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寫了那麼多小說,像《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都不錯,為什麼好多人說《笑傲江湖》最好?

津津影視


《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是金庸中期作品都放在南宋之時,反應了家國情懷,華夷之辨,民族衝突,命運捉弄。

《笑傲江湖》為金庸晚期作品,脫離了具體歷史羈絆,金庸放的更開,其中卻體現出道家思想:正復為奇,善復為妖。如左冷禪,說的是主義,目標,但要強制別人服從自己的意志,嶽不群,為了提高實力,喪失人性,更符合政治人物的人性,因此這是美蘇爭霸時的政治隱喻。書成之後,據金庸寫的後記東南亞有國家政治人物互罵時都說對方是嶽不群。


凡人評論熱點


個人認為,僅從技術角度而言,《笑傲江湖》在金氏長篇(指金庸三聯版四冊及四冊以上篇幅的作品,具體包括《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鹿鼎記》、《笑傲江湖》、《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六部)中再無作品能出其右;“獨孤九劍”以無招勝有招,《笑傲江湖》卻法度嚴謹,招式精純,堪稱武俠小說的教科書。

《笑傲江湖》的開篇是小說中最經典的配角開篇法,由配角引出故事的背景、線索,借他人之口來敘說主角,先聲奪人,往往尚未登臺就贏得滿堂彩聲。《笑傲江湖》由林平之開場,一開始就引出在全書故事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辟邪劍法”,之後引出五嶽劍派,再之後便以儀琳視角過渡到令狐沖,乾淨利落。相比之下,《倚天屠龍記》的開頭則顯得有些拖泥帶水,由郭襄到張君寶再到俞岱巖再到張翠山殷素素謝遜終於三四代人過去了一冊書快完了我們的主角張無忌才正式登場,這與其說是一部小說的開頭不如說是另一部小說的尾巴,作為系列來說也許無可厚非,但作為獨立的小說而言未免不夠乾脆。

而且,比起同樣是配角開局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鹿鼎記》不算在內,它算是有兩個開頭)來說,令狐沖的出場比起郭靖楊過可要精彩得多:我們在他登臺前就已經兩次聽別人(一次是勞德諾,一次是儀琳)敘說過他的光輝事蹟了。而這兩次敘說的故事,一次是找我們早就在林平之視角下看不慣的青城派的麻煩,一次則是鬥智鬥勇、俠義救人,而且也正是有了第一個故事的因,才會有第二個故事裡青城派欲殺令狐沖,導致他生死不明的果;又是有了第二個故事的因,才有曲洋救令狐沖,之後又託付他《笑傲江湖》曲譜的果,這樣,兩個”過去“的故事和小說的”現時"——也即劉正風金盆洗手——三者之間相互關聯,絲絲入扣,除了令狐沖,金氏小說中再無一人有如此“大動干戈”的出場了。





影迷小艾米


射鵰的主角最後沒有在華山論劍中天下無敵,是個遺憾,都在期待最後華山論劍的大決戰,結果郭靖淪為配角。天龍八部小說遠遠沒有TVB的電視劇精彩,喬峰沒那麼厲害(沒有奇遇,四十多歲的當打之年,那時還是降龍二十八掌,不算厲害,喬峰對敵主要靠龍爪手,已練到擒龍的境界)、虛竹很醜(滿臉橫肉,鼻孔朝天,夢姑也只是中人之姿,最大的貢獻是幫助把降龍二十八掌融合成降龍十八掌)、段譽是個脂粉氣很重的娘娘腔(一個大男人整天追著女人屁股後面喊姐姐,北冥神功只通了一個頭頂百會穴,亂吸內力差點跟令狐沖岳父一樣爆體,幸虧送去天龍寺治療,學了六脈神劍,可以駕馭異種真氣,但可惜最後也沒把六脈神劍融會貫通);鳩摩智也沒跟喬峰打過,如果打的話,兩人應該半斤八兩,一個練成擒龍、一個練成控鶴,擒龍控鶴是齊名的武學境界;慕容復也沒那麼弱,面對段延慶和丁春秋,一個殘廢、一個旁門左道,單打獨鬥也沒太大問題,配合一個內功還行但招式、經驗都白痴的遊坦之,就能穩穩幹掉喬峰,而且劍眉星目,陽剛又不失文雅,文武雙全又有錢,有貴族血統,而且有上進心、責任心,又努力,這樣的男人誰不喜歡,在他這個三十出頭的年紀,武功已經很不錯了,天山童姥都誇過他,說他的斗轉星移是一門極高深的四兩撥千斤的功夫,江湖上居然湧出這麼多厲害的少年英才(另一個少年英才是指段譽,用凌波微步化解了童姥和虛竹墜崖的衝擊);遊坦之撿到易筋經的時候以為大boss終於出來了,武功排行榜第一的六脈和第二的易筋經應該有一場對決(而且段譽吃了莽牯朱蛤,遊坦之被崑崙冰蠶咬了,兩個萬毒之王的代言人於情於理也應該打一架),結果遊坦之還是個打醬油的,易筋經只練了七個月,就送給鳩摩智了,不過就練了七個月易筋經就可以正面當肉盾硬剛喬峰了,也沒跟段譽打過;天下武功出少林,金庸武俠,少林寺歷來都是最厲害的,但天龍八部裡少林寺的僧人都很弱(掃地僧除外),原因在於易筋經丟了,失傳了。而笑傲江湖,電視劇不怎麼精彩,主要是小說中時間顛亂但有序的敘事手法和非常縝密的邏輯設定,以及結局的大反轉,只有看小說才能歎為觀止,電視劇拍不出這種感覺。


路人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天龍八部》是一部悲情小說,書中描述的每一個人都有悲慘的身世或故事,被譽為中國的“莎士比亞”。

《射鵰英雄傳》是一部英雄主義小說,是金庸先生較為早期的作品,講的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神鵰俠侶》是一部愛情小說,書中描述的每一個人物,不論正邪,甚至一對神鵰鳥,都再追逐著愛情,是金庸先生的“問天下,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笑傲江湖》是一部社會政治小說,說的是人心險惡,不擇手段的生存與掙扎。是金庸先生的後期作品。書中的各色人物基本在現在的社會中都能對上號。

現在社會充斥的各種玄幻 修真 等等小說,各類遊戲,已經很少有年輕人看金庸先生的著作了。喜歡《笑傲江湖》的人,應該是70,80後多吧,那個時代沒有現在的各類小說和遊戲,金庸著作是百看不厭的著作,而如今這些人也是社會是的主力了,他們會從社會中看到《笑傲江湖》,同樣也能從《笑傲江湖》中印證這個社會,我想這才是大部分人喜歡《笑傲江湖》的原因。



冬瓜娛樂vlog


人以為《笑傲江湖》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巔峰之作,此後江湖便已成絕響。(鹿鼎記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像武俠小說,更多像歷史小說,這一點可是金先生自己在訪談中說的。)

這本書消遣讀是一回事,深讀就必須要了解寫這本書的時代背景。在此省略五千到一萬字,因為肯定通不過頭條的審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百度。《笑傲江湖》既是一本武俠小說,也是一部政治寓言。裡面的重要人物都可以在當時的時代背景裡找到參照物。《鹿鼎記》也是,兩部成書時間接近。

本書無論是從講故事的技術層面還是金先生自身的狀態都是“人劍合一”的巔峰時期(比如明報經營狀態很好,金先生不需要為報紙的銷量而匆忙趕稿小說,有了充分的時間和自由來寫這部書等等因素);從立意來說,他從家國情懷的大開大合到了對人性的深刻思考,此時的金先生手中不僅有筆,還有了手術刀。全書通篇都是“不男不女”、“閹割”等等冷酷尖刻的隱喻,字字誅心,讀起來令人手心冒汗。

權力是劑春藥,令人慾罷不能。任我行、東方不敗、左冷禪、嶽不群,無不例外,以為的雄偉其實都是雄痿。宋三小姐也說過一句關於權力很牛X的名言,套用於此,可以說是高度契合了高度這本小說的立意,不直接引用還是怕通不過審核,讀得懂的人自然會明白。(哎,不知道什麼時候,寫這麼個口水書評也變得像患了前列腺炎的中年人一樣滴滴答答,斷斷續續)

《笑傲江湖》之後,金先生恐怕也是感覺到了很難再超越自己,所以才開始萌生封筆的想法。不僅僅是因為獨孤求敗的寂寞,還有風清揚的意興闌珊。我個人覺得這兩人大概都有點金先生自己的影子。很多人在聊關於笑傲江湖為什麼沒有交代歷史背景,其實對於金庸迷來說這肯定是個很簡單的問題:明代早期。因為有日月神教的嘛。華山派也是個重要的考證依據,此書之後華山派應該淪為了三流門派陷入了漫長的衰退期,直到明朝末年穆人清時期,華山派達到金庸武俠世界裡的高光時刻。

閱讀金先生的小說最大的一個樂趣就是考據,因為他是用寫野史的方法寫武俠小說,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你信則一切皆有可能。我當時最喜歡乾的一件事情就是抱著一本綠皮辭海去查金庸小說裡的很多人物,還有就是特別喜歡讀小說裡的註解。這種印證的過程既是一次學習,也是類似探秘的遊戲,很有意思。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摧。王圖霸業笑談中,不勝人生一場醉。這話,是徐老怪說的。

我以為他是所有拍金庸武俠小說的導演裡真正讀懂了《笑傲江湖》的,所以才成就了兩部經典電影,另一部是《東方不敗》。儘管它的皮相已經不是金庸作品,但內核一脈相承,無論精神還是感官上的刺激將你帶入的仍是金先生營造的武俠世界。可惜,改變太大得罪了金先生, 所以沒有了徐老怪版本的《神鵰俠侶》。

總結一下:對於喜歡閱讀的人來說《笑傲江湖》可以反覆讀,尤其是當你讀了《資治通鑑》以後再來重讀,更有意思。因為有此書,金先生足以在文學殿堂被尊稱一聲大師。個人喜好,不喜歡迎吐槽。


中年漿糊


1. 笑傲江湖是金庸1967年寫的一部武俠小說。《笑傲江湖》屬於金庸的後期作品,其敘事狀物,已到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2.所涉及的場景、人物以及各類武林人物交手搏鬥的場面不可勝數,但歷歷寫來,景隨情轉,變化無窮而皆能貼合生活。

3.《笑傲江湖》系海外新派武俠小說代表作之一,其不僅靠跌宕起伏、波譎雲詭的情節引人入勝,更能於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性格,塑造出數十個個性鮮明、生動可感的文學形象。若豁達不羈、捨生取義的令狐沖;嬌美慧頡、摯情任性的任盈盈;陰鷙狡詐,表裡不一的嶽不群;桀驁不馴、老謀深算的任我行;冰清玉潔、相思痴戀的儀琳;虛懷若谷,蕭條離寄的沖虛以及逃避紛爭寄情於各自喜好的“江南四友”,打諢插科的“桃谷六仙”,皆可為武俠小說的人物畫廊增添異彩。作品所高揚俠義、仁愛、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高尚精神對今人仍有強烈的感召力。


陳倉紀事


從文學角度來說,確實笑傲江湖成就最高。後期作品,無論從架構,情節,文筆都是巔峰。

文學性這東西,我說不出來,但是你書看得多,總能分辨出好壞,文學素養自然就高了,你再去品讀文字的時候,會有種妙不可言的感覺。

很多人說天龍八部,題主也說到這部作品。這個怎麼形容呢,故事情節豐富,人物多樣,再加上武俠小說,而這部又幾乎是公認金書武學之最,確實容易一葉障目,被武俠兩個字帶偏,然而即使是武俠小說,也不是說哪本書武功高就是最好,說到底還是個文學素養的問題。當然,讓我自己來比,我也覺得天龍八部好讀,因為爽……笑傲江湖太陰鶩,讀起來渾身不自在。

如果還有人硬槓,我就說一點吧,笑傲江湖一書,在結構鋪牌上近乎完美,故事邏輯也很合理,而天龍八部,喬峰出場的時候調查玄悲(貌似是這個人)馬大元之死時,側面寫出喬峰的心思縝密,冷靜果敢,然而到了自己身世問題上,居然能相信段正淳是帶頭大哥的鬼話,無論如何,這一段都算敗筆,只是在故事結構中起到至關重要一環而被忽略了。


張亞雄


其實我個人最喜歡《天龍八部》,尤其是裡面對蕭峰的刻畫簡直讓我覺得對武俠悲情英雄的刻畫無以復加。

但是很多人喜歡《笑傲江湖》,其實拋開我們平常以為的那些諸如金庸絕倫的文筆、主角令狐沖的豪放不羈、快意恩仇和始終堅持正義外,我個人覺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區別於其它比較出名的小說,比如《射鵰》三部曲、《鹿鼎記》等,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點,那就是淡化了歷史背景,很多讀者通過種種細節的描寫來猜測《笑傲江湖》的故事背景,說裡面提到了宋代的太監寫的《葵花寶典》說明是宋代以後的故事,看著裝打扮不是元、清兩代少數民族的服飾,所以應該是以明代為背景。

其實猜測這個有什麼意義呢,金庸先生之所以這麼寫,其實就是為了淡化歷史背景,讓讀者專心閱讀、思考其中的故事和想要描寫的眾生百態以及人性等,這是我認為的《笑傲江湖》為眾多讀者覺得此部作品最好的重要原因——淡化歷史背景,讓大家專心看故事,而不是像其它小說一樣,邊看小說裡的故事,邊去和真實的歷史故事來匹配。

《笑傲江湖》的成功地方,不僅是刻畫出了像令狐沖這樣豪放不羈、快意恩仇的主角形象,或者說天下至偽的“小人劍”嶽不群(說他是“君子劍”,簡直就是書中最大的諷刺),書中對人性的刻畫可謂入木三分、面面俱到,比如一些配角的形象:拋開正邪對立,只為“知音賞”的曲洋和劉正風,為“琴棋書畫”迷到痴狂的“梅莊四友”,不做偽君子只做真小人的青城派掌門人餘滄海,“為愛痴狂”的不戒和尚,“採花無數”卻又改邪歸正最終竟然用昔日的“壞技能”救了群尼的不可不戒田伯光,等等等等的人物刻畫,讓讀者眾生都能找到自己現實裡喜歡或者討厭的角色性格,找到一種歸屬感和參與感,我覺得這是《笑傲江湖》深入人心的很大原因。

如果您同樣喜歡金庸作品,或者您也一樣喜歡中國歷史,請點個關注,我是剛加入這個平臺,以後會陸續發表一些歷史類或者評論類的作品文章,希望我們能借助這個平臺互相交流,各有裨益。


誰人筆下客


首先糾正你:金老寫的小說並不多。

金庸小說聞名於世的有十五部,其中,你說的射鵰英雄傳是第三部小說,天龍八部我忘了應該是第十一二部左右。

射鵰跟金老的前兩部小說:書劍恩仇錄和碧血劍相比,無論是構思還是文筆都有了質的飛躍,除此之外,金老也開始在作品中表達自己對現實中一些問題的看法,而不像前兩部一樣用長篇只寫武俠了。射鵰講的是少年時期的教育,神鵰是青少年時期的愛情,倚天屠龍記講的是青中年的事業。所以,射鵰英雄傳也是金老成為大師的標誌。

從射鵰之後,金老的作品基本是隻要是長篇必是精品了,像笑傲江湖、鹿鼎記、天龍八部。不過天龍八部雖然天馬星空,構思巧妙,金老卻並不是天龍八部的唯一作者,其中逍遙派那些天馬行空的武功是中國科幻大師倪匡寫出來的。

相比射鵰的初現稚嫩,天龍八部的天馬行空。笑傲江湖這部“政治小說”絕對是一騎絕塵,既寫出了許多政客的醜惡嘴臉,又寫出來人生路上許多的不得已,更創造了一個幾乎全新的江湖。


霍於之桑


《笑傲江湖》無論是故事還是文學性都是金庸小說最好的。其他金庸小說都有拖拖拉拉,打鬥動作描寫又臭又長的毛病,像《天龍八部》裡,前面段譽在無量山的劇情就寫得篇幅過長,反正我是沒耐心看下去。又像《神鵰俠侶》,就是個言情小說。《雪山飛狐》篇幅太短,故事不完整,基本都是回憶。《鹿鼎記》完全沒法看,皮孩子一個,恨不得打死的那種,說文學都是侮辱了文學這個詞,跟現在的網絡小說似的,《連城訣》還可以,但文采差了點。其他沒看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