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案例:不要揠苗助長

很多的所謂天才都是揠苗助長。

真實案例:不要揠苗助長

案例一:到現在還沒有自己作品的天才作家蔣方舟

蔣方舟的寫作是在母親尚愛蘭恐嚇之下開始的。蔣方舟七歲那年,母親告訴蔣方舟,如果她不在小學畢業前出版一本書,她就會被警察抓走。蔣方舟的父親是乘警,當場拿出手銬配合妻子。年幼的蔣方舟不知所措,淚流滿面,在父母目光如炬的監督之下,伴著鼻涕和眼淚,歷經八小時寫出了六百多字。

蔣方舟的母親看完她的第一篇文章,稱她為“天才”。蔣方舟稱:“它既是鼓勵,也是詛咒,我被指定為天才,所有我要有能力成為天才。”

自那以後,蔣方舟開始如同古時仲永一般,在家裡被眾人的注視下進行寫作。

蔣方舟九歲出版《打開天窗》後,迅速成名,被媒體稱作“天才少女”。在各種活動現場她表現得尤為老成,為了滿足外界對她的設定與期待,她常常故意語出驚人,說一些奇怪的話。各大媒體爭相採訪她,蔣方舟常被要求在鏡頭前表演各種讓她感到“噁心”的事。對於這一切,她形容自己像一件玩具。

蔣方舟在二十五歲左右,開始參與大量商業活動,其中包括真人秀節目。蔣方舟在參與某檔綜藝節目時,曾直言自己為了加戲,故意在別人休息時跑出去打拳。剛開始,蔣方舟還沉溺在金錢與名利的雙豐收帶來的滿足之中,不久後,來自文人的自省便敲醒了她,她開始懷疑自己所選擇的一切是否是對的。更讓她難過的是外界一直質疑她是否值得天才作家這一稱號,因為她靠著兒時的作品拿過幾個少年獎項便再無“能放上臺面”的作品。

案例二:11歲考上中科大的謝彥波

曾經的謝彥波,被許多人看好是“未來的諾獎得主”。11歲就考進中科大成為大少年班的學生,謝彥波和寧鉑、干政被人稱為三大神童。在小學三年級時,他已經完成了初中學科的學習;小學四年級完成高中數理化全部課程;五年級開始鑽研大學的解析幾何和微積分!15歲時,他進入中科院攻讀碩士;18歲時攻讀博士,後師從諾貝爾獎得主安德森共同鑽研固體物理理論領域。人人都說,“這將是下一位拿到諾貝爾獎的天才!”

然而,謝彥波雖在智力上表現超凡脫俗,但在生活方面和人際交往方面卻表現出了與現實社會的格格不入。因為過早進入人生的成熟階段,謝彥波很難與周圍的人打交道,因此常常獨來獨往,並且十分孤僻、與世隔最終,謝彥波的性格缺陷導致了他和周圍老師、同學的差勁關係,師生關係緊張、同學關係不佳,這位天才少年在生活和學習上都遭受了巨大的阻力,最終難以在學業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案例三:私立學前教育機構火爆了背後

我所在的城市有一個私立學前教育機構,短短几年就發展成了教育集團,原因就是公立幼兒園不教孩子讀書寫字,整天就是各種玩,而她家呢?拼音、識字、數學、外語,啥都教!從她家出來的孩子,進入小學一二年級之後,比公立幼兒園出來的孩子成績好很多,所以一傳十,十傳百,年輕父母都愛把孩子往她那兒送,甚至還得交贊助費。

李鴻亮觀點:

美國教育學界提出過一個概念,叫做“提前興奮”,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大家都不能耐下性子來等待孩子按正常速度來成長。他們總想著要給孩子“施肥”,好讓孩子長得更快,長得更高。但是,研究表明,這種提前興奮,對以後孩子們的成長會產生極其不良的後果。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厭學。

在今天的大學課堂上,能看到多少孩子正在喪失學習的興趣,玩手機、睡大覺?因為他們當中被超前教育催熟的那部分人,到了大學裡,已經興奮不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