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得到特赦後,窮的叮噹響,為何能為妻子留下了一大筆遺產?

驢可樂


溥儀的一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這當然不是他的作為,而是他的經歷。在其還是很小的時候,被奉旨抱入了宮中,成為了這個搖搖欲墜王朝的皇帝。當溥儀的家人知道了自己的孩子將要繼承大統,成為皇帝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可能會有一絲的慰藉,但那僅僅只是慰藉。雖然在那個時候的清朝已經是殘破的,可這個王朝還是他們家族的榮耀,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夠登上家族的九五之位,對於他們來說可能也算是一慰藉吧。

可我說了,這只是一定點的慰藉,因為溥儀在那個時候被送上皇位,後果是未卜的。在加上那個時候新思想的出現,皇帝這個職業彷彿是很危險的,那怕是一不小心,都有可能激起民變來一箇中國版的法國大革命。

在後來,他經歷了其一生的大起大落,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勢力和狼子野心,最終塵歸塵、土歸土的在解放後從蘇聯引渡回國。

大家都在傳這個皇帝在自己死後留給做了自己的夫人一大筆的錢財,可是這樣的依據卻不是那麼的可靠。

有一種傳言是在他去世之後,留給自己夫人的只有一塊錢和一本其的自傳書。這時大家一定會有所失望,一個生前做過皇帝的人為什麼在死後留給自己家人的遺產竟然是這樣的寒酸。其實這些只是表面,這個已經退休的皇帝留給自己妻子一樣價值堪比鉅額資產的寶物,這個寶物的名字便是他留給妻子的那個自傳書。雖然說這個沒有金銀財寶的遺產來著痛快和直接,但是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一個具有歷史價值的東西,是一部傳記題材的史料,充分和飽滿的記述了一個末代皇帝的一生,是一份無價的遺產。

除了這些,也有關於溥儀的第二種傳言,這個傳言便是,他在迴歸祖國的時候,上交了很多的文物和有利於祖國發展的情報,為了穩定和優待著位前朝的首腦,來彰顯共和國的民主和人權,政府特意為其提供住所和資金,並安排了其工作,據說他的以一分工作是一個植物園的園丁,非常的卑微,可是在後來,中央的一些首腦看重了他的研究清史的價值,所以其搖身一變,成為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和中央文史館館員,大家想象,這個可是被國家任命的歷史專家,其待遇一定是不錯的了,再說,他的文化造詣也是不淺的,他也在平時撰寫文章來取得一定的稿費,一般的文豪都可以依靠稿費發家,更別說這是皇帝親手寫的文章了。所以在後來他去世的時候,留給家裡的一定有大筆的遺產。

再怎麼說,溥儀也是清朝的末代皇帝,如此一個身份如此特殊的人,日子再艱苦,也艱苦不到那裡去。


木劍溫不勝


溥儀特赦後,被安排到香山植物園工作,月工資60元,這在1960年絕對可以說是高薪了,我記得80年代我父母的工資每月只有30多。而且在那個年代,大都憑票證供應,也沒有什麼買房買車,高消費什麼的,錢多也花不出去,只能存著,1962年溥儀和李淑賢結婚,工資就全交由李淑賢保管,多年積攢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但最主要的應該是他的稿費,溥儀寫了一本 我的前半生 ,可以說是非常暢銷,稿費收入在當時絕對是個天文數字。而這些都作為遺產由他妻子繼承,所以,雖然溥儀特赦後沒有一件珍寶,但靠這些還是留下了一筆鉅額財產。


翡翠鑑賞風


先說一個身邊的例子。

我認識一位老太太,家裡以前是一個縣的地主。因為成分不好,在鬥地主的時候,家裡基本上什麼值錢的東西都沒剩下。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們兄妹幾個無論是在上學還是工作,都是“不順心(shou、qi、shi)”。

這樣的家庭,怎麼看都翻不了身了。可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她們家拆牆的時候,從地基下面挖出幾個大罈子。據她說,有金條、袁大頭、還有清朝祖先留下來的聖旨。。。這下發財了吧!?!她們家後來確實發財了,在北京等地都有產業。

但是,卻不是因為這筆“橫財”。因為她們家被鬥怕了。兄妹幾個跟族人一商量,就全部上交了。上面看他們表現不錯,以後對他們也是很照顧。之後,兄妹幾個靠著父母的教誨,都出人頭地了。

溥儀這個曾經全國最大的地主,是否給妻子留下很多遺產呢?

溥儀雖然是末代皇帝,但是,家產還真不少。在他被蘇聯移交給新中國之前,溥儀一行人隨身攜帶了幾箱子的寶貝。當時,蘇聯對溥儀很優待,還給他安排了別墅和僕人。而溥儀為了討好蘇聯人,以支援蘇聯經濟建設為由,向蘇聯獻出部分寶貝。(《我的前半生》中有講到)

不過,溥儀當時很不老實,對蘇聯人說獻出了全部寶貝。其實,在獻寶之後,溥儀還把很多值錢的寶貝藏在了箱底夾層之中。

據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連肥皂盒裡都已經塞滿了。最後我決定,把它(藏不下的)扔掉!

蘇聯人撿到以後,雖然知道是溥儀的。但是,見溥儀不承認,也不逼他。

等溥儀移交給新中國之後,隨身攜帶的寶貝還是藏在箱底。這個箱子隨著他一起被帶進撫順監獄。而我國執行優待俘虜政策,也沒有搜他的箱子。溥儀也比較奸猾,箱底的寶貝不敢動,他第一次只把露出來的“乾隆太上皇田黃玉三連環玉璽”交了出去。不過,溥儀自己做賊心虛,(他的箱子也太引人注目了),後來還是主動交出了皮箱中的寶貝。溥儀從此以後,算是“傾家蕩產”了。

(那麼,溥儀是否安排家人藏了一些寶貝呢?那就不為人知了。不過,按照溥儀的個性,肯定會安排家人給他保留一部分財產。不過,這都是猜測。)

溥儀被特赦以後,身無分文。不過,周總理為首的領導們對溥儀很關心,給他安排了工作。溥儀一開始工作的時候,工資是六十元,而當時一般的普通職工才二三十元。後來,溥儀從事文物鑑定等文史工作,憑本事將工資漲到了100元。據說,溥儀鑑定文物,看一眼就知道真假。理由就是,跟他“家裡”的不一樣。

不過,毛主席在1964年聽到周圍人說“皇帝”溥儀工資100元時曾說,“是不是有點少,可以適當上漲些,要保證食有魚”。

溥儀晚年一身的病(他治病是報銷的),自己又大手大腳(每天都要吃糕點零食)。在他臨終之時,並沒有給妻子李淑賢留下多少現金。據說,只有一塊錢,外加一個衣櫃(衣櫃裡有什麼東西就不知道了)。不過,李淑賢也不用擔心生計問題,因為政府會照顧她。

而且,李淑賢也寫書,先後寫了《溥儀與我》、《我的丈夫溥儀》,等回憶錄。(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稿費,應該也是歸李淑賢的。)

1995年,李淑賢還和華龍皇家陵園(在清西陵崇陵附近)達成協議,將溥儀埋葬在此地。這筆廣告費,應該很豐厚。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趣談史間奇事,曉悟歷朝真理!

傅儀窮不假,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傅儀在五十多歲的時候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而且寫了不少書籍,有些甚至成為暢銷書,版權費和稿費還是非常可觀的。這些錢慢慢積攢起來,也能堆成一個天文數字。

事件回顧

溥儀的人生,既是悲劇也是喜劇,我們可以稱之為悲喜劇。年幼就當皇帝,並且斷斷續續一直當了好幾年,而且還沒有慈禧老太婆在一旁叨叨叨,要多爽有多爽。可是還沒爽幾年,日本人就把自己給拎過去了,當了個傀儡皇帝,自己沒有自由不說,出個門喝口水都有可能被管制。

再後來,軍事法庭溜達一圈,回來後又沒了生計,窮困潦倒。好不容易有了妻子,還得接受國家救濟。人生大喜大悲,溥儀可以說是一字不落的全都經歷過了。

不錯,溥儀的確貧窮過、落魄過,卻比絕大多數人多了一樣東西:世面。溥儀的所見所聞,是絕大多數人不曾知曉的。而憑藉著這個世面,賺個滿盆缽提不在話下。

生活漸漸穩定下來後,溥儀開始寫書,記在自己的一些生活瑣事。這些書賣得還算不錯,當時也受過一些追捧,甚至還有根據這部書中的事情拍攝的小段影視。

沒錯,這就是事實

溥儀敢寫,老百姓就敢看?

沒錯,基本可以這樣認定。

為什麼呢?因為並不是沒一個皇帝都能夠出書,也不是每一個皇帝都能夠寫一些文章。這些文章既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也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可以說是雙層價值。

無論如何,溥儀前半生生活落魄不假,可終究是愛著自家妻子,臨走也要給一份保障。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大概年幼時的李淑賢從來沒有想過,她居然是“鳳命”,能當上“皇后”。她更沒想過,生前給自己帶來痛苦的“皇帝”丈夫,會在去世後讓她成為有錢人。



三十七歲的李淑賢是一名護士,她曾經結婚過兩次,都因種種原因以離婚告終。所以當朋友為她介紹溥儀時,開始她並沒有信心,只是因為溥儀的特殊身份——末代皇帝,才動了見面的念頭。

兩個人見面後,李淑賢的溫婉打動了溥儀,而溥儀的文質彬彬也吸引了李淑賢。兩個人不久就進入了愛河,登記結婚。



李淑賢結婚後才發現,原來溥儀是個“窮人”,別人都猜測他會有好多金銀珠寶,古玩字畫什麼的,但事實上溥儀從紫禁城帶出來的東西早已散失或者在特赦時上交國家。他平時只是靠工資生活而已。

說李淑賢不失望可能是假的,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她想兩個人好好過日子吧。



可惜“皇帝”終究是和普通人不一樣的,雖然溥儀已經不再是皇帝,而且經過新中國監獄的改造,可讓他和平常人一樣,還是有些困難。

沒辦法,還在襁褓中的溥儀就入宮為帝,過著衣來張口飯來伸手的生活,一切都有其他人為他操心,下臺後照樣養尊處優,即使在監獄裡,也有同監獄的滿清遺老照顧他。

所以即使溥儀出獄後,他日常生活還是二百五,勉強能夠達到生活自理程度,但如果讓他像正常人一樣過日子,還真是難為他了。



李淑賢和溥儀在一起,覺得自己就是一個保姆,讓她更不能接受的是,溥儀性無能,這對一個如狼似虎年紀的妻子來說是難以忍受的。

但李淑賢並沒有離婚,畢竟他們的婚姻是在政府關懷下舉行的,她不想辜負上級的好意,更何況再離婚的話,她就成了離婚三次,說出去也不好聽,好在溥儀性情溫順,對她體貼入微,工資全交,她說的話全聽,家務不會做也努力學著做。就這樣,兩個人在一起過了五年相敬如賓的生活。

1967年,溥儀因病去世。外界都以為他會給李淑賢留下好多錢,其實溥儀平時大手大腳,根本沒留下幾塊錢。



不過李淑賢的日子還算過得去,因為溥儀給她帶來以下幾筆收入。

一、每個月一百元的遺屬費。

這在當時平常人都是二十幾元工資的情況下,可是不少的費用。

溥儀曾寫過一本自傳《我的前半生》,這本書出版後很受歡迎,因此李淑賢可以獲得不少的收益。此外李淑賢也寫了兩本書《溥儀與我》《我的丈夫溥儀》,也蹭了些熱度,收入不菲。

三、“遷墳費”。

溥儀的骨灰原來在八寶山安放,後來有人在光緒陵墓附近開了一個骨灰公墓,為了發出名氣,老闆勸說李淑賢將溥儀的骨灰安放在哪裡,並給了李淑賢一筆費用。

這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老闆藉此將骨灰公墓命名為華龍皇家陵園,李淑賢也滿足了丈夫生前曾想當“皇帝”,入“皇陵”的夢。

就這樣,李淑賢憑藉丈夫輕鬆成富婆,安然度過晚年生活。


春朝青牛


遺產是有,但要說有一大筆就有些名不副實了,溥儀確實是曾經的皇帝,但是他在1959年12月被特赦後就已經是一個普通公民了。

政府給他安排了一份工作,是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上班,從這個時候開始,溥儀就像當時大多數普通中國人一樣,上班拿工資,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哪裡有什麼一大筆遺產。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對於他的第五任妻子李淑賢來說,溥儀還真的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而這筆財富幾乎是讓她本人受益終生。

說起溥儀,著實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他三次當皇帝,三次被趕下臺,可以說中國歷史上還真的沒有哪一個皇帝有他這樣豐富的經歷。他曾經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作證,也曾經在北京功德林監獄裡勞作,他從坎坷到平凡的一生幾乎就是整個中國近代史的寫照。

他和李淑賢的結合是當時組織安排的,李淑賢本身離過兩次婚,和溥儀結婚是第三次了。而溥儀從出監獄後就想著能夠過上平凡簡單的生活,所以兩人幾乎是一見鍾情。婚後儘管溥儀是從頭學起,但是他虛心好學,所以深得妻子的好感。

李淑賢最早和溥儀結婚的時候,其實還是有自己的小算盤的,她也想過好日子,這沒有什麼丟人的。她總認為著溥儀怎麼說也算是個曾經的皇帝,就算自己本身沒有錢,家族怎麼也得有點遺產吧。

但是讓她十分傷心的是,溥儀的遺產要麼就被充了公,要麼就上交了國家,要麼就丟失了,他確實窮得叮噹響。好在溥儀業餘時間寫了一本書,書名叫做《我的前半生》,而這是這本書,給李淑賢帶來了後半輩子的幸福生活。這本書是溥儀根據自己的故事寫出來的,出版之後轟動一時,後來溥儀雖然去世了,但是書的版權卻落在了李淑賢手裡。

而李淑賢也沒有閒著,她把自己和溥儀的故事也寫了出來,集結成了兩本書,分別叫《我的丈夫溥儀》和《溥儀與我》。這三本書對於李淑賢而言,那就是金山銀山。特別是《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出版後,一時引得洛陽紙貴,各大影視公司紛紛要求進行改編。

其中改編最為成功的是《末代皇帝》,此片最後還曾經榮獲1987年奧斯卡諸多獎項。從這本書問世到現在有40多年了,一版再版,累積印劇數已經超過了180萬冊。而每一次再版或者改編,李淑賢作為版權所有人,是一定有收益的。

李淑賢於1997年6月9日去世,由於去世時她未對該書的繼承權作出處置,還導致了一場版權官司呢。溥儀的胞弟溥任、溥儀的侄女金靄玲以及政府都聲稱對這本書有繼承權,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該書的火爆程度。可以說,李淑賢就是靠吃這本書吃了一輩子,這也是溥儀留給她的最鉅額的一筆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也不竭。


小小嬴政


等溥儀移交給新中國之後,隨身攜帶的寶貝還是藏在箱底。這個箱子隨著他一起被帶進撫順監獄。而我國執行優待俘虜政策,也沒有搜他的箱子。溥儀也比較奸猾,箱底的寶貝不敢動,他第一次只把露出來的“乾隆太上皇田黃玉三連環玉璽”交了出去。不過,溥儀自己做賊心虛,(他的箱子也太引人注目了),後來還是主動交出了皮箱中的寶貝。溥儀從此以後,算是“傾家蕩產”了。

(那麼,溥儀是否安排家人藏了一些寶貝呢?那就不為人知了。不過,按照溥儀的個性,肯定會安排家人給他保留一部分財產。不過,這都是猜測。)

溥儀被特赦以後,身無分文。不過,周總理為首的領導們對溥儀很關心,給他安排了工作。溥儀一開始工作的時候,工資是六十元,而當時一般的普通職工才二三十元。後來,溥儀從事文物鑑定等文史工作,憑本事將工資漲到了100元。據說,溥儀鑑定文物,看一眼就知道真假。理由就是,跟他“家裡”的不一樣。

不過,毛主席在1964年聽到周圍人說“皇帝”溥儀工資100元時曾說,“是不是有點少,可以適當上漲些,要保證食有魚”。

溥儀晚年一身的病(他治病是報銷的),自己又大手大腳(每天都要吃糕點零食)。在他臨終之時,並沒有給妻子李淑賢留下多少現金。據說,只有一塊錢,外加一個衣櫃(衣櫃裡有什麼東西就不知道了)。不過,李淑賢也不用擔心生計問題,因為政府會照顧她。

而且,李淑賢也寫書,先後寫了《溥儀與我》、《我的丈夫溥儀》,等回憶錄。(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稿費,應該也是歸李淑賢的。)

1995年,李淑賢還和華龍皇家陵園(在清西陵崇陵附近)達成協議,將溥儀埋葬在此地。這筆廣告費,應該很豐厚。


雨下孤



溥儀一生有5個妻子,最知名的估計就是文秀和婉容了,陪伴溥儀度過後半生的是第5個妻子,是政府考慮到溥儀的身份和身體,給他介紹了一個護士,叫李淑賢。李淑賢的出現,使得溥儀的後半生過的還算有滋有味。


被特赦後的溥儀,已經窮的叮噹響,身故後給李淑賢留下了一大筆財產,這又從何說起呢?



溥儀雖做過三次皇帝,但其實也沒有什麼錢,不然也不會拿故宮的文物去賣了;被馮玉祥趕出故宮後,溥儀的日子更不好過,雖然出宮前也帶出了很多值錢的玩意,但在偽滿洲時期,也被溥儀花去了很多,更是在日本戰敗之前,溥儀在瀋陽機場想逃往日本,被蘇聯紅軍截獲,自己隨身攜帶的兩箱財物悉數沒收,這是溥儀最後的家底。


被蘇聯紅軍移送到國內後,溥儀開始了長達九年的改造,並且在1959年第一批特赦名單裡。成為了新中國的一份子的溥儀,還是得到了國家的特殊照顧,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園上班,工作輕鬆,並且工資也很高。可是溥儀即便不做皇帝了,但皇帝派頭還在,生活質量也不能降低,使得原本寬裕的工資還是捉襟見肘,成了“月光族”。



還是政府特殊照顧,加工資的同時又給溥儀娶了一個老婆,並把他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資料專員,使得晚年的溥儀成了最幸福的人。


要說溥儀給李淑賢留下什麼,還真沒有什麼錢或實物,但有一筆無形資產足夠李淑賢過完下半輩子,那就是溥儀身前寫的《我的前半生》,看書名就知道寫的是溥儀的前半生。由於溥儀的特殊身份,使得該書一經推出,立馬得到了很多人的瘋搶,畢竟在當時皇帝的標籤是最好的賣書保證。



有了這本書的稿費,使得李淑賢的日子過得很不錯,這就是被其他人認為的遺產出處。之後,李淑賢也寫過關於自己與溥儀的點點滴滴,據說也是大賣,畢竟那時候的業餘生活實在單調,看書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常態。其實不光稿費這一筆遺產,還有溥儀帶給李淑賢的特殊地位,讓別人都知道了這位叫李淑賢的護士嫁給了末代皇帝溥儀,這在當時也是一筆無形的資產。



歷史局中人


李淑賢是溥儀最後一任妻子,她至死都後悔當年嫁給溥儀。


1962年,溥儀特赦後,在周總理的關懷下被安排在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工作。有一天他同事周振強拿了一個女人照片說是幫忙介紹對象。當溥儀得知對方是個護士時,頓時很感興趣,因為他一直有個夢想找個醫務人員做妻子。

接著溥儀和一個叫李淑賢的女人見了面,雙方都有過不幸的婚姻,同病相憐很快互相產生了好感,但溥儀對雙方年齡差距比較擔憂。因為那年溥儀55歲,而對方才37歲。不過李淑賢回答說:“只要感情好,年齡不是問題。”

兩人結婚後,李淑賢很快發現了一個問題,原來溥儀不能盡“人事”。當時李淑賢正值虎狼之年,正是需求旺盛的時候,所以她當即提出了離婚。但溥儀不同意,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李淑賢心一軟就答應了,但此後二人生活中也是矛盾不斷,一年後李淑賢再次提出離婚。不過正在這當口,周總理組織了溥儀、杜聿明等特赦人員家庭聚會。

周總理非常關心大家的家庭生活,還專門到溥儀夫妻身邊囑咐,他們的婚姻來之不易,要互助互愛。周總理親自關心他們的生活,李淑賢也就不好意思再提離婚了。

1964年9月底,溥儀出現了尿血,後來被診斷是腎癌,動了手術後第二年又得了尿毒症。此時溥儀已生活不能自理,都是李淑賢忙前忙後貼身護理。

溥儀病重期間,李淑賢很辛苦,時常同好友傾訴苦楚:前面有兩段不幸的婚姻,已經夠倒黴的了,結果嫁給溥儀卻更加不幸,一天好日子都沒過上,她後悔死了,也許這就是命。


1967年10月17日深夜,飽受病痛折磨的溥儀離開了人世,他給妻子留下的遺產僅有:一封遺書、一塊錢、一個衣櫃和一本他的大作《我的前半生》。

為什麼溥儀這麼窮?其實他的收入不低,不會治病都花完了。溥儀死後,周總理為關照李淑賢,每月還是照發溥儀在世時的100元月薪。

至於題主所說的溥儀留下的一大筆遺產,還得接著往下說。溥儀死後被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有個海外華僑叫張世義的商人找到了已70歲高齡的李淑賢。

他自述在清西陵旁邊開發了一個華龍皇家陵園,銷售情況不好,當地縣政府給他提了一個建議:把溥儀的墓地遷到華龍皇家陵園,既可以提高銷售,也可以帶動當地的旅遊業。


張世義承諾承擔所以遷移費用,並出一筆錢給李淑賢養老,後雙方達成協議。至於是多少錢外界並不清楚。

但據後來李淑賢講,她同意遷墓主要是因為溥儀生前有個願望:希望死後能土葬,最好能葬在西陵。當然西陵是不可能了,但能在西陵旁邊實行土葬也是不錯的選擇。

溥儀死後遷墳的這筆錢,應該就是題主所說的一大筆遺產。不過我認為李淑賢當時已70歲高齡,而且無兒無女,所以這筆錢對她來說已毫無意義。縱觀她和溥儀的婚姻,對李淑賢而言不得不說就是一個悲劇。



花木童說史


溥儀,我國曆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他前後當了三次皇帝,一生非常坎坷,他的一生是悲慘的一生。

1906年溥儀降生在北京醇親王府,如果沒有什麼變故,溥儀很可能會繼承他父親的醇親王。不幸的是,1908年慈禧太后降旨醇親王府,要把溥儀抱到宮中撫養,這已經表明了溥儀將繼承皇位。

溥儀的奶奶聽到這個消息當場暈厥過去,他母親也默默流淚,這場景與電視劇中的情況截然相反,電視劇中,如果聽到自己的孩子將繼承皇位,一家人會高興得昏過去。

太監去抱溥儀,溥儀放聲大哭,並打太監,不願離開自己的家。

最後,只好讓溥儀乳母王焦氏帶他入宮,溥儀最聽他乳母的話了,在乳母的安慰下,溥儀隨內監們進宮。

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慈禧太后讓溥儀一人祧兩房,同時過繼給同治帝和光緒帝,繼承大清的皇位。12月2日,溥儀在太和殿即位,此時的他才三歲,什麼都不懂,卻被人架上了一個即將覆滅的大王朝的皇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袁世凱出山重掌清廷大權,袁世凱玩起了太極,1912年2月12日,溥儀退位。當然決定權是隆裕太后,他此時仍然是一個孩子。

溥儀退位後仍然居住在紫禁城,並開始讀書學習。

1917年,北洋政府產生了府院之爭,張勳以調解矛盾的理由,帶著四千武定軍進京。

張勳進京後,發動兵變,迎12歲的溥儀重坐龍椅,僅僅過了十多天,這場鬧劇便收場了。

1922年12月1日,溥儀娶了皇后婉容、妃子文繡。溥儀在紫禁城內過著美滋滋的生活,時不時還出宮去體驗一下生活。

1924年11月,溥儀的這種生活被打破了,馮玉祥陣前倒戈,軟禁曹錕,取得了北京地區的大權,他派鹿鍾麟等人進紫禁城將溥儀趕出宮,這次導致了溥儀財產的損失,但是溥儀仍然有很多貴重財產。

出宮的溥儀仍然很受大家的待見,當時的大佬段祺瑞、張作霖、吳佩孚等人都與他有來往,有人還幫助謀劃,準備讓他再回紫禁城。

在外的溥儀,最終被日本人利用,1931年11月,溥儀在日本人幫助下從天津逃到奉天,1932年3月1日,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成了偽滿洲國皇帝,當其了傀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儀在逃亡途中被蘇軍捉獲,被押往蘇聯。

在蘇聯的溥儀受到了優待,他多次請求永遠居住在蘇聯,1946年,溥儀出席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1950年7月30日,溥儀被引渡回國,隨後被送到撫順戰犯管理所進行再教育與勞動改造。

1959年12月4日,溥儀被特赦。

1962年,在沙曾熙的介紹下,溥儀與北京朝陽區關廂聯合醫院護士李淑賢結婚。

溥儀非常愛李淑賢,對李淑賢的關懷無微不至,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尿毒症病逝。

據知情人透露溥儀給李淑賢留下的遺產是一封萬字遺囑、一個衣櫃和一塊錢。根本沒有題中所謂的一大筆遺產,簡直可以用寒暄來形容這個遺產。

溥儀曾經雖然是皇帝,但他也當個囚犯,早已沒有了所謂的財產,特赦後溥儀先是在植物園工作,後來當了資料專員,這些也只是普通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