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最後與病毒“親密接觸”的人:24小時內及時收運,12小時內安全處置

134℃蒸煮,日處2.5噸涉疫醫療廢物

三湘都市報記者探訪最後與病毒“親密接觸”的人:24小時內及時收運,12小時內安全處置

探访最后与病毒“亲密接触”的人:24小时内及时收运,12小时内安全处置

2月20日,長沙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生產車間工作人員正在裝卸醫療廢物週轉箱。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楊潔規 攝

抗疫眾生·醫廢收運員

2月20日下午3點,吳松校和搭檔駕駛醫療廢物專用轉運車,開進長沙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在生產車間入口處停下。

“先下車消毒,再去休息。”現場,該中心負責人盛四軍一邊指揮,一邊提醒。吳松校在做完全身消毒後,才脫下嚴密的防護服,摘除面部的口罩,他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數據顯示,長沙3000多家醫療機構每天會產生口罩、防護服、紗布、用完的輸液管、針頭等25噸醫療廢物,其中10%涉及新冠肺炎疫情。這些被稱為“頂級殺手”的醫療廢物,都要交給吳松校和他140多名同事來處理。(掃報眉二維碼看視頻新聞)■記者 楊潔規

收運 醫廢三層打包,“新冠”標識非常醒目

“90後”吳松校是長沙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一名收運員“老兵”,有8年從業經歷。1月29日,正在老家過春節的他被緊急召回,一直工作到現在。

2月20日早上6點30分,吳松校和往常一樣,從宿舍出發前往處置中心,在穿戴好防護服、護目鏡等防護裝備後,和搭檔駕駛專用的醫療廢物轉運車出發了。“我的線路上有20多家醫院,包括長沙縣第一人民醫院、安沙衛生院、長沙市一醫院北院等。”吳松校說。

下午2點,吳松校和搭檔到達最後一站,作為新冠肺炎患者的省市定點集中收治醫院的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醫務人員已經將新冠病毒醫療廢物三層打包,週轉箱外側貼有兩道顯眼的紅膠帶,“新冠”標識標牌也非常醒目,並統一放在醫療廢物暫存點。

吳松校和搭檔要對這些醫療廢物進行登記、稱重以及外包裝消毒,最後再搬運至專用運輸車上,密閉好車廂門。“整個流程看起來很瑣碎,但都缺一不可,為的就是儘可能地保護我們一線轉運人員的安全。”吳松校說,“說實話,不害怕被感染是假的,但是我覺得只要做好防護、消毒工作,應該就沒問題!”

處置 134℃高溫蒸煮45分鐘滅菌

接車、消毒、卸週轉箱、再消毒、卸料……下午2點,轉運車陸續返回長沙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的車間,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忙碌開來。三湘都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都是全副武裝,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口罩、橡膠手套等。

生產班長李林說,因為防護物資緊缺,為了節省防護服,工作人員每天自覺少喝水,儘量避免上廁所。儘管車間裡溫度並不太高,但防護服密不透氣,幾個小時就汗流浹背,“衣服經常溼,感覺身上黏黏糊糊的。”

在醫廢處置車間,工作人員先將裝有醫療廢物的週轉箱拖至指定位置,再將醫療廢物裝入滅菌小車中,推入高溫蒸汽滅菌設備中進行無害化滅菌處理。同時,其他工作人員將醫療廢物週轉箱依次推入清洗消毒設備中,進行嚴格的清洗消毒處理,以保證下次使用安全。

“所有的醫療廢物收運回來後,都要進行高溫蒸煮,溫度控制在134℃,蒸煮時間45分鐘,殺滅各種病菌,同時進行破碎、毀形。”長沙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負責人盛四軍介紹說,經過高溫蒸煮後,即達到相關技術規範規定的消毒滅菌標準。

釋疑

日均2.5噸

涉疫醫廢!

長沙這樣處置

長沙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擔負著長沙地區3000多家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收集、運輸、處置的任務。據盛四軍介紹,從1月22日至2月20日,共收集處置長沙地區醫療廢物733.288噸,“日均產生25噸醫療廢物,其中每天2.5噸涉疫醫療廢物。”

醫療廢物處理極力做到“零時差”。盛四軍說,自1月24日啟動應急預案,工廠一線處置員工和收運員工春節期間未休假,保障了長沙市內各定點醫療機構和發熱門診的醫療廢物24小時之內及時收運,12小時內安全處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