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在群裡從不說話也不退群?

馬淑陽


為什麼啊,其實我有一部分也是這樣的人,但是什麼心理有一點我想是無聊吧,每天只要閒下來我就會一個一個翻群信息,裡面聊的語音我會打開一直聽完,估計也因為寂寞,好幾年了,不喜交際,朋友越來越少,可能一個月我媽不給我打個電話電話都不會響

我有很多群,都會設備免打擾,誰拉我進群我都會同意,有很多是認識的人做微商的群,別人拉我最開始是覺得要給這個面子,設置了又打擾不到我,當然了這是個人觀點,很多人不加微商群的

說真的,到現在我從來都沒有想過在群裡不說話退群或者是怎麼樣,沒有想過,就這樣順其自然其實,沒有想那麼多,今天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仔細想了一下,又好像是習慣

就像有時候在群裡聽到的一個事第二天可以當做一件事講給媽媽聽一樣,好像我的日子一直這樣枯燥,可能我是一個無趣的人吧,我不知道別人是個什麼心態,蠻想看到別人的回答的

還有的人朋友多,群多,根本就沒有管什麼群不群的,




一坨坨的守護神


我就屬於那種在群不說話的,因為真沒什麼好說的,我同學群裡有,在家務農帶孩子的,有做生意當老闆的,有當老師的,有在政府部門上班的!不退群,是因為同學一場,面上不好看,所以基本不說話,群裡發紅包,我從來不搶,也不發。

有時候說不定那句話說錯了還得罪人,講者無心,聽者有意。



王小柏


您好我是您生活中的朋友苦哈哈,很高興能給您回答這個問題。

1、可能因為被別人拉入群裡,自己不好意思退群。

比如我有個朋友平時和我關係很好,也幫助我不少,他老婆以前在家帶孩子的,可是最近他老婆到商鋪賣東西了,不知為什麼他把我拉入群裡,我也不好意思退群!

2、現在不需要,也許以後就會要的

就拿我來說吧,被朋友拉入的群裡,這個群是賣電器的,好像是什麼海爾電器啥的!除了不好意思退群外,我想是不是這個群裡有商場內部優惠價呢,雖然平時不需要,但是不知道那天就需要買電器了,所以我不想退群,但是他們賣的東西我又不感興趣,那隻能無視更不會說話了!我把這個群設置為消息免打擾就行了!您可以看看我下面的截圖。

3、平時很少玩手機看群信息

比如我就是個懶人,平時自己熟悉的人的信息都容易丟失,更別說這些群裡的信息了,我經常和朋友說,有事必須打我電話,因為我很少看信息,而且我數據流量也不經常開的,因為流量少。平時工作忙很少看手機,都是到點看看手機,比如睡覺前晚飯後。至於群裡的信息一看好多未讀的信息,我也懶得點了,覺得累,更不想看,等自己想買東西的時候再看吧!

總之,也許那些不退群不說話的人,也許和我有類似的原因吧!別驚訝,世界這麼大,我們要懂得包容不是麼?




苦哈哈的生活


你好!我想說在群裡不說話也不退群的人,正常。想知道為什麼我來告訴你,因為我就是其中的一個這樣的人。

■如果是工作群,必須要去接收消息,接收工作狀態,接受工作安排和調整。那麼你勢必就要去回應接收安排,或者發表自己的觀點,因為這是工作交流的一部分,必須踴躍參與和麵對。

■如果只是娛樂群,一般情況下我是不會說話的,紅包也不會搶,因為我把自己當成一個微不足道的一員,人那麼多,也不在乎你少說一句話。不退群是因為,偶爾的時候去看看群裡的消息,看看他們的聊天,娛樂一下。再說,如果想找誰可以私聊一下。

總而言之,不說話,只是喜歡一種安靜,一種簡單。不退群,只是因為心還隨時和他們在一起。不要想的那麼深奧,其實沒有別的用心。這只是我個人的認為。


凡非


我在我們村群裡就很少說話。

第一,一個群裡幾百人,有老有少,什麼人都有,真的不知道說什麼好。

第二,俗話說,言多必失,本來就不擅表達,為了省事,他們在群裡又愛發語音,可我真的不喜歡那樣的聊天方式,若是有個別人發文字,會有人諷刺你,說你故意顯擺。

第三,不退群是因為由於拆遷,大家都不住在一起,村裡有什麼事,村長會在群裡通知,這樣,不至於消息漏下,另外,村裡人誰家有紅白喜事,主家也會在群裡說一聲,鄉里鄉親的,不去不合適。

第四,為了活躍氣氛,逢年過節,鄉親們愛在群裡發紅包,搶發紅包,也是聯絡感情的一種紐帶,這個時候,即便不說話,也會打個表情包,

基於上述原因,我很少在群裡說話。


清風秋月


不說話就非要退群嗎?或者是進群非得說話嗎?

為啥建群?誰能進群?進同一個群的人是有共同點的,最主要的不外乎工作群、單位群、親情群、生活群等,群裡的動態對每個群員都很重要,但有的人活躍,有的人安靜,有的人健談,有的人寡言,這些差異很正常,沒人建群的吋候讓不需要的人進群,同樣也沒人願意待在一個與自已無關的群裡面。

由此來看,不說話也不退群並無不妥,不說話並不妨礙他茯取群動態,更不會妨礙別人,所以,也沒理由退群!


主流高請


微信是個很強大的平臺,讓分散在不同角落的人,能夠通過不同的關係屬性,套進了各種各樣的群裡,找到失聯數年的朋友。

剛進入同學群時,既新奇又興奮,再次遇到數年未謀面的老同學,那些曾經一起走過的日子,久違的熟悉感,很快就拉進了彼此的距離。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快樂地聊過往談現在,十分熱鬧。

然而,時間一長,等同學群裡的人數穩定下來,群裡的熱鬧就減退了。每個群裡總有那麼幾個人繼續暢聊著、分享著、組織著,也有那麼一些人安靜的“潛水”了。

就像當年的班級一樣,有活躍的班級幹事,也有“沉默的大多數”。只不過,畢業後,各奔東西,有著不同的生命故事,造就了新一批的活躍分子與圍觀潛水者。

這些圍觀潛水者,在現實生活中也許話並不少,甚至在某些群裡非常活躍。

這並不奇怪,因為社交吸引,是由空間距離、交往次數、特徵匹配度、需要性互補、以及彼此的熟悉度、共同的好惡等等多種因素所影響的。

所以,曾經的同學朋友,在回憶完青春歲月之後,這麼多年各自生活環境和觀念的改變,大家的共同點和交集越來越少,自然共同的話題也越來越少,潛水的人也越來越多。

至於那些在同學群裡從不說話也不退群的人,到底是什麼心態呢?

一、同學群帶來的歸屬感

心理學關於動機理論的研究很早就指出,動機是驅使人從事各種活動的內部原因。

馬斯洛在他的《人的動機理論》中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的內部動機需求分成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五個層次。

同學群,正是滿足了人們對於共同擁有的一段青春歲月所帶來的歸屬感。願意留在這個群裡靜靜的圍觀,至少是對“老同學”這個角色的認可,是對這個虛擬的班集體所承載的懷舊情懷的接納。

就像之前在朋友圈看到的文章《我終於毫不留戀地退出同學群了》,作者在文中寫道:“至於同學群,就那麼回事。如果有交情,我們可以私下聊;沒有交情,群裡在裝逼得熱鬧,我們也無話可說。如果見了面,那就真的只剩下尷尬:對對,你不是那個老誰嗎?”

其實很多人,若沒有了當初的那種歸屬感,早就毫不留戀地退群了!

二、對群裡聊的話題不感興趣

通常最能聊的那幾個人,都是不上不下,有點小錢,有點時間的。其他人就偶爾看看,他們當中可能有更有錢更有學識的;也有經濟條件更差的,於是就搭不上話,或者懶得去聊。

只要這些人沒退群,無論他發不發言,都說明他對老同學是重視的。只要他時間或者經濟實力允許,他有一天可能也會插進來說幾句話。

總之,對於不同處境、不同性格的同學,我們不僅要尊重他說話的權力,也要尊重他不說話的權力。





晉之堯


依我看來,這跟性格有很大關係,不愛閒聊,對於文字交流,也自我感覺很差勁,也就在群裡不說話了,不退群的原因,我個人覺得群內消息,他能看,對他有點用,如果群內發紅包,說不定他或她可以搶到呢!人們常說一分也是愛嗎?假如地上掉一塊錢了,有的人未必去撿,但手機群裡發的紅包,剎那間就會被搶空?


放下曾經


幾乎每個群裡都有這樣一些人,不說話說明他與群裡常發言的人沒有共同的語言,或者他性格內向,群裡關係好的人不多,所以這一類人選擇不發言,不退群是因為害怕有要緊事在群裡通知自己錯過。其實在事業單位、學校裡這樣的群很多,發言的總是那幾個人。在家族群這一類群中,可能親友長輩發的東西,聊的東西自己跟本不感興趣甚至反感,礙於不好意思退群,所以在群裡既不發言也不退群。


小遠的夢


不退群,並不是,不會說,不會寫,而是看熱鬧的人多,在必要的時候發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