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勤勞|“腳踏實地的努力”從來就不是一句假大空的口號

你當下所經歷的,

都是必經之路,

一步一步,

不要怕慢,

只要肯走。


10年前,重慶“棒棒”冉光輝和三歲兒子的一張合照火遍全國,無數人看過這張照片,並且深深記住了照片配發的三句話:肩上扛著的是家庭,嘴上叼著的是自己,手上牽著的是未來。

10年後,這對父子的又一張合照一樣火遍了網絡。

關於勤勞|“腳踏實地的努力”從來就不是一句假大空的口號

兒子已經長大,做了班長,還在做著老本行的冉光輝,也用將近十年的時間在重慶市區扛出了一套房。

眾生皆苦,好在有時也很甜。

有人說這是天道酬勤,是底層勞動人民的光輝。

深以為然。

我們的父輩身上集合了中國人勤勞、堅韌、能吃苦的品質,顯現出了無比強大的力量。

但這也是被許多年輕的一代幾乎遺忘的美德。

關於勤勞|“腳踏實地的努力”從來就不是一句假大空的口號

01 看似可以速成的成功,泯滅了勤勞的意義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自媒體的紅利讓很多年輕人嚐到了甜頭,他們在鏡頭前畫著精緻的妝容,做著各種博人眼球的事情,看著打賞數量的上升,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與滿足。

關於勤勞|“腳踏實地的努力”從來就不是一句假大空的口號

頭部網紅指的是粉絲規模超100萬的網紅

這個最好的時代給了他們展示自己的平臺,從默默無聞到家喻戶曉,上千萬的粉絲數量甚至趕超了許多娛樂明星。

這也是最壞的時代,還有很多年輕人,在渴求著能夠複製這種成功,他們的理想從小時候的成為醫生、科學家、警察等等,變成了想做網紅。

但是他們不懂何為媒體該遵守的七大價值,也不懂許多網紅背後,是資本市場的包裝與炒作,為了粉絲數量,丟失底線,有人直播死媽,有人玩命整容,還有人吃播喪命,凡此種種,令人心痛。

這樣的人,是不懂何為勤勞、堅韌、能吃苦的,當成功可以速成,所謂的優秀品質,反而成了一種負累。

面對父母長輩的勸阻,他們煩惱於不被理解與支持,而最美好的年華也在如此的苦惱中悄然流逝。

錯誤價值觀的傳遞,使他們只顧仰望星空的璀璨,卻忘了該腳踏實地的付出。

關於勤勞|“腳踏實地的努力”從來就不是一句假大空的口號

02 父母不計後果的傾力給予,使孩子喪失了勤勞的品格

朋友老翟是專門做課外輔導的,十多年的教學生涯裡,他教過近千個的孩子,其中大部分是所謂的“富二代”。

他們身上穿的,手裡拿的皆非凡品,動輒就能頂上老翟幾個月的工資。

老翟時常說,他不怕孩子成績不好,學不會可以接著教,最怕那些孩子沒有方向,沒有動力。哪怕學習不好,考不上好的大學,那也沒什麼,反正家裡有錢,車房不缺,有些人需要奮鬥一輩子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從來就不是問題。

這是許多父母對孩子所謂的愛,自以為傾盡全力,給予孩子物質上滿足,讓他們快樂,實際上卻泯滅了孩子身上許多本該擁有的品格。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沒有吃過苦的孩子,沒有勤勞的品格,更不懂生活的艱辛,他們只知道享樂,沒有擔當,精神貧窮,缺失信仰,責任心更是無從談起。

關於勤勞|“腳踏實地的努力”從來就不是一句假大空的口號

03 沉浸式焦慮,讓人遺忘了勤勞的本質

在網上曾經有個調查:現在的年輕人焦慮嗎?

結果顯示:96%的人都有焦慮的事情,其中54%的人每天都在焦慮。

關於勤勞|“腳踏實地的努力”從來就不是一句假大空的口號

大家到底都在焦慮什麼,那真是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焦慮的理由。

從大學畢業走出校園開始,引人焦慮的大魔咒就開始了:

別人找到了好的工作,可我的工作還沒著落;

別人都戀愛了,我還是單身狗;

別人都結婚生子了,我還在相親的路上;

別人都有房有車了,我的首付還沒攢夠……

有這麼多“別人”還不夠,時不時再看到一篇《90後小夥年入千萬》、《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等販賣焦慮的勵志雞湯文,那真是讓人慌的一批。

能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現實與理想之間的鴻溝是造成年輕人焦慮的普遍原因。

而焦慮的不只是年輕人,中年人也會因為各種原因陷入焦慮的泥潭。

關於勤勞|“腳踏實地的努力”從來就不是一句假大空的口號

這種沉浸式焦慮不僅會打亂你的腳步,使你無法作出理智的決定,還會打破你對未來的無限期待。


關於勤勞|“腳踏實地的努力”從來就不是一句假大空的口號

04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千年前,陶淵明在《勸農》裡告訴我們: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千年後,“棒棒”哥冉光輝用十年的辛勞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實現夢想。

你可以選擇成為網紅,但請牢記底線與途徑,李子柒也是網紅,但她用勤勞的雙手改變自己生活的同時,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文化的美好。

白巖松說:“現在我們的問題是李子柒太少了,如果我們來自民間並真的走向世界的網紅,由一個變成幾十個,變成幾百個,上千個,那中國故事就真的有的講了。”

父母可以給孩子全部的愛,但也請不要忘記,讓孩子親自去感受成人世界的不容易,告訴他們何為付出與收穫,我們可以給孩子一條有備無患的退路,但不能是一條平坦無難的前路。

正如曾國藩所說:“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

面對焦慮,不要恐慌,哪怕是在大霧裡趕路,只要堅定一個方向,低下頭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就總能到達終點。

就像一位學者說的那樣:“剝離掉功利性的、實用性的、物質性的因素,成功更應該體現在創造、奮鬥、付出、信心、對人性的追求,這些美好品質的獲取和實現上。”

與其追求下一秒成功不如專注於努力的過程。

你當下所經歷的,都是必經之路,一步一步,不要怕慢,只要肯走。

這世上通往成功,最快的捷徑,就是腳踏實地。

作者:耳東陳,80後自由撰稿人,信仰愛,喜歡自由的好姑娘,歷經悲歡離合,仍覺人間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