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房住不炒”定位


堅持“房住不炒”定位

2月19日央行發佈《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疫情的洶湧而來,不僅衝擊了餐飲、製造等實體經濟行業,房地產業同樣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政府應當發佈落實一些適當扶持措施,幫助房地產企業渡過難關。但必須明確的是,對房企的幫扶措施既要有助於企業克服暫時的困難,又不能與中央早已明確的“房住不炒”定位相違背。否則,會攪亂房地產市場秩序,不利於經濟的長遠發展和良性循環。

國家統計局2月17日公佈的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二手商品住宅價格數據顯示,70個城市中新房和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均有減少,價格回調的城市則相應有所增加。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孔鵬解讀稱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略有擴大,二三線城市漲幅穩中有落。

其實,僅從商品房銷售的價格數據看,1月份與前幾個月相比並無明顯變化。在本輪調控已經持續3年多的基礎上,增加幾個環比價格回落的城市實屬正常,與調控的目標方向也是一致的。如今,房地產企業傳統的銷售模式基本都已經停擺,售樓處普遍關閉,工地施工中斷,高週轉的房地產企業已經陷入內外交困的泥淖。房企同許多行業企業一樣,面臨著線下銷售下降、大量資金佔壓、資金週轉變慢等局面。

也正因如此,多省市近日出臺應對疫情影響、支持受影響行業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中,也涉及了房地產企業的某些措施條款。各地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從資源到銷售各個角度來說對於房地產企業都有非常大的積極意義。例如,西安的幫扶政策從土地資源角度出發,改革了土地出讓制度,允許分期繳付土地出讓款,這能夠有效的減輕房地產的支出成本;無錫、江西等地則是從穩定房地產的資金鍊,降低房企貸款利息等;安徽等地從銷售角度,制定了加速房查、網籤網備等一系列措施。

當然,這裡所謂的幫扶樓市,為樓市鬆綁,並不意味著國家“房住不炒”的定位出現了變化。這個定位是房地產業及樓市長期健康發展的定海神針,不能也不該因疫情或發生其他情況而有所變化。如果為了短期經濟增速背離這一定位,不僅會使3年多來的調控努力付之東流,還會攪亂房地產市場秩序,再次拉抬房價、增加泡沫、影響剛需,也不利於經濟長遠發展和良性循環。

總而言之,此次各地出臺的政策,是恰當時機的適度救市舉措,能夠有效的幫助房企度過疫情帶來的危機,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的度過這個難熬的冬天,但其並不會改變“房住不炒”的基調,國家對於樓市的態度和決心並沒有發生改變,相信在政府、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帶來的短期衝擊會很快被市場消化,樓市健康、平穩的預期依舊如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