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容顏的潘安:作為才華卓絕的大眾偶像,為何淪為權力的犧牲品

盛世容顏的潘安:作為才華卓絕的大眾偶像,為何淪為權力的犧牲品


公元760年,幾經漂泊的詩聖杜甫來到四川成都,在好友嚴武和高適的資助下,勉強蓋起了一座草堂,作為臨時的寓所,算是有了個安穩的落腳之地(次年他遭遇大風雨的惡劣天氣,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在此略去不提)。

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大家琢磨喬遷新居得慶祝一下,就相約來到臨近的彭州的丹景山賞花。在唐朝,丹景山以牡丹出名,此時花開正茂,頗為絢麗壯觀。老夥伴們賞花歸去,心情極佳,不免詩興大發,杜甫經不住高適的一再邀請,所以寫下這首《花底》。

《花底》

唐·杜甫

紫萼扶千蕊,黃鬚照萬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

深知好顏色,莫作委泥沙。

在這首詩裡,杜甫讚美花之絢爛,嘆息花之凋零,更感慨於人生易老、英雄遲暮。而詩中引用到的潘安,正是我們今天想要聊到的內容。

盛世容顏的潘安:作為才華卓絕的大眾偶像,為何淪為權力的犧牲品


1.始於顏值:古代粉絲如何瘋狂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生於公元247年,號稱中國古代第一美男。潘安這個叫法,是上文提到杜甫詩裡的簡稱,出於平仄押韻和字數的考慮,結果後世都這麼沿用下來。潘安出生的時候,國家還沒有統一,正處在三國後期,晉還沒有取代魏。

在正史《晉書·潘岳傳》裡面,對潘安的生平和貢獻都有介紹,對潘安的相貌卻並無特殊說明,只說他是個帥哥。《晉書》由唐朝的房玄齡等人修訂,年代較為久遠,大概是出於嚴謹和嚴肅的考慮,所以不願多講。

但是根據南朝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記載,潘安絕對是個絕世美男子,容顏華美,儀表非凡,是當時男女老少的偶像,人氣與後世的李太白和蘇東坡相比毫不遜色。

《世說新語·容止篇》: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

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醜,亦復效嶽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潘安仁、夏侯湛並有美容,喜同行,時人謂之“連璧”。


盛世容顏的潘安:作為才華卓絕的大眾偶像,為何淪為權力的犧牲品

有幾則關於潘安的趣聞:

其一,

擲果盈車。少年時代的潘安特別喜歡兜風,他常常手持彈弓、坐在牛車上,神采飛揚,奔走在都城洛陽繁華的街道上,如天神下凡。結果路邊的吃瓜群眾們都看呆了,紛紛圍觀,鼓掌喝彩聲不絕,有的甚至偷偷嚥下口水。光看也不行啊,得表示一下,所以廣大的女同胞們手拉著手,將潘安團團圍住。然後大家把捨不得吃的新鮮水果都掏出來,不管三七二十一,使勁往潘安車上扔,也不知道砸沒砸到他。潘安小兄弟叫苦不迭,好不容易說服人們散開,再一看,車上堆滿了水果,把拉車的老牛都給累壞了。

其二,聯璧接茵。夏侯湛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子弟,英俊瀟灑,也很有名望,他跟潘安是鐵哥們,常常結伴出遊。一個潘安都引來萬人空巷,加上夏侯湛的強強聯合效應,場面就更加壯觀了,每次都能引起海嘯般的轟動效果。大家看這兩個美男子站一塊,就像看時裝秀上的頂級Model,個個讚不絕口,稱他們是“聯璧”,意思是說這兩塊美玉擱一起了。兩塊美玉坐在車上,所以是聯璧接茵。放在今天,他們就是

流量小鮮肉

其三,翻版的東施效顰。當時的名士大家可不止你潘安一個人啊,有人看他這麼歡迎,就有些眼紅。比如大才子左思(寫《三都賦》造成洛陽紙貴的那位仁兄),他非常不服氣,你不就是長得帥嗎?我可是靠才學靠實力,信不信我比你更紅?於是,左思老兄駕著他的牛車也出發了,可謂興致勃勃,意氣風發。左思正憧憬著鮮花和掌聲,還琢磨著回去怎麼把水果分給親戚朋友,這時候,群眾們的一盆涼水讓他徹底透心涼。原來,左思與潘安的待遇有相似,確實很多人圍觀;但是也有不同,招呼他的不是水果,是唾沫星子和諸如爛番茄臭雞蛋之類的菜市場精華。左思抱頭痛哭,趕緊灰溜溜跑了。作為反例,左思一時間淪為笑柄。

盛世容顏的潘安:作為才華卓絕的大眾偶像,為何淪為權力的犧牲品


2.陷於才華:偶像派更是實力派

如果只有顏值,潘安大概如“中國足壇名宿”郝海東所言“火不過三年”,如短暫的煙花,很快就會被人遺忘。但是潘安卻是有真才實學的,而且著作等身。在文學史上,潘安與大才子陸機並稱“潘江陸海”,即南朝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鍾嶸在《詩品》裡所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就連“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也對潘安讚賞有佳。

王勃《滕王閣序》

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盛世容顏的潘安:作為才華卓絕的大眾偶像,為何淪為權力的犧牲品

在當時的主流文壇有一個“金谷二十四友”的文人聯盟,聯盟的發起者是朝廷權臣兼文學愛好者賈謐,成員包括石崇、歐陽建、潘安、左思、陸機、陸雲、劉輿、劉琨等名士大家,這個圈子屬於帝國的頂級文化圈,門檻特別高,別人休想進來。潘安位列其中,可見他的過人之處。

歷史公認,潘安屬於魏晉時期一流文學家,詩文堪稱上品,對後世影響特別大。比如他寫的《悼亡詩》,開此類題材作品的先河,被列為第一佳作。而他的《秋興賦》、《閒居賦》、《藉田賦》、《滄海賦》、《登虎牢山賦》、《懷舊賦》等文章,都是辭藻華麗,情感真摯,為歷代所推崇。

在歷史的洪流裡,潘安已成為一個文化圖騰,比如你要形容一個文采斐然、相貌出眾,你就可以誇他“貌若潘安”,對方聽完你的誇獎,肯定會喜上眉梢,連聲謙讓。

也因此,我們在周星馳的經典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才看到“玉樹臨風勝潘安,一朵梨花壓海棠”的橋段。


盛世容顏的潘安:作為才華卓絕的大眾偶像,為何淪為權力的犧牲品


3.忠於人品:才子的另一面

潘安有才華,有顏值,有影響力,那他這個人的人品如何呢?潘安的人品,卻讓粉絲們大失所望。

《晉書·潘岳傳》:

嶽性輕躁,趨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

就是說啊,潘安這個人生性浮躁,特別趨炎附勢,熱衷於追逐名利。比如面對賈謐(權勢滔天的西晉開國元勳後裔)和石崇(高官兼全國首富),潘安的做法特別丟人,每天在他們門口候著,不見其人,只見塵土揚起,他就立即彎腰施禮。同時呢,如上文所說,他只結交顯貴之人,並不怎麼待見平民子弟,當然這是魏晉時期門閥世族形成的風氣。

潘安對權力充滿渴望。原來,他年少成名,卻有一段低谷期。早年的他無法在官場顯貴,僅僅擔任縣令一類的小官,雖然政績斐然,受到嘉獎,卻進不了權貴們把持的中央政府,所以他鬱郁不得志,三十出頭就愁出許多白頭髮。後來攀上賈謐這樣的大樹,才逐漸得到提拔,調到黃門侍郎這樣的重要崗位。

西晉朝局混亂,晉武帝時期勉強能維持虛假的繁榮,等到痴呆的晉惠帝上位,國家更是江河日下,先有醜皇后賈南風亂政,後有“八王之亂”。潘安成為這一系列動亂的受害者。

盛世容顏的潘安:作為才華卓絕的大眾偶像,為何淪為權力的犧牲品


趙王司馬倫趁機誅殺賈南風一黨,囚禁晉惠帝,後來他自立為皇帝,任命他的親信孫秀為宰相。一朝天子一朝臣,原來的這些人就慘了。

孫秀是個十足的小人,沒什麼真本事,卻會溜鬚拍馬。潘安從前非常瞧不起孫秀,多次數落和鞭打他,讓孫秀懷恨在心。於是,孫秀趁著石崇謀反案(可見“落花猶似墜樓人”的故事)的機會,把潘安劃為石崇黨羽,將他們都害死。

石崇已經入獄,見潘安也被抓,就問:“兄弟你怎麼也進來了?”潘安說:“老哥,這還不是因為你啊”。說完潘安又作詩:“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來安慰石崇。

就這樣,潘安含冤而死。在權力場裡,潘安為自己站錯隊的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平心而論,潘安其實也有不少人性的光輝,算不上壞人,甚至是個好人。比如他做地方官,在縣裡遍植桃樹,深受老百姓喜愛;比如他特別孝順母親,親自侍奉,母親生病了,他立刻辭官帶母親回老家修養;又比如,他與妻子楊氏伉儷情深,妻子早逝以後,他終身不娶。諸如此類。

只能說,他沒有趕上好時候,在亂世中沉浮,這也是他的悲哀啊!

盛世容顏的潘安:作為才華卓絕的大眾偶像,為何淪為權力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