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碗飯吃不完覺得飽了,父母應該把剩下的飯餵給孩子吃完嗎?

蘑菇鹹魚


吃不完就不要硬逼著他吃了,都什麼時代了你還害怕孩子的營養不夠嗎?不吃飽就餓著喂他他永遠吃不飽,我家倆歲女兒吃飯自己來,勺子拿的不是很穩,經常手抓飯,我幾乎就是能吃就儘量讓她自己吃,不好好吃喂兩口,但是她只要告訴我吃飽了,那我一定不餵了,我大概知道她的飯量,如果真的吃的很少,飯後我幾乎不會給她任何零食了,吃點水果,下一頓飯前的2—1小時我不會給她任何吃的,我保證她下頓飯自己好好吃了,如果吃的飯量可以,我會適當的給她一些飯後小零食,比如堅果之類的,很少量


江太太


不要,千萬不要,我小時候因為比同齡孩子又瘦又小,爸媽為了逼我多吃飯,每次吃飯就拿笤帚盯著我,吃不完就打,笤帚都打折幾根了,可是飯量小,硬吃下去那麼多是傷胃的,而且會厭食,心理壓力會很大,久了就會出問題,我那會兒硬吃到吐,天天一聞到飯的味道就吐,吐的綠膽汁都吐出來了,胃疼,自閉,去看醫生,醫生把我爸媽一頓兇啊,過了十幾年了我還很恐懼,現在別人一勸我吃我就很反胃噁心,真的,千萬不要硬逼著孩子吃,會留下一輩子都無法消除的陰影。


楷之


孩子一碗飯沒吃完,但是覺著飽了,剩下的就不要餵了。

我也有孩子,我家寶寶9個月了,經常有吃不完飯的時候,但是他就是不吃了,我也不能確定他是不是吃飽了,孩子還小,可能比較貪玩;再者就是飯是我們當父母的給孩子安排的,飯量也是估計著孩子平時的量,吃什麼飯,飯什麼味道,同樣也不是孩子決定的。

如果說我們大人吃飯吃了一半覺著飽了,會不會再把剩下的飯強撐著吃掉呢?孩子既然飽了,那就不要再讓他吃了。如果是貪玩,或者到了厭食期的話,就必須要多關注孩子了。


陳澤心c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我給出的答案,是看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我的寶寶,腸胃功能比較弱,當他吃到一半,而不想吃了,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貪玩,想去玩玩具了,不高興繼續坐在餐桌面前,這種情況下,我們會繼續投餵的,至少再投餵剩下的兩分之一,邊吃 邊看寶寶的情況。要知道,寶寶自己的表達並不準確,他說吃飽了,實際可能心繫玩具,動畫片或者IPAD。

第二種情況,寶寶當天狀態不太好,或者吃飯之前,吃過零食,當他說已吃飽或者不想吃了,則不建議繼續餵食。怎麼區分呢?看寶寶的精神狀態就知道,他真的吃不下了,甚至會有嘔吐的動作。這種情況下,多喂一口,就很有可能把這頓飯全給吐出來,白吃了一頓,得不償失。

我鄰居家的婆婆,就做得比較極端了。她說從小喂孫子,都是奔著想把他的胃撐大的目的,所以大碗大碗地喂,哪怕吐了,也接著喂。他家寶寶確實長得非常壯實,但是這種態度過於激進,不值得推薦。畢竟,要使寶寶常安康,常帶三分飢和寒。





欣姨說


孩子一碗飯吃不完覺得飽了,父母就不要把剩下的飯餵給孩子吃了。作為媽媽,很理解希望孩子吃飽,穿暖的心情,但有一種餓真的是“你媽覺得你餓”的餓,沒必要把孩子吃到撐,明代醫書《萬密齋》上講“要得小兒安,需得三分飢和寒”,意思就是說要想確保孩子平安健康,就不能給孩子吃得太飽、穿的太暖。

吃飯是本能

孩子一出生,就有“吸乳反射”這種本能,想吃什麼和吃多少由孩子大腦攝食中樞起作用,孩子天生會尋找食物並攝取食物,讓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續。所以家長不逼孩子,孩子也會吃飯。著名心理學家本傑明·斯巴克說:“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孩子吃不下東西?主要原因是喜歡催逼孩子吃飯的父母也不少。”

吃多會積食

孩子脾胃沒有發育完善,吃多容易積食。孩子肚子脹脹鼓鼓,睡不安穩,食慾不振就很有可能是某種營養射入過量,而導致孩子積食。積食有時候還會引起孩子莫名其妙的發燒,孩子難受,家長也跟著操心。如果平時吃飯適量,就可以避免積食,有助於孩子的生長髮育。

幫孩子養成主動吃飯的習慣

把吃飯的自主權還給孩子,跟大人一起上桌吃飯,孩子吃不吃,吃多少由自己決定,切忌不能追著喂。有些家庭為了孩子吃飯,18般武藝樣樣上,有吃完給看動畫片的,吃完給買玩具的,吃完帶出去玩兒的利誘型,也有不吃完不許XX的威逼型,長時間使用會讓孩子產生心裡暗示,吃飯是大人的事兒。想反轉,就要把吃飯與正能量的事聯繫起來,比如好好吃飯又高又壯,多吃蔬菜會像小公主一樣漂亮,長大想當飛行員都要先把飯吃好,總之想增加孩子食慾,就要想辦法把吃飯與愉快的事情聯繫在一起。

家長都要學會尊重孩子,我們不會逼一個說自己已經吃飽的大人繼續吃飯,那麼孩子接下去吃不吃也讓孩子自己決定吧。


晶媽當家


我覺得不應該強行讓孩子吃完,因為他們的胃承受不了,父母應該多教育孩子吃飯時的一些習慣。

1、飯前零食吃太多

有些家長對孩子比較寵溺,縱容孩子在就餐前吃零食。孩子的腸胃消化功能還比較薄弱,容量有限,如果零食吃太多,吃正餐的時候自然就吃不下去了。這樣不但讓孩子養成浪費食物的習慣,還不利於孩子攝取足夠的營養,影響身體生長髮育。

2、吃飯太隨意

家長如果從小沒有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孩子對待吃飯的態度就比較隨意。他們會覺得吃飯跟做遊戲一樣是件很隨便的事情,很可能會吃不完就繼續去玩了。孩子光想著玩而忘記自己其實還沒有吃完飯,甚至感覺不到餓,飯菜吃不完自然就剩下了。

3、家長喜歡“撿漏”

孩子偶爾沒吃完,剩下飯菜,家長為了避免浪費就給他們吃掉。一次兩次下來,孩子就養成了習慣,覺得自己吃不完沒關係,反正有家長給自己吃掉。

4、太挑食、偏食

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就猛吃,不喜歡吃的東西就選擇剩下,比較偏食,這也是造成喜歡剩飯的壞習慣的一個原因。這樣不但容易養成浪費的習慣,還不利於孩子營養均衡,影響身體正常的生長髮育。

總之,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可以飯前適當讓孩子運動一下,刺激一下他的食慾


小奇生活錄


首先,少吃零食。其次,不舒服的這幾天,讓孩子少食多餐。再次,吃些健胃消食片。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c1200015529d1001bcd\

我是丁雲啊


我的建議是最好不要。

分析原因有以下啦~

1.古人很早就發現節制飲食可以抗衰老、延長壽命啦,而且經常飽食則使人早衰,對人體有害呢。很多事情都講究過猶不及,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嘛。而且不逼著孩子繼續吃下去,我覺得可能還會有一個教育上的心理暗示吧: 得到的東西足夠滿足自己就行,不用要求太多,否則的確是養成了不浪費的習慣,但也容易影射寶寶對只要是在“碗裡”的東西都會有一種放不下的情懷吧,其實很多時候每個人的取捨應該全憑自己需要,你需要自然就取啦,不需要也不逼孩子啦~

2. 然後呢,長期飽食容易把胃撐大,這用進廢退學說還是應該有點用的,經常過度使腸胃超負荷運轉,胃真的給撐大了,以後對保持身體健康和體型的完美也不好呢。這現在還是個看顏的世界誒,照顧一下寶寶愛臭美的心情啦,營養補充夠了就安啦~而且國內外病理學研究表明:經常飲食過飽,不僅會使消化系統長期負荷過度,導致內臟器官過早衰老和免疫功能下降,而且過剩的熱量還會引起體內脂肪沉積,引發“富貴病”和“文明病”呢。

3.接著呢,少吃多有味,吃太多了啥都覺得沒那麼好吃了,這樣容易讓孩子挑食,不喜歡吃飯。再說了,誰都有逆反心理啦,這本該就是孩子合理的要求嘛,就不用強迫他們啦。要是強迫他們,期間肯定會浪費不少精力,有這些精力孩子爸孩子媽們還可以好好休息休息呢~

4.最最最重要的是不利於大腦的發育喲,吃太飽了的話,全身的血液主要集中在腸胃這一塊,因為消化是需要ATP,需要能量的呀,那麼腦袋的血液相對會少嘛,得到的營養也就相應少了,所以考前真的不能吃太飽,然後說回孩子,孩子是在發育大腦的時候誒,怎麼可以被腸胃搶走了營養!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長期飽食會導致大腦早衰。因為飽食後,胃腸道循環血容量增加,造成大腦血液供應相對不足,使腦細胞正常生理代謝受到影響,甚至還會引起冠心病病人發作心絞痛,誘發膽石症。

最後最後,建議大家吃飯現在就吃個七八分飽就好了,畢竟世界好吃的東西辣麼辣麼多,還有別的東西和營養要等著我們啦~




Abby叫做Abb


此事不應該。正確的方式是給孩子盛少量的飯,吃完再加,而不應該一次量過大。很多父母存在怕孩子吃不飽的心理狀態,殊不知吃飯七分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孩子,往往好吃的口味吃得過飽,第一孩子的脾胃,繼而影響全身很多臟器的負擔影響,第二,孩子就會減少對其他食物的興趣,更容易造成厭食。所以餵養孩子還是提倡,少食多餐七分飽,學習幼兒園加餐的習慣,相信孩子的吃飯習慣就會慢慢改善。



邁可爸爸衡欣益生菌


孩子如果自己能吃飯,就不要喂。

一般孩子從兩歲多開始就要讓他嘗試著自己吃飯,雖然可能會弄的到處都是飯粒或菜湯,但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這一過程,家長不能代勞。

孩子這麼大了,他自己已經懂得了什麼是飽什麼是餓,大人不要從自己的想法認為孩子吃得太少而強行喂。現實中有不少家長存在這樣的心理,總是怕孩子吃不飽,擔心孩子長不高,而進行填鴨式的餵飯。那樣的話,一方面會讓孩子的胃腸不舒服,另一方面可能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產生厭食現象。

再者說我們自己還有可能沒胃口不想吃東西的情形呢,孩子也會有。

所以,只要孩子會表達,知道飢飽,我們家長就不要再強行餵飯,偶爾一次兩次多吃點或少吃點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