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的黑陶

說起“香格里拉”,很多人想到的是梅里雪山、納帕海、虎跳峽……這裡是藏族同胞心中的日月,是人們精神的聖潔淨土。然而,在我們目之所及的美麗背後其實有太多的不容易。

在地域廣袤的香格里拉,百姓在深山裡繁衍生息,他們靠天吃飯。高聳的山脈讓深藏一隅的香格里拉與世隔絕,高海拔,交通成本高、信息不暢……但這種閉塞也讓香格里拉把珍貴的藏族傳統文化保留了下來。而這,正是當代旅行者希望看到的。

我來到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鄉的湯堆村,藏族黑陶燒製技藝在這裡有悠久的歷史,已相傳2000多年。初次遇見拉茸肖巴,是在尼西鄉一個黑陶作坊裡,這裡也是他的家。這個滿手泥漿、一身書卷氣的藏族小夥子一邊做著黑陶,一邊說道:“大學一畢業,我就回來了,要把父親的手藝傳下去,作好尼西黑陶的第八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守護者。尼西黑陶是家鄉的驕傲,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尼西鄉因為黑陶手藝遠近聞名,咱們村170多戶人家都在做黑陶,有70多戶都是跟著我們學做這個來補貼家用。目前,我們有100個種類,每戶做黑陶年平均收入約八九萬元,銷量好的時候甚至達到10萬元以上。隨著收入的提高,村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留在家鄉從事陶藝。”

肖巴的父親當珍批初是尼西黑陶第七代傳承人,提起兒子,父親自豪地說:“兒子很有想法也很努力,為了開拓黑陶市場到處奔跑。有了年輕人,尼西黑陶就有了未來。”就是這樣普普通通的父子倆,一直在努力的變著花樣來做黑陶,把研究出來的新技術教給村裡他人。村子裡有個年輕人洛桑是肖巴最得力的“學生”之一,幾年前洛桑突發腎病,每個月光藥費就要1萬元左右。現在,洛桑靠做黑陶,補貼家用。

怎麼做才可以真正的幫助到這些渴望改變生活狀態的人們?真正的做到“授人以漁”?怎麼讓小黑陶走出香格里拉?中國旅遊集團定點幫扶香格里拉以來,通過一系列宣傳的幫扶和扶貧線路的打造讓更多人把目光聚焦到香格里拉來。肖巴登上了中央電視臺的演播廳,在《央企手挽手》節目的錄製現場,這個藏族小夥子講到自己的家鄉,講到自己熱愛的黑陶技藝,講到村子裡的人企盼的心情,哽咽了。隨後,黑陶的故事再一次走進電影頻道演播廳,邀請專家出謀劃策。在2019年歲末,香格里拉的扶貧故事中的小黑陶融入《星光》紀錄電影全國展映。同時,中國旅遊集團打造的“時光之禮”旅遊線路也把尼西黑陶製作作為產品中的特色體驗項目,來帶動當地村民增收。

從肖巴家出來已經夜漸微涼,尼西鄉的公路旁黑陶售賣和土雞店不時可見。肖巴父子為代表的匠人就像這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古老的文明和傳承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守護才匯聚成了璀璨的星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