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教育的孩子最後是你想要的樣子了嗎?能否說一說?

香草味兒kiki


我現在發現自己教育的孩子並不是我當初想要的樣子,這也應該是很多父母面對的現實問題。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在不斷地給孩子找一個標準,我們不斷地鞭策孩子按標準來發展,但是過程中我們發現孩子的發展在慢慢偏離我們設定的航道,導致我們的標準不得不慢慢在改變,最終孩子發展的樣子跟我們設定的標準大相徑庭。

比如:在孩子上學前,我希望孩子出類拔萃,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經過那麼多年以後,我的孩子並沒有名列前茅,而我也從當初的失望憤怒變得平和和接受現實,從而放低了自己對他的期望值,我希望他能努力學習,取得自己的最好成績。當我的標準放低以後,孩子和我都輕鬆了,而孩子的成績也一直保持在班級前10,沒有與我最初的期望落差太大。

再比如:我以前希望自己的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給她報了很多的補習班,孩子被折磨得筋疲力盡,孩子厭煩不已,而且樣樣都沒學好。於是,我和孩子選擇放棄了棋和畫,專攻書和琴。現在孩子的書讀得很多,語文成績非常優秀,琵琶也彈得很好,在省的少兒樂器演奏比賽中獲得了金獎。

最後我認為,家長的期望值要與孩子的能力相匹配,這樣才是最適合孩子的。


中考數學複習課堂


教育孩子要遵循孩子的生長規律,不要刻意給孩子定性,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發展空間,作為家長我們只需要稍稍引導孩子即可,不能按照我們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在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的同時也要注意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育才先育人,把孩子教育好,做一個有用的人,才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作為大人我們不能跟隨我們已有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孩子,要跟著時代潮流,瞭解孩子發展的心理學,衛生學等,科學合理的教育孩子


淇銘愛教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父母及學校的教育只是在為人和學識上予孩子以輔導和幫助,路還得孩子自己去走為好。當然,家族或父母有背景的也可能已經為自己的孩子事先畫好了線路圖,但這畢竟是少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