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六零後已邁入老年,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新大風歌


說到農村60多歲的人,他們應該快60歲了。說到他們,年輕人現在應該感謝他們,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祖國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他們逐漸在外面打拼的時候。如今,他們中的許多人也飽受多年的勞累,身體日漸衰弱,進入老年。是時候想想你自己了。未來怎麼走?這三件事農民應該考慮。

首先是回家後該怎麼辦。對於大多數60後的農民來說,雖然城市的建設離不開他們,但城市對他們來說比較陌生,很少有機會到家鄉的城市去看看。但老年和衰老之後,就沒有工作了,必須回家。過去幾年我該怎麼辦,這也需要提前考慮。有必要考慮是繼續耕種還是做些小生意。畢竟,農村的大多數老人都很忙,不能自理。

二是養老問題。對於60多歲的老年人來說,早年大多是養兒防老的想法。然而,這些年來,他們逐漸接受了一個現實,即他們中的許多人根本不期望自己的孩子。即使我們希望如此,許多老人也可能不願意。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再尋找孩子,而是開始攢錢。因此,我們必須考慮到這一點,及早預防,並停止補貼我們的兒童。他們總是依靠自己的時間。

三是子女婚姻問題。農村包辦婚姻觀念普遍存在。父母為孩子安排的這種習慣現在不合適了。如今,許多父母都在艱難地承擔著幫助孩子的壓力,為孩子的婚姻、房子、汽車、晚餐和各種人情債做出安排。尤其是對這些60歲以後的農村人來說,其實他們真的可以停下來變老。因此,他們必須為孩子還債。可想而知,他們生活在老年,他們的孩子可能不會長得很長,所以他們真的不必。

總之,事實上,這60多歲的農村父母,無論是為國家還是為孩子,都做得很好,所以是時候為自己考慮一下了。


一般


大家好!我是長江老農,也是一個60後,作為60後, 可能已經開始步入老年了,什麼事都幹不動,也幹不了了,也沒有什麼夢想了。 我們已經開始“知天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一切順其自然吧。

“人到中年萬事休”, 前幾年,我還覺得沒什麼不舒服,可是近兩年我覺得渾身都是毛病,整天不是這裡不舒服,就是那裡不自在, 身體免疫力下降,每年都感冒,去年又量出了高血壓。人不服老不行,真應了那句話“30年前人尋病,30年後病尋人”。哎!以前累了睡一覺就好了,現在啊,家裡擺滿了大大小小的藥瓶子, 以前迎著困難上, 現在遇到事就躲, 以前是我教訓孩子, 現在是孩子教訓我啦!以前看什麼事都順眼,現在看什麼事都不順眼,無可奈何。以前從來不想過去的事情,也想不起來,現在天天都在回憶中度過,都是在“想當年……”中度過, 我發現60後,真的成“過去式”,以前性格內向的我不太愛發脾氣,現在天天脾氣暴躁,情緒波動。算了,“好漢不提當年勇”,還是想想接下來我農村生活怎麼過吧。


現在農村平時也就剩下60後了,他們負責接送孫子上學、下學,打理一下小菜地,乾點家務,因為上面還有父母長輩,不能言老,還要咬牙撐著,伺候老人。閒下來,串串門,到村口小店聚在一起與老哥老姐們談天論地,海闊天空,聊聊共同話題。以前大家聚會談論家長裡短,現在談論的都是生老病死。對農業60後不關心了,不再談農業種植和養殖了,也不比產量和收入了,不比窮富了,不爭強好勝了,60後現在只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了,只希望少生病,多活幾年,不給子女添麻煩。真想歇歇了,真想子女陪伴左右,真想睡個好覺,真不想操心了。可 60後,剛剛步入花甲之年,上還有老,下還有子女“任務”尚未完成啊!

60後接下來日子怎麼過?心態是重要的,只求平安少求財,追求健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戒掉不良嗜好。我們當地60後農民都戒菸戒酒了,吃過晚飯在鄉村公路上散步,在戶外跳廣場舞,打打麻將、撲克,釣魚、騎著電動車幾十裡兜一圈,充分享受生活,為自己活一回。忘記煩惱憂愁,不去多想不愉快的事,自我心理平衡,穩定情緒,不激動發脾氣。但也不能狂吃濫喝,吃出病來,我們這邊60後,大多都有“富貴病”,就是小時候捱過餓,現在條件好了,不懂節制,吃出“三高”了。對於60後,都說自己“黃土埋半截子”的人了,也沒什麼遠大理想了,只能聽天由命,順其自然吧!


長江老農


大家好!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故事!

我爸媽都是60後,可以說,都是中老年人了,一直以來,爸媽都在盡他們最大的努力來幫助著我們!轉眼,他們也是快步入60了。因為我們家四周都是小土山,我老公想著,爸媽再過幾年也出門上不了班了,回家種地不不太現實了,於是我們就商量著把我們屋後的小山都給開了,種點果樹,現在我們種下去的是幼苗,等它們長大,可以結果的時候,爸媽就可以在家管理下果樹,相比於種地來說還是輕鬆些,而且效益還會高一些!

說說是很簡單,但是我們屋後的小山面積還是有兩三畝的,而且上面長滿了松樹和竹子,我們一家人在家搞了十來天,後來又找挖機翻山,長滿竹子的地是不容易把它弄乾淨的,必須得反覆的除,把果樹種下去還是很不容易的,有人就問我們,你們為什麼還要在老家下這麼大的功夫種果樹,在外面上上班不是挺好的!可是我們想的是爸媽年老後可以稍微輕鬆一點,而且日子可以過得好一點!這也是對父母以後的生活的一個規劃吧!

我們也會努力,為父母,為小孩,也為了自己有個美好的未來,加油!💪💪


田田小莉


六零後,在農村,未來的路,怎麼走?

我1960年出生,今年60歲了。我覺得兄弟你想太多了!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你就認準一個理,幹活吃飯!

在農村,你就立馬把地瓜蔬菜種上,在把雞鴨豬養上!你會上頭條,到時就做做宣傳,賣了換錢,說不定還要活幾十年!

那一天如果要來了,洗洗澡,把新衣服換上,躺在床上等就是了!記得床頭放幾個紅包給辦理後事的人,別忘了寫上謝謝兩個字!完事!還用問怎麼走嗎?就這麼瀟灑地走!

如果第二天沒啥事,就起床繼續幹活!


南洋教父


我是城裡的六零後

兩千年開始我的兩個老人輪番有病,嚴重的接近癱瘓,請保姆根本幹不下來。為照顧老人我只好放棄作事。

為還看病欠的錢賣了住房,之後房價暴漲,我連累帶急患上了甲亢型心臟病,失去了竇性心律。

我的病需要作手術,為湊手術費拼死打工作保潔,累的我低血壓暈厥無奈只好放棄工作。

社區查出我打工掙錢取消了我的廉租房和低保,之後再也不給辦了。

照顧我的兩個老人用了十九年,如今二老都已去世我已54歲,無妻無子心臟病喪失勞動力,眼下靠之前湊的手術費生活,這點錢一但用完我將淪為乞丐。

我想去海南三亞,那裡的冬天不冷,可以睡馬路。


用戶三個優


農村六零後已邁入老年,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六零後這代人,是唯一經過去生產隊的集體生活、到分田單幹、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路艱辛走到今天,實屬不易,這代人現在正逐步邁入老年生活,對未來的路,甚表堪憂。

六零後這代人是對國家有貢獻的,年青時代,他們把青春和熱血灑大農村大地。他們為國家南征北戰,修海堤、修水庫、興修水利工等。土地分到戶後,又積極為國家交徵購糧,三提五統,及農業費稅等,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上了歲數,又要為兒女操碎了心,他們供孩子上大學,在城裡為子女買賣,娶媳婦等。可以說,為子女幾乎花盡了一輩子積瓚的積蓄。

現在,六零後已近六十歲了,接近邁入老年生活了。由於兒女基本都進城安家,不在回農村。這代人在農村基本都是過著獨居生活,生活無依無靠。

六零後畢竟為國家做出了很大貢獻,國家應為六零後以上農村老人,在養老金給予傾斜,為他們解決後顧之憂。

總之,六零後未來的路該怎麼走,路只有一條,還得種那一畝三分地,或出去打點零工,來養家餬口。同時,六零後多數沒有社保,平時只能靠省吃儉用,多攢點養老錢好防老。我想,這就是六零後的未來路吧。大家怎麼看呢?


沙塵暴5478


農村出生六零後人群,開始陸續踏入60歲這個坎,將要迎來老年生活。

雖說六零後人群經過人民公社大集體時代,參加了戰天鬥地的激情農村生活,又經歷土地承包下戶,公社改成鄉鎮,生產隊解散,自由耕種,外出打工不用交小隊、大隊、公社三級管理費,自己掙錢自己花。

農村六零後都成了爺爺奶奶輩人群,好大一部分晉升為老爺老奶輩,四世同堂,其樂融融。

農村六零後人群 ,生活居住在農村的,女的看孫或重孫輩,去地幹活種莊稼和蔬菜,男的外出打工掙錢,除了顧自己倆口,還要補貼兒孫輩。生活居住在城市裡的,看孫做法打理家務,近處打工掙錢補貼家用。現在生活條件好,吃得好、喝得足,醫療水平又高,70歲以上的人勁頭嗷嗷的,70歲以下的不去幹活,壓不下心頭躁動。

農村戶口六零後人群,今後的路應該這麼走:70歲以前好好幹,補貼兒孫時,預留點養老錢,一月存50元,12個月600元,過年過節兒女們孝敬的錢也存起來,不要求多,500元足矣,一年加起來就存1100元,十年存錢不說利息一萬一千元。70歲以後自己種糧又種菜,糧油菜不用掏錢買,靠國家發給的養老金,過年過節兒女、孫子孫女、重孫重孫女各給幾百孝敬錢,美美滋滋過晚年。

如果70歲以後生活居住在城市裡,由小輩買糧買菜帶買油,各種費用小輩交,安心平靜住著就行了。

如果兒孫輩不是善良孝順輩,現在掙到的錢就攢起來,70歲以後去養老院。

路在自己走,生活在自己過,怎麼走怎麼過,那是咱自己的事。


施工616


路就在自己的腳下,看你咋走?是抱怨沒城鎮居民的命好,還是嘆自己沒退休金?我覺的我們農民現在比城市人更好,首先我們有土地,我們可選的比他們多,種地國家還有補貼。城市沒有。另外我們可以整合土地幹我們所想幹的事。我本人就承包了二百畝地,貸款搞了個實體。一五年到現在還請了4百多萬的貸款,還買了一百多萬元的車。我覺的做為六十年代農民的我很知足,我想對那些六十後,七十後的農民們說,只要拼搏路就在腳下,不要羨慕城市人那點退休金。只要肯幹農民照樣活的有滋有味。[微笑][微笑][微笑]


雪花7759


我是66年的,標準六零後的農民。種了幾十年的地,都是以地裡的收入來維持生計。未來的路怎麼走?我選擇繼續做農民。什麼呢?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這幾年種地雖然不賺錢,但我這個歲數出去打工,到哪都不願要,都嫌歲數大了,就是找著工作,都是些零工活,賺不了多少錢的。

二、我都已經堅持做了幾十年的農民,餘生也就再堅持堅持,繼續作農民吧!畢竟農民對種地還是內行。近六十的人放棄自己內行的農業,重新選擇新的行業有點不太現實。古人說的,五十學藝而不晚,沒有幾個人做得到?

三、雖然農民賺的少。錢這東西你得想開,有多多花,有少少花。對於賺錢沒有不感興趣,沒有不努力,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賺到大錢呢?能賺大錢畢竟是少數人。就是所謂的阿Q精神吧!為自己的能力不足,找個藉口唄!

四、雖然農民苦,賺的少,也沒有退休之說。但是農民有一項好處,能夠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時間,不用看老闆的臉色,不用去處理職場中複雜的人際關係,處理人際關係也是很費心思的。

以上就是我選擇繼續做農民的原因。為了讓自己晚年不孤單,我選擇來頭條玩一玩,打發一下無聊的農閒時間,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充實一下。


石統軍


農村60後,今年已經60歲了,時間過得可真快,真的是不敢算啊!80後也40歲了。

60後已邁入老年,應該說60後才開始邁入老年,現在的60後相當於中年,80歲才算老人吧!因此這個時候感覺到已經步入老年真的有些言時過早,更何況是農村人,即使到60歲了,也沒有退休金,只有那麼一點點農村養老保險,因此,作為農村人,作為60後,還是不要說自己老了吧!還是要想辦法打工掙錢。


當然,60後打工掙錢也沒人要了,已經到達了國家的法定退休年齡,但是人要吃飯,人要掙錢,雖然說自古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都是由自己的兒孫來解決,但是每個人心裡都明白,自己的老年生活還是主要由自己來解決,自己只要能動能掙錢,絕不向孩子要。

那麼問題來了,60後慢慢的步入退休的年齡,又沒有收入來源,又不想向孩子要,不可能像城裡人那樣享受退休生活,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再為自己增加些收入,比如很多人選擇繼續回家種地,或許錢掙得不多,但是掙一個是一個,我們這裡有一個70歲的老太太,每天早上都會推著自行車到菜市場去賣菜,一天掙個十塊20塊就很知足了,油鹽醬醋有了,而且也鍛鍊了身體,到外面賣菜心情也很好,老年人有錢了才能有尊嚴。


我老爸老媽也是60多歲的人了,因為從小受了很多苦,操勞了一輩子,即使現在也一直勞動,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病,吃藥花了錢比吃飯要多得多,沒錢真的很難,也想讓父母少幹些,回家享清福,但無奈自己的實力不允許,像我父母這一代人,只要能動的都不會閒著,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人特別勤快,真的是吃過苦的一代人!

至於未來還是不要想太多了,別說60後了,就是我這個80後也不敢想自己老了該怎麼辦?只能是走哪算哪吧!每個人都會老,希望年輕人能善待老人,善待老人也就是善待未來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