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2020年春天,我正處在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階段:在北醫攻讀博士。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即將畢業的我選擇休學一年,申請了北美最好牙醫學院密歇根大學的短期研究生項目進行深造,想要在學習更多知識的同時,也以此來探索人生未來規劃的更多可能。

在密歇根的生活純粹而快樂,多元文化環境的碰撞和薰陶以及大量的專業知識和理念,這一切都如同我期待的一樣。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但回到北京和老師同學相處及日常生活中,我產生了學術以外的思考。


在北京這個大城市裡,周圍大眾給我最大的一種感覺是對生活的焦慮和迷茫,很少能見到發自內心的微笑。再加上國內的醫療環境緊張,當醫生的路本身就充滿了更多挑戰。


種種未來的壓力像一座座大山一樣被扛在肩上,如果沒有清晰的目標,很容易在各種誘惑、攀比之下迷失自己、變得脆弱,這在年輕一代的身上尤為普遍。

2015年我曾在尼泊爾支教,那裡的人們沒有富足的物質生活,我卻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們內心的安然和滿足以及對生活的熱愛,讓我印象深刻。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問題,其實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下面精神世界的空虛在各個國家都很常見,到今天我也並不確定是否有最實際可行的解決辦法。

但自從我在6年前開始在悟義老師的引導下接觸中國禪(CHAN)文化修養,我越來越確信讓更多人學習這種生活的智慧是肯定有益的。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2020年這個春天正好趕上了平生從未遇到過的疫情爆發,導致了大面積的停課,停工,甚至封城。


在國外能接收到的信息更繁多紛雜,這也讓我更加擔憂國內的現狀,卻無所適從。

巧的是,不二修養的老師們邀請我參加他們組織的來自五湖四海的百餘人,在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同胞遇到危難的時刻,把滿腔的熱忱和全部的感情,化作聲音,把安心、智慧帶給更多的人。

一天同讀一本書活動。


禪者悟義實證實修,關於身心健康修養的18本著作傳至喜馬拉雅電臺,將悟義老師的著作以語音的方式來更廣地傳播給人們。


這在我看來是一次絕佳的傳播知識幫助大眾的方式,因此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我連續讀錄了10幾篇,其中讀到《道德經指要》這部分感觸良多。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其中“看清楚自己才是最難。人脫離不了煩惱是因為對自己不知如何下手”;


“有的人終於領悟到自己原來所走的路方向不對,會積極尋找幫助身心健康的方向。但是,僅靠看書是不行,讀書能幫您找到問題,卻無法解決問題”;


“修行的起點在於一門深燻,一心不亂”;


“生命之路,沒有‘停’這個狀態,人生不進則退,一旦不再成長就是停滯,也就意味著退步了。謙虛使人進步,成長就是放低自己,自我越低,精神越向上一路”等等。

在疫情之下,雖然社會的各種發展和活動幾乎停滯,落下的工作任務和無處打發的獨處時間都會令人煩躁不安,但這又何嘗不是一次靜心總結、學習並且為再次出發做好準備的難得機會呢?

悟義老師一直強調要放下那些耗費心力的虛妄。


在這個效率至上的社會環境下,其實我們早該停下來真正關注一下那些需要思考的問題,關注一下自身的內心狀態,這在任何時候都不為晚。

所以很希望大家能夠藉此機會靜下心來學習這些千年積累的智慧,豐富自己心中的價值體系併產生獨立的思考。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享受寶貴的生命。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近些年來總有一些把禪修妖魔化的聲音,我接觸了很多相關知識,也在生活中去親自實踐體悟。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總結來說,其實中國禪絕不是讓人們脫離生活崇拜神明、通過各種儀式去祈求超自然力量的庇護,它更多地是幫助我們更好地回到生活,享受生活。

它的非宗教性,我認為它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知識體系,而且是經過先人檢驗後的精華,這幾年來糾正了我心中很多錯誤的認知,幫助我克服很多不好的習慣。

我真心希望有更多人能接觸到它,也能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社會。路過的人總是面帶微笑,那樣的世界不是更好嗎?


本文作者為蕭寧,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博士在讀


願路過的人,都面帶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