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居家學習,家長如何減輕焦慮


孩子居家學習,家長如何減輕焦慮

大人推遲上班,孩子延期開學。加上本已經度過一段難以管理的“荒蕪”寒假,在一些家庭,家長對孩子的忍耐幾乎已達限度,遙望開學之日尚渺茫未定,焦慮徒增幾許。

如何是好?

孩子居家學習,家長如何減輕焦慮


1. 以身作則

家庭成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職。孩子的本職是學習,家長的本職工作是啥來著?你本人別忘記了就好。如果說不去單位就不需考慮工作,這樣的工作理念恐怕很難把工作做到優秀。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都不去追求優秀了,你還想讓孩子追求優秀?

如果你每天都過得非常充實,每個鐘頭都安排了自己的事情,你還擔心孩子會無所事事荒廢青春?我覺得這種狀況很難發生。

退一步講,即使孩子真就偷一會兒懶了,你若在積極工作、刻苦學習中,也就看不見了不是?

焦慮情緒頓減。

孩子居家學習,家長如何減輕焦慮

2. 信任為先,鼓勵為主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你要堅信每個孩子都是天生喜歡學習的,雖然他正在學習的內容未必是你內心裡設定好的。

本次疫情發生初期,諸多家長戴口罩、戴手套的行為習慣,都是孩子教育指導的結果。孩子為什麼領先於家長了?因為他們更善於學習,最先從新聞、從科學視角瞭解到了此次病毒的作用、傳播機理。

孩子的“正規的”文化課程學習,是由學校的老師幫助規劃和指導的。目前早已不同於你上中學那會兒了,網絡通訊技術之發達,早已令各種溝通無障礙、無死角。

孩子居家學習,家長如何減輕焦慮

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

在網絡的另一端,孩子有很多位學科老師在跟他說話、給他指令,如果你再額外插一槓子,特別是不合時宜地亂插槓子,孩子不煩才怪。

有想法可先跟孩子的老師溝通,儘量憋住不去直接插手指導孩子的學校課程。

相反,看到孩子的任何積極行為、成績、進步,都要適時鼓勵。

家人相互鼓勵,是改善心情、走出焦慮的良方。

孩子居家學習,家長如何減輕焦慮

3. 擴大學習概念,親子共同學習

前已述及,孩子的學習不可只限於學校課程範圍。本次的疫情也迫使我們進行了不少社會性、時事性的學習。我們可以稍微再深入一點。

比如,病毒到底有多可怕?從傳播速度、感染難易看,的確可怕,所以我們不惜全民居家抗疫;但從病症強度、病死率數據看,似乎並不像2003非典那麼可怕,我們可多一點樂觀情緒。

另外,從報道看,有藥可治的曙光正在閃現,一種名為“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新藥已在國內進入臨床試驗,很快就可能出我們期望的結果。

還有,要相信政府應對的積極舉措,我們有2003全民防疫的經驗,有相對優越的集體行為制度,一定會戰勝疫情。這裡引用連嶽先生的一段論述:

“不要有被迫害妄想症。你老覺得政府要害自己,什麼事都撒謊,這不能證明你是一個好的批評家,只能證明自己是病人。這樣也讓自己寸步難行,你覺得什麼都是謊言,那你怎麼行動?放輕鬆,換你去掌管政府,你也希望儘快戰勝疫情的,放任疫情對你有什麼好處?沒有。”

再如,如何辯證地看待此次疫情對於我國、以及全球經濟今後一個時期的影響?我們自己也許看不清楚,但我們可以學習啊!看電視、看網絡,跟孩子交流。

一交流你會發現,孩子在很多方面的認識,是超出我們家長的想象的。

這些都是大概念下的學習內容,可能比學校的基礎課程還要重要。

4. 按協議行事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是家庭的私產,也不是家長的附庸。他獲得良好發展的前提,是需要尊重。

全家按協議行事,是尊重孩子的一種體現。特殊時期,大家需要同心協力共同面對,通過家庭會議討論制定一些協議一起遵守。

比如,全家共同遵守的起床時間、關燈睡覺時間,全家集體開展體育活動、娛樂活動的時間,任何人不得以自己事多推脫。

比如,孩子按學校作息時間自習期間,家長不許以送水果、遞毛巾諸多名義偷窺監視。

再比如,每天約定幾個時間段,全家保持安靜,各自在自己空間做自己的事,不互相打擾。

說了算、定了幹,不隨意更改,這本身就在培養孩子規則意識,也是一種大概念下的學習。

5. 守住底線

(1)生活規律與節奏。

昨天跟朋友聊天,他們全家因居家隔離,於是改了飲食規律。每天2頓飯:早上10:30第一頓,下午4:30第二頓。

這於我則很難實行,因我依然堅持早上6:20起床,讓我捱到10:30吃第一頓飯,不太可能。有學生的家庭,生活節奏恐怕也不宜大改。因為一旦開學,還得花很長時間適應回來。

於學生而言,睡覺的生物鐘更不宜輕易改變。

開學的日子也許很快就會到來的。

(2)日常鍛鍊。

可以是有防護的戶外輕運動,也可以是室內體操,家人間也可相互監督,開展一些約定規則下的比賽等。

(3)使用手機等移動互聯設備規則。

各地、各家情況不同,不做具體建議。

但是,由於孩子需要跟學校、跟老師、跟同學和朋友聯絡,全天由家長代管的措施肯定不可行。

關於家長對孩子的引導、教育、管理,常常聽到有家長無奈地抱怨:“孩子不聽我的。”

完全要求孩子聽你的,本身這個認識就有問題喲。你得跟他商量、討論。

如果合理的要求也不聽、不做,那是因為他從小被你慣壞了。

你可試著把自己的觀點、指導意見、具體要求陳述清楚,靜觀其變。事實往往是,別看你說時他一派漠然處之、似聽不聽的神態,最後還是大致按照你說的去做了。

這不還是聽你的了嘛!

還有一招,他不聽你的,那他聽老師的嗎?(或者其他親戚朋友、包括孩子自己的朋友)如果真聽,可請求外援幫忙。

如果他連老師、朋友話的也不聽了,這樣的孩子只好暫時隨他去吧。

也許,樹大會自直。只是走一段彎路。

近日,教育部發布規定,要求全國各大中小學延期開學。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對高中階段的學生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倒逼學生從高一開始就要進行科學、系統的升學規劃,這不僅關係到三年的高中學習,而且對今後的升學路徑和職業路徑都有影響。所以學生和家長在這段時間不妨靜下心來 ,研究一下學生高中的升學規劃,在保證學習成績的同時,多參加一些有價值的學科活動。

“中學生創新英語綜合測評”適合有英語專長的高中生,它緊貼多元錄取方式的高招政策,對高中生的英語水平、創新能力、綜合素養進行多維度的綜合評價,一方面為學生自身的生涯規劃發展提供全面參考,另一方面,也為國內外的高校選拔優秀人才提供科學依據,得到了廣大考生家長、學校老師以及高校的廣泛認同。並且,測評全面引入了北京師範大學的先進技術,並與《環球時報》社建立戰略合作,依託《環球時報》的國際影響力,致力於拓展每一個參評者的國際視野。與此同時,以中國首個英文類學生通訊社---“環球青少年通訊社”為綜合實踐平臺,參評者有機會參與到環球國際研學、走進聯合國等社會實踐活動中來,讓更多的中國青少年能夠站在更高的國際舞臺上自信成長,代表中國青少年與世界對話!

孩子居家學習,家長如何減輕焦慮

“2020中學生創新英語綜合測評”正評報名正式啟動,詳情請見創新英語官網2020中學生創新英語綜合測評參評通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