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老人寧願在農村受苦,也不願意到城市享福?

憶凌寒


在農村生活是受苦還是享受呢?這個問題需要當事者自己解答。農村生活閒適舒服,熟門熟路心情舒暢,沒病沒災,很多人願意生活其中,認為是享福,而到城市裡面,沒有熟人,生活不習慣,十分別扭。如果從城市人眼中看,農村生活就是受苦,這是從城市人的眼光看問題,替農村人做主,很可能好心辦壞事。


金山玉月8668


我這廂有三個故事能回答你這個問題。聽我慢慢道來。一,在河西走廊有個小村莊,有一對六十多歲的老人種六畝薄田,養羊七八隻,養雞三十多個,有自家八分地小院。老倆口起早趟黑,雖然有些辛苦,日子過得倒也滋潤。有一年,在烏魯木齊市開個小餐館的兒子回家探親,對二老說,丟下老家罈罈罐罐,到烏市跟我享福走吧。二老起初捨不得家,經不在兒子甜言,把院子賣了,家畜賣了。到了烏市。幾年過後的一天,我們在奇台路菜市場碰上了老頭,他看見我們像見了親人,我問,李爺過的好嗎?他流淚說,不好。我問,為什麼。他答,上兒子媳婦當了。把他們孩子帶大,不管不顧我們了。零化錢一分不給,天天甩臉子。福沒享上,是城市裡的叫化子了。最後,他央求我們來時把他們老倆口子帶上回口裡。我們無言以對,給了老人兩個西瓜,二百元錢。多年過去了,每毎想到這個故事,我的心都會隱隱作痛。第二個。有個家兒,男的是老師,女的種地持家過日子,養育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天資聰明,一路順風順水考上大學,參加工作,娶妻生子了,兒子媳婦做父母的工作,顧保

姆太貴又不放心,到城市來吧,一家人團聚,孫子有人帶。兩個老人想想也是。來到兒子家,沒過上兩個六月六,媳婦子本性露頭了,孩子的飲食從星期一到星期日,天天不重樣,日日要精緻,頓頓不燙口,按排的相當有順序。當老爹的天天上街買東西,做飯,做家務。就這小倆口還不給老倆口好臉子。夜深人靜,老倆口嘀嘀咕咕,老漢,啥時候回我們的家啊?老漢說,恨不得明天就走。第三個,講不下去了,有些慘。老倆口隨兒子到了深圳。深圳夏天太熱了,北方老人根本受不了。老頭子天天吹空調,得了空調病,四肢僵硬,是被小兒子背下樓到北方老家的。不久就逝世了。老婆子渾身出了痱子,手抓者得了皮膚病,至今還在治療。有人說,老人也有根,根在那,就讓他在那裡生長吧。千萬別拔根,移動根啊!!!


93530933564


大家好,我是莉莉安!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在農村受苦,也不願意到城市享福?我來聊聊我的看法。

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有多老人去城市生活是真的享福嗎?你們有問過老人的感受嗎?這時候你心裡也一定會有個疑問了?什麼是享福?老人嚴重的享福又是什麼呢?


我爺爺今年92歲,身體還算健康,能自己顧得住自己,沒事的時候在街上轉轉,吃飯的時候回家吃飯,晚上飯後看會電視,然後睡覺。我曾經問過他,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什麼樣的生活才是享福?他是這樣回答的。


現在的生活要比之前好太多了,挺滿意的,要說享福吧,也說不上,只能說不受苦吧,吃得好,住的好,可是就是沒有說話的人(奶奶去世六年了,平時就爸媽在家,姑姑也也不經常去)。


所以老人不願去城市裡生活,或者說不願離開自己居然了幾十年的家,去別人家生活,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農村(自己家)生活習慣了,突然換到城市說還是別人家,生活環境的改變,很多老人沒法適應。在農村一般都有很大的院子,有時候能再院子裡透透氣曬個太陽,做飯擇菜的功夫也可以站在自己門口跟別人聊幾句。可是到城市就不一樣了,想要透透氣可能還要上樓下樓的。如果是給子女家看孩子還能有孩子陪著,逗逗孩子,有點樂趣,不然子女都去上班了,就留老人在家,生活也很寂寞,尤其是單身老人。除此之外,到城市裡生活的老人,多半都是要和子女一起住的。城市的住房結構,不比農村,就算和子女一個院子,很多也是有多個屋子,有相對獨立的空間。城市裡則不一樣,都要在一個公共區域了生活,很多老人也是不習慣的。還說我爺爺,去年的時候去被姑姑接去她家住,在那沒幾天就哭著喊著要我爸去給接回來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太無聊了,周圍的人不認識,而且生活不夠隨便,姑姑家就一個電視,而他年齡大,看電視要開很大聲音,姑父有時候會管著不讓他看電視,所以他不習慣,裝病要回家。在我們家就不一樣了,雖然跟我爸媽在一個房子裡住著,他房間裡也有電視,而且我媽從來不管,他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而且聲音都開到好大,晚上夜景的時候,在門口都能聽到電視聲音。


除了生活環境改變的不適應外,還有就是生活習慣的不適應。雖然好多年輕人也都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但是因為生活理念和長時間在城市生活的原因,生活習慣多少都會有所改變。比如剩飯剩菜要不要吃?家裡的空瓶子、空盒子是直接扔了還是攢著賣錢等等一些列的問題,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糾紛,所以為了照顧子女的感受,很多老人也不願去城市生活。我姨媽在城裡給我表弟家看孩子就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因為現在年輕人都習慣了用手機支付,表弟媳婦也習慣性的給我姨媽的微信綁定了她的銀行卡,所以我姨媽每次出去買東西支付了,表弟媳婦都能收到短信通知。我表弟媳婦從來沒有因為花錢的問題說過什麼,她的初衷應該是不用想著給我姨零花錢,自己可以隨便支配,但是我姨就老想著是在人家的監視下生活。當然我姨給我表弟兩口子沒有說過這事,如果換成是比較計較或者好事的婆婆的話,不免又是一場家庭糾紛。


在者就是老人幾十年的生活方式要被改變。在農村自己或者是跟老伴兒一起生活,更隨便,想幹啥就幹啥,自己心情上是放鬆的。閒了可以去地裡什麼的找點事幹,可是到了城裡就不一樣了,人生地不熟的,沒什麼事情就只能乾坐著,對老人來說這樣的生活確實挺無聊的。還有些人老人會覺得是在別人家住,不自在。即便子女都挺孝順,也還是會有這樣的心理。我媽就是這種心理,說給我弟買房子,跟他們住,就感覺是在別人家。跟把媳婦兒娶到家裡,在家裡生活的感覺不一樣。到現在我也不是十分理解我媽的這種心理。


換個生活環境,離開自己生活了幾十年的交際圈,到城市裡聖後,對於老人說其實是很寂寞的。平時子女都去上班了,老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尤其是那種喪偶了的老人。因為老人越是年齡大,心理上也是會感到寂寞,越是喜歡聊以前的事情,就喜歡找個同齡人或是家人能陪在身邊聊聊。還說我爺爺,92歲了,我們家周圍的和他年齡相仿的老人就有一個,而且那個老人身體不太好,一般都在家裡,所以我爺爺平時就去人家家裡找人聊天。其實我爺爺特別想讓人在家陪他聊天,可是我爸不是個特別細心的人,顧忌不到我爺爺的這種感受,而且我爸在家也鑽不住。我媽作為兒媳婦,跟我爺爺聊天的機會更是少。所以我爺爺就特別想讓我姑姑經常過來看看他,可是我姑姑經常會有各種託詞。以至於現在看電視就成了我爺爺的主要娛樂項目。(題外話:有時候真的覺得人老了真是挺寂寞的,覺得老人特別可憐。)


所以,歸結上面的原因,老人不願去城市裡或者離開了自己生活多年的環境到一個新的環境裡生活。而且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也已經很好,有老年人活動中心、家裡取暖也都能跟的上,如果老年人身體健康,自己能夠照顧自己的情況下,在農村生活並不是在受苦,因為他們的心情是愉悅的!


總之,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生活,只要我們平時能花一點時間去聽聽老人的想法,生活中多多顧忌下老人的感受,老人的生活就一定是開心的,幸福的!


大女人莉莉安


大家好,我是彝家左手,我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同時我也來說說我的想法。

為什麼有些老人寧願在農村受苦,也不會去城裡享清福?這個問題也是有很多種不同的看法和回答,我身為一個農村人,我也見到和看到過太多老人寧願在農村受苦,也不遠到城裡去享清福,其實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這句話是我們村裡老人經常提起的。去到大城市有太多的不習慣和不方便,上個樓下個樓都覺得麻煩,雖然現在都是電梯房了,我記得我有一個大奶奶,兒女都很有出息,都在城市工作,隨時回來要把她帶城裡去,她怎麼也不去,她說雖然是自己的兒女,可是也是他們的家了,城市裡什麼都不方便,以前我去帶孩子那是沒辦法的辦法,現在所以大了,我再也不去了,村子裡的老姐沒們就說我大奶奶有福不會享,她說你們看是去享福,其實我覺得是去找罪受,我去到城裡哪裡都覺得不舒服。

城裡空氣不好,汙染大,環境更不好,吃的麼不知道打了多少農藥,還不健康,兒女們個個都孝順,什麼也不讓做,我都快發黴了。最重要的是吐個口痰咳嗽一下都要小聲點,還要找垃圾桶,農村我想怎麼來怎麼來,我不顧及任何人,我在家還可以養幾個雞,喂兩頭豬,種點有機小菜。這是大奶奶去城裡回家後的體會。

其實奶奶說得確實也很有道理,只有自己經歷了才會有所體會,兒女孝順一點的也不用受什麼氣,如果碰到兒女,兒媳不好相處的,去了也是找罪受,本來老人年紀就打了,做什麼事都年輕人眼裡都是礙手礙腳的,還有老人也喜歡聊天找朋友們打打牌之類的,去到城市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又要從新去認識朋友,總之朋友圈子是沒有在農村廣泛的。

所以說現在很多老人寧願住在農村,他也不願意去城裡享清福的,在我看來對老人最好的孝順就是尊重他的選擇,讓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也許留在農村才是他最享福的事情,去到城裡也許是對他的一種折磨,只要我們做子女的好好孝敬他們,照顧他們,給他們晚年最需要的“陪伴”。





彝家左手


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屬於這類老人,他們也嘗試過去城裡住,可往往沒住幾天,就迫不及待的回來了。

我分析有這幾種原因:

第一,生活習慣不同,老人在農村住了大半輩子,習慣了農村的生活方式,用慣了茅廁,習慣不了城裡的馬桶;習慣了農村裡的隨意進出門,而城裡進門都需要換乾淨的拖鞋;在農村想吃什麼就去地裡摘些應季的蔬菜,在城裡還要跑去菜市場討價還價購買。總總生活細節的不同讓老人無法適應。

第二,在農村,老人都喜歡串串門嘮嘮嗑,你來我往的跟鄰居也比較熟悉,每天都開開心心的,也沒什麼孤單的,相互都很熱情。而城裡門對門都不熟悉,見面也不打招呼,家裡人都是早出晚歸的上班去了,老人找不到可以嘮嗑的人,人情也比較冷淡,感覺還是農村好,自在,溫暖。

第三,農村的老人都辛勞了一輩子,習慣了勞作,喜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生活方式,在城裡沒什麼事情幹,閒不住,總感覺缺點什麼。

第四,老人覺得在城裡跟孩子們住,怕自己很多在農村裡的習慣讓孩子們不喜歡,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讓孩子們為難。

第五,農村是老人的根,在這片土地生活了大半輩子,感覺在自己的這片土地,雖然條件不如城裡好,但自由自在,辛苦點,但比較安心,落葉歸根,農村才是他想守護的地方。


一野農人


老人家一輩子都是在農村生活,左鄰右舍,鄰里之間也比較熟,也比較有共同話題!就拿我婆婆來說,她習慣在農村生活,前幾年叫她來深圳幫我們看一下小孩(我們在深圳務工)她呆了不到十天,完全是不習慣!語言障礙,還有跟不熟悉的人說不到一塊!最後還是回老家了!




兩個調皮王的媽


金窩,銀窩不如我那狗窩,城市雖然好,但不是我的天地,農村才是我的根。習慣了農村,那裡有領裡鄉親,有說話的人,而城市對老人是陌生的,沒有溫情,只有拘束。吃飯,不敢開口,擔心吃相難看;穿衣好像與城市格格不入,心裡一直想著自己是個農村人;老人痰多,在農村隨便都可以解決掉,在城市裡受到很大限制,不敢吐,顯得特不自由。雖然有大魚大肉,但老人還是喜歡農村自由天空,那才是我的地盤。


高溫90度


呵呵……老疼在農村就一定受苦而在城市就一定享福?告訴大家,如果我說,對於一些老人家來說,在農村是享福,在城市才受罪。信不信?先給大家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我認識的一個來自於陝西的朋友,他在我們這邊做生意,幾年後買了一套房子,裝修好了後跟老婆商量了後接他在陝西農村的父母來這裡住。結果他的父母來了不到三個月吵著嚷著非要回去農村不可。最後沒轍就順從了他父母的意願帶他們回去了。他們從他的父母那裡瞭解到老人想回去農村的原因是:一、語言方面與周邊的人溝通不了;二、周邊環境都不熟悉,人更都是陌生人;三、天氣、溼度等讓他們不容易適應;四、保持了一輩子的生活習慣來到新環境猶如進入新世界一樣難以照搬;五、食物、水讓他們也感到不適應。他們說,回到農村舒服。

第二個故事是我的一個親戚,兩老去深圳的兒女家住,到處是高樓大廈,老人使用電梯或者其他現代化工具比較困難而且路不熟,不知道去哪裡逛好,還有就是第一個故事裡說到的那些因素,最後還是要回家。在城市裡他們容易生病,回來農村就好了。我問過他們為什麼?他們說,在農村到處都是熟悉的人和環境,吃喝玩樂都熟悉,無憂無慮,所以農村生活對他們來說要比城市裡生活舒服。

很多老人已經習慣了農村的生活,突然讓他們去城市生活,活生生的換一個環境,他們不一定能適應。很多做子女的想盡孝,以為接老人去城市生活是享福,其實恰恰相反,老人在農村有時候更是享福。


升級版大叔


農村不一定是受苦,城市也不一定就是享福,幸福的概念與地域沒有一點關係,我父親就喜歡在農村生活,自己種點菜,養些家禽,沒事的時候和村裡鄰居聊天喝酒,睡到自然醒,餓了有山泉水做飯。反而到了城裡我這極度不舒服,晚上睡不著,白天家裡外面都呆不住,嫌棄漫天的汽車尾氣味,更多的是和周圍人沒有話題可說

我問父親為什麼不喜歡城裡,父親說不自由!



永朝2020


我媽就不願來我家,她說一關門就像圈豬一樣。對門住都不知道對方家裡的情況,那像農村,隔著牆都能聽到鄰居嬸嬸的問候,大嫂在家嗎?大嫂咱去趕會吧!農村只要有土地,在牆角刨幾下撒上種子,不久就有菜吃,媽媽吃不完,鄰居誰想吃了就去拔。媽媽也吃別人種的。城裡一元就買幾顆香菜,她說是我撒在蒜苗地的香菜長的好著呢!你有空來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