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達錢包知識課堂:什麼是staking

前言:

據tokeninsight市場調研報告稱,2019年區塊鏈行業的staking市場規模已達120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500億美元的規模,未來幾年將更加快速發展。

staking服務只是必達錢包佈局的一個版塊,未來將會開發更多的功能滿足行業用戶多元化需求。


前幾天有同學私信小達說,經常聽別人說比特幣挖礦、萊特幣挖礦等,都是一些比較早期的幣種,就很少聽到其它新項目幣種能挖礦的。


今天小達就來告訴你,其實其它幣種也能挖礦,只不過方式不一樣。因為這些幣種挖礦需要參與Staking,那麼到底什麼是Staking呢?Staking其實是一種持幣生息的商業模式,即代幣持有者通過質押、投票、委託和鎖定代幣等行為獲取區塊獎勵以及分紅等收益。通俗一點講,就是一種持幣者“以幣生幣”的投資方式,有點類似於銀行的儲蓄生息(持幣生息),所以我們通常叫它POS權益質押經濟。

說到這裡,剛入幣圈不久的同學是不是一頭霧水呢?沒有關係,耐心聽小達繼續介紹。

我們都知道POW和POS是區塊鏈世界中兩種最主流的共識算法。而比特幣所採用的就是POW共識算法,稱之為:工作量證明。原理是通過運算,找出一個滿足規則的隨機數,獲得本次記賬權,併發出本輪記錄的數據,全網其它節點驗證後一起存儲。礦工們挖出一個新的區塊時,必須對SHA-256密碼散列函數進行運算,區塊中的隨機散列值以一個或多個0開始。隨著0數目的上升,找到這個解所需要的工作量將呈指數增長,礦工通過反覆嘗試找到這個解。最先算出正確答案的節點可獲得當前區塊的記賬權,同時獲得新發行比特幣的獎勵。


簡單的來說就是,幹得越多,獲得越多。


POS權益證明是POW的一種升級共識機制,根據每個節點所佔代幣的比例和時間,等比例降低挖礦難度,從而加快找隨機數的速度。POS試圖解決POW機制中大量資源被浪費的情況,這種機制通過計算你持有佔總幣數的百分比以及佔有幣數的時間來決定記賬權。節點記賬權的獲得難度與節點持有的權益成反比,相對於POW,一定程度減少了運算帶來的資源消耗,性能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但依然是基於哈希運算競爭獲取記賬權的方式,可監管性弱。該共識機制容錯性和POW相同。

簡單來說就是,持有越多,獲得越多。

之所以現在POS逐漸受到技術界的追捧,還要從它幾方面的優勢說起:●POS避免了像POW那樣大量的運算,縮短了出塊時間,實現了更高的網絡性能,有利於DAPP應用落地。●POS依靠權益來實現共識,比起用算力實現共識的POW機制,可以節省大量能源消耗和礦機成本。●POS機制下,想要成為礦工享受挖礦收益,就必須要質押自己的代幣,這就造成了一些代幣處於鎖定狀態,利於幣價的穩定和上升。●POS的持幣者擁有控制決策權並享受挖礦收益。

當然在POS共識機制下,節點的職責是負責打包交易信息、維護網絡運行、參與社區治理。並且只有滿足一定持幣數量並完成鎖倉等條件才能競選節點。

持幣人將代幣質押給節點可以獲得系統增發的代幣,這種通過運營節點獲得收益的方式就是Staking。Staking只是把權益委託給節點,並不需要把私鑰給到節點,所以基本不用太擔心代幣的安全問題。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知道為什麼稱Staking為:POS權益質押經濟。

節點與持幣人是Staking經濟中最重要的兩個角色,因為節點的作用與POW中的礦工很相似,所以Staking可以理解為是獲得挖礦獎勵。並且你只要持幣即可入場挖礦,無需購買成本高昂的礦機以及付出電費等。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什麼叫做Staking了吧?

設想一下,如果你的代幣是準備長期持有的,但你卻沒有去操作質押,就等同於代幣的總量在不斷通脹,而你持有的幣的數量卻並沒有增長,在收益層面算是受到一定的損失。

最後,小達溫馨提醒:如果你想參與Staking的話,前提應該是對項目的未來真正看好,準備中長期持有,不會因為幾天內的漲跌就出手交易。

這時候,Staking將給你提供一個獲得額外收益的機會。對於很多同學並不擅長二級市場的操作,頻繁操作和追漲殺跌很容易造成損失,而我們要做的是看準趨勢長期持有或者定投,或許會是更穩妥和實用的投資策略。有這樣想法的同學,會非常適合參與Staking。

注:通俗易懂的解釋什麼是staking,文中內容轉載自羊駝區塊鏈。


必達錢包知識課堂:什麼是stak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