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拜見溥儀時下跪磕頭:皇帝的新衣,東北王的面子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兩不相欠。

在北洋軍閥中,張作霖算是老北洋的蓋棺者,這位東北王曾想飲馬長江,也曾和南方大打出手,只為了"我北洋團體"這塊被踩碎的招牌。張雨亭屬於北洋旁系,與嫡系出身的直皖軍閥自然無法計較正統之爭,但是這位白手起家的東北王,對倫理綱常有一套自我準則,畢竟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種事兒老張算是地地道道的門兒清。

張作霖拜見溥儀時下跪磕頭:皇帝的新衣,東北王的面子

光緒年間,日俄戰爭在大清的土地上上演,不甘心失敗的沙俄繼續動起了歪腦筋,不斷拉攏外蒙貴族公開反清。為了維護祖宗基業,東三省第一任總督徐世昌走馬上任,張作霖得以從綠林入行伍,率部移駐鄭家屯對叛軍進行圍剿。從1908年到1909年,在近一年的時間裡,張作霖身先士卒,深入索倫山將叛軍徹底擊敗,陶克陶胡逃到沙俄。


張作霖拜見溥儀時下跪磕頭:皇帝的新衣,東北王的面子

靠著積攢的戰功,張作霖被清廷賞賜頂戴花翎,任洮南鎮守使,其麾下兵力也擴充至三千餘人,當時的宣統皇帝溥儀還特別賞賜了張作霖一件龍袍,這讓羽翼未豐的張作霖感到興奮,一件新衣既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禁錮,張作霖成為東北王的志向絕不會止步於此。很快,隨著新軍反戈一擊,成為請朝的掘墓人。繼任的大總統袁世凱對於非嫡系出身的張作霖也不是特別放心,特意招其前來試探,但張作霖將注意力停留在名錶珠寶上,這讓北洋軍閥的老頭子對這位"大老粗"放下戒心。


張作霖拜見溥儀時下跪磕頭:皇帝的新衣,東北王的面子

經過這一次赴京試探,張作霖不久就坐上奉天的頭把交椅。不過老袁執韁北洋沒有選擇做偽君子,而是做了飲鴆止渴的真小人,敗亡後留下了軍閥混戰的爛攤子,原本寓居在紫禁城中的溥儀,又開始躁動不安,那些清朝遺臣,也開始浮想聯翩,就想趁亂搞復辟,他們想到的第一個拉攏對象就是張作霖,畢竟龍袍新衣不是白送的,而且奉系軍閥的實力已經足夠與直皖扳手腕。

張作霖拜見溥儀時下跪磕頭:皇帝的新衣,東北王的面子

當時很多風聲都聽說了張作霖和溥儀的私下聯繫,懷疑張作霖會像當年張勳一樣再來上演一出鬧劇,不料張作霖卻公開發表聲明:"作霖以愛國為天職,凡有破壞者,將挺身而擊之"。沉浸在再次龍興美夢中的溥儀很快發現,張作霖表面上是個大老粗,實際卻很有原則,接力奉系軍閥對的目的已經不太可能,這看似是張作霖不給他這位遜帝的面子,於是溥儀又轉而跟日本人聯絡。在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後,溥儀先是跑進了日使館,後來又逃到了位於天津日租界的張園。聽說溥儀進了日本人的地盤,張作霖提出要在天津行館裡見溥儀一面。當時清朝遺老們認為溥儀是大清皇帝,張作霖不過是軍閥,哪有皇帝屈尊去見將領的道理?

張作霖拜見溥儀時下跪磕頭:皇帝的新衣,東北王的面子

但是張作霖不願意去的原因,除了廟堂之上的小九九,還有就是溥儀所在的張園是日租界,他自然不願前去,最終溥儀還是決定"屈尊"去找張作霖,畢竟自己想在大清的龍興之地做文章,繞不開這位東北王。雖然賞賜過對方龍袍,但溥儀卻跟張作霖從未見過面,而這第一次見面,就讓溥儀感到為難,因為一個是落魄皇帝,一個是手握重兵的民國軍閥,見面行禮是個大問題。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張作霖剛見到溥儀,馬上下跪磕頭,說了聲:"皇上好"。這讓溥儀大感意外,趕緊回了句"上將軍好",但起身後的張作霖卻用質問的口吻問了句:我有足夠力量保護你,為何你還要往日本使館跑?這個問題讓溥儀尷尬不已,甚至無地自容,只好含糊的說是"不得已"。

  • <strong>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北洋軍閥史》、《北洋派起源及其崩潰》
  • <strong>版權所有:林苑浮生工作室出品: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史評隨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