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聲告白》到《小小小小的火》:如何更好的成為自己?

成為自己的路並不好走,但卻會讓你愉快無比。

從《無聲告白》到《小小小小的火》:如何更好的成為自己?

1、成為自己,是我們每個人的主題

在《無聲告白》的封面寫著“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我第一眼看見就被這句話深深的吸引,之所以吸引,大抵是因為我自己也是一個想要擺脫他人期待,活出自己的人吧。

故事講述了李太太對她的二女兒莉迪亞寵愛有加,她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託在二女兒身上,卻不太關注大兒子和小女兒的生活,不堪重負的莉迪亞最後以死結束了短暫的生命,母親才開始慢慢悔悟。

《小小小小的火》也延續著《無》的風格。封面寫著“永遠記得,你呼吸著的每一個瞬間,都應該去過你真正想要的生活。”我再一次一見鍾情,這簡直就是我的內心吶喊。

《小》記敘的是單親媽媽米婭為了繼續自己的攝影愛好,帶著女兒靠打零工和經常搬家生活,在又一次搬家後遇到了生活安穩的理查德太太一家,看似平靜的表面卻有著強烈的信念衝突。

伍綺詩的這兩部小說,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成為自己。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主題。

從《無聲告白》到《小小小小的火》:如何更好的成為自己?

2、擺脫以愛為名的控制,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當我們還是小嬰兒時,第一次有了說“不”的意願時,我們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覺醒了。

每個人都希望活出自己。但我們的家人,往往是母親,會以愛的名義來綁架我們。

“你怎麼就跟別人不一樣啊?”這是我媽最常說我的話,好像我跟別人不一樣就是我有問題。

“我為什麼要跟別人一樣?”每次我這樣回我媽的時候,我媽都更加生氣。

難道她真的希望我成為別人的複製品嗎?倒也不是,她是希望我不要太特立獨行,不要固守自己的想法,她希望我成為她所期待的樣子。

“我這都是為你好啊!”我媽總是這樣苦口婆心。千千萬的爹媽也是這樣,如《囧媽》裡不斷喂兒子吃健康食品的母親,如《半個喜劇》裡的逼兒子和女友分手的母親,我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雖然是含辛茹苦的為了孩子,但是,以愛為名的控制,歸根結底也是控制,被這樣控制的孩子,只有痛苦。

《無聲告白》中的莉迪亞,痛苦得只能以死告終。讀者一開始會覺得她好傻啊,這麼年輕真是想不開。

身陷其中的她,被母親安排著自己的一切,而這一切都是她不喜歡的。最愛的母親逼著自己成為自己並不喜歡的樣子,這種痛苦,誰能承受?

既然尋常的反抗喚不醒母親,莉迪亞最後只能以死告白,對她來說,解脫已經比生命更重要了。

從《無聲告白》到《小小小小的火》:如何更好的成為自己?

3、越瞭解自己,越能更好的活成自己

在《小小小小的火》中,自由攝影師米婭對理查德太太的小女兒伊奇說過一句話“你有什麼打算?”其實是再尋常不過的一句話了,但是對伊奇來說,她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打算。她的媽媽似乎從來沒有關心過這個女兒,女兒伊奇也是人云亦云的生活了好幾年。直到她遇見了流浪藝術家米婭,米婭喚醒了她對自我的認知。

自我認知意味著,你對自己感興趣,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樣你所做的選擇,才是真正發自自己的內心。

在當下這個資源豐富的世界,我們太容易人云亦云。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曾說“要遵從你的感覺,而不是按照教條生活,因為教條,都是別人思考過的東西。”

我有一個前同事,他剛大學畢業就到我單位做實習設計。跟其他實習生不一樣,他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他今天的事業做鋪墊。雖然當時我們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口中的夢想,但他還是義無反顧。而今天的他,早已經夢想成真。

一個人的成功,一定是有原因的。

而一個人最大的成功,無非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這一生。

像我前同事這樣的人,明確身份,明確目標,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是他活出自己的關鍵。

從《無聲告白》到《小小小小的火》:如何更好的成為自己?

雖然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一樣,但是我們都可以在自己的環境之內,決定自己的行為,提高自己的能力,樹立正向的價值觀。最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是誰,你才能走出屬於你自己的路。

你選擇做的任何事,都應該來自自己內心的選擇,你才能更好的成為你自己。

(end)


作者簡介:Mitchell,愛寫作,愛瑜伽的全職媽媽,用文字書寫成長和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