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美國殲滅日軍150萬,原子彈又炸死30萬,日本人是不是很恨美國人?

宮粽


太平洋戰爭美國殲滅日軍150萬,原子彈又炸死30萬,日本人是不是很恨美國人?

的確,在二戰期間,美國曾經給日本帶去的傷害是巨大的。有這麼多人死在了美國手中,要說日本不恨,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即使他們心中有恨意,可在面對美國這個世界強國之時,他們也沒辦法做什麼事情。而且在各個方面,日本現在都依靠著美國,所以即使他們心中有恨,也只能將恨意埋藏心中,而不能夠表現出來。他們不像我們中國,現在一提起了日本人,不少中國人心裡都有一種厭惡感。因為我們並不需要去靠日本,所以我們不需要藏起對他們的厭惡感。



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家,國土資源畢竟有限。雖然他們現在在其他方面很發達,但這背地裡多少都是有著美國的支持才達到的。現在美國和日本的關係可以說是達到了一種同盟關係。但美國方面也並不能算是完全放心日本,所以在一邊和他們合作的同時,一邊又拉攏著韓國,以此來牽制著日本的做大做強。日本方面也一樣,他們一邊和美國合作,一邊卻又想方設法想要逃脫他們的控制。其實說白了,兩方的合作也是無奈之舉,迫於形勢不得不這樣做,從他們內心來看,雙方也許都不待見對方。更何況日本對美國本來就心存恨意,只是美國太過於強大,是他們這種小國沒辦法去撼動的存在。若哪一天美國真的垮臺了,恐怕最先上去打壓美國的就是日本。



再者來說,日本這個國家一直都奉行以利益為上,現在他們和美國還保持著合作關係,所以即使有些人心中懷有恨意,也只會牢牢藏起來,不會表露出來。在日本方面,他們並沒有大力宣傳在二戰期間美國對日本做的事情,因為他們不敢表露出恨意。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一代的日本人,對著美國人還比較喜愛。因為他們並不知道,曾經美國人給他們這個國家帶去過什麼樣的傷害。在2018年,日本民眾曾經有一個關於對美國好感度的調查,發現有75.5%的人對美國都有好感。從這一個方面來說,現如今的日本人已經漸漸的遺忘了那一段歷史,他們眼中只看到了目前帶給他們利益的美國,忘記了曾經給他們帶來傷害的美國。



所以想必再過一些歲月,日本若和美國一直保持著合作關係,還能記著當初仇恨的日本人也漸漸會消失完吧。


紫禁公子


“日本人為什麼不恨美國?”

自從2003年到中國留學至今,中國朋友們在不同場合跟我提過這個問題。在這裡,我想梳理一下自己的基本觀察和觀點。

回顧自己內心的旅程,我18歲來到中國,被中國朋友提出這一問題之前沒有想過“日本人為什麼不恨美國?”這個問題。不過,看看日本社會上各界的人士,比如遭遇原子彈轟炸的廣島人、長崎人;1980年代被日美貿易摩擦捲進去的行業和企業;在政府部門平常與美國進行談判的官員;受駐日美軍影響最直接的沖繩縣民...我相信,日本不同年齡、地區、行業的人對美國的認識和情緒是不同的,即在日本沒有一個統一的美國觀。

不過,總的來說,活在當下的日本人是不那麼恨美國的。主要理由在我看來有兩點;

其一,日本戰敗後美國在佔領日本期間“改造”了日本,使得日本非軍事化(雖然朝鮮戰爭發生前後情況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和民主化,又保留了天皇制。在這一點上,包括吉田茂那樣的直接參與戰後對美談判的政治家還是普通老百姓,在戰爭結束不久的形勢下,廣泛日本人對美國的佔領是帶著“謝意”和“感恩”的心態的。何況,大多數普通老百姓最痛恨的不是美國,而是忽悠、矇騙本國老百姓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在這一結構和局面下,美國“幫助“日本廢除了軍國主義,產生謝意和感恩也算是天經地義吧。

其二,二戰結束後,日本和美國同屬於自由主義陣營,又成為同盟關係,在冷戰格局下日本把安全保障”委託“給美國,從而集中發展經濟。日本人很清楚,沒有來自美國的安全保障,作為戰敗國的日本經濟社會不可能如此快速地發展起來,國民生活也不可能如此迅速地恢復起來。雖然戰後日美之間在安全、經貿等領域發生過不少摩擦和衝突,我也認為日美關係也好,日美同盟也罷,從來不是一帆風順,而充滿矛盾和代價的。但總的來說,活在戰後的日本人有意或無意地感覺到美國對日本的重要和必要,這樣的局面已經持續了70多年,在此局面下,所謂”反美情緒”即使存在,也難以浮出水面上來。

反過來想想,美國人恨不恨日本?我相信,美國國內也沒有統一的日本觀,不同的年齡、地區、行業的人士之間的認識和情緒是不同的。但我在美國生活,與美國人打交道也能感覺到,總的裡說,日本人與美國人之間已經,甚至早就建立了相對友好和相互尊重的情感基礎,這並不是說我們忽略太平洋戰爭期間的情景,而是戰後的局面使得雙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情感和思想雙層面的障礙。

不過,我始終認為,日本人的“反美情緒”也好,美國人的“反日情緒”也罷,是潛在的,所以,需要雙方持續不斷的立體努力,通過被制度和價值觀所支撐的人為的獻身,使得“日美友好”變得長青,才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和狀態。


加藤嘉一


經歷過二戰的日本人絕對恨美國人,除此之外還有日本政客,說日本人不恨美國人那是騙人的。只是某些人,隱忍不發,那種憤怒無法表露出來罷了。不過,在2018年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佈了一個調查報告,78%的受訪日本人對中國沒有什麼好感。而日本在國內也發起了一個投票,他們對美國的好感度達到了75.5%,對中國的好感度只有20.8%,這個和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結果差不多。說明,年輕人對美國的好感度很高,對美國沒有好感的,估計都是一些老年人吧!

總之,美國佔領日本以後,對日本國內的教育進行了改革,刪除了很多關於美國的負面歷史,所以歷史課本里面沒有反美的言論。且日本國內也沒有關於美國的負面新聞報道,所以新一代的日本人已經被洗腦。大多數日本人是不恨美國人的,且很多日本人還感謝美國人。當年寬宏大量,讓日本保留天皇制度。在戰後還幫助其重建,使他們這麼快恢復經濟,過上富裕的生活。

當然,日本右翼對美國恨得牙癢癢,這是肯定的。在上世紀80年代,由於美國財政赤字增加,當時日本的經濟發展太快。美國為了遏制日本的發展,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來增加國內產品的競爭力。所以,在這種背景下美國與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協議簽訂以後,日元大幅升值,國內泡沫急劇擴大,最終導致日本房地產崩盤,日本經濟一蹶不振,陷入長期停滯狀態。所以,很多政客和商人對美國是又愛又恨。總之,對於那些失去財富的日本人來說,恨不得拔了美國人的皮。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日本人卻顯得很無奈。其實, 這都是被美國控制的結果,因為現在的日本政治上還是受到美國遏制,經濟發展也跟隨美國的政策再走,美國一感冒,日本就會生一場大病。所以,日本人面對美國的貿易戰,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毫無主動權。

其實,日本人知道,這都是美國控制日本的結果。但是,他們又無能為力。雖然內心不滿,但是表面還要笑臉相迎。總之,日本是崇拜強者,鄙視弱者。2007年4個喝了酒的美國大兵在沖繩強姦了一名20歲的日本姑娘,最終這個姑娘因為羞恨而自殺。沖繩島上的居民因此爆發了遊行示威,美國為了平息眾怒,懲罰了4名美國大兵,最高的判了15年監禁。但是,不到一年,這4個人都被釋放,恢復了自由。對於日本人來說,這件事絕對是奇恥大辱。但是,日本政府卻敢怒而不敢言,現在美國人說一,日本政府不敢說二。所以,日本人把憤怒已經埋藏在了心裡,不知道,哪一天會爆發出來。


謀士說


日本這個國家從來不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國家,也從來不是一個記恨強國的國家。

日本是一個群島國家,他的地域文化註定了他沒有大國情懷和大國格局,歷史上他們以出海捕魚為生,也基本上算是一個海盜國家,所以他們一直尊重實力,不尊重情義。

二戰期間,美國為了報復日本偷襲珍珠港的一箭之仇,其實把日本搞的很慘。一方面,將原子彈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在人類身上做了有效實驗,另一方面殲滅了日本引以為傲的海空軍。

但是日本並不恨美國,因為他恨不起來。美國派麥克阿瑟到日本做了佔領軍最高長官之後,日本天皇已經從神壇上跌了下來,麥克阿瑟已經事實上成了日本的太上皇。麥克阿瑟對日本的政權、社會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日本的天皇已經成為美國的傀儡,真正在日本當家的其實是美國和美軍。

日本敢恨美國嗎?不敢,到現在為止美國的第七艦隊還駐紮在日本,還有數萬美國陸空軍駐紮在日本沖繩。以日本自衛隊的力量,美國隨時都可以解除他們的武裝。

日本的教科書只敢美化東亞史,他敢美化偷襲珍珠港的歷史嗎?他敢美化跟美國交戰的歷史嗎?不敢,他最早的教科書都要佔領當局審核甚至制定。就算是美化也只能美化美軍對日本的佔領,在這樣一種奴性的長期教育下,日本的年輕一代又怎麼會恨美國呢?

再者,美國確實把他打怕了,打痛了也打服了,他根本不敢妄想跟美國為敵。

從二戰至今,美國已經事實上統治了日本六十多年,還怎麼恨?日本要恨美國,除非日本有能力趕走美國力量,獲得真正的政治、經濟、軍事獨立,然後在下一代寫出真正的、實事求是的二戰史,他的子孫後代們一看到美國曾經怎麼虐待他們祖先的,才恨的起來。


謝金澎


為了讓日本迅速投降,美軍曾向廣島市內投下一顆原子彈,造成廣島市20萬人死傷,整個城市化為廢墟。而因原子彈的轟炸造成的傷害遺留至今,倖存者飽受核輻射後遺症的折磨,媒體曾隨機採訪過日本市民,是否恨美國人,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美國殺了日本那麼多人。為什麼現在的日本人不恨美國人,小編仔細想了想,發現還是有很多原因的:

1.美國幫助他們建立了一個強大,先進,繁榮和生機勃勃的民主社會,日本民眾的自由和民主權利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使得日本人不僅不恨美國人,


2.沒有人希望發生戰爭,戰爭中老百姓是最受苦的。日本的老百姓也希望戰爭快點結束,正是美國投下原子彈後,戰爭才得以結束,戰後美國也給予日本極大的幫助。幫助日本從新建造國家。


3.美國人在佔領日本後,還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食品和生活物質,拯救了無數窮苦百姓的性命。也讓這讓日本人改變了對美國的看法。


4.美軍佔領日本後,在日本建立了多處基地,正因為同盟關係,日本不需要花錢發展軍事力量,可以把大部分財政用於發展民生,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使得日本成為了亞洲最富裕的國家。


5.日本是一個欺軟拍硬的國家。面對如此強大的美國強大,只能一味的討好。


萌爆君逗你笑


這個問題很奇葩,人類自從誕生文明至今,不知打了多少仗,每打一仗則必有勝負傷亡,若按你的邏輯,大家永遠記仇下去,乾脆大家都別過了。

首先,所謂太平洋戰爭,是日本預謀已久的戰爭。日俄戰爭後,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勢力大增,日美關係急轉直下,雙方都開始把對方當作假想敵。第一次世界大戰暫時消解了這一矛盾,卻在戰後更為尖銳。1917年1月,日本代表石井和美國國務卿藍辛簽訂了關於中國問題的“石井-藍辛協定”。美國承認日本在中國南滿的“特殊權利”,但仍提醒日本不得獨霸中國,必須保證中國的門戶開放和對各國工商業的機會均等。關於遠東問題的華盛頓會議之上,日本交出所獲得的原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日美兩國矛盾更趨公開化。

所以,在1923年日本修改帝國國防方針時,便已經把美國列為了頭號假想敵國。 “九一八”事變後,這一矛盾更趨激烈,1934年,日本宣佈廢除海軍軍備條約,1936年1月又退出倫敦裁軍會議。1940年,《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柏林簽字,日本納粹德國結盟,意味著美國的戰略地位與戰略環境嚴重惡化。

美國在當時,其實是連出三招:第一招打中國牌,即加緊援助中國抗戰;第二招打製裁牌,加緊對日經濟制裁 ;第三招則是和平牌,開始與日本談判。這樣的軟硬兩手構成了當時美國遠東戰略的實際內容。

但此時希特勒的威脅顯然要大於日本的威脅,“美國120億美元國外投資至少有42%,在不列顛帝國境內 。顯然美國需要把在歐洲戰場打敗希特勒擺在首位。1941年初的華盛頓秘密會談上,美英兩國總參謀長首次明確了“先歐後亞”的戰略。在這一戰略指導下,盟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敗德國,而對日本將在東南亞發動的進攻只採取防禦。隨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有3艘戰列艦、1艘航母、5艘驅逐艦等奉命調往大西洋艦隊,以應付英國危機形勢,東南亞防禦力量大為減弱。

對於日本,美國實際上只是“道義禁運”,在日本進駐印度支那後又對日本實行廢鋼鐵出口許可證制度。1941年7月,美、英首次凍結日本在美、英的資本,但仍未對石油實行禁運。1940年到1941年間,美國仍將石油賣給日本,直到1941年8月1日,才宣佈對日實行石油禁運。

隨後, 日本便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是日本戰敗,輸得一敗塗地,可以說是連底褲都輸掉的戰爭。

自己硬憋著要去和人家打,打又打不過,完事了你還要恨人家,你自己想想這個邏輯對不對?

日本人的腦子還是比較清楚的,輸就是輸,沒啥不好承認的,更沒啥好恨的。戰後日本被取消了武裝,滿目瘡痍、百廢待興,這也不錯,無非是重頭再來。結果戰後日本很快從從戰後的“發展中國家”一躍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1968年,日本經濟已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按照某些人的邏輯,經濟重新起來,日本就該重新武裝自己,向美國佬復仇了。

呵呵!這不是有貴恙麼?你自己當年死乞白賴要跟人家打,被痛毆一頓,咋還失憶了,又要重新來一段呢?

所以當下的日本人,至少是大多數,都沒有這種腦殘邏輯。下面是一名普通日本人的話:

“日本人對什麼憎恨之類的早就厭煩了,一直保持一種對別人的厭惡和憎恨,不僅沒什麼用,難受的也是自己,只有那些網絡右翼的閒人才發帖子胡說八道。”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1945年9月3日,當日本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時,就意味日本對美國仇恨的終結,因為日本被解放了。按照美國隨軍記者的話來說,東京保留著轟炸過的痕跡,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平民,半個月前還叫囂著要玉碎,可如今卻是走上大街,開始向美軍提供各種商品,以獲取報酬,於是這個記者傍晚便去愉快的玩耍了。


也就是說當年厭倦戰爭的不單單是美國人,日本人同樣厭倦了戰爭,只不過長期以來軍國主義的宣傳和教育,使得他們不敢把這種情緒表達出來。而當美軍入駐之後,日本平民馬上開始過起了小日子,甚至不少婦女還向美軍投懷送抱。所以日本人非但不恨美國人,反而因為戰後重建而感謝美國。

當年麥克阿瑟離開日本的時候,百萬平民自發前去相送,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因為麥克阿瑟是當時日本的太上皇。而日本民眾認為是麥克阿瑟幫助了日本戰後重建,使得日子過得比戰前還要好,加上沒有右翼和軍國主義的宣傳,這些百姓自然是感恩戴德。



如今的日本也是一樣,對美國是一種仰視心裡。說實話世界上恨美國的國家不多,可能伊拉克算一個,俄羅斯算一個。作為當今世界上經濟、科技最發達的美國,任何一個國家想要發展,都繞不開他,而制定規則一直是美國的強項。所以只有當祖國有改變規則的能力時,我們才能有能力恨,有資格恨。


小司馬遷論史


一個來之曰本的留學生,更瞭解日本人的心態,日本人為什麼不恨美國人,而且還希望日美友好能夠健康地發展下去,他用較短的篇幅基本上回答了這個問題。我給他點了一個贊。

太平洋各島嶼的爭奪戰爭,美國殲滅了日軍150萬人,又在日本國土投放了兩個“煤氣罐”,原子彈摧毀了兩個城市,炸死了30萬日本貧民。按常理判斷,日本人應該從骨子裡恨死了美國人。可是美國僅僅是為了征服日本,並沒打算要佔領這個國家,也不走殖民主義的套路,而是對日本內政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徹底肅清了日本軍國義勢力,並保留了日本天皇制,在經濟上扶持重建戰後的日本。因而曰本民眾還是感激美國人的。曰本人恨的是曰本軍國主義分子,是軍國主義擴大了對外侵略的戰爭,給日本民族帶來的損害,美國人幫助剷除了軍國主義,日本人是拍手稱快的。所以日本人沒有理由再去恨美國人。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燒殺搶奪強姦婦女幹盡了壞事,南京大屠殺殘害了30萬中國同胞,投降後的日本人沒有向中國人道過歉,也沒有給一點戰爭賠款。日本緊緊地抱著美國人的大腿,為了尋求庇護,不斷地增加美式武器擴充加強日本自衛隊的軍事力量。在上個世九十年代,曰本軍國主義右冀勢力開始抬頭,篡改小學生歷史教科書,企圖抹殺掩蓋侵華歷史,並變本加厲地參拜靖國神社,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失敗的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好像是輸的不甘心,他們還要捲土重來嗎?中國人對日本人才是真正的恨。


自然風161212381


從歐洲戰場到亞洲戰場,再到太平洋戰爭,美國人的參戰,直接加速了二戰的結束,也就是從那時候起,美國以一個超級大國的身份展現在全世界面前,鑑於美國在二戰中的出色表現和能力,世界各國也就默認了美國全球霸主的地位。



日本這個名族受武士道精神的影響,極端性非常強,他們崇拜強者,藐視弱者,二戰中日本給亞洲人民帶來了深痛的災難,時至今日,除了老一輩的歷經者和了解歷史的人依然對日本痛恨以外,新一代的年輕人早已忘記了這段歷史,畢竟歷史的車輪永遠是向前轉動的。



二戰後期,日本終於嚐到了發動戰爭帶來的苦果,美軍和蘇軍在結束歐洲戰場後,迅速向日本發起進攻,日本四面楚歌,太平洋戰爭從爆發到結束,日本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打擊,全軍覆沒的同時,幾乎沒有贏過一次,面對美國這樣強大的對手,日本人是從內心深處的服。



美國在殲滅上百日軍的同時,又大規模轟炸包括東京在內的日本本土,原子彈的投入更是讓日本徹底的絕望,在日本人看來,他們並不是向世界投降,而是向美國投降,向打敗他們的強者投降,因為這是日本的人的天性。



事實上日本人並不恨美國人,日本作為戰敗國,在其他國家面前依然不肯低頭,至始至終都保持著原有的那種傲氣,唯獨對美國俯首稱臣,日本對美國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服,他們更多的是崇拜而不是憎恨。


東廠奇聞


日本鬼子這個民族,基本上和日本特產――某些音視頻內容裡的女主角一樣,看著叫的悽慘,其實享受無比!

日本也一樣,誰打他打的狠、打的準,基本上他都能管誰叫爹,誰要跟他客氣,他的大爺勁註定就上來了!(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因此,對日本人來說不能慣,稍微縱容一下也不行,民國時期不懂這個理,中華民族遭了大難,美國懂這個道理,雖有珍珠港之痛,但隨後的反擊措施,打的小日本直接懷疑來到了地獄,投錯了胎。

至於說太平洋戰爭美國殲滅日軍150萬,原子彈又炸死30萬,日本人該不該恨美國,當然該,可有什麼辦法呢,而且日本民族對於強者有一種天生的敬畏感,誰打他他反而覺得誰對他好。



誰要是什麼都順著他,他反而覺得別人下賤,經常拿皮鞭抽著,他才能時刻牢記自己的奴才地位。

1939年,日本人在蘇聯遠東地區不斷製造摩擦,最終大打出手,但已經完成兵員調動的蘇聯,佔得先手的情況,將日本人打的屁滾尿流。

日本人對蘇聯說啥了嗎?當然沒有,日本人反而是調轉槍口,全心全意想進攻東南亞去了。如果當初蘇聯熊包一點,恐怕日本人都可能罵他們一黑。


特別是二戰勝利後蘇聯佔據日本的北方三島,任憑日本人喊破了喉嚨,普京大帝就一句話:“想要沒有,有本事來搶”!

日本真敢去搶?美國人都不敢開搶,更別說乾兒子小日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