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世界史觀:16世紀歐洲,一個被香料主宰的時代

懂歷史,會生活,做有溫度的歷史故事!感謝各位看官的閱讀,我是嗨喲。

印象中的16世紀歐洲,一個古老而富有文化底蘊的地方。這個充斥著西班牙對外擴張,以及文化藝術的時期,卻有一種東西,悄然霸佔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了影響中世紀歐洲人小到生活大到信仰的一個因素。

香料進入歐洲的背景

作為香料生產的大國,很難想象香料這種日常家庭使用的廚房配菜,能夠進入中世紀的歐洲,成為富貴的象徵。早在3000多年前,埃及人就通過努比亞人購買香料,直至亞歷山大始徵東方,將東方的香料帶到了歐洲人的世界,讓習慣了西方香料的社會,逐漸喜歡上了這個來自東方世界的不同元素,並因此影響了歐洲的香料貿易世界。

舌尖上的世界史觀:16世紀歐洲,一個被香料主宰的時代


公元前3世紀的歐洲,也是羅馬帝國空前強大的時期。此時的羅馬對東方的貿易,香料貿易佔了主要的地位,羅馬帝國花費大量的黃金白銀前往印度購買香料,並遠銷歐洲,香料貿易的資金流失,還被詬病成為羅馬帝國走向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舌尖上的世界史觀:16世紀歐洲,一個被香料主宰的時代


羅馬帝國的後期,歐洲的香料貿易得到開放,但也還是在壟斷當中成長。從公元5世紀到9世紀,猶太人和拜占庭帝國繼承羅馬帝國的壟斷地位,成為了歐洲香料貿易的壟斷方。在這其中,阿拉伯人和開羅的猶太人最為活躍。十世紀開始,拜占庭帝國的壟斷地位逐漸向基督教商人傾斜,直到12世紀,威尼斯人徹底成為了歐洲香料貿易的壟斷者。

舌尖上的世界史觀:16世紀歐洲,一個被香料主宰的時代


直至14世紀,香料貿易的發展,在歐洲社會已經趨於穩定。香料的地位在歐洲社會當中穩步提高,本文將從如下的三個方面進行介紹。

香料與歐洲的社會生活

香料這一跨半個地球的舶來品,不但沒有遭到歐洲世界的排斥,反而成為了社會生活的一種必要產品。從日常的生活,到醫療的用途,再到“以物易物”的貨幣主體,香料在歐洲社會的運用可見一斑。

  • 在生活上:

香料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必備調味品,而對於生活上的運用遠遠不僅如此。除了調味之外,香料被用作沒有冰箱這種現代科技下,保存肉食的一個重要工具。儘管這種方式只是不可取的通過掩飾腐肉的味道而保持腐肉香味的“掩耳盜鈴”行為,但是,也足以看出香料在歐洲社會的大有作為。

舌尖上的世界史觀:16世紀歐洲,一個被香料主宰的時代


  • 在醫學上:

在香料時期的歐洲,香料已經不單單是一種調味品,而是衍生成為藥物。在歐洲人的眼裡,不是所有藥都是香料,而所有香料一定都是藥。胡椒、肉桂,被用做解毒的解藥;龍巖香被運用成為對抗“黑死病”的防禦必需品,

諸如此類的醫學嘗試,在歐洲的社會屢見不鮮,總而言之,在中世紀歐洲的社會,香料已經成為一種主導的地位。

舌尖上的世界史觀:16世紀歐洲,一個被香料主宰的時代


  • 在貿易上:

除了用於交換的黃金白銀之外,香料在中世紀歐洲的社會,漸漸的成為了一種能夠用於貿易和交換的“貨幣”形式。

而在一現象,早在羅馬時期就已經已經產生,當羅馬城被西哥特國王圍困之時,就被要求支付的籌碼當中,除了黃金白銀之外,香料也被列入其中。

舌尖上的世界史觀:16世紀歐洲,一個被香料主宰的時代


香料在歐洲的發展,遠不僅生活上這樣簡單,而是在12~14世紀的發展當中,逐漸上升成為了一種身份和地位象徵的高度。

富貴與地位的象徵

中世紀的歐洲,香料地位的提高最主要的表現就在於價值的提升。大背景之下,“貴如胡椒”這句話成為了香料價格的真實反映。香料地位的提高,不僅僅是在於簡單的物質層面,而是從羅馬就開始萌發的香料觀念。香料被神化成為伊甸園當中的故事,這種宗教模式的銷售,才是推動香料地位提高的重要因素。

舌尖上的世界史觀:16世紀歐洲,一個被香料主宰的時代


這種神話的觀念,在14世紀的歐洲發酵成為了一種有趣的現象。強調名聲的士階層,漸漸青睞這種來自“主”所眷顧的產物。香料的價格也因為士階層的加入而逐漸向宮廷富貴化靠攏,漸漸成為了百姓無法消費,而只有皇家能夠專供的一種奢侈品。將香料這一市野生活的用品,上升成為了宮廷地位的象徵。

香料與宗教生活

提及歐洲社會,如果僅僅是對於市井生活和貴族有所影響,那麼一個外來物品的發展就不算成功。而香料貿易影響深遠的原因,很大程度上的涉及到了香料與宗教生活。

歐洲宗教一開始對於香料是排斥的狀態,他們對於香料的排斥,並非出在香料本身。而是,除了主教猶太教和基督教之外,還有很多被視為“異教”的教派將香料運用於重要的宗教活動,對於這種“高貴”的產物,主教是不允許被其他非主流教派共享的。因此,一場因為反對異教而反對香料的戰場,才被迫打開。

舌尖上的世界史觀:16世紀歐洲,一個被香料主宰的時代


這件事,直到香料被稱為伊甸園的神化產物之後,才確立了正統的地位。得到了歐洲主教的推廣,因此,進入歐洲的東方香料,成為了宗教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香料被用於宗教活動當中的必需品、宗教徒安葬時的必需品以及國王的加冕和授權時候的必需品。香料的高度,已然因為宗教的使用而得到了昇華,在精神層面漸漸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總論

香料貿易之所以能夠在歐洲社會成為主宰,並且佔著歐洲貿易比例的絕大部分,主要是因為在生活、貴族以及宗教層面,都找到了能夠與之契合的切入點。作為生活的必需品,貴族身份的象徵以及宗教活動的包裝,香料進入歐洲能夠實現主宰地位,也就不足為奇。

加餐

當然,這一切能夠實現的關鍵,除了香料本身的優勢之外。更多的一個因素,或者更深層的思考,是在於一點——壟斷貿易。儘管香料進入歐洲,得到了人們的喜歡,但是不乏壟斷香料的政權所作出的一系列營銷政策。事實上,在新航路開闢之前,香料貿易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脫離壟斷化。


舌尖上的世界史觀:16世紀歐洲,一個被香料主宰的時代


儘管在14世紀到16世紀,香料被市井大為運用,但其貿易的本質,卻被奢侈品化,讓香料成為了士階層和宗教壟斷的一種物品。這種方式,在很大一種程度上將香料視為尊貴的象徵,香料貿易自然而然的在人們的追求下變得火爆,成為歐洲社會的主宰。

這一觀點,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在十六世紀新航路的開闢得到了驗證。隨著16世紀新航路的開闢,更多的香料進入歐洲,葡萄牙人也在歐洲歷史的舞臺之上成長起來。而香料貿易,也從一種壟斷化、私人化的貿易,漸漸的轉型成為更正式的官方化的貿易,葡萄牙官方將香料列為官方貿易,並且制定了平價的規則。

舌尖上的世界史觀:16世紀歐洲,一個被香料主宰的時代


而隨著貿易的正式化和官方化,香料時代的輝煌,所帶來的負面,就被有心人拿出來大做文章。這些人批判香料的鉅額價格、批判將香料神化的作為、以及批判一切關於香料貿易對於國家的影響。儘管在此之後,香料的進口不減反增,但在價格上卻一跌再跌。

18世紀以後的歐洲香料,已經不再是那個能夠主宰貿易的身份,而是日常家庭都能夠使用的配料。儘管香料這一舶來品在歐洲形成過一段輝煌的歷史,但終將是在新航路的開闢之後漸漸的走向衰亡,一個主宰了歐洲的香料時代,也到此走到了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