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作品︱擀麵杖 音響 花兒


年前頭一天,孩他爸花大價錢“請”回家的兩大盆“高貴”的芍藥花,聞著氤氳在房間裡淡雅的香氣,看著那色彩鮮豔的朵朵花瓣,一家人是歡喜連連。三歲又仨月的二寶,欲伸手去摘,被我“好言相勸”,花兒朵朵總算“倖免於難”。

前天,我猛地一瞅,“我滴小乖乖”這是咋滴了?葉和花像是一起商量好的一樣“鬧情緒”——均枯萎了。我們“伺候”的挺“周到”,花期還算稍長的芍藥花兒,本應馥郁馨香,枝葉繁茂,為何在這短短的幾天裡就沒了生機?

戰“疫”作品︱擀麵杖 音響 花兒

忙呼二寶來審,只因他好搗亂。

“媽媽,不是我弄的,有病毒!”聽罷二寶回覆,吾恍然大悟。

孩子稚嫩的聲音,看似玩笑般的話語,竟給出了完美的答案。

對,病毒!該死的病毒!

近一個月來,一場席捲神州大地的“新冠病毒”,讓我們所有人的心焦灼不安,惶惶不可終日;讓所有人的面龐,像極了這憔悴的“花兒”,愁容滿面。

此處長嘆一聲,唉,一切盡在不言中。

商場超市“關門歇業”,機關單位“長假待命”,大街小巷“無人打擾”,炫麗花燈“孤芳自賞”,家家戶戶“閉門修行”,大人孩子“窩在家中”。這個靜悄悄的春節,好疼!好疼!好疼!

細細算來,從大年初一至今,我家二寶26天沒出過家門。不僅是我家二寶沒出過門,想必,所有人家的寶寶都沒出過門。因為,爸爸媽媽不用上班,寶寶們不用上學,有了貼心的長足的陪伴,就有了,孩子的足不出戶。

以前上班兒的時候,早晨總是走得急匆匆,像火箭。出發時拖上還在睡夢中的孩子,偶爾哭著也要送他到幼兒園,再折回單位。那時候天天在想,這兒是不是太殘忍了?每天要這樣的去奔波去勞碌,扔下自己的孩子,不能去管。天天巴望期盼著,哪一天能待在小孩的身邊,多好?這些遙不可及的奢侈奢望之事,如今夢寐以求,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沒開學的日子,每天早晨陪著小孩兒睡到自然醒。以前每當我上班他醒時,就央求道:“媽媽拜託了,拜託了,你不要去上班麼?要媽媽陪我?如今寶寶醒後睜開眼,看見我在,就抱住我的臉猛親,媽媽在家,真好!

很顯然對一個三歲的孩子,他們不知道眼前發生了什麼,他只知道我不上班陪著他就是好。我想說:孩子,這不是真好。還是在你的央求中媽扭頭就走;還是把你從床上硬拖起來,在你哭哭咧咧中把你送到幼兒園,才好。因為,那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

大年初九的早上還沒有睡醒。就聽到梆梆的敲門聲。很納悶,這個時候怎麼會有人敲門?心想是不是敲錯了?仔細一聽還是我家的敲門聲,我睡眼惺忪的去開門,一看,儘管戴著口罩,我還是一眼便認出隔壁單元二嫂。“我昨晚去超市了,看你家那擀麵杖兒不太好用,給你帶來一個。你跟著孩子他又小,現在這特殊情況,就別往超市跑了”。一個嶄新的擀麵杖遞到我的手裡,二嫂轉身進了電梯。哎呀呀,我心裡瞬間那個感覺,那種感動啊,如潮湧!平時二嫂也常過來我家吃飯,與其說來吃飯倒不如說是給做飯。每次她來做客,先是一頭扎進廚房裡,又是切又是洗又是涮,一會功夫幾道菜上桌,最後還把鍋碗瓢盆給刷得乾乾淨淨。所以,我們家的廚房,她瞭如指掌。手裡握著擀麵杖,想起來,剛放假,也是我還沒醒的一大早,二嫂送來一鍋熱氣騰騰的大包子。現在手拿擀麵杖,彷彿上面也熱氣騰騰。。。。。。這一切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留在腦海裡。二嫂,平時羞於開口,此時,在這兒我要真誠的說聲“謝謝你”。遠親不如近鄰,真的。

年前年後我的右腿右腳因風溼嚴重腫脹疼痛厲害,沒辦法,只好去醫院輸液。在大年初三上午準備去醫院,剛到小區樓下,看到閨蜜的老公急匆匆的上車,打招呼後得知,他著急去上班,並告訴我,他媳婦(我閨蜜)大年初二上午九點接到單位緊急通知,要求返崗,提前結束假期。哦,閨蜜單位衛計局,這個時候是最需要他們了。昨晚我倆聊天她還說,這個年她只享受了一天的假期,多天一直在戰時狀態,且每天工作到很晚。我向她致以辛苦問候的同時又鄭重道謝。因前幾天閨蜜的老公送來了一箱蘋果,一箱火龍果。喜慶的中國紅顏色的包裝箱,讓這個很冷很冷的年,感覺到了無限的溫暖。剛入冬的一天下午,我還沒有下班,閨蜜打電話來,她從老家帶了兩袋大白菜,已放在我門口。下班到家後,兩大袋子白菜赫然立在門口。那時,看著這兩大袋子白菜感覺已不是白菜,猶如白玉一般溫婉可人。

二嫂閨蜜我們同住一個小區,又同一棟樓,有時候忙的竟然一個月甚至好多天見不著一次,也說不上幾句話,但是心裡無時無刻不把對方牽掛。

戰“疫”作品︱擀麵杖 音響 花兒


戲曲是我心中的DNA特喜歡它帶給我的愜意,但是,疫情以來,一次音響也未打開。根本唱不出來,也沒那個心情。看著音響上面佈滿了灰塵,我覺得它好像是在向我訴說委屈,它時時刻刻在這兒待命,我卻不能讓它發揮才能。

那晚特別冷,突然想起在一局級單位上班的弟弟是不是也被分流下去,值班站崗?隨機微信聯繫。弟弟發過來定位,果然一小區門口一夜值守。那種血濃於水的心疼再疼,也阻擋不了他前去“站崗放哨”特意囑咐他要多穿厚衣服,注意防護。沒想到弟弟半夜凌晨一點發來信息讓我欣慰十足:這是我參加工作以來最“有”紀念意義的任務。那個“有”字還特意用了紅顏色。我嘴角上揚並不由自主的暗暗豎起大拇指,好樣的弟弟!好樣的那些二十四小時日夜奮戰在各個小區門口、各個村口和一些重點卡口是忠於職守的值班人員,是他們不怕風颳雨淋不怕冰霜冷凍,用自己薄弱的身軀,築成一道道捍衛著我們生命的大門。

戰“疫”作品︱擀麵杖 音響 花兒


說完閨蜜兩口子,說完弟弟,也來說說我家先生吧。

他在一職能部門上班,且是這個單位的負責人。特殊時期的他,每天早晨吃過飯按部就班去單位坐以待命,嚴格值守。家裡廚房和餐桌上,一天三頓也都有了他的身影。值得竊喜的我成了“甩手掌櫃”,這幾天看似有了“娘娘般待遇”,理應高興和幸福,終於,有人分擔這項“專利”了,可這背後卻隱藏著一種無奈和少有的悲愴。

以往,他,忙工作,忙學習,顧不上管孩子,顧不上管家,我有時也牢騷滿腹,能有多忙?以至於每天都那麼忙嗎?如今,他終日現廚房,又是包餃子、擀麵條、烙餅又是煲湯、炒菜等這些,對這個家來說都是天方夜譚。雖然是我想象的日子,我也享受到熱湯熱飯的饋贈。但,平心而論,我還寧願他去忙工作,還更寧願自己“承包”家裡這些活兒。

因家居徒駭河南岸高層,近水樓臺先得月,樓背面的美麗風景時時刻刻地盡收眼底。隨想起以往此時的噴泉廣場是熱鬧的。有健身的、跳舞的、說唱的、鍛鍊的,這些生動的場景勾勒出一幅幅和諧的生活畫面。如今河的兩岸,數個廣場,則是一副空蕩蕩的景象,只有孤寂的柳樹擎著枯枝靜靜地呆滯在河的兩岸,我的心也是空空蕩蕩的。偶爾一兩個不聽話的人散步出現,隨機就聽到那刺耳的警車鳴笛示警聲,還有保安喊話,勸其不要在河邊逗留,請他們趕快回家。那些人被迫的撤回,看著上演的這等的“驅逐”,心裡五味雜陳。雖說大喇叭裡傳出的是溫暖貼心的相勸,但話語的背後隱藏的是硬生生的剝奪了他們室外走一走的權力,實屬“殘忍”。這哪是我們想要的畫面?這哪是他們的理想生活?

戰“疫”作品︱擀麵杖 音響 花兒


室外陽光明媚,邀三五好友談天說地,飯後閒適散步,望塵莫及;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如今都成了奢望奢侈。一場史無前例更空前絕後的災難啊......

刷圈的時,一個畫面突然跳入了眼簾。票友中平時最活躍份子霞姐,她竟然曬出了潸然淚下的鏡頭。詫異的同時,我更多的則是理解。中醫院護士文珊珊是她的兒媳,渡江援漢。當得知兒媳奔赴前線到達疫情“重災區”,同面部猙獰的病毒鬥爭時,大姐的心情,我們局外人是無法理解的。危險係數之大,我們可想而知。誰說“籬笆不是牆,婆婆不是娘”?自從她的兒媳婦帶著莘縣人的期盼援漢走後,大姐常常以淚洗面,吃不下睡不著,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哪位母親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姍姍還有一個剛四歲的兒子,哪個小寶不需要媽媽?大姐在飽受內心煎熬的同時還要日夜照顧四歲的孫子,一個五十多歲的婆婆,其心之疼難書!

戰“疫”作品︱擀麵杖 音響 花兒


這個時候,所有的寬慰語言都是那麼的蒼白,那麼的無力。兩個“抱抱”的表情立刻跟帖過去,希望能給大姐以心靈的安慰、支撐、支持和鼓勵。大姐,我們懂你!在給你兒媳點贊稱雄的同時,更應該為你鼓掌。在這危急關頭是你做了兒媳堅強的有力的後盾,兒媳是最美的逆行者,你就是最美逆行者的媽!

閨蜜、閨蜜的老公、弟弟 、孩子的爸爸,文珊珊、姍姍的婆婆,是多少企事業機關單位人員和普通老百姓的一個縮影啊!這樣的千千萬萬個他們,沒有退縮,沒有怨言,捐款捐物甚至“捐人”都毫不含糊。

作家蘇心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如是!

今早,睡眼惺忪的我看到姨家弟弟發來信息,“大姐,男孩兒,我想給他起個名字,是兒童的童好,還是紅彤彤的彤好?”

我機靈靈一下來了精神,“生了?二小吧?”哎呀,激動的是這個小生命,在這“舉世矚目”的日子裡到來,將特別“有紀念意義”,也給我們惶恐不安的心情增添了無限驚喜。我不假思索的給弟弟說,就叫“彤彤”,一是我們人丁興旺,二來寓意今後的日子紅紅火火。弟弟隨機發來“呲牙咧嘴”的表情,看得出,再次當父親的他是無比的高興,對名字選取的解釋也很滿意哦。只可惜,寶寶,基於疫情期間,姑姑不能前去看你,就在心裡默默地把祝福呈上,祝願寶貝健康茁壯成長。生機勃勃的春天,這個小生命的到來或多或少的將安撫我們焦灼不安的心我們一起好運哦!

再次踱步來在後陽臺,低頭俯視,驀然發現,一盆我甚是喜歡的嬌貴“口紅吊籃”,幾朵微似喇叭形的“口紅”正開的如火如荼,那深紅欲紫的瑰麗色澤在翠綠的碧葉中映襯的愈發愈豔,它們正好奇的打量著我滿心歡喜的眼神,亦欲招呼窗外的所有花花草草,一起祈禱一場著盛裝出席的春天的到來。


戰“疫”作品︱擀麵杖 音響 花兒


願: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2020 02 28 於家


戰“疫”作品︱擀麵杖 音響 花兒

作者簡介:史煥義,莘縣東魯小學數學教師。業餘愛好廣泛:酷愛旅遊、喜歡戲曲、擅長寫抒情散文和記事散文!文章曾在當地報刊發表。



《鄉韻文學》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