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號稱不沉的戰艦,為何被德國潛艇一炮擊沉?

劉凱倫


英國人對航母的防護性有著更加嚴格的要求。1937年4月13日,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正式下水,這是是二戰爆發前英國皇家海軍造價最昂貴的軍艦。該艦最有特色的是其堅固的艦體結構和強大的裝甲防護。飛行甲板被設計為強力甲板,鋪設了厚重的裝甲,這在航母中也是不多見的。其裝甲總重量達到2850噸,號稱是不沉的戰艦。

然而,就這麼一艘戰功赫赫,性能優異。異常堅固的航母,卻在1941年11月13日殞沒於一枚魚雷之手。當時,“皇家方舟號”和“百眼巨人號”兩艘航母擔任向馬耳他島運送戰鬥機的任務。在完成任務返航途中,遭遇了U艇的伏擊。德國U-205號潛艇率先發現了英國艦隊,並向“皇家方舟號”發射3枚魚雷,但無一命中,“皇家方舟號”逃過一劫。但宿命的時刻終於到來,另一艘潛艇U-81號發現了英國艦隊,16時36分,距英國艦隊4000米距離上,U-81號向英國艦隊齊射了4枚魚雷。

這4枚魚雷只有一枚命中目標,卻結結實實地在“皇家方舟號”右舷艦體中部結結實實地炸了個大口。有資料說,巨大的爆炸產生了長約35米的大洞。當然,這個數字可能誇大了,以二戰德軍廣泛使用的G7e T2型魚雷為例,其戰鬥部也不過200KG,並不足以產生如此大的破洞。作為對比,2000年美軍“科爾號”驅逐艦遇襲事件中,沒有裝甲的“科爾號”,在500KG左右當量炸藥的直接爆破下,水線也只不過開了個12米左右的口子。而且,命中“皇家方舟號”的魚雷,只造成了1名水兵的死亡,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枚魚雷對艦體傷害其實不算大,“皇家方舟號”的防魚雷夾層應該起到了作用,破洞和艦體裂縫加在一起有35米倒是有可能的。

但是,偏偏就這枚看似不至於致命的魚雷,卻讓“皇家方舟號”逐漸走向死亡。由於航母吃水普遍較深,在水下造成這樣的破口,堵漏是堵不住的,最通常的做法是對破損艙室採用排水泵進行排水,同時加固周邊艙室艙壁、水密門,想盡一切辦法限制進水蔓延。可是,“皇家方舟號”的艦員在損管戰鬥方面的表現就遠不如他們的美國同行。由於限制進水不利,大量海水湧入機艙,鍋爐和主機被迫停機。機艙這樣空間巨大的艙室進水後,又形成面積很大的自由液麵,加劇了航母的傾斜。更要命的是,“皇家方舟號”雖然下力氣加強裝甲防護,但對艦船損管至關重要的電力系統設計冗餘卻做得不夠,因為該艦的發電機全是汽輪發電機,在鍋爐停止供氣後,全艦喪失電力供應,消防泵、排水泵都無法使用了。

艦長堅決保船的決心也顯得不足,受損後早早地下達了全員棄艦的命令。雖然隨後護航的驅逐艦靠幫為其損管工作提供電力,大馬力拖船也從直布羅陀趕來,在13日夜間甚至還一度恢復了電力系統與鍋爐機組工作,但始終沒有能夠有效地限制海水的蔓延。14日凌晨4號鍋爐組爆炸,這時一切都已無法挽回。6時13分,“皇家方舟號”開始側傾,並翻轉後沉入海底,一代名艦的航跡就此終結。


科羅廖夫


1934年英國批准撥款建造一艘新式艦隊航空母艦,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對航空母艦的限制範圍內制定了設計方案。艦體結構方面成為英國海軍後續建造航空母艦的原型。1935年9月開工建造,1937年下水時命名為“皇家方舟”號,1938年完工服役。

考慮到在大西洋的惡劣海況,船型長寬比例為7.6:1,艦體採用高幹舷,艦艏設計成封閉型,將飛行甲板作為強力甲板,兩層封閉式機庫包括在艦體結構中,這是英國與同期美、日設計的航空母艦不同之處。艦體大量採用焊接工藝節省結構重量。儘量擴大飛行甲板面積,飛行甲板在艦艏和艦艉加裝了向下傾斜的外伸板,減少飛行甲板的亂流,前端安裝兩臺液壓彈射器,有三部升降機,升降機有兩個平臺在飛行甲板與兩層機庫之間分別運行作業。艦橋、煙囪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築位於右舷。側舷以及下層機庫甲板要害部位鋪設有裝甲,可抵禦500磅炸彈的攻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0年4月投入挪威戰役,“皇家方舟”號的俯衝轟炸機炸沉了德國輕巡洋艦“柯尼斯堡”號。1940年7月隨英國艦隊攻擊阿爾及利亞米爾斯比爾泊地的法國艦隊。戰爭期間“皇家方舟”號主要在地中海掩護運輸船隊。

“皇家方舟”號參加最著名的戰鬥是1941年5月圍殲德意志俾斯麥號戰艦,“皇家方舟”號的魚雷轟炸機打壞其船舵,迫使德意志鑿沉俾斯麥號以防英方俘虜。

1941年11月13日“皇家方舟”號在運載飛機到馬耳他島後,返回直布羅陀50海里處被德國潛艇U-81發射一枚魚雷命中,損管失利沉沒。



用戶100682310004


科羅廖夫(提問者)

24分鐘前 · 軍事作家 優質軍事領域創作者

英國人對航母的防護性有著更加嚴格的要求。1937年4月13日,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正式下水,這是是二戰爆發前英國皇家海軍造價最昂貴的軍艦。該艦最有特色的是其堅固的艦體結構和強大的裝甲防護。飛行甲板被設計為強力甲板,鋪設了厚重的裝甲,這在航母中也是不多見的。其裝甲總重量達到2850噸,號稱是不沉的戰艦。

然而,就這麼一艘戰功赫赫,性能優異。異常堅固的航母,卻在1941年11月13日殞沒於一枚魚雷之手。當時,“皇家方舟號”和“百眼巨人號”兩艘航母擔任向馬耳他島運送戰鬥機的任務。在完成任務返航途中,遭遇了U艇的伏擊。德國U-205號潛艇率先發現了英國艦隊,並向“皇家方舟號”發射3枚魚雷,但無一命中,“皇家方舟號”逃過一劫。但宿命的時刻終於到來,另一艘潛艇U-81號發現了英國艦隊,16時36分,距英國艦隊4000米距離上,U-81號向英國艦隊齊射了4枚魚雷。

這4枚魚雷只有一枚命中目標,卻結結實實地在“皇家方舟號”右舷艦體中部結結實實地炸了個大口。有資料說,巨大的爆炸產生了長約35米的大洞。當然,這個數字可能誇大了,以二戰德軍廣泛使用的G7e T2型魚雷為例,其戰鬥部也不過200KG,並不足以產生如此大的破洞。作為對比,2000年美軍“科爾號”驅逐艦遇襲事件中,沒有裝甲的“科爾號”,在500KG左右當量炸藥的直接爆破下,水線也只不過開了個12米左右的口子。而且,命中“皇家方舟號”的魚雷,只造成了1名水兵的死亡,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枚魚雷對艦體傷害其實不算大,“皇家方舟號”的防魚雷夾層應該起到了作用,破洞和艦體裂縫加在一起有


魔尊萬年


潛艇隱蔽性強,易追蹤大型艦體,當時的雷達並不發達


天下何人——不識君


1937年4月13日,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正式下水,這是是二戰爆發前英國海軍造價最昂貴的軍艦。該艦最有特色的是其堅固的艦體結構和強大的裝甲防護,號稱是不沉的戰艦。

1941年11月13日,“皇家方舟號”和“百眼巨人號”兩艘航母擔任向馬耳他島運送戰鬥機的任務。在完成任務返航途中,遭遇了U艇的伏擊,德國U-205號潛艇率先發現了英國艦隊但未命中,另一艘潛艇U-81號隨後4枚魚雷命中1枚。結結實實地在“皇家方舟號”右舷艦體中部結結實實地炸了個大口。有資料說,巨大的爆炸產生了長約35米的大洞。當然,這個數字可能誇大了,以二戰德軍廣泛使用的G7e T2型魚雷為例,其戰鬥部也不過200KG,並不足以產生如此大的破洞。作為對比,2000年美軍“科爾號”驅逐艦遇襲事件中,沒有裝甲的“科爾號”,在500KG左右當量炸藥的直接爆破下,水線也只不過開了個12米左右的口子。而且,命中“皇家方舟號”的魚雷,只造成了1名水兵的死亡,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枚魚雷對艦體傷害其實不算大,“皇家方舟號”的防魚雷夾層應該起到了作用,破洞和艦體裂縫加在一起有35米倒是有可能的。

但是,偏偏就這枚看似不至於致命的魚雷,卻讓“皇家方舟號”逐漸走向死亡。由於航母吃水普遍較深,在水下造成這樣的破口,堵漏是堵不住的,最通常的做法是對破損艙室採用排水泵進行排水,同時加固周邊艙室艙壁、水密門,想盡一切辦法限制進水蔓延。可是,“皇家方舟號”的艦員在損管戰鬥方面的表現就遠不如他們的美國同行。由於限制進水不利,大量海水湧入機艙,鍋爐和主機被迫停機。機艙這樣空間巨大的艙室進水後,又形成面積很大的自由液麵,加劇了航母的傾斜。更要命的是,“皇家方舟號”雖然下力氣加強裝甲防護,但對艦船損管至關重要的電力系統設計冗餘卻做得不夠,因為該艦的發電機全是汽輪發電機,在鍋爐停止供氣後,全艦喪失電力供應,消防泵、排水泵都無法使用了。艦長堅決保船的決心也顯得不足,受損後早早地下達了全員棄艦的命令。雖然隨後護航的驅逐艦靠幫為其損管工作提供電力,大馬力拖船也從直布羅陀趕來,在13日夜間甚至還一度恢復了電力系統與鍋爐機組工作,但始終沒有能夠有效地限制海水的蔓延。14日凌晨4號鍋爐組爆炸,這時一切都已無法挽回。6時13分,“皇家方舟號”開始側傾,並翻轉後沉入海底,一代名艦的航跡就此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