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醫生延遲婚期後離世:疫情愈洶湧,我們愈該溫柔

29歲醫生延遲婚期後離世:疫情愈洶湧,我們愈該溫柔

今天一大早,又聽到一個不幸的消息:29歲的武漢醫生彭銀華走了。

這個29歲的準新郎,再也無法把辦公室的請柬發出去,再也無法向新娘兌現正月結婚的諾言,再也看不到他還沒出生的孩子了。

29歲醫生延遲婚期後離世:疫情愈洶湧,我們愈該溫柔

推遲的婚禮再也無法舉行,

走了的人再也回不來了

武漢市江夏區衛生健康局20日晚發佈公告稱,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協和江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彭銀華,在抗擊疫情一線感染新冠肺炎,於2月20日晚在醫院去世。


29歲醫生延遲婚期後離世:疫情愈洶湧,我們愈該溫柔


更令人痛心的是,據江夏融媒報道,彭銀華醫生本打算正月初八舉辦婚禮,辦公桌抽屜裡還放著沒來得及分發的請柬。

29歲醫生延遲婚期後離世:疫情愈洶湧,我們愈該溫柔

彭銀華的婚紗照

婚紗照都拍好了,新郎卻在婚期的前兩天因為工作感染肺炎,又在剛過完新年之後離世。新娘此刻的狀態,恐怕無法用言語形容。

彭銀華,這個才29歲的大男孩,推遲的婚禮再也無法舉行。

29歲醫生延遲婚期後離世:疫情愈洶湧,我們愈該溫柔

彭銀華的婚紗照

彭銀華這樣的醫生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網上有這樣一段話感動了無數人:“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微博認證為金銀潭醫院護士的“吃胖的瘦子-”更曬出彭銀華同事朋友圈的悼文,文中提到彭銀華還有一個未出世的寶寶。

29歲醫生延遲婚期後離世:疫情愈洶湧,我們愈該溫柔


有人在評論區感慨:“多麼年輕的生命。孩子沒有了父親,妻子沒有了丈夫。”

有人在評論區問:“醫學生,29歲不是剛上班沒幾年嗎?家中可有兄弟姐妹?”

很抱歉,原屬於彭銀華的安穩人生,美滿婚姻,還有承歡膝下的體驗,都在昨晚,被這兇猛的疫情奪走。

29歲醫生延遲婚期後離世:疫情愈洶湧,我們愈該溫柔


年少的時候,不懂死亡的意義。年事漸長,才明白至親離世對自己意味著什麼——

那個往常對你一顰一笑的人,為你煮粥、掖被角的人,生病時為你擦汗、帶你去醫院的人,難過時安慰你的人,這個世界上你為數不多信任的人,離世了,就是永遠地離開了。

世界上有的,就只是她的遺照,她為數不多的遺物。她的身體已經變成一罈骨灰,她的樣貌只能出現在遺照裡,放在桌角。

你或許可以摸著她曾經穿過的衣服,可是這個人再也回不來了。不會再有她的聲音。你們不會再吵架、不會再拌嘴、不會再和好,不會再有機會產生任何你以往習以為常卻不曾珍惜的情感鏈接了。

蘇軾人到中年悼念亡妻,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中說:“庭有枇杷樹,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世界上,什麼事情都可以轉圜,只有死亡不可以。時光的洪流滾滾向前,那些離世的至親、伴侶,離世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彭銀華的未婚妻把他從病榻送走之後,也只能看一眼婚紗照罷了。

這世間的無奈和苦難有千萬種,可是和生死比起來呢?“悲莫悲兮生別離”,死別離的悲痛,更甚於生別離萬分。


29歲醫生延遲婚期後離世:疫情愈洶湧,我們愈該溫柔

疫情愈洶湧,

我們愈該溫柔

生命猶如朝露,倏忽而逝;生命亦似長河,日夜川流不息。

人和人之間的情分,在平凡的時間覺察不到珍貴,危機到來,反而顯得愈加珍貴。

上週剛剛過去的情人節,碰上這場全國範圍、波及14億人的疫情,許多人的愛情令人動容。

一個叫“噓噓”的網友,和男朋友都在武漢,她留言說:“1月21日一起去機場接我的家人回來。那是今年的最後一次見面。不過我開始玩魔獸了,他帶我,這幾天已經快滿級了。每天都能在遊戲裡見面,這幾天還有愛心煙花可以放。等疫情過去了,第一件事就是要見到他,然後一起喝奶茶吃燒烤,胖他個五六斤。然後結婚吧。”

網友“全家都是可愛豆兒”留言:“很想老公,他在武漢,我帶著寶貝回的孝感,都是重災區,臘月二十八最後一次見面,現在我們都過隔離期好多天了,都很健康,只是老公一個人在家很孤獨。疫情過去了,等我回武漢上班了,要給老公一個大大的擁抱。”

一位在武漢的網友“抱怨”同城的女朋友:“她總在白天理智拒絕我前往探望,又在深夜的語音裡問我何時才能相見。”

另一位網友留言分享說:“我倆互相加油打氣,躺在各自家裡的床上回答心理學家阿瑟·阿倫的關於愛情的36個問題;交替為對方朗讀王海桑的詩歌《我是你流浪過的一個地方》。”

面對兇猛的疫情,有些小夫妻、小情侶溫柔得不像話。

真願世間的疾病能早點治癒,也願世間的愛情永不能治癒吧。


29歲醫生延遲婚期後離世:疫情愈洶湧,我們愈該溫柔

夫妻之間,

人永遠比事情重要

2020年,一開年,所有的事情都在提醒我們懂得珍惜。

同是疫情期間,有的夫妻天人永隔,有的夫妻難得見一次面,有的夫妻早已在隔離期間,不知道掐了多少架了。

我見過一對經常為了小事爭吵的老夫妻。這是我周圍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S先生是個粗放的北方男人,妻子和他同歲。兩個人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就開始吵架,S先生計較在家生產還是在醫院準備生產,妻子計較月子裡他吃的補品比自己還多。後來買房子,S先生想買到這個小區,妻子覺得這個小區的地板太滑,S先生又覺得女人選的房子樓層太高不方便進出。

爭吵了半輩子。

後來女兒結婚,S先生計較大舅子來操辦婚事,不拿自己當回事,妻子傷心地說:“哥哥不會再來我們家了。”

女兒結婚的時候,妻子不過才46歲,但是因為心臟病,已經病得很重了。

女兒結婚後的第10天,妻子從纏綿多日的病榻上猝然離世,S先生悲痛不已。妻子離世正值隆冬,第二天下起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S先生回想起妻子離世前夜,因為800塊錢兩人置氣,不停地懊悔。

亡妻過世已經第七個年頭,S先生心疼地說:“早知道生和死的距離這麼短暫,就不和她總是吵架了。”

斯人已逝,夫復奈何?

夫妻之間,關係永遠比雞零狗碎的事情重要。人的重要性遠遠大於事情,關係是第一位的。

如果我們能夠抱持這一原則,又何必計較今天因為一個馬桶蓋鬥個天翻地覆,明天又因為誰洗碗吵得雞犬不寧?

可惜這個道理,很多人只會在失去了才懂。很多相守百年的夫妻恩情,不過全憑兩個人的相互疼惜而已。

如果不是出軌、家暴,不是難搞的婆媳關係,我們到底為什麼總是和自己最親的家人,最愛的伴侶鬧脾氣,一個哭起來梨花帶雨,一個著急起來臉紅脖子粗?

一日,三餐,四季的平淡生活,或許正在消磨我們進入婚姻的初衷——

當初我們結婚的時候,我們曾經宣誓:“我願意她(他)成為我的妻子(丈夫),從今天開始相互擁有、相互扶持,無論是好是壞、貧窮或富有、疾病還是健康,都彼此相愛、珍惜,直到死亡才能將我們分開。”

貧窮和疾病都無法把你們分開的那個老伴兒,如今在哪裡呢?疫情期間的你們,如今又如何對待?

什麼是夫妻?父母不能陪伴我們走過後半生,孩子不能陪我們走過前半生。而妻子/丈夫,恰恰是那個能陪我們走過完整的一生的人。

彭銀華的妻子,一定明白“百年愛人只能陪半途”是什麼滋味,s先生明白,蘇軾明白,歸有光明白。可是隻希望,我們永遠不要有明白的那一天。

疫情愈洶湧,我們愈該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