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麗:《渴望》曾是前行的障礙

女人年過不惑應該享受生活了,如果還繼續工作,就要做有品質的事情。


約好上午十點採訪,張凱麗提前一刻鐘到了咖啡廳。和電視上相比,她差別很大,素顏、一身居家裝,性情也要比劇中角色開朗很多。記者幾乎是未見其人,便聽到了她的笑聲。也許是當年《渴望》中劉慧芳的印記太深,咖啡廳裡一些路過的中年人會低低地叫她“劉慧芳”,但是偶爾走過的小年輕們則會回頭大呼:“那是童佳倩的媽!”因為劉慧芳之外的角色被觀眾認出來,張凱麗承認,還真是她的頭一回。


張凱麗:《渴望》曾是前行的障礙


《裸婚時代》中的強硬媽媽


《裸婚時代》中張凱麗徹頭徹尾地當了一回厲害媽媽。為了女兒童佳倩的幸福,她監控女婿,和婆家對著幹。女兒離了婚,她又為女兒的再嫁操心。甚至,這位母親半夜驚醒,都是為女兒的幸福發愁。張凱麗說:“我不認為《裸婚時代》中童佳倩的媽有多厲害,我演的就是一個特別愛女兒的媽媽。生活中每一個母親都是一樣愛孩子,這是一種真實。”


其實張凱麗決定出演《裸婚時代》時,劇本才寫到前12集,但生動又貼近現實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她。觀眾普遍反應,劇中童佳倩媽媽的語速快得驚人,通常是一口氣下來就數落了女兒、女婿一干人等。張凱麗說,因為劇本比較簡略,劇中幾乎所有臺詞都是靠她臨場發揮來的。只要一開機,她那股興奮勁上來,就能神采飛揚地說一堆詞兒。導演喊停時,她已經說得上氣不接下氣,滿臉通紅。


有一次,張凱麗興致正高地表演時,攝像設備出了問題。再來一遍?張凱麗一臉絕望,“這個真沒法再來,因為我剛剛不是背臺詞,不是演戲,而是在戲裡生活。讓我再生活一遍,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有一場戲,童佳倩媽媽和親家搶白起來,後來公公、婆婆、奶奶一家親戚都加入混戰。拍攝當中,大家吵作一團,演得亂了章法,誰都不知道該在哪裡結束。張凱麗靈機一動,發話道:“行了行了,都別鏘鏘了,離婚!”然後奪門而出。導演說,張凱麗用這個方法讓這場混戰戛然而止,聰明極了。


劇中,韓童生飾演張凱麗的丈夫,兩個人吵吵鬧鬧的戲份也不少。韓童生很能理解張凱麗演戲的處理方法。張凱麗說:“我突然間把自己的臺詞變了,很多演員會接不上,但是韓童生不一樣,他和我一樣投入在戲裡,我每次拋過去臺詞,他都能巧妙地接住。前一陣子我們還通了電話,說《裸婚時代》我們沒白費心思。《裸婚時代》的收視率很高,讓很多父母認同了年輕人的婚戀觀,其中也有我們的努力。”


《裸婚時代》播出時,張凱麗也像普通觀眾一樣追看。她很欣賞劇中劉易陽的一句話:“是細節打敗了愛情。”電視劇的最後一集是文章飾演的劉易陽追回前妻的重頭戲。張凱麗誇他:“文章的戲太棒了,整個拍攝是一個鏡頭下來,他一直有那麼豐富的情感。”就因為這場戲,張凱麗還專門給文章發了個短信,表示祝賀。


拍完《裸婚時代》,張凱麗自己對婚姻也有了新主張,改變了對“裸婚”的看法。“對於裸婚也不能一棒子打死,現在年輕人的愛情不容易。我結婚的時候是90年代,不是大富貴,也還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至少有套房子。現在社會太複雜。富有的,房子好幾套,貧的連個結婚的地方都沒有。”張凱麗看《裸婚時代》,上初中的女兒也偷偷跟著看。張凱麗的老公很不高興,說堅決不能讓女兒看這部戲,不然她就知道以後怎麼對付媽媽啦。


張凱麗:《渴望》曾是前行的障礙


《兒女冤家》再次苦情


《裸婚時代》是張凱麗演得最痛快淋漓的電視劇,而熱播的電視劇《兒女冤家》卻讓她演得很壓抑。《兒女冤家》講的是社會頗為敏感的“啃老”話題。張凱麗飾演母親周慧茹,她是退休教師,早年喪偶,一個人含辛茹苦養育一對雙胞胎——趙曉輝和趙曉鷗,可以說是為了兒女受盡苦累。然而,成年後的兒女卻成了名副其實的“啃老一族”,母親默默承受,終於慢慢倒了下去。


《兒女冤家》在上海熱播時,當地電視臺特地做了一期節目。欄目組請來張凱麗,談談電視劇,也談談現實生活中“啃老”的問題。張凱麗說,別說是在生活中真的有父母被“啃老”,就是她這樣,僅僅演一回被“啃老”的母親,也已經夠累夠傷神了。中國的父母太愛孩子,從來不會拒絕兒女的要求,真是太可憐了。張凱麗說:“我真的希望,年輕人都看看這部電視劇,然後好好心疼自己的父母。”


張凱麗的女兒,一直能保持很理性的態度看媽媽演的電視劇,無論多悲多喜,她都知道那是戲,不是真的。可是女兒連看了四集《兒女冤家》後卻控制不住地哭了。張凱麗說:“女兒讓我再也別演這樣的戲了,可能她心中的媽媽是年輕又美好的,她看不得劇中的媽媽都有了孫子,也看不得媽媽受氣。我只能笑著和女兒說,你媽媽都這個歲數了還能演主角,容易麼!”


張凱麗的媽媽看了《兒女冤家》也為女兒鳴不平。祖孫二人一致認為,張凱麗不該演這類角色,家裡人看著心疼。


《裸婚時代》裡的媽媽是麻辣的,《兒女冤家》中的媽媽比較苦情。兩位母親性格不同,卻同樣考驗演員的功力。張凱麗不算高產演員,她說原因是“自從演完《渴望》,一直都沒有遇到特別能打動自己的本子。”“劉慧芳”是她的一個標誌,也漸漸成了前行的障礙。《兒女冤家》劇組盛情邀請張凱麗出演。張凱麗推脫:家裡有孩子,不想離開北京去上海拍攝。劇組左右協調,最後只需要她去上海幾天,集中拍攝。盛情難卻,張凱麗最終接演了《兒女冤家》。


張凱麗說:“不是我挑剔,其實到了這個年齡,選擇角色的餘地並不大。我是不會為了錢,去拍一個根本不播出的電視劇的。女人年過不惑應該享受生活了,如果還繼續工作,就要做有品質的事情。我總是想,我太愛家、太愛孩子、太不願意出去拍戲了。但是我既然下定決心出去,就要對得起觀眾,也要對得起自己。任何一個角色,必須傾注全部心血,盡全力演好。”


《兒女冤家》的情節寫得太“順”,張凱麗一直在考慮,怎麼把母親對兒女的一味忍讓合理化?要是換做自己是劇中的母親,應該怎麼做?張凱麗扮演的周慧茹,對兒女一直小心翼翼、戰戰兢兢,每次為兒女辦事幾乎都是一路小跑。能有這樣的表演,這都有賴於張凱麗平時生活裡對母親的觀察。“我媽媽就是這樣,生怕自己給孩子帶去什麼麻煩。”


但是周慧茹氣極的時候,也給過女兒一巴掌。打完之後,張凱麗又對著飾演女兒的黃小蕾,“寶兒啊,寶兒啊”地叫。黃小蕾接不上茬,只好等停了機問,為什麼這麼稱呼,劇本上好像並沒有啊。張凱麗說,生活中她就是這麼叫自己女兒的。


演員吳曉敏在劇中飾演周慧茹的兒媳婦。面對處處忍讓的婆婆,自私的兒媳婦得寸進尺,不斷使些小壞。張凱麗說,生活中的吳曉敏和這個角色一點都不像,她是一個特別溫柔又善良的人。拍戲中,吳曉敏和張凱麗抱怨:“我怎麼就演不出來那種壞勁兒呢?”張凱麗勸她:“你別擔心,一張善良的面孔演壞人最夠勁兒。”


剛演完《渴望》的時候,找張凱麗的角色全是“好好女人”,她只能不停地拒絕,因為她覺得重複本身沒有意義。出乎很多人意料,她接拍了電視劇《隱姓埋名》,飾演劇中的一個大毒梟。當時導演楊亞洲也有懷疑,他想:“人都是掛相兒的,讓張凱麗演反派是不是太冒險了?”但是張凱麗並不擔心,她的理由很簡單:“角色已經把壞事做絕了,我還要那些猙獰的表情幹什麼?”電視劇播出時,楊亞洲很吃驚,沒想到張凱麗一臉溫柔地就把壞事辦了。電視劇《隱姓埋名》並沒有熱播,影響很有限,但是它卻是讓張凱麗樹立信心的作品。


張凱麗說:“我一直認為自己演《渴望》是太幸運了,之後還能不能繼續演員這一行自己都說不準。”張凱麗演出的第一部電影是《八女投江》,她在片中演一個女戰士。那次拍攝經歷讓她很痛苦。“我剛做一個抬手的動作,導演就喊停。每一個臺詞都必須和劇本上一字不差。電影拍攝的節奏特別緩慢,我覺得這樣演戲太做作,可是又不敢和導演說,就一直扛著,心想自己可能根本不適合當演員。”2000年後,電視劇和電影拍攝速度飛快,導演也給演員很大的發揮空間。“沒想到今天快節奏的拍攝,竟然讓我這樣的‘老’演員適應了,反而越拍攝越順手。”


張凱麗:《渴望》曾是前行的障礙


為了孩子停一停


近幾年,張凱麗的作品不斷,從《非親兄弟》到《中國家庭》再到《裸婚時代》《兒女冤家》,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胡玫導演還特地邀請她出演電影《孔子》,飾演孔子之妻,和周潤發對戲。電視劇《兒女冤家》進入宣傳期,張凱麗剛在寧波拍完電視劇《寶貝戰爭》,就馬不停蹄地趕回北京。“忙完這段真的要停一停了,得照顧照顧家庭和孩子了。雖然丈夫一直大力支持我,那我也得考慮他的心情。”女兒中考,張凱麗早就答應她不出去拍戲,最多在北京客串個角色。可是看到《寶貝戰爭》的劇本,她又心動了。“我都不知道怎麼和女兒交待,自己又要出去拍戲。想想自己說過的話,出爾反爾,真是很不好意思。”


沒想到女兒特別支持張凱麗去拍攝《寶貝戰爭》,因為劇中演張凱麗女兒的是姚芊羽。女兒最喜歡她,一定要老媽去和自己的偶像合作一次,當然還要帶回簽名。張凱麗喜歡演母親,作品也以母親形象居多。“我太愛孩子了,總覺得自己的愛太多了,只生一個女兒太少,真應該生上十個八個的。”


當然只是說說容易,就是這一個孩子張凱麗都得來不易。因為曾患心臟病,張凱麗心律不齊,“不能激動,一激動就喘不上氣。醫生說最好不懷孕,否則生命有危險。”但是張凱麗卻堅決要生,冒著生命危險,才終於當上了媽媽。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張凱麗也無數次幻想女兒的未來,“像我一樣做演員?不希望!演員的起起伏伏太大,自尊心太強、太敏感的女孩子,在這行裡生存很難。還是學學唱歌吧,就是不出名,也有一個能自娛自樂的愛好。”


其實在成為演員之前,張凱麗是專攻美聲唱法的歌手。她的歌唱老師說,張凱麗當時要是一直唱歌,沒準比現在當演員還紅呢。張凱麗聽了總是笑而不語,她理解那是老師對她歌唱的肯定。不拍戲的時候,她常去中山音樂堂朗誦詩歌。《再別康橋》《宋人絃歌》《虞美人》,是她每次演出的重頭戲。而《虞美人》中的唱段,更能讓她一展身手。一起朗誦的還有丁建華、濮存昕、肖雄等人,這些小型的詩會幾乎場場爆滿。“我們都是無償的,就是讓孩子們聽聽詩歌,讓他們對中華文化有一些瞭解。”


這就是張凱麗作為平凡人的最平凡生活,她說:“我覺得一個演員有紅就有不紅。如果觀眾忘了你,就讓他們忘了吧。我曾經紅過,可以了;現在還有戲拍,更可以了。老天對我太不薄了。現在再回頭看《渴望》的歲月,覺得劇很好,我很稚嫩。”


張凱麗:《渴望》曾是前行的障礙


第一代電視明星


“劉慧芳”是張凱麗碰上的“餡餅”。《渴望》播出很多年後,製片人鄭曉龍才和張凱麗爆料,當年大家是如何策劃《渴望》中的劉慧芳的。這個人物其實是幾個編劇和製片心目中完美女性的化身。張凱麗說:“他們就想拍個室內劇,因為當時在國內沒有人拍過,於是就找來了王朔、李曉明等人策劃劇本。”當時商量著有兩個原則,一個是這片子必須好看,商量後覺得拍女人合適,這女人年齡還得是三十多歲的,太年輕了沒經歷,太老了不養眼。這個女主角要集合所有美好的東西於一身,漂亮、正直、忍辱負重,承擔起四位策劃對女性的所有要求。


《渴望》劇組籌拍階段,導演去煤礦文工團挑選演員。其實,導演已經有目標了,只是一天偶爾走在樓梯上,迎面過來一個女孩兒,端著肩膀走路,友善、平靜——活生生就是一個“劉慧芳”。導演當即決定換人。這個女孩就是張凱麗。面對從天而降的機遇,她卻遲疑了很久,一方面自己正在努力出國,另一方面劇作太長,50集,擔心和團裡的演出有衝突。後來團裡領導出面表示同意,張凱麗才敢答應。


在中國的電視劇歷史上,張凱麗算得上是第一代電視明星。“一夜之間大家都認識你了,所有人都特別熱情地跟你打招呼,甚至坐飛機的時候,一飛機的人都找我簽名。”張凱麗挨個給簽名,一個都不漏。


《渴望》之前,張凱麗全然想不到自己會成為明星。就在幾年前,她還是軍事博物館的解說員。1978年,中學畢業的張凱麗被部隊選中,來到北京成了一名解說員,一干就是兩年。這份工作讓張凱麗悶悶不樂,因為她想當文藝兵,苦悶的同時少不了流眼淚。雖然與自己的理想相差很遠,但是張凱麗性格倔強,容不得自己在工作上懈怠。她回憶:“當年還寫了決心書和時間計劃表,字裡行間都是小戰士的熱情。”


入伍的最初階段是下連隊鍛鍊,每天都有超強訓練,快到吃飯時間就餓得不行。張凱麗說:“那時候一頓能吃六個大肉包子,不長時間就足足130斤了。”“大胖”的外號由此而來。採訪到這裡,張凱麗很感嘆:“作為演員,自己的經歷還是挺豐富的。”


和劉慧芳不一樣,張凱麗是快人快語的典型東北女人。在部隊裡,她還有一個綽號叫“大俠”,因為敢作敢為,好打抱不平。“我就喜歡乾巴利落脆的,節奏太慢受不了。”拿運動來說,張凱麗喜歡羽毛球,“像那些慢悠悠的高爾夫啊太極拳啊,就不是我的菜。”她承認自己是個急性子,有一次穿一件新衣服,因為套頭太小,她穿了幾回沒穿進去,一下子急了,拿把剪刀咔嚓把衣服剪開,從高領變成了V字領。陪女兒買東西,她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別磨嘰,別猶豫,選一個就完了。”


也許爽快的性格和地域有關。張凱麗的老家在長春,她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文革時候,張凱麗全家曾經被下放到吉林省舒蘭市下面的農村。十多歲的她要做家務,還要照看弟弟。張凱麗回憶:“我永遠忘不了那段日子,忘不了村裡的人的淳樸。他們對我家沒有歧視,反而對我們很好,我和弟弟還經常去老鄉家裡吃飯。”自從張凱麗當演員走紅,20多年沒有再回兒時的小村子,舒蘭卻一直是她魂牽夢繞的老家。幾年前,張凱麗特地放下忙碌的工作回村一趟。“很多當年的小夥伴都已經抱上孫子,成了爺爺奶奶,滄桑到我都認不出來了。我蹲在地上開始大哭。真是特別感慨,感覺物是人非,是他們的關愛才有我的今天。”


“老天對我已經不薄了。”這是張凱麗掛在嘴邊上的話。她說:“《渴望》讓一個小演員紅到了今天。年過不惑還有戲拍,還上過四回春晚,已經很幸運了。”人人都說春晚難上,在張凱麗這裡好像就變簡單了。“《渴望》播完那年上春晚,演了小品《除夕之夜話渴望》。然後是和嚴順開合作《愛父如愛子》,和黃宏合作《花盆兒》,小品是《聰明丈夫》,也是跟黃宏合作。”


老媽對張凱麗說:“你的命太好了。如果遇到觀眾簽名照相,你一定不能拒絕,讓大家知道演員不管怎麼出名,那也是觀眾捧紅的。”女兒也說張凱麗:“你啊,靠這張臉,吃了一輩子。到哪去都有人歡迎。”張凱麗和女兒說:“也是因為這張臉,媽媽就不能讓觀眾失望。”


張凱麗:《渴望》曾是前行的障礙


有一次張凱麗乘出租車,司機從後視鏡裡看著她說:“我媽媽特別喜歡你,可她現在病得很重,你能不能給她打一個電話,讓老人家高興一下?”張凱麗二話沒說直接撥過去。電話那頭,老人喜出望外。最後張凱麗和司機全家人都通了一遍電話。張凱麗說:“如果能做點事,讓別人很高興,那為什麼不做呢?其實就是舉手之勞。觀眾為什麼會向我尋求安慰?因為我在大家心中永遠是《渴望》中善良的劉慧芳。我得給他們希望,給所有危難中的人以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