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種植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互聯網+種植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ID:nyguancha)

自2015年,“互聯網+”戰略提出之後,互聯網逐漸成為顛覆農業的重要工具

尤其,互聯網是誕生很多新業態並推動農業不斷創新,比如,互聯網種植、互聯網養殖、互聯網農資、互聯網銷售等。

數據顯示:互聯網+農業市場規模或達10萬億。各大互聯網巨頭也看好農業和農村巨大市場潛力,下定決心業務下沉,並不斷地提出互聯網+農業的解決方案。

比如,阿里提出ET大腦、京東提出智能種養、華為智慧農業系統解決方案。

我們從行業來看,互聯網種植不僅僅解決農業問題,還是解決農業競爭力問題,甚至還解決“食物短缺”的世界性問題。

所以,互聯網種植逐漸成為農業的寵兒。

互聯網+種植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01|中國農業的差距源於什麼

我們先來看一項數據:

根據推算:美國:一個農民可以養活98個美國人和34個外國人;德國1個農民可以養活150人;以色列1個農民可以養活100人;一箇中國農民只能養活4個人左右。

同時,日本在2013年的時候公佈了“日本各職業年均收入”排行榜,其中日本農民位列前茅,其年收入竟達49萬人民幣。然而,中國農民2017年的人均收入在一萬元左右。

互聯網+種植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這些差距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科技。

比如,早在19世紀60年代,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導下,美國農業就開始步入現代化進程。目前,美國現代農業體系以高科技含量、高資本投入、高產出和高商品率為特點,打造了一條農產品生產、加工、營銷各環節緊密相連的產業鏈。

或許有人會說,歐美、日本等國家是大農場制,土地集中化,大型機械、互聯網技術才有機會高速發展。

的確如此!畢竟,我國土地制度與國外不同。

據統計,全國小農戶數量佔到農業經營主體的98%以上,小農戶從業人員佔農業從業人員的90%,小農戶經營耕地面積佔總耕地面積的70%。

專家表示,目前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過程中,小農戶仍面臨發展權利不充分的問題。例如,農村土地、資金、高素質勞動力等優質資源大量流向工業和城市,導致小農戶發展產業缺錢、缺人。

互聯網+種植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所以,中國農業需要先進的科技來助力。

眾所周知,科學化種養需要土地規模化,才可能降本增效。

農業行業觀察發現,從目前的農業科技發展來看,只有規模化種植和管理,農業才能高效,高科技才能有用武之地。如此,才可以降低科技投入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提高經營者的收入。

當然,在種植業領域,除了土地分散、產區不集中之外,還有生產效率低下、生產技術落後。導致這樣的原因來自中國農業生產工具和生產方式太過傳統與落後。

因此,互聯網技術滲透農業之後,首選改變的是生產方式,其次才會提高生產效率,最後給農產品帶來溢價。

這是互聯網種植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互聯網+種植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02|互聯網+種植6大技術、4大場景

誠然,互聯網+農業日益發展,得益於農業政策的激勵。

比如,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

在政策助推下,阿里、京東、蘇寧等互聯網大佬紛紛佈局農業,藉助物聯網、大數據、5G技術、人工智能助力農業裂變式發展,加速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對此,有專業人士對互聯網+種植的技術做了一個總結,總結出5大互聯網種植的技術。比如:

1)物聯網技術:是指通過物體的聯網,運用信息傳感設備進行信息共享、交換、通信,實現遠程控制、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管等功能來提高整個農業的效率,降低成本。利用物聯網技術能夠有效的實現農業數據挖掘以及構建農業生產決策系統。

2)自然語言處理:將農業領域以自由文本、表格、圖片、視頻、數據庫等形式存在數據進行結構結化處理,便於計算機識別。對相關概念進行細化,語句進行梳理,並根據不同領域等分類,收入數據庫,進行智能處理,建立共享數據大平臺。

互聯網+種植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3)信息檢索:藉助檢索工具,運用信息檢索技術為種植者提供所需信息,它包括信息收集、信息過濾、信息存取、信息索引、信息檢索等環節。

用戶可以快速從信息集合中查找出所需要的信息,提高搜索的準確性以及靈活性。

4)計算機視覺:是指利用計算機實現人的視覺功能,感知、識別、判斷不同的農作物。應用不同產品的識別,如雜草識別,病蟲害識別,研發除草機器人從而構建精準智能除草系統,研發無人機噴射裝置提高病蟲害分辨的準確率,對農作物進行精準施肥、灌溉、噴藥,提高效率,大大減少對環境的汙染,開發不同類型的機器人準確識別果實與樹葉,進行採摘,嫁接等。

6)機器學習:通過利用現有的農業大數據體系,對計算機模型進行訓練,從而實現對種植業生產結果,以及其資源配置等諸多方面的模擬和預測。

互聯網+種植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6)大數據技術:是指從農業各個不同方面的數據,例如農業地域數據、季節數據、週期數據等,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通過大數據技術挖掘有效的數據並基於數據以及過往的經驗選擇最優決策。

除了先進技術之外,農業行業觀察從互聯網+農業來看,互聯網滲透式是從種植全環節開始,比如種植、養殖、渠道、田間管理方式、營銷、融資方式等方面,尤其是種植端。

目前,互聯網技術已經從種植決策到市場預測、病蟲害管理、施肥管理等方向深入,並積極引導農民高效種植、智能化管理。

結合多個案例來看,農業行業觀察總結互聯網種植模式存在以下4大場景:

1、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是種植的關鍵。

傳統的水肥管理完全是靠經驗判斷,但現代化農業的水肥管理通過物聯網與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結合植物生長情況,

從而決策種植戶進行科學化水肥管理方案。

互聯網+種植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2、作物病蟲害監測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因為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造成每年約10%到16%的減產。

因此,病蟲害監測成為互聯網種植的核心。

目前,作物病蟲害差監測的技術已經涉及大數據、雲計算、5G技術、人工智能、農業機器人等,先進的科技技術幫助種植戶提前作出解決方案。

3、智能採摘和分揀

尤其是,人工智能普及之後,果蔬的智能採摘將會逐漸盛行。

比如,人工智能技術將會廣泛運用在農業存在的重複工作中,用機器代替勞動力,對農作物進行精準採摘、嫁接、分揀等一系列動作,縮短農民工作時間,提高勞動效率。

互聯網+種植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4、溫室大棚

溫室大棚已經成為提高產量、贏得市場的關鍵方式。

尤其,溫室大棚改變農產品上市時間。比如,溫室大棚的運用在不適宜植物生長的季節,能提供溫室生育期和增加產量,多用於低溫季節喜溫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

總結來看,農業客觀問題必將長期存在,目前,互聯網技術已經取得良好的效果,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互聯網種植將會更具有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互聯網+種植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03|小結:互聯網種植的終極目標

其實,互聯網種植業還存在2個痛點:1)人才缺乏,很多技術由互聯網公司研發,但可能對農業不瞭解,從使用者來看農民對種地熟悉,但對互聯網不瞭解;2)產業延伸存在短板。互聯網技術應用農業的關鍵是高產高效高價,解決種得好的同時,必須要提升農業產業提升。

所以,種植業藉助互聯網技術是前提,我們還需要不斷變現或者高效營銷,在種得好的情況下,我們還要賣得好。

互聯網+種植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我們也看到一些農場,在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同時,還藉助互聯網眾籌、可視農業、會員制、休閒經濟等新模式延伸產業,助力產品大賣、幫助農民增收

未來,互聯網種植一定是技術+產業的結合,這才是新農業的趨勢與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