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步芳獨子,22歲就當上軍長,晚年為汶川災區捐款5000美元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各大軍閥相互廝殺各據一方。其中西北地區軍閥就有馬家軍。其中馬步青、馬鴻賓、馬鴻逵還有馬步芳被稱作“西北四馬”。

其中馬步芳這個人物被稱作“土皇帝”,是當地的大惡棍,罪孽深重。當時有民歌如此形容他:“上山虎下山狼,兇不過馬步芳。”

馬步芳獨子,22歲就當上軍長,晚年為汶川災區捐款5000美元

馬步芳,字子香,臨夏人,其家族統治青海地區長達40年之久。馬步芳其人及其兇殘,成千上萬的戰士都曾死在他的屠刀之下。除了嗜殺,馬步芳還是一個荒淫無比的人。

他曾說過,只有生他的人和他生的人不碰,他的無恥與罔顧倫理可謂到達了極點。民間有傳言稱,被馬步芳蹂躪糟蹋過的女性不少於五千人,而且裡面還包括他的親朋好友或部屬家眷。

或許是上天報應,如此荒淫好色的馬步芳膝下竟然唯有一子。

馬步芳的獨子叫作馬繼援,字少香。從名字上可以看出馬步芳應該是對這個兒子寄託著莫大的期望——希望馬繼援可以繼承他的大業。

馬繼援長得及其英俊瀟灑,一表人才,完全不如長相粗獷草莽的父親馬步芳,倒是與母親更為相像。馬步芳的妻子是以為漢族女子,而馬步芳是回族人,也就是說馬繼援是回漢通婚的結晶。

馬步芳目不識丁,不學無術

,但對這個獨子卻是極盡心力去栽培。馬繼援在當地高中畢業之後,隨即便前往中央軍校進行深造,馬繼援也因此成為馬步芳家中最有文化的一位。

馬繼援在父親“引薦”之下,年僅十四就被政府任命為了上校參謀長。十六歲那一年又一躍成為少將旅長。1941年,馬繼援二十歲,受權勢過人的父親關照,他再次被任命為第八十二軍少將副軍長,他的父親馬步芳任軍長。過了兩年,也就是1943年,馬步芳將他的看家部隊——第八十二軍正式交捧給二十二歲的兒子馬繼援。

馬步芳獨子,22歲就當上軍長,晚年為汶川災區捐款5000美元

馬繼援尚在軍校深造,軍職卻一路高升,這在平常人之中是極難實現的,而二十二歲即成為軍長,統領一支大部隊在軍隊之中更是罕見。當然,所有的一切都得益於他位高權重的父親馬步芳。

但除去父親的扶持,經過多年的深造,馬繼援也並非學無所成。他在帶職進入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學習後,出過一本書——《我的軍事思考》。除此之外,抗戰之時,馬繼援率領軍隊在運城,淮陽,壽縣,鳳台等地,多次擊退敵軍,讓敵軍元氣大傷。

四九年五月後,當時的馬繼援可謂是將西北黨政軍的大權獨攬一身。馬繼援與解放軍多次交手,但隨著解放軍逐漸上漲的火力與兇猛的攻勢,一貫狂妄囂張的馬繼援開始心有餘而力不足。馬步芳當時已經識破局勢,早早遁走,只留下馬繼援與解放軍進行抵抗,希望兒子能夠為他保住自己最後的一點地盤——蘭州。

但馬繼援未能如其父親所願,不久後他在蘭州一戰之中潰敗,由於馬繼援深知他與父親馬步芳與解放軍的仇恨至深,他未曾想過起義或投誠,最後不得不撤離其家族統治了幾十年的西北,馬家父子的西北王國算是就此煙飛毀滅了。

馬步芳獨子,22歲就當上軍長,晚年為汶川災區捐款5000美元

此時,馬繼援被撤職,原因為“擅自脫離部隊”。被撤職後,馬繼援與父親馬步芳經過一番商量,決定逃往臺灣。不幸的是,兩父子在臺灣並不受人待見,他們不再被重用,處處受冷遇。無奈之下,馬繼援最終與父親去了沙特阿拉伯麥加,從此以後他們便在那裡安家落戶了。

馬繼援就這樣在異國他鄉生活了幾十年,已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大地震,一時間,海內外華人

華僑紛紛對汶川傾囊相助,馬繼援也是其中的一員

當時遠在沙特阿拉伯的馬繼援得知了祖國的災情,心中頓覺牽掛,於是他慷慨解囊,通過某些渠道將5000美元捐獻給了紅十字會,以表對災區的支持。

在進行捐獻的時候,馬繼援老淚縱橫,或許是因為在異國他鄉漂泊了許久,對祖國懷有的深切思念與對祖國災情的擔憂,或許又是因為他與父親馬步芳在祖國的西北地區犯下了深重罪孽,他滿腔悔恨之情。可以看出,馬繼援已經幡然醒悟,對他與父親馬步芳所犯的罪感到悔恨,希望為自己贖罪。

馬步芳獨子,22歲就當上軍長,晚年為汶川災區捐款5000美元

曾經有一次,中國駐沙特阿拉伯大使館舉行了一次宴會,邀請馬繼援參加。宴會開始時,中國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當時已是白髮老人的馬繼援含著熱淚,久久注視著中國的五星紅旗。

馬繼援在異國他鄉的這些年,對祖國的土地愈加思念,滿腔鄉愁。但是他的手上沾染了太多衛國烈士的鮮血,馬家軍在家鄉土地上種下了太多罪惡,他也深知如此惡貫滿盈的自己實在難以回去面對他的家鄉,只能在心中默默牽掛著家鄉,併為曾經的惡行懺悔。

2012年2月27日,馬繼援在沙特阿拉伯病逝,終年91歲

馬家父子的罪惡難以被洗刷忘卻,但是我們也不應忘記馬繼援,這位白髮老人在國旗前落下的熱淚,不應忘記他在國家需要幫助時所伸出的雙手。我們記住了他曾作惡,也要記住他曾為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