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北上廣月薪16000塊不抵老家月薪3800塊,為什麼?

兵傳媒


【沐沐觀點】這麼說肯定是錯的,能說出這樣話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真的在北上廣月薪 16000 以上的人,他們說這話是謙虛、安慰別人的。還有一種是根本沒有經歷過,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他們說這話是麻木、安慰自己的。


當然,這個觀點建立在你真的能在大城市拿到 16000 的工資,如果奮鬥幾年,還是幾千塊的工資,那麼回老家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思考這個問題:


大城市的生活成本,真的比小城市高很多嗎?


說 16000 不抵老家 3800 的,其實說的是大城市開銷大,看著拿的多,其實剩不下多少。但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1、交通


老家上班打車 10 塊錢,上海打車動不動就 100 多,是的,你說的沒錯。但是,為什麼要打車呢?我好多朋友有車都不開,為啥?堵啊,地鐵多方便,公交車多方便。貴嗎?一天不會超過 10 塊錢。老家上下班打車還得花 20 塊,我在上海一天還省了 10 塊。


2、買房


大城市房價高,就是買了房,房貸壓力也壓得我透不過氣。是的,你說得又沒錯。但是,房價雖高,房價的增值也快啊,同樣是漲一個點,老家賺個 5、6 千,這裡就是 5、6 萬,抵得上老家一年的收入了吧。


還貸壓力大嗎?在這裡能拿 16000 工資的,你知道公積金有多少嗎?上海最低的公積金是工資的 7 個點,高一點的 12 個點。你交 7 個點,公司再幫你交 7 個點,工資越高,公積金越高,還貸壓力就越小。


在北上廣買房的外地人,要不就是家裡條件好,家裡支援!要不就是兩個人要結婚了,兩家人湊個首付,小兩口自己還房貸,兩個人一個月哪怕還 20000 的房貸,還剩下 10000 的生活費,兩人的公積金還能抵掉一部分錢。


萬一你找了一個北上廣有房的對象,這個問題反而不是問題了。越是大城市有錢的人家,反而往往不太看重你是否有錢,更多的是看重你的人品。再說,16000 的收入,你也不會是個吃軟飯的。


我們在大城市,不是擔心買房,而是擔心沒有資格買房。


3、租房


我朋友南哥,在楊浦區上班,到手工資 19000 一個月,通過自如租房,3000 一個月,單間。有專門的自如管家,大門和裡面的單間都是密碼鎖,公共區域每週有人打掃衛生,設備每週都有人檢查維護,他感覺比在老家住著還愜意。然後上海租房的可以通過上海公積金App提取公積金付房租,實際支付也就 1000 多一個月。去掉房租,每個月還有 17000 多。


4、生活開銷


吃飯貴嗎?衣服貴嗎?生活用品貴嗎?能開工資 16000 的公司,基本工作日都會至少管2餐。就算不管飯,想省錢的,就自己買菜做飯。或者去超市買半成品回來加工,大城市和小城市,超市的物價其實差不了多少。生活用品、衣服等物資,只要你想,都能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


現在又基本上都是網購,這個不管你在小城市還是大城市,花的錢其實是一樣的。


5、看病


有人說大城市醫院貴,看不起病。這其實是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小城市醫院也貴。但是,只要你不是去私立醫院,公立醫院還是大城市服務更好,看病也更便捷。這就是基礎設施完善的好處,用好你的醫保,你會發現,大城市一場病,不會讓你傾家蕩產。


再說了,多少人在老家生了病,老家看不了,然後去大城市看病,人生地不熟,老家的醫保又不能用,那才是真正的貴。


綜上所述,大城市的成本並不一定比小城市高多少,關鍵看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和會不會利用好身邊的資源。而小城市看似消費低,但在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3800 元一個月可未必夠用,一個心儀的手機就得 2 個月不吃不喝了。

二、大城市有更多的附加價值


在小城市裡,拿著 3800 塊的工資,住著父母給買的房子,假設你錢夠用,也很安逸,但是你個人的成長空間,也就到頭了。一眼看到頭的日子,很是無趣。而大城市,可以給你更多的附加值。


1、就像人有上限一樣,一個城市也有上限


小城市裡,可能你終其一生,最後拿個7、8千的工資,混個科長噹噹,也就到頭了。這個城市的上限,不會給你提供更多的可能。


而大城市的上限,我們可能奮鬥一輩子都達不到,但是沒關係,每靠近一點,你都會厲害許多。你的能力、眼界、閱歷、人脈的增長,都會讓你持續擁有更多可能。


你今天的工資是 16000,但是,你還有機會把他變成 2 萬,5 萬,10 萬甚至更多。我看的到老家的上限,卻看不到北上廣的上限。


2、溫水煮死青蛙,沸水倒逼成長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在北京,剛去的幾年特別難,住地下室,吃泡麵,每天5點鐘起床趕車去公司。我問他為什麼不回老家,他說:“我怕回去了,就沒有拼勁了。更害怕有一天,懶惰久了,稍微努力一下,就感覺自己在拼命。”


人生的一大樂趣,就是成長,小城或許安逸,但是也斷送了你的可能性。我們還有夢想,想要有一天接父母來大城市看一看,想要以後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想要自己能做出一番在老家不敢想象的成就!


這,都是我們的動力!別說有 16000 的工資,就是沒有,我也想拼一把。有人做過調查,你一輩子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答案是,我當時明明可以,卻沒有做!


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束縛我們的,是我們自己的惰性,也是一個城市的上限。如果有可能,拼一把,不管結果如何,至少沒有遺憾!

最後,總結一下。那些說北上廣 16000 工資不抵老家 3800 的觀點,肯定是不對的。首先,只要選擇合適的生活方式,利用好身邊的資源,大城市的成本並不會比小城市高多少。其次,大城市有更多的附加價值,城市的上限高,個人的成長空間也更多。這個問題的觀點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我是沐沐君,世界500強企業10年工作經驗,獲得過市級五一勞動獎章、市級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目前屬於企業中層管理幹部,熱愛跑步和寫作。喜歡用樸實通用的語言分享職場經驗,歡迎大家關注沐沐君,共同交流,一起進步。

沐沐君


不管怎麼說吧,各有各的看法,也不能強制說對與錯,那就說說我自己的情況吧!

本人男,在北京,一晃4年多了,目前薪資稅後18000,年終獎大概10萬,以上就是收入。

開支方面,房租3000一個月,吃飯基本1500,出行大部分公交和地鐵,偶爾打車,大概500一個月,買衣服生活用品等大概平均下來1000一個月,其他雜七雜八的也記不清了,按1000一個月吧!

這樣算下來一個月支出共計7000。淨剩11000!還有每個月5000多的公積金,也都是自己的錢。這樣基本上每個月最少淨剩15000。

說說我朋友吧,他在老家縣城,工資每月稅前4000,稅後差不多3600,沒有公積金,基本上也算高薪了,房子是農村自建房,不要錢,吃飯大部分自己做,基本上一天20多,一個月按600算吧,交通都是騎電動車,偶爾打車,一個月按100算吧,其他買衣服什麼的,不細拆分了,按500算吧。這樣算下來一個月支出1200。淨剩2400。

以上,供參考!

個人觀點,幸福感看自己怎麼看待,我傾向於城市的18000!


奔跑的遊俠


說這話的人一定是從沒去過北上廣拿過這樣薪水的人——盡顯了當事人無知。

北上廣的16000真不如3800嗎?

我們算筆賬:
a北上廣16000:房租2000(合租足夠了)、吃飯70一天,每月2100(早餐10塊,午餐30,晚餐30、)、其他開支算多點3000元,結餘8900,年度結餘11萬,以5年為期限,每年5%利率,合計存款為64萬。
B小城市3800:房租0、吃飯算1000,其他開支800,結餘2000元,年度結餘2.4萬,同樣以5年為期間,每年5%利率,合計存款為14萬。
按照這個數值來算,到第五年時,北上廣的回到老家,不工作,一個月也有2700的收入;而這個時候小城市的人,即便計算利息,也只有4000剛出頭——隨著時間進一步推移,到8年或者10年後,北上廣的人不想呆在那邊了,回到老家,不工作也比小城市的人收入高!
PS:這裡還沒計算16000收入的公積金以及未來收入的遞增,大城市是增量市場,按部就班每年漲薪收入都會很快突破2萬,但小鎮是存量市場,幾年前3800,幾年後還是3800.

從生活質量和機會成本看

從生活質量來看,一個月花7100無論如何也也比一個月花費1800來的高,別人可能用不錯的手機,去不錯的餐廳,看不錯的電影,去不錯的地方旅遊;1800能夠幹嘛?蝸居在老家廝混罷了。

在一線城市所經歷的成長,收穫的知識,得到的眼界不是在其他地方可以比擬的,一個在北上廣拿1.6W的人,去了老家省會大概率還是能拿1W以上。

拿我身邊幾個朋友來說,不少人不願留在上海了,選擇迴歸武漢當地分公司,不算績效,底薪都在13K以上。

你在小鎮,幹著普通的工作,學習的過時的知識,去省會試試,看看有沒有人青睞於你?


總結:說北上廣月薪16000塊不抵老家月薪3800塊,不過是對自己無能的心理安慰罷了,大城市都是大浪淘沙,在老家3800,去了北上廣最多也就5800,沒能力還是底層;相反在北上廣16000的人,哪天不想待了選擇離開,去當地省會或者好些的地方,出路肯定不要比在小鎮待著強多少倍。


蹩腳烏鴉


有一定道理。

在家鄉,種點菜,不需要房租,平時的開支也比較少。儘管工資低,但節約開支少,還有結餘。

在深圳,消費水平高。住房消費特高,像在羅湖區,租一個六七十平方米的房子,每個月得八九千元。當你能夠領到16000元的月薪,你的消費肯定比月薪3800元要高許多。

有一朋友的兒子,在深圳上了七八班,一年收入有二十多萬元。去年聽他的親戚說至今在外面租房子,每個月租金一萬元多,他還說像他那樣的條件不租好一些的房子,對不起自己,至今還欠外面七八十萬元的債務。

人由儉入奢容易,由奢如儉難,最後也沒有什麼結餘。


金丘說今


胡說八道,一個月16000,租個5000的房好不好,在北京5000足夠租一個不錯的,離公司通勤半小時之內的房子了,我同學3500都能租個人大附近的小區,環境,安全性,交通便利性都很好。出門全打的好不好,一個月1500足夠了,其實租的地方離公司近根本不需要好這麼多錢,吃飯一個月3000好不好,絕逼比你在家做飯吃的好,這還剩6500呢,一個月省著點還能買個蘋果手機呢。現在想看個電影imax都要上百了,你3800的工資,算你有車有房,養車不需要錢嗎,開車不需要油錢嗎,房子不需要交物業費嗎,隨份子不需要錢嗎,你天天自己做飯吃的嗎,不出去吃幾頓?不買件新衣服?你手裡還能剩下錢嗎,家裡有點什麼事你能拿出錢來嗎


紫霞狼45


生活是一個多元化的體驗,孰優孰劣,全憑個人感受。

16000元的月薪,生活在大都市與3800元月薪生活在小城鎮並沒有多少可比性,要看你喜歡什麼樣的生活。

大都市收入高,節秦快,你必須以奔跑的速度去工作。當然你也有機會出入高擋會所,享受高級服務,見識一般人見不到的世界。

小城鎮收入低,節秦相對緩慢,你可以慢慢的享受生活。當然收入限制了想象,你下大決心去旅遊開眼界的地方,只是人家玩膩歪的地方。

大都市物價會高些,也只是住房交通吧。日常生活那要看選擇了,選擇高擋店面當然無話說。如果選擇拼多多,全球都差不多吧!


晃晃悠悠的時候


北上廣月薪1萬六,不及老家月薪三千八,哪來的數據?這是在扯淡嘛?說說我自己的消費,我本人月薪過兩萬,但生活消費兩千多。我一個月剩下近一萬,不比老家的三千多香嗎?

當然不能忘了房貸公積金生育金

對,我是有房貸,房貸也要一萬多,但你別忘了房貸可以公積金還,而且收入越高公積金越高。如果月薪一萬六,基礎公積金加上補充公積金在上海能有五千,普通人買什麼吃的穿的一個月能花五千了?還別說北上廣的房子是增值的。

上海還有生育金,也是按照公司平均工資來的,我女同事生個孩子還賺了十多萬,在老家根本就沒有。我實在是沒法理解北上廣月薪近一萬六,怎麼就比不上老家四千塊了。怎麼算都比得上啊。

還別說有年終獎這個情況,說出這個問題的人,到底有沒有仔細想過各項支出和收入呢?我反正完全不贊同,再說個實例。

再來說說我老家的朋友

我老家朋友是事業單位上班的,工資大概三千多,她還是住家裡的,老跟我說錢不夠花。畢竟女孩子一個月吃吃喝喝買買化妝品,還要聚餐,也要兩千塊。

小城市的消費能力可一點也不低,我在老家吃個面也要20塊一碗。別說年輕人還要買個電子產品,手機也要不少錢,一個月三千塊在老家也省不下多少的。反正我朋友在老家是月光,天天跟我說錢不夠。我是很吃驚的,她的消費能力真的跟在大城市沒差別。而我朋友這樣的,並不是個例。

朋友說他圈子裡都這樣花錢,包括我看網上出的雙11消費數據,三四線城市剁手能力可一點不弱。

最後

在差不多的消費能力下,北上廣月薪高,老家月薪低,你會選哪個?

歡迎關注緩緩,500強程序媛,觀點直接犀利,態度溫柔堅定,一起成長~


緩緩在上海


談的是“幸福感”。

我經歷過這個階段,可以分享一下。



一、幸福感的來源

職場人的幸福感,不是來自於工資收入的絕對值,而是來自於相對值。

16000和3800,在絕對值上肯定是16000更大。

但相對值卻並不一定,尤其是涉及到幸福感。

幾個自己的實際經歷:

① 掙3800的時候,從住的地方到公司步行5分鐘。掙16000的時候,從住的地方到公司單程60分鐘。

我更喜歡5分鐘的,這個行程會讓我更幸福。

② 掙3800的時候,我每月房租300塊錢,租了一個一居室我自己一個人住,悠然自得。掙16000的時候,我花了3500和別人合租,幫要排隊,衛生間也要排隊。

③ 掙3800的時候,每個星期我都有時間和朋友聚一聚,聊聊天、扯扯淡。掙16000的時候,人加班到深夜,週末還要加班。朋友好像都已經不太交往了。

上這幾個案例你可能也要在經歷或者已經經歷過,幸福感可能在3800的時候我更多一些。



二、儘管這樣,為何我們還苦逼的奔赴大城市

朋友問到要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的時候,義無反顧的推薦他去大城市工作。

去了之後會很苦逼,幸福感會少很多,除了工資絕對值高了一些以外,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收穫:

① 在大城市的見識也比小城市更多。

現在的職業發展,你的見識力就決定了你未來的成長空間。

比如在大城市共享單車、自媒體、互聯網金融,對於你而言感覺都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

小一點的城市,這些可能前所未聞。

② 競爭環境讓你的發展更加公平。

越是大的城市,工作環境和工作機會就越公平。當你有能力、只要你上進、夠拼,就有機會到更好的公司去工作。

越是小城市,人情世故和關係就會越重要,這好像也是很多年輕人所不願意看到的。



三、是追求短暫的幸福感,還是追求長遠的發展?

對職場人而言,追求短暫的幸福感還是追求長期的發展,始終要面臨的一個問題。

好比幾年前有一篇叫做《逃離北上廣》的文章,講的就是職場人去追求幸福感,而選擇從北上廣逃離。

但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當你在北上廣工作了幾年之後,發現你根本就無法離開。不是你的人無法離開,而是你回到小城市,根本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

比如我有一個在百度做地圖研發的朋友,他就一度想離開北京回安徽的一個縣城工作。

但他根本就沒法離開,因為他回到那個縣城可能只是做一個網站維護工程師,他的地圖研發相距十萬八千里。

沒有一個合適的公司,對他而言是最痛苦的。

總結、16000和3800,在數量上沒有可比性,我們能比較的,也只能是幸福感。

但既然工作你就要想好,你是要追求短期的幸福感還是長期的發展?

這一點非常重要。

關注@職乎哲也,國際認證職業生涯規劃師,一個草根奮鬥者。


職乎哲也


我也不同意這種說法。

北上廣月工資一萬六會抵不過老家月工資三千八,我很疑惑?

我雖說沒在這些地方待過,我在深圳待過,說深圳消費高,也對,這個地方消費確實挺高,不過得看怎麼消費,我認為得根據自己的收入來消費最為合適。

先拿租房來說,租高檔公寓有幾千上萬的,租民房有一千多的,跑遠點租關外民房有幾百元一個月,再加交通費一個月三到四百元應該夠了。

再來說用餐,有貴有便宜一點的,就看自己怎麼選擇,以前也見到過一些可能喜歡耍酷的人在能吃飽搭配還不錯的情況下還得加料,足足高出比平常人一倍多。房租加水電加交通費加用餐加外出遊玩費用,再加購物還能剩下什麼,肯定月光。

我認為看個人消費,有很多在市內上班,在關外居住。如果他們工資在一萬六的話存一萬不成問題。

而在老家一個人上班養活一家子,就不算家人就拿一個人來算,消費一千多,還剩兩千,一年下來才兩萬四,十年下來有多少,先不算職位升遷部分。

要是讓我選擇我還是傾向於北上廣的一萬六。


湘西南老男孩


這樣的話聽來似乎有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感覺,就我所知,會說這種話的基本拿著老家月薪3800塊的那些人,而那些拿著北上廣月薪16000塊的人在聽到這樣的話時,想想自己在北上廣的漂泊艱辛,可能也會在心裡默默贊同。

北上廣物價高、房價高、消費高,就算在北上廣月薪16000塊,辛辛苦苦打拼10年、20年,可能還是付不起城市四環裡房子的首付。

而在老家,有房有車,物價低、消費少,就算只有月薪3800塊,也能每天過得優哉遊哉,毫無經濟壓力。

但其實,北上廣月薪16000塊和老家月薪3800塊根本不是兩個絕對的數字可以簡單進行比較。

一、在北上廣得到的東西很多無法用金錢衡量

大家都知道回老家工作能得到無憂無慮的生活,不用為買房買車而拼命。北上廣月薪16000塊,可能一個月下來也存不了幾千元,而老家月薪3800塊的,可能一個月能滿打滿算存下至少3000元。

但拿著老家月薪3800塊的人,他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每天仍然有那麼多的大學生一畢業還是義無反顧地跑向北上廣呢?

因為在北上廣,我們得到的不只是看起來很虛幻的高工資,更是大城市裡蘊藏著的高品質生活享受和自我發展的無限可能。

比如,在北上廣,受教育的機會更多,孩子能得到的教育資源更好,醫療水平也更高,各種物質的消費和服務都比老家要多得多。

在美國評論家簡·雅各布斯所寫的著作《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裡指出,城市不是一棟棟冰冷的高樓大廈,而是一個個空空的容器,人們可以在裡面彼此交流互動,也正是在這些面對面的真實交流和互動中,新的思想會不斷被碰撞出來。

她認為,人口稠密會加速知識的產生。在此基礎上,他創造了一個很新的名詞,叫做“知識溢出”。

亞當·賈菲據此計算出一個公式,就是城市人口密度每增加50%,人均生產力就可以增加4%。

所以,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裡,我們所能享受到的服務和物質會比在老家工作的人要多得多。同時,我們個人的發展會比在老家工作的人要快得多。而這些都是用金錢所無法衡量的。

二、兩種選擇,兩種人生

因此,我認為無論是在北上廣月薪16000塊還是在老家月薪3800塊,其實只是兩種選擇、兩種人生。

因為兩者都各有付出各有收穫。

在老家工作得到了安逸,得到了陪伴父母的機會,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自己的生活。但與此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物質享受和個人發展的機會。

在北上廣工作,得到了高工資和高享受、得到了更快的個人發展,但卻失去了陪伴父母、享受溫暖親情的機會。

希望大家都能選擇自己不會後悔的選擇,珍惜自己身邊的人。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