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公的飲食習慣不同,你們每天都是怎麼過生活的呀?

傻人有沙福


其實一開始我和我老公飲食習慣也不相同,慢慢生活久了你會發現你們口味會慢慢一致,這或許就是愛吧,一開始我也不太喜歡麵食類,但是老公很喜歡在家做這些蛋糕啊包點之類的,後來我也就慢慢習慣了,這就是習慣的動力!






南寧樓市小表妹


這個我最有發言權,我和我老婆就是飲食習慣不同。她是北方山西人,麵食為主,我是南方安徽人,米飯為主。

南北差異飲食很大的人在一起生活,存在問題很正常,既然緣分走在一起,組成家庭,最大的是相互體諒和包容。

早飯一般是稀飯,老婆做些各種餅搭配一起吃。午飯如果是上班時間,基本外面解決了,家裡很少燒。休息在家的話,午飯形式不固定,湯麵,炒麵,炒粉,米飯,偶爾還自己在家弄弄火鍋。晚飯基本是米飯炒菜為準,如果老婆哪天晚上不想吃米飯,想吃麵食之類就去菜市場買想吃的什麼饅頭,餅,炒粉,炒年糕啥的,時間空閒就自己做做。

我家基本米飯,麵食搭配,大家就不會因為飲食差異發生矛盾。而且這樣搭配,大家吃的也豐富點,從來也沒有這個而產生矛盾。



陶樹成名


兩個人如果一起過日子相互包容,遷就是難免的。但是不是單方面的遷就。我認識一個朋友,她嫁給我了一個四川老公,她自己是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結婚後一起生活,她做飯的時候總是單獨準備一碗辣椒。去超市總是順手買一瓶辣椒醬。她老公做飯的時候,總是記得多洗出來一點生的蔬菜,多加一份鹹菜和大醬,這位四川漢子做菜會自己不放辣椒,或者放的很少。兩個人一過就是4年,老婆會吃辣椒了,老公愛吃大醬了。

婚姻就是這樣,完全契合的兩個人是幾乎不存在的。即使是樹葉也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何況是兩個生長環境,教育背景,興趣愛好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兩個人在一起是緣分,組成家庭都是奔著一生去的,彼此肯定是需要磨合,需要更多的體諒與責任感才能一起面對今後的路,今後路上的各種窮或富,幸福或悲傷都會因為你們的相互扶持,相互支撐平淡幸福的走下去。加油朋友!


城裡客


“你姐姐三碗餃子下去了。我一碗還沒吃碗。”平日裡言談中妻有事會說起這件事,其實,並不僅僅是姐姐會落下她,飯桌上她要想我們落下太多隻能不吃飽。真實真樣的,後來的日子裡,她不止一次的和我起過剛開始進我們家的時候總是捱餓,有時回到孃家就拼命的吃。弄得她母親只問,你他家不讓吃飽怎麼的。

妻子的細心不僅僅是吃飯。做什麼事情旁人都挑不出啥毛病,也許沒幹過那件事。比如間玉米苗,妻在孃家的時候沒幹過莊稼活,可後來幫忙刨棒子的人說,這活是底細人乾的,不可能是你吧。我是一個大手大腳的人,總是粗枝大葉的,妻子看不過去,於是便嚷我,我當然不能計較,我也知道我錯了。她說,幹就幹好,要不白費勁,別人見了還得笑話。

我知道我馬馬虎虎的毛病,可想改過來。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麼多年來真的可謂是,她一直在要求。我一直再努力。




用戶2289893345250


我是夜深臨深池,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你提出的問題,我比較有切身體會。

我是北方人,我老婆是南方人。大家都知道南北方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就以主食來說吧!她從小都是以米飯為主,我則是以饅頭面食為主。

在口感方面也不一樣,我們炒菜時的習慣是喜歡放著花椒等香料先下鍋炒香,她們那是不放這些東西。我們口味偏鹹,她們口味偏甜等等不同!

我們剛結婚時,為了解決飲食習慣的不同的問題,每頓飯都做適合雙方各自口味的菜,但隨著時間長了,我們都逐漸適應對方的口味,現在我們家做的飯菜屬於南方跟北方相結合的口味,雙方都能接受!

兩個人因為愛情走到一起,雙方的脾氣和性格都可以磨合,口味也是可以磨合的。

我是夜深臨深池,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蘭國董


我跟老公的飲食習慣就是完全不同。我是東北人,主食就愛吃米飯,也吃不了太辣的東西。而老公呢,蘇北人,最愛吃煎餅,其次是饅頭、大餅等麵食;又特別能吃辣,基本上是無辣不歡,無論炒什麼都要放一堆辣椒。所以我們相處的點滴可能會給大家提供一點範例。

首先,我覺得要允許和保持這種不同生活習慣的存在。剛結婚時我不太熟悉彼此的飲食習慣,所以我也曾滿心歡喜地做了一大盆我愛吃的炸醬麵,結果老公看了一口都沒吃,當時我還特別傷心,覺得好心當了驢肝肺。後來想想其實沒必要,雖然都說愛屋及烏,但是吃飯的口味很難改變,如果讓我每天吃不愛吃的東西,我也會很痛苦。所以後來我和老公吃飯會同時做各自喜歡吃的東西,比如我會每天燜米飯吃,而老公則自己買喜歡的饅頭、大餅等主食。菜也是如此,一般會是先把不放辣椒盛出來一部分,剩下的再放一堆辣椒。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都不必委屈求全,吃得很高興。所以我覺得飲食習慣不同的兩人生活在一起,只要一起吃飯就好,兩人相處的時間沒有減少,沒必要強求吃一樣的東西。

第二點就是,如果你的老公也像我老公一樣對吃的東西特別挑剔,那麼記住把做飯的機會留給他。我老公做飯技術還不錯,比我強多了。所以除了剛結婚時我做了點飯,平時基本都是他買菜做飯。這樣一來可以保證是他喜歡的口味,二來也增強了他的家庭責任感。我始終覺得做飯、打掃等家務不應該是女人的專利,應該儘量創造機會讓男人參與。記得大學的一個老師就做得很聰明,她自己做飯特別好吃,老公完全不會做,但是我的老師會找各種機會給他老公練手。剛開始時做得特難吃,但我的老師不停地誇獎鼓勵,有時候實在太難吃了,我的老師就說我今天不餓,隨便吃點,然後再溜出去去飯店吃。就這樣,她老公做飯的技術越來越好,也愛上了做飯,還增添了生活情趣。

第三,雖然你們習慣不同,但還是要學習做對方喜歡吃的菜。在我們家,我老公做飯的機會更多,但我也漸漸摸準了他的口味,經常會做一些他喜歡吃的菜,也許我的手藝不如他,但是心意他還是瞭解的。所以不時學一些對方喜歡的菜,也算是給對方的驚喜,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為了家庭生活更加和諧,不只是夫妻之間,也包括其他家庭成員,最重要的是互相理解和包容。同時也要學會“因材施教”,既每個人面對不同性格、脾氣秉性的伴侶,要運用一些技巧,找到適合自己的辦法,才會更利於夫妻關係的發展。願你們“食不同,人相通,更包容”!


俗人郝大姐


我老公安徽的,他們那邊米飯是主食,我是河南的,我的主食就是跟面有關係了[耶]

我們一日三餐有時候至少有兩餐吃米飯,一餐吃麵食,有時候就一餐做兩樣飯,煮點米飯炒幾個菜,再做點麵條🍜

我老公能遷就我,那我也得為他著想,夫妻之間不就應該這樣嗎😊



萱軒貝兒


我和我女朋友也是。

她比較喜歡那種我看不懂的湯。

西餐類的。

而我是正宗廣東人。

我又比較懶。

怎麼辦呢?

自己喜歡什麼自己做咯。

或者你老公實在想吃又沒時間做。

那你做給他吃也沒什麼的呀。做法網上一抓一大把。

兩個人一個喜歡吃辣。一個不喜歡。

那就一個辣一個不辣。

挑戰一下自己做菜的本領也好的呀!

祝好。


青衣不渡人


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我是重慶的,對象是山東的,現在生活在山東,飲食習慣跟口味相差比較大,剛開始在一起的時候真不習慣,我得吃米飯,對象要吃饅頭餅之類的,那時候感覺還是挺糾結的,不過後面在一起時間久了就不存在了,相互都習慣過來了。兩個人對對方都謙讓一些,飲食習慣都是可以改的,也不是不能換的,強烈建議可以找個人學習廚藝,多學學怎麼做每個地方特色的菜,我對象在一個星期每天不重樣的川菜引誘下,已經放棄了魯菜,這樣就不會為每天吃什麼去糾結了。


黑科技菌小吳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