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關停科室、收入銳減,醫院經營該咋辦?


疫情下關停科室、收入銳減,醫院經營該咋辦?

醫院受這次疫情影響,收入銳減,少了部分現金流的醫院該怎麼挺過去?怎麼精打細算地過日子?醫院績效該如何變革?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較大地衝擊了醫院的正常業務秩序。疫情當前,小區及交通管制、一些醫院全部關停或部分關停門診,導致門診患者大量銳減,慢病住院患者及可擇期手術住院患者銳減。門診就診量和住院患者量大幅減少,導致醫院收入大幅下降,“三下降”導致醫院現金流收入銳減。

另外,疫情當下的醫院防護用品開支、消殺成本等防控成本大幅增加,員工疫情加班補貼成本等剛性運行成本加大,“兩上升”導致醫院現金流支出大幅增加。

收入的大幅下降與成本支出的上升,從而導致醫院收支結餘大幅下降,出現較大虧損,加速醫院經濟緊張。

疫情期間,雖“眾志成城、不計成本、共渡難關”,但不可否認,疫情的確對國民經濟及財政收入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疫情過後,各個行業都需要消化疫情的影響,醫院也一樣,疫情帶來的損失,政府財力不可能“包”,只能“補償”,醫院如何精打細算過日子?這就只能倒逼醫院精益運營管理。

(1)重做預算編制:疫情衝擊,屬於不可抗拒的外力,醫院需要重新進行預算編制,穩健預測收入,削減支出預算。

(2)政府財政支持:疫情過後,政府對醫院的財政投入會加大,醫院要把疫情對醫院經濟帶來的影響和衝擊,整理書面報告,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加大對醫院財政補助支持力度。

(3)醫保積極溝通:疫情期間,大量的醫保資金形成了階段性結餘,醫院要與醫保積極溝通,爭取醫保部門的理解與支持,提前預撥付醫保基金,緩解醫院的現金流壓力。

(4)加強運營管理:疫情的衝擊,會造成患者就醫方式的轉變,互聯網醫療的異軍突起,或將導致醫院門診患者的部分流失。此外,國家也會借力推進分級診療,強基層醫共體發展會更加迅速。為此,醫院要順應潮流變革,加快智慧醫院建設步伐,通過互聯網技術,提高醫院市場佔有率;建立內部運營助理制度,加強科室業務與運營管理的新機制。

(5)成本為王管控:疫情的衝擊,倒逼現代醫院精細化管理。成本為王時代來臨,加強成本管控,把成本核算功能前移,強化內部控制,堵塞跑冒滴漏,控制浪費,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6)功能定位調整:疫情的衝擊,加速醫改深化變革的推進力度,強基層“分級診療制度”成為重強音,醫院功能定位作用更加顯現,醫院要加快自己功能定位的重新梳理,精準分析符合功能定位的疾病譜,順應醫改的大趨勢。

(7)服務能力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是醫院的核心,醫院要加強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佔比,控制壓縮“藥佔比、材佔比和醫技檢查收入佔比”,提高醫院收入的技術和效益含金量,順應“以藥(材)補醫、以檢查補醫”退出歷史舞臺的大趨勢。

(8)信息建設加速:精打細算,數據是關鍵,面對醫院信息孤島、互聯不互通,信息化建設不能適應醫院管理需求的現狀,要加快智慧醫院信息化建設步伐,為精益管理提供支持保障。

績效如何變革?

疫情導致醫院的“三下降”和“兩上升”,在廣大醫務人員抗擊疫情“拼命”的關鍵時刻,醫院如何照顧好醫護情緒,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怎麼分錢?醫院如何進行績效變革?筆者結合醫院績效管理諮詢輔導經驗,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疫情專項績效設計:非常時期,醫院的常規績效核算出現難題,績效大幅下降成為現實,此時需要醫院臨時進行專項績效設計,拿出一筆預算。

(2)防控一線激勵為先:對防控一線的科室及個人,實行專項績效激勵,實行崗位績效補貼。

(3)同崗同酬同待遇。戰鬥在一線的廣大醫務人員,不分編內和編外,一視同仁,疫情專項績效同崗同酬同待遇。

(4)消減行後常規績效:疫情當前,提高疫情專項績效,消減行後輔助科室常規績效,向臨床傾斜,借力推動公立醫院改革。

(5)績效變革模式:打破與收入直接掛鉤的收支結餘績效模式,充分體現“崗位工作量、風險程度、技術難度、勞動強度、服務滿意度”,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

總之,廣大醫務人員在疫情大災面前,表現出了職業的使命感,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績效激勵是對他們價值的認可和尊重的體現,非常時期需要非常的激勵措施,因此,績效要更加合理,不能讓廣大醫務人員“流汗、流血”,還要“流淚”,要照顧好醫護情緒,撫慰他們與病毒賽跑“受傷”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