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病人活動軌跡!看白雲疾控人如何“破案”→

疫情就是命令,哪裡有疫情,

哪裡就有白雲疾控人無畏的身影。

疫情發生後,

白雲區疾控中心

迅速進入備戰狀態,快速響應,

在這場抗擊疫情戰鬥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一封請戰書,

無數紅手印,

詮釋戰“疫”決心。

追溯病人活動軌跡!看白雲疾控人如何“破案”→

24小時輪班值守 確保第一時間抵達現場

“某某醫院接收到一例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病例……”2月14日凌晨,區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科長葉雙嵐接到疫情電話。接報後,她立馬安排現場處置組成員兵分兩路,第一時間奔赴現場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指導流調人員及時撰寫調查報告,並及時上送患者標本到疾控檢測。

追溯病人活動軌跡!看白雲疾控人如何“破案”→

流行病學調查是傳染病防控的重要手段。疫情期間,區疾控中心流調現場處置小組24小時輪班,穿梭在醫院隔離病房、病人家中,近距離面對病人,對其就診信息、出行信息、接觸人員等進行逐一問詢調查。“每次調查時長至少一小時以上,我們要儘可能地找到精準信息,不能放過任何可疑的環節。信息採集回來後,要對信息進行分析,從中選取有價值的信息,並對信息進行甄別,辨別真假,辨別是否對流行病學調查有用。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與蔓延的疫情賽跑。”區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科副科長、現場處置組組長程曉寧表示,每支機動隊一般都是由3名隊員組成,每個隊伍中有流調人員、消毒人員和採樣人員,還包括後勤保障的司機。每個隊在接到命令以後按照不同分工來完成不同的任務。

疫情爆發以來,全體流調隊員一直處於高負荷狀態。作為一線流調人員,李釗宏表示,穿著隔離服做流調,直接面對病人,詳細瞭解病人情況,一次調查往往就是幾個小時。“之前我區某街道某棟樓中兩家人相繼確診,但一直找不到彼此之間的關係。”李釗宏回憶,為了找出病人的活動軌跡,不遺漏一名密切接觸者,現場處置組的成員反覆查閱小區提供的監控,“一幀一幀地看,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分析,50G的視頻硬是看了一個星期,最終找到傳染的途徑。”疫情發生以來,李釗宏每天工作都超過10小時,工作到凌晨已是常態。

追溯病人活動軌跡!看白雲疾控人如何“破案”→

追溯病人活動軌跡!看白雲疾控人如何“破案”→

流調隊員們在進行監控排查及現場調查。

目前,區疾控中心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做好應急備勤,確保第一時間奔赴現場。

追溯病人活動軌跡!看白雲疾控人如何“破案”→

追溯病人活動軌跡!看白雲疾控人如何“破案”→

目前,區疾控中心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做好應急備勤,確保第一時間奔赴現場。

創新三人小組模式 打造最強疫情“偵察兵”

“從一個確診者找到一群接觸者和密切接觸者,圈定好一個範圍後就進入集中隔離觀察階段,這就像一個鏈條一樣,而一線流調人員就像個‘偵察兵’,將所有的線索串聯起來,一個連著一個,形成一個很大的監控範圍裡。”程曉寧表示,為控制疫情蔓延,區疾控中心現場處置組要追溯每一例確診病例的傳播路徑,通過現場流調查獲知的線索,一步一步回顧分析,一個個時間節點、一個個行動軌跡的圈定、劃定密切接觸者排查範圍。

隨著疫情的發展變化,區疾控中心現場處置組的工作量越來越大,挖掘線索難度越來越高。為此,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區疾控中心聯合公安、屬地鎮街組成了八支“三人流調小組”,藉助公安的大數據以及屬地鎮街優勢,提高流調工作質量,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的蔓延。

事實上,早期開展流調工作中,較大程度依賴對患者的詢問,患者的不配合和刻意隱瞞可能會導致對其活動軌跡等關鍵信息的掌握出現偏差、遺漏。“一般來說,要想獲得病例的航班、車次等行程信息,需由疾控中心向各部門發函請求協查,需要花費3-4天時間。”楊勤華認為,在如此嚴峻的防控形勢下,不利於迅速查明感染源和鎖定密切接觸者。

創新“三人小組”聯動機制建立後,流調工作順利而快速推進。“傳統一問一答的流調模式,只能建立在雙方十分信任且患者記憶力超強的基礎上,而新冠肺炎潛伏期長達14天,即便患者配合也難以提供如此長時間的確切軌跡,這直接影響到整個流調質量。”楊勤華解釋,現如今,參與流調的公安民警可以充分利用辦案經驗和職業形象,對相關人員進行強有力的震懾,避免被詢問對象提供虛假信息導致調查工作陷入僵局。同時,鎮街人員充分了解當地居民的基本情況,能高效推進相關工作。

三人小組形成後,流調工作取得了較大突破。“之前我區同德街和棠景街分別出現兩個獨立的案例,一直沒有辦法找到聯繫,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程曉寧表示,但在近期“三人小組”運作後,通過詢問和公安大數據分析,快速將兩個獨立的病例建立起聯繫,第一時間便確定了30多個密接者的姓名、家庭住址和聯繫方式,隨後將密接者轉運至集中隔離觀察點,為阻止疫情蔓延贏得寶貴的時間。

目前,“疾控+公安+鎮街”三位一體流調模式是白雲區根據疫情特徵形勢做出的創新舉措,有效提高流行病學調查效率和質量,各部門突破系統壁壘強強聯手形成了1+1+1大於3的整體合力,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貢獻力量。

運行首個區級實驗室 最快5小時出檢測結果

早一分鐘確診,就能讓疑似病人快一步接受治療,就能盡最大可能減少疫情的進一步傳播。2月15日,區疾控中心作為全市首個開展實驗室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的區級疾控機構,截至2月20日,已完成487份新冠肺炎咽拭子採樣樣品的檢測。

追溯病人活動軌跡!看白雲疾控人如何“破案”→

“此前,廣州市所有新冠肺炎咽拭子採樣樣品,都統一送到市疾控中心和兩家第三方機構進行核酸檢測,由於數量眾多、檢驗設備及條件有限,樣品檢驗結果需要一天左右的時間才能得到反饋。”楊勤華表示,為做到早診斷、早治療,緩解應急檢測壓力,中心檢驗科多次主動“請戰”,向單位申請開展新冠肺炎的核酸檢測,“近三年來,區政府投入近千萬元為我們更新設備,春節前,實驗室已經做好各項準備”。

“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技術人員有15人,分三班倒實行24小時檢測,每班由2名收樣人員、3名檢測人員組成。”區疾控中心檢驗科科長徐建華介紹,醫療機構對疑似病例採集咽拭子樣本後,根據相關要求妥善包裝,由專人專車直接上送區疾控中心實驗室進行交接。接收樣本後,技術人員需要對樣本滅活,核酸提取、擴增等,然後對結果進行分析,最終得出報告。

追溯病人活動軌跡!看白雲疾控人如何“破案”→

檢驗試劑製備

追溯病人活動軌跡!看白雲疾控人如何“破案”→

核酸提取

追溯病人活動軌跡!看白雲疾控人如何“破案”→

核酸檢測及結果報告

據介紹,實驗室現階段主要承接白雲區屬醫療機構對留觀人員採集咽拭子樣品的檢測任務,每份檢測約需5個小時就有結果。根據現階段實驗設備的檢測能力,區疾控中心實驗室核酸檢測每批最大量為96份,完成全部檢驗流程需耗時約7小時,按每天24小時運作共檢測3批樣本,每天能完成的最大檢測樣本總量可達到270份。

“一旦核酸檢測呈陽性,意味著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確診,流行病學調查等相關工作必須馬上跟上,還原確診患者此前的生活軌跡,確定可能的傳染源、傳播渠道,及時發現並管理密切接觸者。”楊勤華介紹,區疾控中心全員投入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工作,從領導到流調、消殺、收樣、檢測等一線業務人員,每晚有十幾人睡在辦公室,保證24小時開展工作。

楊勤華對區級疾控中心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表示強大的信心,他表示,通過發揮區級實驗室優勢,緩解了疫情防控中應急檢測能力的壓力,大大縮短了病例的早診斷及大量病例排除的時間,為早治療、早防控贏得寶貴時間,有助於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堅決打贏

疫情防控阻擊戰

追溯病人活動軌跡!看白雲疾控人如何“破案”→

文 | 江興夏

通訊員 | 蔡景浩 莫雅琅

圖 | 楊凱 白雲疾控

編審 | 羅盛光 溫穗章

審核 | 劉海裕

白雲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