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獨立團繳獲大量日軍鋼盔,為何李雲龍卻從不讓戰士佩戴?

missja


為什麼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不戴繳獲日本鬼子的鋼盔?這裡有一個刻骨銘心的故事。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鬼子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鬼子沿著山西一路殺來,所向披靡,無人阻擋,趾高氣昂,不可一世。沒想到在平型關下,鬼子的板垣師團輜重大隊的1000餘鬼子,被林彪的八路軍115師打了一個伏擊,乾淨利落一個不剩地全部消滅了!

戰鬥完畢,八路軍把繳獲的輜重全部帶走,迅速撤離了戰場。繳獲的輜重中有一些鬼子軍官的黃呢子大衣,羊毛的,非常保暖。後勤部門就給師首長送來了。當年紅軍被國民革命軍整編後,下發的國民革命軍陸軍軍服質量一般,不如日本人的軍服質量好。林彪等幾位師首長就毫不猶豫地穿上了。

誰知,一件鬼子的黃呢子大衣,釀成了一件驚天大禍,差一點點不可挽回!

林彪等人自從穿上鬼子大衣後,在部隊裡出入,倒也安然無恙。誰知一天清晨,林彪一人帶著警衛員,騎著也是繳獲來的鬼子的大洋馬,走出部隊駐地的村莊到山邊看地形。林彪正舉著望遠鏡觀察時,一顆子彈射中了他,他立刻從馬上掉下,身負重傷。

誰開的槍?原來不是日本鬼子,是友軍山西軍閥閻錫山的部隊。據說是一個警惕性很高的哨兵,清晨發現遠處有一個騎著高頭大馬,好像日本鬼子軍官模樣的人,毫不猶豫地開了槍,居然還給他打中了。事後才知道“大水衝了龍王廟”。得知此事,閻錫山大怒,平型關大捷的英雄你都敢打?追問下來,原來是誤會,把穿黃呢子大衣的林彪當成鬼子軍官給打了。此事才不了了之。

儘管國民黨高層又是道歉又是慰問,也彌補不了八路軍的重大損失。林彪經過搶救活了下來,後來又到蘇聯治療養病,卻落下難以治癒的病根。後半生身體一直欠佳,而且還時不時靠藥物止疼。

林彪被誤傷一事,引起了八路軍的重視,從此,八路軍外出基本不穿繳獲來的日本鬼子的軍裝和戴鬼子鋼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傷了自己人。



一風2008


首先,說說抗戰中我軍裝備的鋼盔。

第一張圖,送給所有抗戰先烈們。

這張照片在1938年被放到了美國時代週刊上,這是當時我們對外宣傳的我軍士兵的抗戰形象。圖片中,士兵所帶的就是蔣介石從德國購買的德制鋼盔.

到1936年蔣介石共計購買了約31.5萬頂。很多國家,也是通過這張照片,開始瞭解我國抗戰的。

除了德制鋼盔外,我國滇軍裝備的是法國M1915 亞德里安盔。

駐印遠征軍佩戴的是英式M1917鋼盔,又叫鐵鍋鋼盔。這種鋼盔,在西南地方部隊中很流行。

當然,在美國的援助下,很多遠征軍和美械師(正式名稱為“美械輕裝備師”),也裝備上了美國M1頭盔。

那麼,八路軍是否也有鋼盔呢?

曾經有個記者問日本老兵:如何判斷遭遇的抗日部隊是歸延安指揮,還是重慶指揮?

日本老兵回答:打完就跑的,是歸重慶指揮的;打完以後,把死人身上裝備全部拿走的,就是延安的人!

八路軍打掃戰場,那是出了名的乾淨利索。如果時間允許,能把日偽軍穿的棉衣都給拔了!除了武器以為,黃呢子大衣和鋼盔也是“搶手貨”。

八路軍也繳獲了很多日軍30式鋼盔。其中,破損的鋼盔,直接送到兵工廠,當成鋼材融化製造武器了。而完好無損的鋼盔,就會被安排給需要的主力部隊。

例如,八路軍機槍組士兵,或者迫擊炮班組的士兵。

(八路軍機槍組戰士使用繳獲的日軍鋼盔)

不過,八路軍前線普通士兵,一般不願意裝備這些鋼盔,因為太重了。八路軍一直打游擊,經常變換駐地。帶著鋼盔很礙事,而且,這玩意還反光,容易暴露目標。出於對日軍的仇恨,普通士兵對日軍鋼盔也有牴觸情緒。

在《亮劍》等電視劇中,為了展現抗日精神,不讓士兵帶日軍鋼盔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其實,《亮劍》中還少了一件抗日神器-----馬克沁重機槍!

馬克沁重機槍是我軍抗戰利器,國內生產的型號叫“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這款武器是抗戰時,我抗日軍隊唯一優於日軍的裝備。其性能和火力遠遠優於日軍裝備的的九二式重機槍。而且,八路軍也裝備了這款機槍。

(李雲龍使用的就是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

可是,在電視劇《亮劍》中,只有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卻沒有馬克沁!這也是電視劇的一個漏洞吧。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誰都知道鋼盔是個好東西,但鋼盔對八路軍來說是奢侈品

鋼盔是有一定科技含量和技術門檻的裝備,不管國軍還是八路,都沒法生產,只能用外國人的。

國軍可以找美國人伸手,八路主要靠繳獲日軍士兵的鋼盔。

物以稀為貴,能繳獲的鋼盔有限,就只能好鋼用在刀刃上上了。

這些鋼盔一般集中給尖刀部隊、特別重要的主力部隊、以及關鍵兵種(炮兵、偵查兵等)、還有負責中央機關安全的警衛部隊等等。

即使李雲龍繳獲了大量日軍鋼盔,相對於幾千人的團級戰鬥單位,裝備率也會是一個極低的數字,這時候,你李團長把鋼盔發給誰戴呢?

給誰?不給誰?還不如上交總部,省的內部鬧矛盾。

看看那些裝備鋼盔的八路軍戰士,比如下圖,這是1944年,冀中某部進行擲彈筒操作訓練。

下圖為抗戰後期的八路軍士兵

這也是八路軍主力某部

抗戰後期,八路軍進攻煙臺,這是配屬的機槍陣地,可以看到士兵們都佩戴了鋼盔。


雲中史記


《亮劍》是一部經典的抗日神劇,其中劇情趣點槽點非常多,為此一直都有人津津樂道。諸如當時身處獨立團的李雲龍把小鬼子打得丟盔棄甲之後,收穫了大批日本製造的鋼盔,然而面對比鐵還硬的日本剛盔,李雲龍卻一反常態的不準士兵佩戴,這其中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劇中的抗日獨立團在剛建立時期,總士兵數為1000左右,隨著南征北戰不斷的擴展,慢慢的就增漲到8000士兵。這些都少不了李雲龍的功勞。然而在每次打勝仗之後,李雲龍這個獨立團都收繳到很多日本兵的戰場物資,其中包括各種日式槍械、子彈、糧食、衣服、刀具還有很多鋼盔。

通常這些收繳上來的日本裝備都由領導安排分配給各部隊的士兵使用,特別是裝備武器一件不得私吞,一切以大局為重。按理說,當指揮官的都希望自己的士兵裝備精良,以便更好的提升戰鬥力,然而李雲龍果然是一個怪伽戰士,作事從不循規蹈矩。

當李雲龍知道繳獲的是一批日式鋼盔之後,馬上就下令不準任何士兵佩戴。

其原因讓人稱讚,為何這樣說?因為早期的八路軍由於戰備物資緊缺的問題,使得衣衫一直很樸素,所帶的帽子均是布帽子,這種情況久而久之就深入老百姓的印象當中,而日本士兵每次搶掠村莊施行“三光政策”頭頂戴著的都是鋼盔,故此中國老百姓早就對戴鋼盔日本兵恨之入骨,並且遠遠的看到鋼盔就以為是鬼子又進村的,故而嚇得慌忙往山上跑。而李雲龍估計就是考慮到這個原因,才不讓戰士戴日本人的頭盔,以免被老百姓誤認為是日本兵從而被嚇著。

然而抗日電視劇《亮劍》裡的八路軍獨立團卻不喜歡戴日本鋼盔。但歷史上並非如此,抗戰期間,我國的紅軍戰士在大大小小戰役中都收繳上不少日式鋼盔,據公開的統計數據顯示就高達15500隻日本鋼盔,另外還有一些國軍鋼盔,對於這批軍事裝備,紅軍是提倡配備使用的,畢竟我們的紅軍起步艱難,很多戰士連基本的裝備槍支都配不齊全,所以收繳並使用這些裝備,無疑能給紅軍提升不少戰鬥力。

甚至有老百姓表示,很多八路軍戰士都衣不遮體,基本有什麼穿什麼,從不挑剔。當時的紅軍、八路軍各方面補給都很少,稍微好點的裝備都是靠收繳敵人得來,因此能夠獲得一頂鋼盔,他們是很樂意佩戴的,畢竟在戰場上保命比保面子還重要。

當年八路軍人數眾多,收繳的鋼盔始終不夠分配,經朱德同志瞭解情況之後,就曾下達命令,讓其他戰士把鋼盔讓出來優先分配給衝一線戰鬥的突擊隊士兵,這樣才可以令最先衝鋒的同志們減低傷亡率。

其實八路軍指揮官,除了要求把鋼盔先配給一線突擊部隊之外,其他從日本人手中繳上來的機關槍、大炮、食物、保暖軍裝等都會優先運給前線突擊戰士們使用。由此可見,電視劇裡的李雲龍考慮的是日本鋼盔給老百姓留下的壞印象,以及壞影響。

而當年抗戰時期就不同,紅軍戰士冒著生命危險守護我們的國土,保護人民群眾不被日本侵略者傷害,但他們的條件是相當困難的,經常吃不飽穿不暖,這些都能熬,但是想要打勝仗就必須要提升裝備,所以每當紅軍打敗敵人後,收繳上來的戰場物資都會進行充分使用,而且從不會隨意丟掉。


貓眼觀史


亮劍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戰爭電視劇,在觀看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發現一些奇特的地方。因為獨立團是繳獲了很多日軍鋼盔的。為什麼沒有看到一個獨立團的士兵佩戴鋼盔呢?

說起來也是有一段故事。八路軍繳獲的日本鋼盔並不少。至少有15萬個。裝備一些部隊還是有可能的。

如果帶上鋼盔之後。再加上八路軍的服裝並不統一。很容易被誤認為日本人,尤其在遠處的時候。

林彪曾經穿著一身的日本軍大衣,戴著日軍的鋼盔。沒想到晉綏軍的士兵誤認為這是日本的騎兵。立刻給了他一槍。

這一槍打在他的脊椎之上。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是林彪一直去養病去了,整個抗戰中並沒有什麼表現。

所以說之後八路軍就就有了規定。堅決不要讓士兵佩戴日軍的鋼盔。

而且八路軍一直是和老百姓交接觸比較多的一支軍隊。如果八路軍戴的鋼盔的話,很容易讓老百姓覺得他們是日軍。

而且鋼盔最好的去處就是融化製成武器彈藥。

這樣的做法顯然在當時更加具有意義。


奇葩歷史大觀


八路軍386旅旅長曾經大罵孔捷:“我不管這個馬糞勺子下面頂得是什麼狗雜種,這都不是你打敗仗的理由”!獨立團在楊村戰鬥中以200人的傷亡,才留下來鬼子一頂鋼盔,可見當年的鬼子有多麼難打,李雲龍就算再能耐,他的部隊又去哪裡繳獲“大量”的鬼子鋼盔?



鋼盔在日語中被稱為“鐵帽”,抗日戰場上常見的日軍鋼盔是1930年列裝的,時為日本皇紀2590年,故稱“90式鋼盔”。早期被劃為兵器類,命名為“90式鐵兜”,1932年日本軍部又將其劃分到被服類,正式更名為“90式鐵帽”,是抗戰初中期侵華日軍的主要制式裝備。

“90式鋼盔”用鉻鉬鋼製作,盔殼厚僅1毫米,全重1公斤,並且分為大小兩個型號,主要是考慮士兵腦袋大小不同。它的防護性雖然一般,但尺寸比較適合於東方人的頭型,比如德式的M35鋼盔,中國士兵頂起來明顯偏大。日軍於1938年又升級了一款“98式鋼盔”,全重超過2公斤,防護性增強,但製造數量有限。



供應短缺的原因只有一個,日本嚴重缺乏鋼鐵資源,能用的材料儘量去多生產武器。換句話說,鋼盔對日本兵來說都是緊俏裝備,幾乎不給“皇協軍”等偽軍配發,八路軍艱苦戰鬥繳獲來的,難道不是寶貝?但凡數量足夠,恨不得人手一頂呢,那玩意兒防槍射一般,防彈片可是非常有效。

《亮劍》獨立團的戰士沒有成建制配發鋼盔,貌似是導演軍事常識不足,其實是歪打正著,反而真實地反映了八路軍的裝備水平。首先就是戰鬥繳獲的數量並不充裕,根本談不上“大量”一說,它跟繳獲日軍的武器是成正比的。



比如1939年2月的“香城固伏擊戰”,陳賡將軍親自指揮386旅主力和343旅688團數千人馬,不過殲滅鬼子一個加強中隊250人,打掃完戰場也就得到200多頂鋼盔,數千名八路軍戰士如何夠分?平均20個人都分不上一頂戰利品鋼盔。

這些部隊都是八路軍一等一的主力,類似於獨立團、新一團這樣的二等團隊還達不到這樣的戰鬥力。《亮劍》畢竟是文學作品,有一定的演繹成分,就算李雲龍身經百戰,他率領的獨立團也不會繳獲太多的鋼盔,這還不僅僅是戰鬥力的問題。



因為若想繳獲鋼盔等裝備,其首要條件是八路軍要獲得戰場打掃權,否則鬼子一般不會輕易拋棄任何裝備的。因此除了像香城固、神頭嶺這樣的伏擊殲滅戰之外,八路軍很難批量繳獲鬼子鋼盔,畢竟敵強我弱,戰場控制權大多在日軍手中,其增援速度也比較快。

當然,在八年的敵後戰場作戰中,八路軍肯定也繳獲了一定數量的鋼盔,但比例並不很大,而優先裝備的都是絕對主力部隊、突擊部隊和騎兵部隊,比如《中國騎兵》裡的八路軍騎兵團,就是一色日式鋼盔,再用灰藍色粗布覆蓋顯示,以免友軍之間發生誤判誤傷。



而獨立團並非上述三類隊伍任何之一,它只是八路軍普通的團隊,跟688、772團不能相提並論,能夠繳獲少量鋼盔也得上交,集中給所需要的部隊,絕大多數團隊是不可能全員配帶鋼盔的,這是歷史事實。

不過,八路軍正規部隊的機槍手、擲彈筒手等重點火力射手倒是普遍配發鋼盔,以應對日軍步兵在戰鬥中的精準射擊,就這一點說,《亮劍》有點瑕疵,獨立團裝備幾頂還是“可以有的”。直到1945年鬼子投降,八路軍才有條件大量繳獲日式鋼盔,我們會發現,解放軍頭頂鋼盔的數量可是不少。


度度狼gg


這主要是長期以來影視作品產生的副作用,很多人對八路軍、解放軍的形象只有解放帽,藍灰色/土黃色軍服,久而久之很多新的影視作品也就習慣了沿用這樣的形象,所以《亮劍》中也是如此,即使有繳獲的鋼盔,也並不會使用,而是繼續使用解放帽。可是歷史上的實際情況卻要複雜的多。

在抗戰時期,由於物資匱乏,八路軍、新四軍等很多時候都是沒有補充的,需要自行生產或者依靠作戰繳獲的,單兵裝備一般都是使用敵軍的,比如武器等,而像彈藥攜行具、腰帶等裝具,也是如此,畢竟製作這些東西需要皮革等材料,可是這些材料自然很難得到。而鋼盔也是如此,鋼盔畢竟相對於帽子具有一定的防護性,我軍自然會選擇裝備。

而像衣物等也是如此,比如林彪當時就是因為穿了一件繳獲的日軍大衣,結果被友軍誤傷。不少時候繳獲的日軍軍服,八路軍等也會拿來使用,為了避免誤傷會重新染色並去除日軍的標誌。

到了解放戰爭也是如此,當時的解放軍精銳部隊可不是簡單的解放帽加三八式步槍,而是戴著日式或者美式鋼盔,穿著皮質彈藥攜行具等裝具,拿著美國衝鋒槍等武器的。


戰壕


鋼盔是一種重要的防護工具,能夠極大減少頭部遇到的傷害

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實踐證明,鋼盔的確是一種能夠減少頭部要害的防護工具,而且隨著現代化戰爭的發展,鋼盔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幾乎成為必不可少的單兵裝備。

正常來說基本沒有鋼盔能夠擋住正面擊中的子彈,能夠打出幾百米遠的子彈的力量遠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但是這並不代表鋼盔就沒有作用,如果子彈沒有打到正中,由於鋼盔是一個弧面,那麼就有一定概率讓子彈滑飛。

另外,在戰場上對頭部傷害最大的往往並不是子彈,而且炮彈轟炸後飛濺的彈片和石頭等,鋼盔這個時候絕對是保護頭部的最好防具,這一點在鋼盔發明之處,法國人就已經發現。

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就是一貧如洗的國軍,也從德國購置了30多萬頂德式鋼盔用於裝備,後來老蔣通過美國的租借法案從美國也搞到了很多裝備,鋼盔一樣也少不了,所以,在我們看到的抗戰影視劇中,國軍大部分都帶著鋼盔的。

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鋼盔至少拯救了幾十萬士兵的生命。

八路軍繳獲的日軍裝備一定會投入使用

八路軍的抗戰是小米加步槍,沒有先進的火力,老蔣又不給補充,大多時候都需要繳獲日偽軍的裝備來進行抗戰。小米加步槍中的步槍,很大一部分就是繳獲日軍的三八大蓋,另外繳獲日寇的配槍和佩劍也是一件光榮的事情。

在《亮劍》中李雲龍向後勤部部長張萬和要手榴彈的時候,這個部長同意多給李雲龍十箱手榴彈,但是前提是要給他繳獲一把日本的軍刀,可見繳獲日寇的東西在我軍是一種值得炫耀的事情。

在平型關大捷後,林總繳獲了很多的武器和物資,林總得到一個日本軍官的軍大衣,穿起來很精神,結果有一天林總穿著這件軍大衣去遛馬,被部隊中的人誤認為是日軍,一槍撂倒,因此在抗戰中,林總很長一段時間都住在蘇聯養傷,說來也是繳獲日本軍需品惹的禍。

所以,八路軍繳獲的日軍鋼盔也一定會使用,只不過繳獲的鋼盔有限,並沒有形成士兵的標配,日本製造的90式鋼盔在整個二戰中都在使用,相對於德式鋼盔和美式鋼盔辨識度很高。

《亮劍》是一部影視劇,對一些歷史問題揭露的不夠深刻

《亮劍》是一部讓人看起來熱血沸騰的電視劇,其中對日本鬼子的刻畫也是入木三分,其中反日是主旋律,比如最後李雲龍負傷讓日本人做手術的時候,李雲龍知道後差點斃了這個醫生,這是一種根植於骨子裡的厭惡。

因此,獨立團絕對不容許帶日本人的鋼盔,也符合讀者和觀眾心理承重能力,我們堂堂中國怎麼能佩戴小日本鬼子的龜殼。

其實,我們不僅打仗的時候戴了小日本的鋼盔,就是抗戰後我們依然戴了很多年,只不過光面綠漆紅五星蒙上了迷彩而已,因為戰後我們繳獲的最多的鋼盔就是日式的,而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數量急劇膨脹,只能用繳獲來的鋼盔來保護解放軍的頭部了。當然,像李雲龍獨立團這樣的部隊,一定會認為戴鋼盔是膽小懦弱的表現,所以,也會拒絕佩戴,畢竟頭盔不是制式裝備。

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國才開始著手研製我軍的第一代鋼盔,但是也並沒有完全取代90式鋼盔,至今的一些二線部隊中甚至還在佩戴日式的90式鋼盔。


史論縱橫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戰士肯定是有戴頭盔的,特別是一線突擊作戰部隊。電視劇中為了整體效果,因而獨立團的士兵沒有戴頭盔。另外從劇情上來看,獨立團雖然繳獲了大量日軍鋼盔,但是以旅長的做事的風格,李雲龍肯定是“自願”上繳大部分頭盔。

雖然抗日根據地有一些兵工廠,但是能夠製造的武器有限,質量也不好,很難滿足廣大戰士的需求。這一點,《亮劍》中就多次體現了。比如獨立團的戰士在掩護李雲龍撤退的時候,彈藥不夠,只能和敵人拼刺刀。

八路軍的裝備很差,很多武器彈藥嚴重依賴戰鬥繳獲。因此,抗日戰士佩戴的頭盔很多都是源自繳獲日軍和偽軍。比如《抗日戰爭紀錄片》中就說過,我軍在與日軍的長期作戰中共繳獲頭盔15400頂。

當然,除了和日軍作戰,另外就是來自國民黨的軍隊。畢竟蔣介石有運輸大隊長的美譽。雖說早期的時候雙方精誠合作,但是中後期蔣介石便開始指揮下面的人搞摩擦。這一點,《亮劍》中仍然有體現。比如楚雲飛派軍隊進駐大孤鎮,為李雲龍設鴻門宴。


所以,八路軍的頭盔也是五花八門,比如英式M1917、德式M35、美式M1。

另外,這裡就不得不感謝當時援助抗日的愛國人士、愛國華僑以及國際友人。他們募集了很多資金,捐助了很多武器裝備。這其中便有頭盔。

當然,八路軍中雖然有頭盔,但是並沒有大規模的佩戴頭盔。原因有三個:

第一,八路軍頭盔數量相當有限,自然不能所有人都裝備頭盔。好鋼用到刀刃上。朱德總司令曾經就下過命令,一線的突擊部隊優先使用頭盔,畢竟這樣能夠有效減少傷亡。這個道理和李雲龍進攻山崎連隊把全團手榴彈集中起來是一樣的。當時,一線突擊部隊不單優先裝備頭盔,還包括輕機槍、擲彈筒、迫擊炮等等。當然,如果有意大利炮,估計也得優先給他們。

第二、八路軍是以游擊戰為主的。游擊戰講究敵後作戰,很多戰士都是和老百姓一起,這樣不容易被發現。國民黨多是正面作戰,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他們帶頭盔更普遍。八路軍佩戴頭盔的時候,甚至還出現過友軍誤傷。抗日戰爭中最有名的誤傷就是一個晉綏軍的小兵差點打死穿日軍大衣的林彪。

第三、八路軍防護意識相對來說,還是較差的。一些人認為使用頭盔這些護具是懦弱的表現。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李雲龍雖然出身農民,經歷了槍林彈雨,最終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指揮員,在《亮劍》中,他每次與日軍作戰都能佔到便宜,所以他繳獲了大量日軍物資,雖然劇中沒有具體說到繳獲了什麼,但這其中絕對包括鋼盔,但我們發現,劇中李雲龍率領的八路軍根本就沒戴過鋼盔,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歷史上,我軍如果繳獲日軍鋼盔,肯定是會收為己用的,畢竟八路軍長期缺槍少炮,而鋼盔是單兵防護道具,能夠擋住流彈、碎片的攻擊,可以減少傷亡,所以鋼盔對於八路軍來說完全就是奢侈品。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對八路軍的印象就是頭戴解放帽,身穿土灰色軍裝,久而久之,很多影視劇就習慣沿襲這個形象,如果人們在看抗戰片時,發現八路軍個個頭戴鋼盔,反而覺得不太真實。

八路軍在初期作戰中,繳獲的武器都是統一上交,然後再由上級重新分配,不過隨著我軍的不斷髮展壯大,基層作戰單位有了自己處理戰利品的權力,但是鋼盔不像別的武器裝備,如果直接使用日軍的鋼盔,不利於敵我識別,嚴重時可能造成誤傷。李雲龍的獨立團雖然也繳獲了日軍的90式鋼盔,但是數量有限,也根本不可能大規模列裝。

抗戰時期八路軍的兵工廠將繳獲的日軍鋼盔重新塗層,而且還對其進行了仿製,並配發給一些技術兵種,而普通的八路軍和民兵是不可能大量佩戴鋼盔的,第一條件不允許,第二在打游擊戰時鋼盔可能會成為累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