做研究的能力,但是考慮到當下的現實情況,你這種情況並不可恥,僅憑自己就能在學術上發展得很好的學生,畢竟只是一部分,甚至只是很小一部分。


不過,你目前的這種狀況,肯定不能長期持續下去。否則你會變得更加焦慮,再者,也可能會影響學業進度。你的導師已經退休,也早已脫離學術研究,按理說,應該不能再招收博士生了。可是已經入學了,就要想辦法克服。讀博士當然需要學習上的自覺能力,和探索能力,以及做研究的能力,然而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況。幾乎所有的在讀博士生,都需要導師的指導,否則大學裡也就不會有導師制了。假如完全靠自己探索,你會面臨非常高的不確定性,即使你想到一個研究的話題,找到一個切入點,它到底有沒有學術價值,是否可行,具有非常高的不確定性。有時候,如果研究的領域出現方向性錯誤,而你卻一直很努力地堅持,最後發現自己做的東西並沒什麼意思,時間也耽誤了,這種情況將會非常糟糕。所以說,我們一定需要老師的指導,幫助我們確立一個研究方向,以使我們在做研究時少走彎路。


你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導師沒有任何指導,也起不到任何督促、引導的作用。可以說,這種情況,導師已經失去他存在的意義了。你一定要找個老師來指導你,否則後面會非常麻煩。具體地說,我有以下三點建議,供你參考:


名義上跟著現在的導師,而實際由別的老師指導你

你需要主動去找其他學術能力較強,並且願意帶你的老師。可以和現在的導師商量,告訴他自己現在面臨的困境,詢問導師,可不可以跟著其他老師做課題。正如你說的,導師人非常好,我想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導師自己缺乏能力指導,學生的合理要求應該也不會拒絕。只要導師同意,你就可以放心地跟著中意的其他導師做研究了。前提是,先提前打聽好有意向的老師,並且這位老師對你也比較認可,之後再徵詢導師的同意。這是我能想到的最理想的解決方法。


換一個有一定學術研究能力,並且願意指導你的導師

前面說的第一種方法可行的話,是最好的。假如你現在的導師不同意你這樣做,覺得這種行為不尊重他,難以接受,那麼你只能選擇換一個導師了。一個已經退休,多年不做研究,從不過問學生學習情況的老師,是不配繼續指導學生的。如果他再不同意你跟著別的老師,實際上將你束縛在他身邊了,他非旦不能在學業上指導你,反而成了你的羈絆。作為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才是最重要的,這個時候,就只能選擇換導師了。當然,換導師也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先找好下家;二是注意用合理的方式嚮導師說明情況,切忌激怒老師。一般來說,換導師不是一個值得提倡的選擇,但是在你目前的情況下,它可以讓你儘早止損。


適當地去參加學術會議,接觸其他學校的相關老師

對於讀博士來說,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做研究,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參加學術會議。思想往往在交流中才能被激發,對於文科專業來說,尤其如此。你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學習沒有頭緒,不知道從何下手,也沒有明確的研究想法。那麼,參加本領域的學術會議,看看別人都在研究什麼,可以給你提供靈感,讓你處於混沌、迷茫狀態的大腦接收一些外界的信息而被激活。再一個,在會議期間,遇到比較感興趣的老師,最好能主動地和老師交流,多向優秀的人學習,請教。如果有可能,嘗試和會議中認識的老師保持長期的郵件聯繫,或許他(她)就是你命中的貴人呢。不過,學術會議的通行規則都是“以文與會”,就是說,要提交相關的學術論文,審核通過之後才有資格。你可以用自己碩士期間寫的論文投稿,或者,也可以旁聽者的身份參會,都是可以的。至於花費,儘量看學院或導師給不給報銷,實在不行,自費參加也是值得的。有時候,我們必須付出一點代價,親自經歷過,才會有所收穫。


我能想到的,大體就是以上三條。題主現在應該非常迷茫,但是也請儘量放鬆心態,不必過於焦慮。根據題目中的敘述,你碩士的時候,導師也由於太忙而沒有時間指導,你憑藉自己的能力獨立地完成了碩士畢業論文,還被評為優秀論文,而且只花了三個晚上的時間,就通過了博士入學考試。這些事實說明,你的專業基礎,自學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其實相當不錯,只不過現在的心態不是那麼積極,現實與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有些迷茫而已。我上面給出的三個辦法,供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啟發,也祝願你的博士生涯儘快迎來轉機,走向正軌。


現實的困難不會把我們逼到絕路上,一是因為大多數情況下,現實並沒有那麼糟糕,二是因為我們會積極地反應,採取合理的方式趨利避害,三是因為我們有希望,生活再艱難都能堅持住。


常四荒學經濟


讀博是一場修行。

求取真經九九八十一難的路上,妖魔鬼怪層出不窮,博士路上打怪升級,總之是要掉層皮的。

給出一個學術公式:優秀博士 = 個人能力 X 研究領域 X 導師

個人能力再強,如果沒有好的研究課題映襯,沒有好的導師指路,讀博只能平淡無奇泯然眾人。

順利拿到博士學位,從而開啟學術征程,走上人生巔峰,整個過程就像收集龍珠召喚神龍,缺了哪一個環節,都將困難重重。

在讀博通關的道路上,你究竟是人民幣玩家,還是普通玩家,很多時候,從你選導師的時候,就決定了。

雷軍說,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對於讀博來說,什麼是戰略?

選導師,選研究領域,就是最大的戰略!

這兩方面,都是那個1,而個人的努力,是1後面的0。沒有選好這兩個方面,再多的0也毫無意義。

讀博選導師,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如果導師與研究方向沒有選好,說句實話,天花板就可以預見,學術之路基本就堵死了。

不過,也不用灰心,雖然在學術上難有大成,但拿博士學位還是可以辦到的。

讀博既然是修行,考驗的就不只是科研能力,更是心態、是信念、是毅力,關鍵時刻抗不扛得住。

題主運氣不算太好,導師提供的指導有限,如果是能改變的,當然盡力去改變。如果不能改變,那就要自食其力。

這裡想特別建議題主,一定要先調整好心態!你一定要相信,沒有導師的幫助,你通過自己的能力,是絕對可以做出一些科研成績,達到博士畢業標準的!

當然,心態也擺正放好,目標就是達到畢業要求。不驕不躁,目標明確,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

有奶吃的孩子長得快長得舒服,沒奶吃的孩子長得慢長得艱難,但真正能磨鍊了你的意志和獨立科研的能力。

既然沒有別的選擇,與其焦慮惶惶不可終日,不如破釜沉舟,放開手腳按自己的思路去做。前面可能會屢屢碰壁,但做著做著總是能找到一些感覺的。

緩解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專注於做事,哪怕這件事離大目標——博士畢業,很遠。

但大目標的達成,就是在平凡的每一天,一個個小目標的達成,累積出來的。

能從坑裡爬出來的人,一定比別人活得更加精彩。


羅思揚


這就是導師的問題對學生的影響!既然你的導師已經退休,和我現在一樣,自然現在是潛心修煉、保命階段,看待功名利祿已經覺得是浮雲!他不管你算正常!但他既然招你做學生,卻不過問你的論文,致學生的前途與不顧,卻是極不負責任!也是不道德的!對你這種情況建議你如下處理:

第一種溝通和解:最好的辦法與他找個時間深入同他談談!把你的苦惱、鬱悶、困惑、不解統統告訴他,看看他的反應,是否改正!如果他表示對你負責,以後努力,那就一切從頭開始!但如果是因為你的表現令他失望而放棄了你,你需要改正自己地方要嚮導師表態,承認錯誤!這就是第一種辦法爭取溝通,你能畢業就過去了!他也或許對你有意見呢?有難言之隱呢!這需要溝通!

第二種:申請換導師:你可以把你的情況寫出來,申請換一個導師,預先找好願意接受你的導師,再寫申請!一般而言,師生關係不融洽,學生寫申請換導師,是可以被接受的!如果沒有導師願意接受你,那就說明可能是你有問題了!

第三種 強迫他對你負責!因為任何一個學校都對導師的責任有比較明確的規定!他對你不管不問,顯見是不負責任!你可以寫申請到學校的研究生院、教授委員會等合適的地方投訴他!讓學校的專門部門與他談話!逼迫他把你送畢業完事!

第四種、偃旗息鼓,自己努力!這是為了不得罪導師,那就自己努力,多去找師兄師弟師姐們諮詢和求教!讓你的師兄代替當你的導師!這種情況主要看你的人際關係,你求別人幫你,一般都是需要換工的!也就是別人幫你做了不是人家職責的工作,你要回報才對!無論是經濟上的,道義上的只要合法都是可以的,比如人家幫你看論文,你能否幫人家做做實驗?打個下手助手?讓人家心甘情願幫助你?假如你是一個自私自利、從不願幫助別人的人!那麼,你的導師不搭理你,別人也不願幫你,那就是你的問題了!咎由自取!


京都老客41118


以下意見和建議僅是個人觀點。

博士導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讀博導師很重要,導師有固定的,成熟的研究方向,新進的博士很容易在導師的帶領下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更有本碩博都跟同一位導師的,效果更優。導師在博士階段給博士生提供研究方向,研究指導,研究必需的資金,論文的修改等等。但是,我想說的是,導師不能提供這些幫助的話。難道博士還沒法讀下去了?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導師能夠提供幫助,那麼你的那就方向多數集中在導師已有的研究範疇當中,按部就班做下去,肯定能發了文章,畢了業。導師不能提供幫助,那麼恭喜你,你可以脫離導師的束縛,變成草原奔馳的野馬,自由翱翔。

自由從來就是把雙刃劍,沒有束縛,也就意味著你的博士生涯要靠自己完成,導師只是你的輔助。要自己找方向,這個最費時間。自己擬思路,方案。自己收集資料等等,自己打江山,佔山頭。雖然會花費更多時間才能進去狀態,但收穫遠高於付出。

所以,各有各的好處,千萬別一根筋。博士要具有獨立的科研能力,從這一點出發,博士要做什麼就很清楚了。


趙月渠


博士導師在專業上對博士研究沒有指導是很普遍的事,博士畢業主要還是靠自己鑽研,正常情況下,沒有哪個博士是完全靠導師拿到學位的,所以這個事要看開。另外,所謂的導師並不僅僅只是起一個指導的作用。個人認為,在博士生涯中,導師的作用除了“指導”,還有“引導”“領導”和“督導”:

一、引導

俗話說:師父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有時候導師雖然不能在具體研究方面給你指導,但在大方向上給你引導還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從選定研究方向到確定研究方案,這個過程導師的引導是很關鍵的,也許他沒有具體的建議,或者說給的建議沒有太多建設性,只是泛泛而談,但是人家畢竟是過來人,畢竟吃過的鹽比你吃的飯多,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在大局觀,在宏觀方向上還是能夠把得住的,他可以引導你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避免你在錯誤的路上徘徊不前。再就是,很多博士做的課題都是探索性的,創新性很強的,有的甚至是導師都沒有接觸過的,這個時候導師也給不出具體的指導,只能利用自己的經驗和想法來引導你,至於結果怎麼樣,要你自己去研究。

二、領導

有些導師不能指導學生的博士研究,是因為他確實指導不了,這是導師能力的問題,但不代表就不能提供幫助。現在很多的導師其實自己是不搞科研的,他只要負責去拉項目,找課題,做的類似於公關之類的工作,或者有的導師直接就是行政領導,根本沒精力搞科研,這個時候還怎麼指導你啊?這個時候他只是你的領導,領導拉到項目,領導給你交代任務,領導給你提供資金,領導給你實驗平臺,領導負責整個項目組的管理,你只要完成任務就可以了,至於怎麼完成,用什麼方法,那是你自己的事,領導不過問,因為他可能沒那麼懂。這個時候導師的作用就是給你提供博士研究的條件,有了一個好的領導,雖然學術上幫不上具體的忙,但是經費充足,想做什麼實驗就做什麼實驗,想買什麼設備就買什麼設備,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創新去試錯,那對博士課題的研究幫助大了去了。別小看了這個,沒有領導的項目和條件,想搞好一個博士課題研究那是非常難的,不信去問問那些在沒有科研項目或者很少項目,也就是很窮的課題組做博士的人有多痛苦就知道了。再就是一個好的科研學術氛圍對自己順利畢業也很重要,導師作為一個領導,拉來了項目,有了充足的經費,把任務分配好,人員調配好,把整個團隊搞得風風火火,和諧向上,然後團隊裡的每個人都開開心心,幹勁十足,每個人都會受益,這對你的博士研究的幫助估計不比導師的具體指導小。

三、督導

除了在研究方向上給你引導,在研究條件上給你領導幫助外,導師還有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督導,也就是督促你不斷向前,督促你不斷出成果。每週每月每季度每學期每年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總結,報告,交流,逼得你重要不聽的讀文章,寫報告,做PPT,寫論文,彙報一段時間的成果,一旦進展不好,又是批評又是鼓勵,由不得你不往前走。年輕人嘛,都貪玩,容易放鬆放縱自己,沒有導師這樣那樣的督導和壓迫,時間很容易就荒廢過去了。所以一個好的導師,可能不一定會有那麼多的指導,但一定要會督導,這是他的責任,也是博士們不斷前進的壓力和動力。

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博士生,要正確地認識到導師的作用,他不僅僅只是要具體指導你,還需要引導你,領導你和督導你,驅動你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直至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