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之旅 創造奇蹟:每天工作15小時,我在中建三局建設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


戰“疫”之旅 創造奇蹟:每天工作15小時,我在中建三局建設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

“兩個醫院(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全程跟下來,我的感觸太多了,十天十夜也說不完。我很慶幸自己在第一時間報了名,有生之年能參與這樣一次非常難得的‘抗疫’建設,真的是太難忘太珍貴的經歷。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世界上真的有一種工作,完全不是為了物質回饋,人真的可以為了一種精神上的追求和使命拼盡全力。”採訪小強過程中,這是令記者印象最深刻也最感動的的話。

小強,畢業於北京一所211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現供職於中建三局旗下的一家公司,是一名智能化項目經理。採訪當天,他仍在雷神山醫院做項目的收尾移交工作。具體來說,就是負責醫院智能化系統相關設備的調試、開通、維護,保證它們的正常運行。

新冠肺炎病毒無情地打亂了小強本可以和家人熱熱鬧鬧過春節的美好計劃。時間不等人,形勢不等人,沒有猶豫,小強第一時間加入到火神山、雷神山兩所醫院的建設者行列中,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作為萬千建造者中的一員,榮幸地在這十幾個日日夜夜裡親手幫助這兩個‘奇蹟’在武漢落成”。

時間迴轉到2020年1月23日。這一天,武漢市城建局緊急召集中建三局等單位開會,確定要建造火神山醫院。1月25日,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計劃也隨之被確定下來。

兩天之後,小強正式進入“兩山”施工現場,開始了自己的戰“疫”之旅。他向記者講述了那段既緊張又有些亢奮的工作體驗:

我是1月27號下午正式投入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個醫院智能化系統建設工作的。十幾天以來,我的工作內容包括網絡系統佈線、監控設備安裝,以及醫護對講系統、醫院內廣播等一系列常規智能化設備的建設。除此之外,我的工作還涉及現場施工管理、圖紙深化、材料的編制和驗收等內容。

自開工以來,我每天大概工作15個小時,從1月27號到現在都是這樣。我們的午飯和晚飯都在工地解決,是專門供應的套餐盒飯。在建設火神山醫院的時候,我們住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附近的一個小旅館,建造雷神山醫院的時候,環境就好了許多,住在一個小型的別墅酒店。

火神山醫院是用10天時間交付運行的,雷神山起步稍晚,也因此有了更多“查缺補漏”的機會。相較於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規模更大,容納的病床更多,裡面的設施配置也要更強一些。

火神山醫院完全就是個“戰地醫院”,是為了控制疫情用最快速度建造起來的,畢竟我們是在與死神賽跑。總體來說,兩個醫院的系統架構和整體佈局差不多,只不過雷神山醫院規模更大,相應的我們投入的人力物力更多一些,耗費的工期自然會更長一些。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建起一座醫院,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受到嚴格的時間限制,我們真的是在爭分奪秒。建造時就考慮到功能優先,在滿足基本使用功能這個前提下,儘量趕進度省時間,畢竟只要我們早一個小時交付,醫院就能早一個小時投入使用,收治病人挽救生命啊!

當時,我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缺少勞動力。這裡面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趕上了春節農民工返鄉,在這個時段,很難找到工友;第二是受疫情影響,交通不暢,就算有工人師傅們有心參與,也很難趕來,而且他們普遍對疫情很恐懼。勞動力稀缺,加上工期緊,我們要耗費比平時多十幾倍的成本和代價去完成一項項工作。

很多人質疑,這麼短的時間就能建成一座醫院,投入使用會不會存在一些弊端?在我看來,這是需要時間去檢驗,使用一段時間之後才可以下定論。請大家千萬不要忘了建設這個醫院的初衷是什麼,建成後基本功能的使用肯定沒有問題,也許這座臨時性的醫院在疫情結束之後,使用度不會很高,但現在它的價值是不可衡量的。

很多人問過我,在親身參與建設的過程中,感受最多的是什麼。我覺得還是普通人物奉獻最打動我。我能感覺到,所有來到這裡的人,從一線的工人師傅到我的同事、領導,都極其團結,每個人都有一股衝勁兒。我能明顯地感覺到大家心裡的那一口氣,與平時做常規項目時的狀態完全不一樣。

每一個人都是連軸轉,我親眼見證了工人師傅通宵達旦在搶工,一刻不停,都在努力實現工期目標,他們做了很大犧牲,每天十幾個小時、甚至連續二十幾個小時高強度地工作。我全程看著他們在百分百地付出,不是為了工錢,而真的是為了一種信仰在賣命。他們的這種奉獻精神令我特別敬佩。

來自身邊人的感動無處不在。我現在仍然記得,收到指派任務後,我開車從老家冀州往武漢建設工地趕,在高速公路口,所有進入武漢的人都要填上姓名、聯繫方式、工作單位等等,我不經意地瞄了一眼,那個記錄本上登記的80%的人,都是我們中建三局的。那個瞬間我特別感動,想當初人人都恨不得逃離武漢的時候,我們做了一次“逆行者”,我覺得我和我的同事們都是英雄!

火神山醫院建設的最後一天完工後,我跟來接管這間醫院的人交待一些諸如對講機操作等事項,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她們是幾名護士長,我們前後交接了幾次,都在午夜,最晚的一次已經是半夜兩三點,幾個小時以後她們就要開始接收病人了。沒想到,衝在前線的醫護人員比我們更有戰鬥力。接手火神山醫院的是部隊,部隊的醫護人員比我們的工人還要有幹勁兒,還要投入,真的有一種上戰場的感覺。

朋友們問過我,是否擔心自己被傳染。說不擔心是假的,最初到武漢時,看見空落落的城市,心裡確實很擔憂很害怕,但是工作起來就完全忘記了,我們也沒有時間去考慮太多。我一直堅信,只要做好自我防護就足夠了。況且,我們工作的地方也不是一個人群密集的場所,空曠的工地比我自己家裡的通風條件好多了。

在雷神山醫院建設臨近收尾的兩天,武漢天氣很惡劣,但極端天氣並沒有對建設進程造成什麼影響,因為所有的防範措施已經全部提前準備好。在我的崗位上,庫房區已經採取了加固措施,保證所有材料設備不會被雨淋溼;後勤部也早就根據天氣預報準備好了一些臨時性的帳篷、雨衣、雨鞋等。

兩個醫院的建設全程跟下來,我的感觸太多了,十天十夜也說不完。我很慶幸自己在第一時間報了名,有生之年能參與這樣一次非常難得的“抗疫”建設,真的是太難忘太珍貴的經歷。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世界上真的有一種工作,完全不是為了物質回饋,人真的可以為了一種精神上的追求和使命拼盡全力。

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採訪。整個過程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小強在深情講述,記者在認真傾聽。隨著小強敘述的變化,記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他情緒的起伏,為疫情緊急而焦心,為工期緊迫而擔憂,為工地上普通人物的奉獻而感動,為自己的堅守而自豪,更為鏖戰不休的醫護人員而振奮。工程總有完工時,小強堅信接手他的“奇蹟”的醫護人員,一定會創造更大的“奇蹟”,就像最近最熱的那句暖言——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應被採訪者要求 當事人姓名等做了模糊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