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被狗咬過、公雞啄過,現在對動物一點好感也沒有,這種心理正常嗎?為什麼?

竹影清風5185755


那倒不是。我被狗咬過兩次。一次是狗娘帶著小狗。走著走著,兩隻小狗跟我來了。狗娘以為我抓小狗,不聲不響,就是一口。第二次是在喝喜酒,狗打架咬了一口。之後,就一直怕狗,到有狗人家,必須狗主人引路,不然就不進去。真怕。


人在征途


1、狗咬過還是沒咬過,印象中好象沒有;

2、公雞倒是啄過我,那年臉上害癤子,剛出了點白頭,我坐小板凳上吃飯,公雞一嘴了癤子小白頭,公雞以為那是白白的大米,誤啄了,因為公雞誤啄,癤子收了口,公雞立了一功。點贊公雞!

3、被蜂子蟄過,聽過醫生講蜂與蜘蛛大戰故事,直接用青苔敷好。

4、鵝很厲害,祖先是雁,特別是頭鵝,牛仔褲都咬得破,夏天見到它很害怕,躲著它走。



龍山毓秀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道理。一個人被動物傷害過,往往是都會有對這種動物的恐懼感,當然對他們沒有好感,特別是小時候的遭遇。

我剛記事兒的時候,在大年初一的五更裡,一邊等著吃餃子一邊在鍋門前拿了幾個鞭炮玩兒,不知道鍋門旁柴灰堆裡有火炭未還滅盡,把鞭炮插入灰堆,一下子響了,不僅僅嚇了一跳,還把手心手指打了幾個大泡。從此以後的20多年,我連鞭炮都不敢點了。

八九歲的時候,我被公雞叨過,因為發現公雞早,有防備,只是被輕輕啄了一下。

別人家的狗,一定要防備。有一次因事我去別人家,“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之後,才大膽起來。可誰知道後面還是被“盯梢”了,猛地感覺腳脖被咬了,幸虧主人這時候趕過來,也幸虧穿著秋褲多了一層,提起褲角一看有幾個牙印,有一個牙印滲出一點血絲。


徐福記1230下水詩文


對動物有好感,是為所利用,不能利用,又被幹撓,確定討厭。大多人養過禽類走狗小貓,知道養著多麻煩,襲人,驚人,惡臭,脫毛,叫聲,衛生,,,可能你不討厭,但凡有人性,是不與馴服不了的畜牲鷹犬為伍!當然,在衣冠禽獸時代,你把它當爹媽夫妻兒女別人不干預的,只要不影響別人就好!



COS心


您好,我是一名心理學愛好者,非常榮幸能夠回答您的問題。

您在小的時候一些動物給您留下了陰影,以至於到現在仍然很牴觸動物,這種心理現象是非常正常的。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心理呢?

其實這種恐懼心理的本質就是一種條件反射。

早在1920年心理學家華生就做過一項至今看起來非常殘忍的心理學實驗:

華生和他的助手找到了一個名叫小艾爾伯特的嬰兒,當時這個孩子只有11個月。

實驗剛開始,華生把白鼠放在小艾爾伯特面前時,小艾爾伯特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恐懼,甚至還去伸手去摸。

隨後每次艾克伯特伸手去觸碰到小白鼠的時候,實驗人員就會突然製造出巨大的聲響,這時候艾爾伯特就會被嚇哭。

多次重複後,無需伴隨巨大的聲響,艾爾伯特看到小白鼠就會哭。

嬰兒會對巨大的聲響產生恐懼感,這是天生的,是一種非條件反射。而通過這個實驗,讓小艾爾伯特對巨響的恐懼感也轉移到了對白鼠身上,這就是形成了條件反射。

當然,這種條件反射既然能夠形成,也就意味著能夠消退。

1924年心理學家瓊斯成功通過一項實驗治癒了一名3歲動物恐怖症的兒童彼特。

他的實驗很簡單,就是趁著給彼特吃食物的時候,把裝著兔子的籠子逐漸靠近,這樣彼特一邊獲得食物帶給他的愉悅感同時,一邊增強對兔子的耐受性。

最終N次試驗後,小皮特甚至能夠撫摸兔子,沒有任何恐懼之意。

題主現在的狀況還涉及到一個概念“泛華”。

本來該對咬自己的狗和啄自己的雞產生的恐懼感擴散到每個動物身上。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明明是對蛇的恐懼,卻投射到對我們毫無威脅的井繩上。

題主即便能夠有意識的知道大多數動物還是很可愛的,但一看到動物還是難免產生排斥感。

如果題主目前的情況對自己的生活沒有很大影響,題主完全可以不必放在心上。

如何消除這種恐懼感?

如果當前的狀況給題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我建議題主可以採用系統脫敏療法。

首先題主要給自己一個強化:傷害我的是那隻惡狗和那隻惡雞,大部分動物並沒有威脅性。

具體步驟:

(1)可以先找一些可愛的小狗,小雞的圖片,或者一些其他動物的表情包等。以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它們。

(2)然後可以去親戚朋友家,或者寵物店找一些可愛的小狗或雞的幼崽,可以嘗試去觸摸它們,它們其實真的很可愛。

(3)然後可以在別人的幫助下,嘗試去接觸一些溫順的狗,給他們抓抓癢等。

(4)當然,平時也可以想象自己接觸動物時候的鏡頭,在心理進行多次排練。

這樣堅持下去慢慢地題主就會發現這些動物也沒自己想象的那麼可怕。


歐文亞隆小迷弟


因為小時候痛苦的且深刻的害怕烙印在弱小的心靈而沒有被及時溫暖關懷下釋然,動物恐懼症就會一直跟隨自己的成長,所以導致成年後,擁有強大的能力依舊會害怕小動物。

害怕是身體自我保護機制,讓身體遠離傷害。

首先說有許多成年人一看見某些東西就害怕的東西,這種東西對於另外的其他人來說又是親切可愛的,比如小狗🐶。

對小動物的情感淡漠是因為曾經被咬過,如果這種恐懼沒有擴大話,就不要擔憂!

見到小動物玩具,模型,應該不會害怕吧。

如果你是連小動物的玩具都不能看,或者一見到就要把它丟的遠遠的話,伴有不然緊張不安情緒,說明你恐懼比較嚴重,已經出現泛化,建議你去做一次心理脫敏訓練治療。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大象先森


可以說心理不正常,也可以說存在心理陰影,你有輕度的“恐懼症”。分析如下

你小時候被狗咬的時候,被公雞啄的時候,使你受到很大驚嚇,內心受到很大剌激,當時大人不懂如何安慰你,你的恐懼感一直未消除。由於多次受到動物攻擊,使你對動物的恐懼產生了泛化,不僅怕狗,怕公雞,還怕其他動物,恐懼心持續到現在,使你對動物一點好感也沒有。

可以用“系統脫敏法”幫助你消除這種恐懼感。


喜陽羊


小時候上學路上,要路過一個村子,每次都有狗追著咬,很恐懼,每天都提心掉膽。長大後,對狗沒一點好感,很討厭狗。


國學天地


你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啊。要想同家養動物拉近距離就自己抱養兩個小雞小狗,時間長了保你喜歡這兩種動物。


笑口常開0421


這得從唯物主義辨證法來論述為:對於現實社會生活當中不平的事的反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