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土木堡之變”下的戰略失誤,以至後期的滿清崛起

導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代明朝給後世最大的印象,並不在於其有多少歷史豐功偉績,也不在於其有多少拓展疆土的雄心壯志,而在於其鐵骨錚錚的骨氣,作為封建時期最後一個漢族王朝,明朝在歷次大事件當中,君王所表現出來的定力以及不退卻,著實讓後來的清朝蒙羞;而明朝在歷史當中也是一個長久的大一統王朝,也曾是世界巔峰的超級大國,其轉折點主要還在於一場“土木堡之變”,這也是明朝由盛及衰的開始;

明朝“土木堡之變”下的戰略失誤,以至後期的滿清崛起

土木堡之變,一場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打得一場錯誤的戰爭;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在元朝末期群雄並起的時代,最後由朱元璋先後擊敗陳友諒、張士誠等人以後,一統天下建立大明,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歷史大事件有“鄭和七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等重大對外事件,而明朝在朱元璋建國以後,就明確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國策;

明朝“土木堡之變”下的戰略失誤,以至後期的滿清崛起

Tip:明朝也是歷史上少有出現昏庸皇帝的王朝,相反很多時候明朝的皇帝都能稱為“勞模”,其實這也與明朝的為官制度有關,下篇文章我會分享;

土木堡之變,被後世學者稱為一場錯的非常離譜的戰爭,而正是這場戰爭讓明朝二十萬軍隊損失殆盡,這其中包括從朱元璋,朱棣時期就開始建立的三大營;軍營、三千營、神機營,這些可以說是整個明朝的中堅力量,而且其中還包括大量明軍中的青年、中年將領喪失,這些人都可以說是未來明軍的希望,但是此戰當中也損失殆盡,以至此戰過後明朝軍力一蹶不振。

明朝“土木堡之變”下的戰略失誤,以至後期的滿清崛起

事情經過,明英宗朱祁鎮聽信太監王振的慫恿,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決定冒險親征北方瓦剌也先部落,當時明朝抽調全國精銳二十萬,對戰瓦剌五萬,本身其實就是一場力量懸殊的對比,但是卻形成了一場以少勝多的滅頂之災,首先最高領導指揮朱祁鎮竟然任用太監王振為軍前指揮官,王振為了避免士兵踐踏個人莊稼而改道行軍路線,導致士兵疲憊不堪,最終在雙方前期一戰就讓明軍損失三萬精銳騎兵。

明朝“土木堡之變”下的戰略失誤,以至後期的滿清崛起

戰敗之際兵部尚書鄺埜要求全軍退守居庸關,但太監王振又不允,全軍移營至土木堡,在此地本以為居高臨下,能夠以逸待勞,但是卻沒有派士兵把守山下至關重要的水源,以至於被隨後而至的瓦剌包圍在了山上,十幾萬大軍被圍困數日,先後突圍而出都失敗,但中途瓦剌又行一計,假意派遣使者議和,瓦剌退出讓明軍自便,明英宗朱祁鎮竟然相信了瓦剌,並且同意議和,卻不知是計。

明朝“土木堡之變”下的戰略失誤,以至後期的滿清崛起

當瓦剌讓出山下水源以後,忍受乾渴數日的將兵湧到河邊以後,軍隊瞬間大亂,而瓦剌的伏兵此時一擁殺出,此時明軍將領早已無法控制手下士兵,在面對來襲敵軍,數十萬飢渴的大軍只能活生生的被坑殺殆盡,戰爭中四朝老臣張輔、駙馬井源、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侍郎丁銘、王永和以及內閣成員曹鼎、張益等五十餘人全部被殺,無數文官武將戰死。

明朝“土木堡之變”下的戰略失誤,以至後期的滿清崛起

此戰誰也沒有想到結局會成為這樣,當土木堡戰敗的消息傳到大明京都以後,面對來勢洶洶的瓦剌大軍,最終在兵部尚書于謙的領導下,才打贏了北京保衛戰,讓明朝得以存續,不至於滅國。

“土木堡之變”發生以後,明朝國力大衰退,軍事力量傷筋動骨;

明朝是歷史上為數不多,滅亡於內亂而非外族的王朝,崇禎皇帝朱由檢作為明朝最後的繼任者,繼位以來一直兢兢業業,可以說是勞模中的勞模,可惜其人有心中心大明,卻無力迴天呀!明末三大災難,農民起義、自然災難、後金滿清的崛起,這些都已經不是一個用人力能夠改變的局勢,也可以說是崇禎個人的不幸,畢竟其人雄心壯志,最後卻成為亡國之君;

明朝“土木堡之變”下的戰略失誤,以至後期的滿清崛起

“土木堡之變”發生以後,明朝整體國防力量發生大震動,首先整體軍事實力下降的非常快,雖然通過徵兵可以快速補充軍隊數量,但骨幹精銳都喪失殆盡,這些人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而且新人的戰鬥技巧也需要培養,所以明朝此時的國防政策只能隨著形式而作出改變,原先的北元騷擾邊關,大明就會派出騎兵與其進行野外作戰,而且往往都是明軍取得勝利以後,還會深入敵後進行圍剿,這樣就讓北元每一次進攻以後,都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但之後明朝再無精銳騎兵能夠與北元抗衡,只能通過修建邊關長城防守,來關之敵入侵就據守要塞即可,此被動防守雖然降低了士兵的壓力,但是對邊關生活的人卻極其不利,畢竟叩關之戰就已經與本土作戰無異,讓邊關百姓的生活時時受到驚擾;

明朝“土木堡之變”下的戰略失誤,以至後期的滿清崛起

對東北方向的女真一族,由於土木堡一戰當中,監控女真的軍隊都戰亡,也逐漸失去掌控,由前期的恩威並用、多方拉攏、相互制約壓制變成撫卹為主,而且此時女真也開始不服中原管控,不僅停掉了進貢多年的政策,還時不時的偷襲明朝邊界,但此時的明朝已經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鎮壓,只能形成僵持局面,任由女真一族發展,這就為後來滿清的逐步壯大埋下了禍根;

“土木堡之變”過後,北方少數民族失去管控,後金女真獲得空前的發展良機;

其實整個土木堡戰況發生以後,獲利最大的並不是北元的瓦剌一族,而是遼東的女真族,要知道當年立國之後的明朝,朱元璋就重視對北方各族的把控,尤其是當年遼國女真在歷史上對宋朝的打擊,所以對燕雲十六州各地採用相互制衡,不允許任何一族發展壯大,只要出現了強大的一方,就會派出軍隊殲滅,這也是明朝在土木堡事件之前,東北方向的軍事威脅不大的原因;

明朝“土木堡之變”下的戰略失誤,以至後期的滿清崛起

土木堡一戰過後,其實獲利最大的並不是瓦剌的北元,而是女真的後金,雖然北元瓦剌獲利不少,畢竟戰場取得如此空前大聲,光是戰利品就能享受好幾年,更何況此後明朝軍隊再也不能深入境內干擾,但後期明朝卻在北元與明朝的邊界修建了大量的邊關要塞,不僅雙方正常的邊關貿易受到影響,瓦剌打算入侵劫掠邊關成本也在加大,日子並沒有想象的那麼滋潤;

明朝“土木堡之變”下的戰略失誤,以至後期的滿清崛起

相反原先監控東北女真一族的明朝軍隊都被坑殺,雖然明朝也知道女真一族需要受到壓制,否則遲早養虎為患,但是相比給自己造成巨大傷亡的北元,明朝最終還是拿出了大部分精力嚴密監控,對於女真各族就暫且放緩,雖然後來建州女真的頻繁入侵,引來明憲宗朱見深的大軍壓制,幾乎將建州女真打得滅族,但最後還是放了人家一馬,畢竟重點還是對抗瓦剌為主,所以後來女真出生的愛新覺羅·皇太極滅了明朝,畢竟有如此寬鬆的發展環境,相較於歷史上來看,任何北方的少數民族坐大,必定都會威脅中原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