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越是任務壓頂,越是要講真話聽真話

近日,有一位身處武漢疫情前線的社區工作者在網上發文,指出在拉網式清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和疑似病人的過程中,以現有力量及其工作方式所面臨的困難,希望有關部門能聽到他的聲音。

這位社區工作者提出了4類問題:一是小區封管不嚴密,隔離設施不到位,值守流於形式,人員脫崗嚴重;二是隔離不到位,殃及鄰里,各級指揮部一道命令,將隔離任務分派給社區,社區沒法承擔這麼重的任務;三是排查不嚴格,即使配齊工作力量,公安、社區、網格化一體化推動,但事實上無法落實;四是疫區住戶缺少知情權。

文中這樣寫道:“武漢有2000多個社區,公安、社區顯然沒有力量。下沉的三萬黨員職工平攤到每個社區才十幾個人,靠這十幾個人,三天連住戶人口底數都摸不清,三年也不可能完成排查任務!我所在的網格共564戶,微信群建了8天,入群的才30餘人。這二天從嚴管理,很多住戶為了組團買菜,入群者今天才達到134人!微信不入群,敲門不開門,看燈光估麼?看電錶蒙麼?在我們這種淪陷區,連估和蒙的人手都找不齊!”

應該說,這位一線社區工作者說的都是真心話,提的都是真問題。由此也看出武漢目前疫情防控局勢的膠著與嚴峻。正因為嚴峻,湖北以及武漢才推出了一系列新措施,才決定“牢牢抓住救治、阻隔兩大關鍵環節,實行篩查甄別、小區(村)封閉式管理、公共區域管控三個‘全覆蓋’,對武漢全市進行三天拉網式大排查,對‘四類人員’應隔盡隔、應收盡收、應檢盡檢、應治盡治”。

這些措施的實施,對疫情轉折有重要甚至決定性的意義。要戰勝疫情,社區就得摸清底數,這個任務合情合理,並不過分。但是,越是在任務壓頂的情況下,就越是需要任務完成情況如何的實情和真話。因此,掌握實情的社區一線工作者講實情說真話,就特別難能可貴,特別值得鼓勵和讚揚。

當然,說真話不用拼死,拼死說真話是不正常的現象。但在通常情況下,下面講實情說真話,上面難免不舒服,即興反應一是給我抹黑,二是畏難叫苦,三是不敢擔當,四是瓦解鬥志。於是,大敵當前,魄力倍增,以“揮淚斬馬謖”之名,讓說真話的人成了喂老虎的花刺子模信使,如此結果,誰還敢說真話?

如果因為“壓力山大”,就說假話、編數據,口出言必勝,舉拳必勝狀,則會貽誤時機,耽誤大事。解決講實情說真話與死命令硬任務矛盾的前提,是為一線社區工作者解決實際困難,為他們增派人手,保障支援,為他們完成任務創造必要的條件。不僅如此,還要據此實情和真話,舉一反三,看看與其類似的社區,是不是也存在同樣問題,是不是也需要同樣的支持,這樣才能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早日迎來疫情轉折點。

這次疫情,確實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所謂大考,就是考驗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方方面面,這其中就有對一個地方的官場風氣的考察。

講實情說真話,不是疫情當前才重要,而是任何時候都重要。有了實情真話作決策的參考和根據,小錯露頭就有可能被糾正,小災剛現就有可能被紓解。這樣,實情和真話就是止錯防災的利器。

鼓勵講實情說真話,就要第一時間去查驗實情,辨析真話,從而幫助講實情說真話的人幹實事、出成績,同時也可防止誇大其詞,出於“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而貌似說真話的情形。

檢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個基本要點,就是看這個治理體系中是否給講實情說真話留有足夠的空間,就是看這種能力具備不具備講實情說真話的基本政治品質。

講實情說真話,是一個治理體系正常運作的最基本前提。只有掌握實情,才能決策有據;只有反饋真話,才知決策對否。因此也才能根據實際情況,修正錯誤和偏差,調整方向和力度,實現政策制定的初衷。如果相反,嘴上說鼓勵講實情說真話,實際上一聽到實情就拉下臉,一聽到真話就白眼以對,更有甚者則是手裡拿著封條,兜裡揣著小鞋,如此這般,誰還講實情,誰還敢說真話,最終非釀出大禍不可。

社區一線工作者講了實情,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是當務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