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X档案》——人言可畏

在当今西方社会中,关于种族歧视的话题不绝于耳,一方面由于人类历史中在此类问题中爆发的重大悲剧,另一方面更来源于民主运动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平等、公正、尊重等观念深入人心。

相较于法律的白纸黑字,此类问题因为牵扯到道德层面,因此充满明暗难辨的灰色地带,对公众人物来说简直就是雷区,不得不谨言慎行。相对来说,普通民众发声内容更为真实直接,首先网络渠道提供匿名保护,其次社会影响力有限,还有就是与言论自由相契合。

《美国X档案》——人言可畏

《美国X档案》,作为一部98年的电影,讨论的则是最为尖锐的种族歧视问题,不得不佩服导演托尼·凯耶的勇气。

这个故事如今看来可能有些老套,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者,贯彻并执行自己的那套哲学后,反而在现实中迷失自我,陷入痛苦当中,最后在与世界的和解中彻底抛弃种族歧视,揭露出种族迫害的虚伪假面。不得不说,爱德华诺顿贡献了卓越的表演,视线之内永远的中心,绝对主角光环的加持,让这个复杂多面的角色有血有肉。

《美国X档案》——人言可畏

影片视角中的白人群体,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黑人中反而更能让人看到人性光辉的闪耀,这样的做法是营造冲突的必要,客观上少数裔群体确实处于弱势。

《美国X档案》——人言可畏

最后的结局更像是一种升华,种族歧视之下的对立,仇恨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彼此心中,影片从男主角德里克·安亚枪杀黑人开始,到黑人枪杀德里克的弟弟丹尼·安亚结束,当罪魁祸首德里克放下屠刀之后,冥冥之中报应加之在他最爱的弟弟身上,这种惩罚牵扯的疼痛更为锥心刺骨,矛盾仇恨仿佛一条悲剧的咬尾蛇,成为是一种永无休止的轮回

《美国X档案》——人言可畏

当然,和许多人的感受一样,我也认为德里克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欠缺说服力。德里克从开始认同西德老师,到受家庭影响逐渐偏离,最终受父亲死亡的打击而变成极端的种族主义分子。正像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样,首先,他迥然于同伴的理性和自持在底层斗争中消失殆尽,类似篮球场上的黑人群体应该是不断印证他理想的佐证。其次,影片中设置他在监狱中受到来自同为白人群体的不公待遇和乐观黑人小哥的温暖作为转变的契机,但其实此前他就很讨厌帮派中的肥仔,因此白人中存在渣滓不是他发生改变的必然条件,他在监狱中无法贯彻执行“非黑即白”主义的情况在社会中已经存在,无需监狱中才明白。还有,就是黑人群体中相对弱势的小哥朋友虽然可爱,可其他五大三粗的匪帮也绝非善茬,就像一个人从黑白不分的环境到另一个黑白不分的环境,

同样的偶然性因素影响在现实中差别并没有真正区分。

《美国X档案》——人言可畏

其实在结尾之前,我一直在设想以德里克的自我毁灭为终点,彩色的现实和黑白记忆的交织下,我更期待追溯起源的同时,看到一个正直灵魂的极端癫狂,出狱后的德里克如果继续一发不可收拾,表面上隐藏自己,暗地里密谋更大的破坏,这样的感官上将会更为刺激,

就像诺顿另一部经典电影《搏击俱乐部》一样,开放式的毁灭

《美国X档案》——人言可畏

所以电影可能缺少一个合理的过程,但却拥有一个隽永的收尾。

白人至上为什么会有市场,我认为恰恰是因为教育的原因。就像影片中传递的影像一样,在主角德里克的家庭教育当中,来自典型白人族群的刻板偏见传递给了下一代。而在社会中,政府也将失业、健康、犯罪等归罪于外人人口的涌入而转嫁矛盾。学校中,只有黑人教师西德愿意去普及并化解这种隔阂。

《美国X档案》——人言可畏

可见,白人与黑人没有对错,他们的之间的敌对完全是人为制造,荒唐的帮派主义都是在危险面前的自卫。8、90年代,说唱乐真正开始兴起,并逐渐由小众文化变成一种潮流再到如今的主流,当时ice cube和Dr.dre领衔的N.W.A也曾因为《FxxK the police》这首歌而被美国警方极度愤怒,当时的对立情绪已经被渲染到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即使是看似严明的组织,也掩盖不了乌合之众的事实,电影里除开主角德里克这样坚信这种“白人至上”主义并对其有所自我解读的人之外,“寄生虫”应该是最能贴切形容这个群体中其他人的一个词汇,无能无助、懒惰空虚并粗俗偏激,鹦鹉学舌高喊主义却不明就里,在集体的保护伞下,人人参与过分的宣泄变成一种合情合理,成为集体放纵狂欢的挡箭牌。

《美国X档案》——人言可畏

释放心中野兽的结果只能是孵化暴行,集群行动只是掩盖无助迷茫的宣泄方式,从没有目标到信仰某种主义是最为恐怖的,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不离不弃,想方设法证明这样的理论和措施的正确性,在自我麻痹和自我欺骗中渐行渐远。

《美国X档案》——人言可畏

现实人类社会中,人们习惯于向组织、向主义、向神寻求庇护,却很少有人能够自救,一个人的力量过于渺小,在舆论大潮中难以坚定自我,被裹挟着就逐渐背离最初的目标。如今,社交媒体将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人群牵连在一起,这样媒介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都是历史上任何布道者、思想家和统治者无法想象的,新的宗教、新的主义、新的运动等等都能借鸡下蛋。所以引领这种风向的可能是政府首脑,也可能是教宗,更可能是我们聚集在一起的普通人。

去年网络上热度最高的事件之一无疑是火箭队总经理莫雷支持香港自由的言论,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声讨,作为接受过美国精英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MIT的高材生,不同于底层美国民众的知识空白,莫雷这种长期浸淫在中美文化体育交流中的人精,不可能不清楚香港问题在中国方面的影响和意义,而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公众人物具有的示范性、影响力和代表性充分发酵,给其供职的火箭队和NBA 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中国球迷的欺骗行径造成成吨伤害的同时,也给NBA布置一步死棋。虽然客观上,莫雷此前各种虚以委蛇曲意逢迎的假面被揭开,

但他的这种言论契合美国社会绝大部分人的思想,长期以来政府将各种社会矛盾转嫁给移民和竞争对手。特朗普的上台更像是一种情绪一种观点的代表,他的封闭保守、自私专断和寡廉鲜耻被民众认可为解决问题关键举措,去“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逐渐加深,对外自身的民族主义情绪也被充分渲染,遣散隔离移民是近年来的大趋势。所以,在没有看到莫雷当前的实在“收益”前,我更倾向于认为他是无意间表达自己长期隐忍的真实想法,正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当商人放着钱不挣而鼓吹自由,即使是政治投机,除非其中真有他自认为的道义蕴藏其中,否则无法解释。

《美国X档案》——人言可畏

莫雷事件的余波还在继续影响,网络舆论的发酵还未停止,他代表的是一种大洋彼岸的同声。现实的可笑之处在于,所有人都认为在信息的海洋中“众人皆醉我独醒”,从意见分歧到拉帮结派,从站队发声到斗争到底,和而不同总是少数,压制胁迫往往成为主流 ,当千种声音变成一种声音的时候,理性客观早已不在。美国白人的种族歧视是这样,黑人的反歧视也是这样,其他的激进民族主义更是这样,当美国人都在为莫雷击节叫好的时候,他们的民主也就失去该有的纯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