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抗疫日誌

作者 葛爭爭 木蘭花鄉風景區


2019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猝不及防。正因為有這個疫情,記得這是我成年後,在家裡跟我的父親葛天才近距離交流時間最長的一次。


在這期間,我幾乎足不出戶,父親則是每天早出晚歸,一臉倦容,望著他忙碌的身影,我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由此也讓我更深刻地瞭解了父親,產生很多感概。


父親出身貧寒,曾因交不起學費沒能上高中,憑著多年打拼,艱苦創業,終於在建築領域闖出了一片天地,創建了武漢萬中集團。歷經十年,旗下有木蘭花鄉4A級景區等多家子公司,成為小有名氣的企業家。在我的印象中,父親一直是一位遇事果決,有激情、有擔當的熱血漢子。


當得知疫情爆發,偌大的武漢市“封城”了,可見疫情非同一般。性急的父親一刻也坐不住了。他每天關注新聞報道,關注疫情發展,關注疫情防控的措施。其實,作為一名商人,疫情突發,導致工地停工、景區閉園,集團公司損失不會小,公司團隊很擔心,家人很著急,母親偶爾說幾句擔心的話,這次疫情,公司將損失幾千萬。可父親從沒在這上面去計較,他跟我們談得最多的是疫情這麼嚴重、醫院的床位又不夠、老百姓的防護意識比較差等等有關疫情方面的問題。從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到父親真不愧為優秀共產黨員、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道德模範、湖北省勞動模範,內心深深地多了幾分敬畏!


元月24日,也是大年三十,本應是闔家團圓之日,父親一大早就匆匆出門,我當時十分詫異,一年忙到頭,一家人該在一起吃年飯了,心想今天怎麼……?後來母親告訴我,父親是去了姚集街福利院給老人們拜年去了。多少年來,他心繫孤寡老人,成了他每年的“規定動作”,從不間斷。今年他給福利院裡43位老人每人送一個200元的紅包,另給院長1000元現金囑託她過年改善一下老人的生活。


父親的抗疫日誌


接著他又看望了兩個重點貧困戶並給每戶2000元紅包和口罩,叮囑他們在家做好疫情防控,忙完了才回家。


父親的抗疫日誌

父親的抗疫日誌

25日,也就是大年初一,晚上十點鐘,父親突然接到中建三局領導電話,要求急派建築工人支援搶建雷神山醫院。他二話沒說就應允下來,緊急聯絡公司管理人員,立即在公司工作群內招募工人


父親的抗疫日誌

父親的抗疫日誌


臨危受命之下,公司員工一呼百應!此時此刻,萬中集團無論是工人還是管理人員紛紛請纓參戰,踴躍報名,不到11點鐘就組織好了64人的突擊隊。當晚萬中集團的員工在群內爭先恐後報名的情景我難以忘懷!父親為有這樣的員工,為集團公司有這麼強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感到激動和自豪,“萬中鐵軍”精神永駐!激動過後,他心中也倍感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不停地給公司總經理喻天軍打電話,反覆叮囑,大過年的,工期緊、勞動強度大,加之疫情這麼嚴峻,又是集中施工,一定做好防護,確保工人不被感染,“保得將軍去,要保得將軍回”,要對員工,對員工家人負責。


元月26號,大年初二的早上,父親一起床就聯繫公司財務,從自己卡上匯款10萬元到黃陂區慈善會。在父親的影響下,我把平時積攢的3萬零花錢也捐給了區慈善會,為區裡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父親的抗疫日誌

父親的抗疫日誌


緊接著他又聯繫大客車,到街道派出所辦好通行證,通知搶建雷神山醫院的工人下午1點集中出發去工地。


父親的抗疫日誌

父親的抗疫日誌


他不放心工人現場施工的安全,親自帶領車隊到達工地,現場指導安排好工作的同時重點督促工人做好疫情防護措施,回到家中已是晚上11點多。


父親的抗疫日誌

父親的抗疫日誌


元月27號,大年初三清晨,父親早早起床,邀約杜堂村支部書記葛國興一起到各村灣宣傳疫情防控工作,督促村民不要聚集在一起,儘量在家不要出門,有急事出門必須帶上口罩。


父親的抗疫日誌

父親的抗疫日誌


然而,他發現村民家裡根本就沒有口罩,而且市場上一時難以買到。回到家中他心急如焚,馬上讓我們四處找渠道、找朋友採購口罩,多方聯繫,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供應商,說有N95口罩,父親毫不猶豫讓我匯款訂購了2000個。口罩於元月30號(正月初五)下午發貨到武漢,又因交通管制,不能送到姚集街來。第二天一大早,他督促我快去派出所辦理車輛通行證,開車去武漢儘快取回口罩。口罩一取回來,他和我們一起又挨家挨戶的發放到村民手中。


父親的抗疫日誌

在疫情肆虐的這段日子裡,父親每天都要到景區和酒店去看望慰問值班的工作人員。元月27號下午,他在巡查中發現景區和酒店員工值班是按照往年排班在值班,立馬意識到這種流動式值班使疫情防控工作得不到保障,立即調整為固定值班方案,耐心做好員工工作,所有值班員工到崗後就不回家,春節不輪換班(儘管這樣公司會增加不少的值班工資),要求所有值班員工全部住在景區酒店,實行景區封閉管理,進景區每一個人必須檢測體溫,確保景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


父親的抗疫日誌

父親眼看疫情變化,非常著急。元月31上午他在黃陂區微信群裡瞭解到黃陂區幾家醫院都緊缺防護服,於是想方設法到處聯繫供貨商,一個在北京商務部的朋友說韓國有5000套防護服,他第一時間通知財務給賣家付了48萬元定金,還不停地催促對方發貨。


父親的抗疫日誌

父親的抗疫日誌


2月1號,為迎接援建雷神山醫院的員工,早上出門到酒店商議工人們在工程完工後回家時如何做好集中隔離工作。併成立了隔離服務小組,制定了詳細的隔離方案。


父親的抗疫日誌


2月3號下午,當接到防護服沒有落實貨源的消息,他心情很沉重,一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2月4號他毅然決然地再向區慈善會捐款20萬元,為防疫盡一份力,彌補心中的遺憾。


父親的抗疫日誌

父親的抗疫日誌


2月6號晚上八點,他突然接到姚集街道辦事處彭主任電話,說需要徵用木蘭花鄉公司映像酒店隔離與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者。他毫不猶豫的又答應了。並立馬開車去了街道辦事處商量隔離方案,連夜組織酒店廚師、保安、餐廳客房服務人員,通知第二天早上8.30在酒店開會,精心佈置防護措施,確保服務好隔離人員。當發現酒店附近有很多村民養的狗,狗到處流動對疫情防控有隱患,於是他立馬找到村書記商量處理意見,並上報姚集街派出所協助解決,第一時間提出解決方案,讓村民自己管好自家狗,確保不讓出門亂竄。


父親的抗疫日誌

在精心準備和細心安排下,2月7號下午3點,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人員順利入住到木蘭花鄉映像酒店,給姚集街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月8號早上,得知萬中集團圓滿完成了建設雷神山醫院工程,他組織客車,把工人接回木蘭花鄉酒店,祝賀工人們凱旋歸來。


父親的抗疫日誌

父親的抗疫日誌

父親的抗疫日誌


為了防止病毒傳播,保障工人身體健康,防止家人不被感染,安排工人在木蘭花鄉山水酒店隔離14天,在這期間工人的食宿都由酒店按高標準安排,一切費用由公司承擔。


父親的抗疫日誌


今年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春節,休假這段時間,父親每天都要出門忙於疫情防控,思考安排疫後公司恢復生產經營活動,十分辛苦,非常操勞,我真的很擔心他的安全。但看到他所做的一切深受感動,又發自內心的支持他、敬佩他,最使我們難受的是他為了不影響家人,自己一個人單獨住,儘量不與家裡人近距離接觸,進行自我隔離。我關心地問過他不要這樣?他說:這樣安全,酒店防疫工作需要檢查、村裡老百姓疫情防控知識需要宣傳,我出門多,擔心自己感染了傳給了家人,給家裡、給社會造成負擔。他告訴我們,員工冒著生命的危險在一線做服務工作,當老闆的有義務檢查他們的防護措施,做好後勤保障,確保他們不受感染。更重要的是老闆每天檢查、關心員工,也會給員工極大的鼓舞。他說的這一番話誠實、質樸,卻又鏗鏘有力,迴盪在我心中,我為有這樣一位父親而自豪!回想父親在整個疫情防控工作中每天做出周密的佈置,細心的安排,每做出一個決定,都成為抗擊疫情的有效措施,他說“大敵”當前,作為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感,要敢於擔當。我們每個人必須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才能確保抗“疫”取得最後的勝利。


這場疫情防控戰是一場全民戰爭,沒有旁觀者,每一個角落都是戰場,每個人都是“局中人”。感謝那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和父親這樣無私奉獻的普通人,他們都是這個時代的英雄。在疫情結束後,父親一手創建的4A級景區——武漢木蘭花鄉景區,將對全國醫護人員和警察同志實行終身免費開放不限入園次數的優惠政策,以此向英雄們致敬!


父親的抗疫日誌


我相信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優勢,有四面八方的無私馳援,凝心聚力,眾志成城的中華民族一定能戰勝這次疫情,我們終將迎來春暖花開的那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