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實現時間利用效率最大化

前段時間覆盤了這個假期看的書,發現看的不算少,但是很多已經沒什麼印象了。

讓我不得不思考“效率”這個問題。

如何才能高效閱讀,實現時間利用的最大效率,今天將結合秋葉的《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從讀書時間、怎麼選書、怎麼讀書三個方面進行一個分享。

<strong>——01<strong>——

沒時間讀書怎麼辦?

這是很多人會關係的問題,明明很想讀書,卻總被一件一件的事給耽誤了。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真想讀書,再忙也能抽出時間讀書。最重要的是要培養閱讀的習慣。

①:建立日程清單,把閱讀放進你的重要事項。

我們一天中可能會做很大大小小的重要或不重要的事,建日程清單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少將時間浪費在一些無意義的事上。我們要學會優化時間的利用,把重要的事排進我們的日程表,作為一天當中的優先事項,你要做的就是把閱讀加進去,並且督促自己每天完成。

②:利用碎片時間閱讀。

信息化的時代,線上閱讀,聽書模式等可以隨時滿足我們的閱讀需求,只要你想,像是等車、開車,上廁所等碎片時間都可以拿來閱讀。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實現時間利用效率最大化

<strong>——02<strong>——

選書,應該讀什麼書

相對於沒時間讀書,有時間不知道該讀什麼書也是個問題。經常會聽到有人這樣問,”有沒有什麼好書給我推薦一本。這樣想其實是不對的,讀什麼書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先想明白自己為什麼要讀書,是放鬆娛樂,還是要有所得,想明白這些才能更好地選書。

比如,我喜歡寫作。寫觀點文就需要理論論證觀點,寫故事文需要揣摩人物的心理行為,那我就需要輸入心理哲學類的知識,這樣我就會選擇讀這方面的書。

在《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中,關於如何選書,作者秋葉推薦了四類書。

①工具書

不管什麼專業,像詞典這類參考書都必不可少,這類書不一定要經常讀,但一定要有一本,方便有不懂的時候隨時查看。

②專業書

顧名思義,就是專業領域的書,現在社會飛速發展,即使修完大學專業課程出來工作,也需要有長期跟蹤學習的意識。作者秋葉建議,關於自身專業的新書都應該看看,不指望每本說都乾貨,但只要在有基礎上收穫一些,就是值得讀的。保持進步,才在職場中保持優勢。

③視野書

這類說是為了打破單一思維方式,通過閱讀打開你看世界的視野,培養利用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傳播學等多個維度去觀察和思考社會現象的能力。這就需要看其他專業的書。

④潮流書

為了保持對時代的感覺,你需要讀一些新書。

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應該如何選書,作者秋葉也有特別說明:

比方說我們對小學時,識字不多,主要是買工具書;讀大學時應該多看專業書,快速成為專業人士;剛上班,業務不懂不明白,也只能多買多看專業書,以便快速成長;等有了一定工作經驗,就需要多看打開視野的書,拓展自己的思維;當然在如何時候,我們都可以看一點潮流書,和時代保持同步。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實現時間利用效率最大化

<strong>——03<strong>——

讀了就忘,那是你沒掌握方法

有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對於不能高效讀書的人來說,書就只是簡單的文字排列。怎樣讀書才能把書本里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而不是讀過就忘,或者只有模糊的印象,才是大家最關注的點。

讀書不能停留在“讀”字上,要想通過讀書有所收穫,就要兼顧輸入和輸出。

①:輸入

秋葉在《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一書里根據自身的讀書經驗總結了十種讀書方法,簡單分享分享其中2種。

一、通讀法:如何培養思考框架

很多人一開識說要讀書的時候會盲目追求數量,覺得看的越多,肚子裡的墨水就會越多。但如果你這樣做,你會發現,讀書單純追求數量,根本就不會有太大收穫。

作者在書裡提到一個觀點,要在閱讀中培養思考框架。

如果一個人一開始沒有紮紮實實讀幾本書形成思考框架,書讀得越多頭腦越亂,腦袋裡完全是糨糊,今天聽這個人說有道理,明天聽那個人說有道理,到最後就是沒有自己的道理。

那麼如何培養思考框架,作者指出要進行系統讀書:通讀那個領域能找到的書、論文等,從概念定義出發,慢慢理解現象,把基礎的東西讀透,然後總結、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再去吸收新的東西。

二,煉讀法

作者每寫一本書都要他的邏輯,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從中提煉出作者的邏輯,變成自己能夠說出來的觀點,這很難,確實讀懂一本書的關鍵。

我們要煉的不單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思維邏輯,練的更是自己的思考能力。\u0002

②:輸出

原處就是自己看了一本書,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說出來以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對於輸出,《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裡有兩種我們可以去實踐的方法。

一、做讀書筆記,這種方法比較靈活,比如:

1、直接一段段摘抄精華,對特別有感觸的內容加一句話點評。


2、針對書的內容、價值寫書評。


3、寫讀書心得筆記。


4、做一個讀書筆記PPT。


5、模仿作者的思維,在自己的博客和微信中寫類似的文章。


6、和朋友分享,把自己看來的思想結合自己的體會再講一遍。

二:拆書:對於拆書作者在書中提到三個理念.

1、一本書並非只有通過通讀才有收穫,讀明白一段就可以有大收穫,這點特別適合我們碎片化學習。


2、讀書一定要聯繫實際進行分析、總結和分享,這樣才能真正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能力。


3、好的讀書方法,能把任何一本30塊錢的書,讀出參加三萬塊錢培訓的效果。

對於我來說,拆書既是一種讀書的方法也是輸出的一種方式。我可以通過拆解文章的方式,瞭解作者寫作時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框架,這樣對我輸出寫文章會有很大的幫助。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實現時間利用效率最大化

看到這,其實你會發現,要看懂一本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別人讀書的方法更多的是給我們一些方向。我們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運用,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當自身的積累比較少的時候,要有強大的自制力,耐得住寂寞,系統地看一些書,思考總結,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看書才會越來越輕鬆,越來越高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