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打漁撈到鐵塊,當廢品40元賣掉,竟然是價值2億的珍貴國寶

漁夫打漁撈到鐵塊,當廢品40元賣掉,竟然是價值2億的珍貴國寶


大家好,我是小編文玩趣事,眾所周知,我國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遺產,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些寶貝失去了原來的摸樣,有的深埋地下,也有的沉積在河流中的淤泥裡,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個沉積在淤泥中寶物重建天日的案例。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家住重慶嘉陵江邊一個小山村裡的農民陳老漢,有一次去嘉陵江上捕魚時,發現撒下去的漁網在收網時突然沉得很。於是,陳老漢便本能地認為漁網一定捕到了一條大魚,於是雙手用力往上拉了起來。沒想到折騰了一番工夫後,他居然從江裡撈上來了一尊巨大的鐵柱。這是一塊圓柱狀的廢鐵疙瘩,大約有七十釐米高,直徑則為二十五釐米,重量達到了八十五公斤。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漁夫打漁撈到鐵塊,當廢品40元賣掉,竟然是價值2億的珍貴國寶


另外,這尊大鐵柱外邊還刻有一系列陳老漢所看不懂的古文字,而他並沒有多想,直接用板車將其拖到鎮上的廢品站,當作廢鐵賣了40元。

40元在那個年代也算得上是一筆不小的錢了,因此很快陳老漢在嘉陵江撈到大鐵柱的消息迅速傳開了。沒多久,前來鎮上進行文物保護宣傳的縣文物局工作人員,偶然聽到這個消息後,立馬跑到廢品站撿出了那塊廢鐵柱,經過一番仔細的鑑定後當即掏210元將其買了下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漁夫打漁撈到鐵塊,當廢品40元賣掉,竟然是價值2億的珍貴國寶


原來,文物專家發現那並不是一塊簡單的廢鐵柱,它上面所刻的古文字是西漢時期的鳥篆文,破譯後得出它是漢武帝時期建造橋樑用的橋墩。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據史書記載,漢武帝曾在開發西南地區時鑄造有很多重鐵橋墩鋪在嘉陵江上,用來充當河橋的橋墩。考古史上鮮少出土兩千年以前的鐵器,而陳老漢從江裡撈上來的這尊西漢鐵橋墩,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重型鐵器,因此具有極高的價值。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漁夫打漁撈到鐵塊,當廢品40元賣掉,竟然是價值2億的珍貴國寶

而現在,這尊來自於西漢武帝時期的鐵橋墩被收進了四川省博物館內,成為了該館的五大鎮館之寶之一。後來還曾有鑑寶專家對其給出了高達2個億的估價,這不禁讓我們為這件國寶級文物差點被廢品站融為鐵渣而捏了一把冷汗!

好了,今天小編的故事就講到這裡,歡迎大家批評指正,也希望各位藏友在評論留下自己所經歷的撿漏的故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