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你我、馳援湖北,江蘇有這樣一群“鋼鐵後衛”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戰場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不像醫護人員那樣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卻同樣冒著風險戰鬥在一線,每天承擔著大量的醫療廢棄物的安全處置。

如果說,白衣戰士衝在第一線與病魔較量,他們把守最後一道關,乾淨徹底地消滅殘餘病毒。他們,不僅守牢省內的每一座城市,而且肩負使命,馳騁在全國抗擊疫情的主戰場——湖北。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離不開他們的堅守與付出。

今天,“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帶您走進他們,一群在幕後守衛你我安全的“鋼鐵後衛”。

●連線對象 ●

1.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方斌斌

2.南京匯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賀書燕

3.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負責人 宋歡詢

4.徐州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有限公司醫廢事業部副主任 吳常偉

5.南京匯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車隊副隊長 謝海洋

6.徐州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有限公司高溫蒸煮車間班長 趙啟南

7.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黨總支書記、副總隊長 周兵

每天處理20噸醫廢,數字背後責任比天大

連線對象: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方斌斌

連線時間:2月14日上午10點半

“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醫療廢棄物、醫院的廢水如果處置不當,很容易成為疫情擴散的高風險因素,做好規範處置至關重要。”14日中午,記者連線採訪方斌斌時,他開門見山說起環保系統戰“疫”的頭等大事:安全處置疫情醫療“雙廢”,這個“安全”必須是百分之百,絕不能讓一點病毒衝破防線。

“武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我們聯合省衛健委,1月29日就在全國率先出臺技術指南,對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等各個環節作出明確規定。”方斌斌告訴記者,全省投入18家專業處置公司,醫療廢物日處置能力達340噸,並建立日調度、日報告制度,及時掌握醫廢處理最新情況。

戰疫連線 | 守護你我、馳援湖北,江蘇有這樣一群“鋼鐵後衛”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一行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查看醫療廢棄物處置。

“從1月20日至2月20日,全省一共處置醫療廢物5242.59噸,日均處置169.12噸,設施平均運行負荷率為45.2%。這其中,包括疫情醫廢347.9噸。”2月21日,方斌斌告訴記者,疫情防控期間,全省醫廢處置能力留有餘地,“一半都沒用到,確保做到‘日產日清’。我們還準備130噸的應急處理能力。這方面,寧可備而不用!”

平均下來,江蘇每天處置20噸疫情醫廢,它們主要來自發熱門診、專業收治醫院以及隔離病房,其中既有針管、棉球等用過的醫療物資,也有新冠肺炎患者產生的生活垃圾。全省18家專業公司用密閉車收運疫情醫廢,然後投入處置設施,用1000多℃的爐火、130多℃的高溫蒸汽,以及高頻微波徹底消滅病毒。

20噸,這個數字背後承載著比天還大的責任。

3噸,這是南京每天處置的疫情醫廢量。南京匯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賀書燕介紹,對於疫情醫療廢物,他們安排專車專人專門處理。“公司每天派7輛車,到222個點收運這種醫廢。”她說,儘管每次運得少,人員、車輛投入多,但這時候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1噸,這是徐州每天處理的疫情醫廢量。“我們派出16輛車,每天去100多個點收醫廢,每輛車一天要跑100多公里。”2月22日中午,徐州危廢處置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志祥告訴記者,他們給各家醫院提供6000多隻特製的小盒子,專門裝疫情醫廢,外面再套兩層厚塑料袋。“徐州有家公司支持我們,提前申請復工,生產這個包裝盒。”讓他感動的是,公司50多名員工,白天處置醫廢,晚上給盒子貼上“高危醫療廢物”標籤。

5噸,這是蘇州每天處置的疫情醫廢量。蘇州兩家醫廢處置單位的12輛車,每天跑遍全市200多個疫情醫廢收集點。“儘管疫情醫廢只佔醫廢總量的20%,但這5噸醫廢是我們現在最關注的,一點問題不能出!”2月22日下午,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負責人宋歡詢告訴記者,他每天都跟兩家醫廢處置單位連線,“最近幫他們協調解決1萬隻口罩”。

為確保“萬無一失”,江蘇生態環境執法人員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先後出動14974人次,到各地定點醫院、醫廢處置單位,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檢查各環節是否不折不扣把規範要求執行到位。

“今天,全省18家醫療廢物處置企業在崗員工799人(包括處置線操作工、轉運車輛司機等,不含輪休)。1月20日至今,醫療廢物處置從業人員累計在崗2.5萬人次。”2月21日傍晚,方斌斌給記者發來的微信,用數字對處理醫廢人員的辛勞作出註解。

全省54家定點收治醫院產生的汙水,進入45家汙水處理廠處理,同樣是生態環境部門關注的事。檢查發現,這些醫院的醫療廢水處置達標。說到水,他特地提到對於43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加密監測,增加兩個監測指標,確保萬無一失。

靠一包方便麵撐著,幹了大半天的活

連線對象:徐州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有限公司醫廢事業部副主任 吳常偉

連線時間:2月16日下午4點

2月16日下午4點,記者撥通吳常偉的電話,他正在湖北荊州運輸醫療廢物回處置單位的路上。手機信號不太好,吳常偉嘶啞的聲音斷斷續續,但始終耐心回答記者的問題。

1 月31日,得知湖北荊州醫廢收集轉運運力趨緊,吳常偉所在公司緊急徵召參戰人員,他和同事王震、王琪組成支援小隊,自帶防護裝備和物資,奔赴荊州,協助當地收集、轉運、處置醫療廢物。

戰疫連線 | 守護你我、馳援湖北,江蘇有這樣一群“鋼鐵後衛”

吳常偉在轉運醫療廢物。

吳常偉支援的荊州醫廢處置單位有10輛轉運車,40多人承擔整個荊州地區的醫廢處置。2月2日起,吳常偉和一名熟悉路況的當地工作人員,負責收運荊州所轄洪湖市5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的疫情醫廢,同來的王震負責荊州江陵區,另一名夥伴則留在處置點燒鍋爐。

“荊州這邊,醫廢主要用蒸煮工藝處理,普通醫廢要在134℃的高溫蒸汽內蒸煮45分鐘,高危醫廢則要120分鐘,必須嚴格掌控好溫度和時長。”吳常偉告訴記者,包括燒鍋爐在內,醫廢處置每個環節要求都很高。

為了保護自身安全,吳常偉工作時必須全程穿防護服,戴口罩和護目鏡,一天下來,鼻子、眼睛都不舒服,一定要隨身帶眼藥水,經常摸出來滴一滴。每天早上他四五點鐘出發,經常到晚上七八點鐘才結束,醫廢量多的時候,他一天要跑兩次。

“醫廢怎麼裝、怎麼卸都有嚴格的規定,48小時內必須完成處置。現在荊州醫院病人多,如果我們沒做完或者處置不及時,就可能造成二次汙染。及時、規範地把幾家醫院的醫廢運回來,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責任和使命。”

戰疫連線 | 守護你我、馳援湖北,江蘇有這樣一群“鋼鐵後衛”

吳常偉、王震、王琪在荊州市中環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前合影。

從荊州市區到洪湖市,來回有400多公里,光路上就要6個多小時。一路上,遇到卡口執勤,吳常偉就要停車量體溫,一天至少要這樣10次。“前幾天荊州下雨,高速封了,只能繞路,加油站也關了,回去要比平時多花兩三個小時。”他的話語中透著疲憊。

春節後至今,荊州全城封閉,吃飯成了吳常偉的大問題。2月16日凌晨5點,吳常偉吃了一包方便麵就開始工作,直到當天下午5點,他還沒吃上午飯。“現在路上幾乎看不到人,很難找到開著的店,想買吃的不容易。買不到東西,我們就等著晚上回單位吃。”吳常偉平靜地告訴記者,前幾天單位提供自熱盒飯,但現在暫時採購不到,還在想辦法解決。

儘管困難重重,吳常偉和夥伴們一天都沒停下工作。“我是個黨員,1998年往後就一直幹這份工作。十幾年前,我經歷過非典,現在國家有需要,我們就要衝上去,一定要堅持到戰疫勝利。”他給自己,也給夥伴們鼓勁。

1月31日至今,吳常偉和夥伴們在荊州連續戰鬥20多天,協助當地處置醫療廢物超310噸,其中疫情醫廢92噸。公司另一個團隊2月赴孝感,協助當地處置醫廢逾180噸,其中疫情醫廢近60噸。

“響應上級要求,支援湖北抗擊疫情,我們向荊州、孝感派去兩批共7名員工,參與醫廢蒐集處置。”林志祥動情地告訴記者,“他們很辛苦!防護服不好脫,就少喝水,用尿不溼!”他牽掛這些戰友,“公司這兩天向湖北寄了防護物資,還有自熱飯、麵包、酸奶,儘可能幫他們解決些困難”。

“真希望車再大一點,能再多裝一點”

連線對象:南京匯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車隊副隊長 謝海洋

連線時間:2月17日晚8點半

2月17日晚上8點半,幾經周折,記者終於聯繫上謝海洋,當時他剛吃上晚飯。這是他來武漢參與醫療廢物轉運工作的第一天,忙碌不停。

2月14日下午,南京市生態環境局接到武漢市生態環境局的函件,請求派人支援武漢市醫療廢物處置工作。南京匯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接到通知後第一時間響應,派出兩輛醫療廢物專用轉運車,4名工作人員一同出發馳援武漢。

作為公司車隊副隊長,謝海洋第一時間報名,成為這支出徵武漢四人小隊的隊長。另外3人,押運員何均經驗豐富,駕駛員汪長新是個90後,維修技師殷其全負責保障高負荷運轉車輛正常使用。

戰疫連線 | 守護你我、馳援湖北,江蘇有這樣一群“鋼鐵後衛”

謝海洋在武漢收運醫療廢物。

2月16日上午9點半,4個人開著兩輛車,帶著380只醫療廢物專用週轉桶,還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用品,直奔武漢。

“南京到武漢,500多公里,路上車不多,一路暢通,我們只用8個小時就開到武漢。”謝海洋補充說,“這裡特別安靜”。到達指定地點,四人立即整理帶來的物資,晚上10點多,他們才到住宿的地方,整頓休息。

第二天早上6點多起床,四人分成兩組,迅速接受任務,分別收運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華科大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醫療廢物。

“雖然出發前我們預想到任務會比較重,但看到堆積如山的醫療廢物時,我們還是有些吃驚。這裡垃圾房條件有限,加上人手不夠,不少垃圾只能露天擺放,有些醫療廢物也沒按規範放在週轉桶內。”謝海洋說,這一天,大家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護目鏡和手套,幫忙安裝週轉桶,清理、運送醫廢……從早上7點一直幹到晚上7點。光是他這一組,就跑了兩趟醫院,轉運92桶醫療廢物。

“這個時候真希望自己的車再大一點,車廂再寬敞一點,再多裝一點,好早點把醫療廢物全部處理掉。”謝海洋說出幾個人共同的想法。

疫情嚴峻,武漢物資緊缺,商店關門,中午找不到吃飯的地方,四個人就吃從南京帶來的麵包。謝海洋說,“特殊時期,大家都不容易,我們能理解,公司領導請從天津來的同事,幫我們多帶些泡麵和麵包。”

戰疫連線 | 守護你我、馳援湖北,江蘇有這樣一群“鋼鐵後衛”

謝海洋利用等待卸貨的時間短暫休息。

謝海洋告訴記者,16日他們去金銀潭醫院收運醫療垃圾時,醫院門外的路人看到車上江蘇牌照,對他們豎起大拇指。回程時,一輛武漢牌照的私家車車主按喇叭致意,還透過車窗向他們豎起大拇指。

“那一刻,我對自己肩上的責任和使命有了更深的認識,希望大家齊心協力,早日完成任務,戰勝疫情。”他在電話裡告訴記者。

充滿幹勁!因為我們奮戰在一起

連線對象 徐州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有限公司高溫蒸煮車間班長 趙啟南

連線時間 2月16日下午3點

經過多次溝通聯繫,2月16日下午3點,記者終於接到趙啟南從湖北孝感打來的電話。這會,他剛處理完一批醫廢,利用休息的時間,抽空給記者回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緊鄰武漢的孝感市,醫療廢棄物呈井噴式增長,處理能力跟不上。

“大年初一,我們回單位待命,得知湖北醫廢處理人員緊缺,當時也沒多想,就主動寫了請戰書,想為抗疫作點貢獻。”趙啟南告訴記者,他跟同事陳歡、李賀、董壘向單位遞上請戰書,請求馳援湖北。5日,他們4人接到公司通知,組成公司第二批馳援湖北抗擊疫情小隊。當天下午,他們從徐州出發,晚上就抵達湖北孝感市危廢處理中心。

戰疫連線 | 守護你我、馳援湖北,江蘇有這樣一群“鋼鐵後衛”

董壘在清洗轉運箱。

“來到孝感後,我們才真正知道,這裡的危廢處理人員有多缺乏。”趙啟南介紹,根據他們瞭解的情況,疫情發生前,孝感一天的醫廢處理量約8噸,而在疫情爆發後,孝感每天醫廢處理量都不少於20噸,僅靠先前一班8人次的工作,遠遠無法滿足醫廢實際處理需求。

“這些醫療廢物一旦處理不好,很可能帶來二次感染,成為新的病毒傳播源。”趙啟南說,來到孝感第二天,他們就會同當地危廢處理中心工作人員排定新的工作班次——一天兩班倒,每班6人,24小時全天作業。從早上7點到晚上7點是白班,晚上7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是夜班,每班各有一小時不到的時間吃飯、休息,其餘時間他們都在醫廢處理線上作業,“實在累了,大家輪休幾分鐘”。

如果說醫院是最危險的戰場,那麼對於趙啟南和他的同事來說,這些未經處理的醫療廢物同樣也是充滿危險。“處理這些醫療廢物時,我們要穿戴好護目鏡、手套、防毒面罩,在面罩裡面還要戴一層口罩。”他告訴記者,面對這些醫療廢物,必須慎重慎重再慎重。

戰疫連線 | 守護你我、馳援湖北,江蘇有這樣一群“鋼鐵後衛”

趙啟南和同事們每天為自己加油打氣。

“我們會把醫療廢水、藥液和固體廢棄物進行區分,把醫療固廢分出來,統一裝鬥,裝進專業的機器進行抽壓,隨後進行高溫消毒。”趙啟南說,這一過程大約持續45分鐘,以確保病毒在足夠的消殺溫度下徹底被殺滅。“為防止這些醫療廢物被回收利用,我們還對它們進行破碎化處理,最後送到指定的垃圾處理廠作進一步處理。”他說,這個過程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對工作人員要求比較高,必須熟練掌握機器進行規範操作。

說起在孝感的工作,趙啟南坦言“跟在徐州相比,工作量明顯大了許多”。不過,當他看到孝感本地的同事跟他們並肩奮戰在崗位上,“想著我們都在為同一個目標——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而努力,這樣一想,渾身就充滿了幹勁!”

從早跑到晚,睜大眼睛查醫廢處理

連線對象: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黨總支副書記、副總隊長 周兵

連線時間:2月19日中午12點半

“從大年初一開始,我們總隊隊員放棄休假,全部投入現場檢查。”2月19日中午,記者聯繫上週兵時,他剛忙完上午的工作,只能利用中午的休息時間短暫接受記者採訪。

“1月28日大年初四下午,我們就組織召集骨幹人員,研究制定專項執法檢查方案。”周兵告訴記者,他們將總隊工作人員編為五個現場檢查組,每組4人,會同各相關區(園區),對新冠肺炎處置醫院和相關機構進行專項檢查。

戰疫連線 | 守護你我、馳援湖北,江蘇有這樣一群“鋼鐵後衛”

檢查人員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檢查醫療垃圾儲存。

“加強醫療廢物收集處置、定點醫院廢水排放監管,防止出現二次汙染,也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環節。”周兵說,他所在總隊主要負責對南京5家重點收治醫院和一家醫療垃圾處理中心進行檢查。像定點醫院,醫療垃圾的貯存和處理、廢水處理和消毒殺菌,這些環節是否合乎規範,都是他們重點關注的點。

“每天,我們要跑6個醫療點、2個危險廢物處理站,對於醫廢運輸、貯存、處置的單位,必須做到全面覆蓋、全時監測。”周兵告訴記者,危險廢物處理站一般比較分散、偏遠,“一天跑下來,要從早上8點幹到晚上10點,可是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

醫廢暫存區域是否保持室內封閉狀態、是否張貼紅色明顯標誌,醫廢是否按規定雙層袋裝後放在轉運桶內,醫療廢水有沒有跑冒滴漏……每到一處,周兵和同事們都會細心檢查現場情況。醫廢的運輸處理,他們同樣全程監管。運輸工人是否穿戴好防護用品,運輸過程有沒有洩露,焚燒爐爐溫能不能滿足消殺要求,排放物是否符合環保指標要求……這樣一個流程跑下來,他坦言“要花大半天的功夫”。

戰疫連線 | 守護你我、馳援湖北,江蘇有這樣一群“鋼鐵後衛”

檢查人員在南京匯和醫療垃圾處置中心檢查醫療垃圾處置。

“在現場,一旦發現問題,我們會立即指出,並現場指導進行整改。”周兵介紹,對於醫院的環評方案、醫療垃圾申報表等,他們也會做詳細檢查。“通過檢查,可以明確醫療廢物的相應轉移手續。確保醫療廢物當天轉移、規範處理。”他說,疫情防控期間,截至2月18日,南京出動環境監察人員近2200人次,對全市重點醫院、企業檢查達800餘次。

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像周兵一樣的環境監察工作人員,肩上的擔子將變得更重。“這幾天,除了繼續做好醫療廢物處理的專項檢查,我們按要求同步做好復產復工企業監管。”他告訴記者,儘管工作很累,但為了打贏這場阻擊戰,必須把每一項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從而守牢環保這個底線。

交匯點記者 方思偉 胡蘭蘭

策劃 孫巡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