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兒子平時總喜歡嘟著嘴,奶奶看後急忙送醫檢查,醫生:來遲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珍寶,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但有不少父母因為自己的無知,給自己的孩子帶來了嚴重的傷害。

2歲兒子平時總喜歡嘟著嘴,奶奶看後急忙送醫檢查,醫生:來遲了

小倩的兒子今年兩歲了,孩子胖胖嘟嘟的樣子總是能獲得不少親戚的喜愛。這幾個月來,小倩發現兒子總是嘟著自己的小嘴,這副可愛的模樣讓人更加喜歡了。一天,孩子的奶奶來城裡看望小倩一家,可當奶奶看到孩子嘟著嘴時,突然大叫道:"快把孩子送到醫院去!"

2歲兒子平時總喜歡嘟著嘴,奶奶看後急忙送醫檢查,醫生:來遲了

這讓小倩十分不解,但礙於老人的威嚴,只好馬上將孩子送到了城裡最好的醫院。在完成檢查後,醫生嘆著氣告訴小倩來遲了,孩子大部分的牙床已經出現了萎縮的情況,基本上無法再無法修復了。


而孩子老是嘟嘴正是牙床萎縮的表現,要不是奶奶剛好看到寶寶嘟嘴的樣子,小倩還真不知道孩子的牙齒已經出現問題了。醫生還告訴小倩,幼兒的牙齒在發育期間要是受到外物的阻礙,就會造成牙齒髮育不良或牙床萎縮的情況。

2歲兒子平時總喜歡嘟著嘴,奶奶看後急忙送醫檢查,醫生:來遲了

這讓小倩想起前不久為了不讓寶寶在夜裡哭鬧,在網上買了一個有安撫作用的人造奶嘴。自從用了這個奶嘴以後,寶寶再也沒有在晚上哭鬧過了,因此這幾個月以來寶寶幾乎從早到晚都含著這個奶嘴。可誰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奶嘴竟會對孩子的牙齒造成這麼大的危害,等小倩反應過來時,已經後悔不及哭暈在診療室外了。

現在很多父母都不懂得應該如何正確養育孩子,尤其是一些年輕父母,完全沒有照顧孩子的經驗和常識,這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是很危險的。很多父母就是因為自己的無知,最後讓孩子白白受苦。

2歲兒子平時總喜歡嘟著嘴,奶奶看後急忙送醫檢查,醫生:來遲了

那麼,作為一名合格的父母應該怎樣避免類似的事件發生呢?

  • 多學習。有不少父母明明不知道如何照顧孩子,還是不會去嘗試主動學習有關的育兒知識,這樣做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糕。父母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育兒網站或育兒書籍來學習應該怎樣照顧自己的孩子,雖然學習的過程可能艱難,要花費的時間也比較多,但學習後的效果卻是顯而易見的。當我們知道應該如何正確養育孩子時,我們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家長。
2歲兒子平時總喜歡嘟著嘴,奶奶看後急忙送醫檢查,醫生:來遲了

  • 問老人。現在很多年輕父母都會和老人同住,這樣我們就有很多的機會向老人討教育兒的方法。雖然長輩們的某些想法可能落後於時代,但他們在當時艱難的條件下能把幾個甚至十幾個孩子撫養成人的經歷是值得我們借鑑的。當然父母應該有一定的鑑別意識,要分清老人哪一些觀念是可行的,哪一些是對孩子有害的。
2歲兒子平時總喜歡嘟著嘴,奶奶看後急忙送醫檢查,醫生:來遲了

  • 問醫生。現代社會網絡技術發達,不用去醫院就能在家中進行網絡問診。當家長遇到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難題時,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向醫生詢問。醫生作為專業人員,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肯定是比較瞭解的,通過向醫生詢問的方式瞭解多一些專業的育兒知識,能更有利於我們照顧和培養孩子。
2歲兒子平時總喜歡嘟著嘴,奶奶看後急忙送醫檢查,醫生:來遲了

  • 切忌自以為是。很多家長總是堅信民間的偏方,覺得其他科學的方法都是不可行的,這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在不少孩子受傷的事件中,父母就是因為聽信偏方給孩子治病,最後傷害了孩子的身體。為了孩子的將來,父母應該放下自己的自尊心,虛心向專業人士求教,不能總是固執己見不聽從別人的勸導。

孩子是人間的天使,能為我們的家庭帶來無限的歡樂。但有時因為家長們一時的粗心,讓我們的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因此我們更應該學習多一些正確的育兒知識,讓我們的孩子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下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