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企業的品牌力就是免疫力,數字化能力就是競爭力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企業經營者們正經歷著特殊的開年,企業界的憂慮指數在提升,企業主們能否順利過關?數字化+品牌力的借勢轉型,真的能幫助企業轉危為機嗎?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做客第一財經「企業生存抗疫指南」雲上會直播時,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江南春:企業的品牌力就是免疫力,數字化能力就是競爭力

主持人黃偉:SARS接下來17年之後,我們現在又遇到了一場大的災難,又遇到了一場大的疫情。那麼對於您來講,您覺得03年的非典跟現在的這一場的肺炎疫情,在您看來有一些什麼樣的差別?

江南春:我覺得差別挺大的,因為分眾經過17年發展之後,已經是一個800億市值的、全球第三大的戶外媒體集團,雖然可能也受到很大的影響,但是不會有這種生死存亡的感覺。而且疫情期間,我們還是有一定的廣告量,因為我們是互聯網分發的,持續有廣告收入的。

所以我覺得跟當年SARS相比,企業實力已經不同了。唯一感覺相同的是,分眾人還是很拼的。一方面在拼防疫拼公益宣傳等等,一方面在拼復工拼業務,剎那之間讓我們找回了很多非典期間剛創業時的激情和鬥志。

突然之間一場疫情,讓大家更團結了,更投入了,一個組織突然變成了一顆心,向著一個目標進發了。

江南春:企業的品牌力就是免疫力,數字化能力就是競爭力

主持人黃偉:現在我們看到很多的中小企業,都是缺人,因為很多的企業都沒有辦法復工。缺資金,然後也可能缺客戶,緊接著在疫情之下,可能一切的組織架構突然之間,企業運轉就都不靈了。你們在這一次疫情面前是如何能夠做到目前為止依然能夠運轉自如?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

江南春:當然從業務層面大家都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因為整個需求層面變弱了。但我覺得從組織層面角度來說,我們反而看到了各個部門系統非常穩定的,非常有序的在展開。比如說可能有50%小區封閉了,但是我們現在可以互聯網推送,所以我們馬上開啟了互聯網機制。

比如這個時候不能去辦公室上班,那麼我們完全在家裡就可以對所有機器進行互聯網推送,並且這些機器去年都上了物聯網系統,每臺機器的運作情況都在後臺看得很清楚,整個技術部幾百名同事完全在家裡就可以操作。這也是我們在去年做的數字化變革,在平時準備多了,戰時就會有很多可調節的方法,所以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要修屋頂。

主持人黃偉:未來一定有很多的企業能夠突破這一次的疫情,最終能夠活下去,而且能夠活得更好。就猶如17年前的分眾,可能會重新續寫這樣的故事。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要請教一下江南春先生,在您看來的話,未來我們整個的商業的生態格局,透過這次疫情可能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和變革?

江南春:疫情對大多數企業其實都帶來非常大的衝擊,所以有大量的企業可能就面臨著當年像我們一樣的生死存亡的問題。我感覺企業會加速分化,優秀的企業其實在幹嘛呢?都在憋著勁,要搶反彈,擴大份額。

其實大家迴歸到一個常識當中,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品市場,消費規模不會因為短暫的一個月兩個月的疫情發生改變,市場規模它就在那裡。關鍵是在你這行業當中,是不是跑贏了大盤?還是被淘汰出局了?很多時候是勝者為王,你的市場份額到底是擴張了還是下降了?我覺得疫情終將會過去的。

疫情對每個企業的影響肯定是不同的,競爭格局會發生很大的改變,戰略節奏也會發生變化。如果每天想打價格戰,在中低端市場血拼的企業利潤只會加速下滑,生意會越來越難。

但是你如果去鎖定中國4億中等以上收入階層,用很好的品質,創新的理念去開創差異化價值,反而可以把握住這個時間窗口,引爆了品牌,在細分市場有獨特優勢的企業依舊會大有前途。所以我覺得未來的品牌集中度會大幅的上升。

江南春:企業的品牌力就是免疫力,數字化能力就是競爭力

主持人黃偉:請問江南春江總作為一家線下企業,本季度營業受到很大沖擊,現金流吃緊,那麼等疫情平復後是應該再做廣告引流,還是應該收縮等待人們慢慢恢復信心呢?

江南春:我覺得對於頭部企業來說,是一個加大投入、擴大份額的重大機會,清掃戰場的重大機會。如果你是行業內的老二企業,就要思考如何彎道超車。如果你是在數一數二以後的很多企業,並且還處於沒有什麼差異化價值的時候,我認為應該是控制住投入。

主持人黃偉:請問服裝定製行業該如何快速獲客?一定是指疫情之後。

江南春:我覺得服裝定製行業要看你是ToC的還是ToB的。ToB的,我覺得會比較難。因為企業受到創傷影響之後,可能短期內不會大批量團購衣服等。ToC的企業,我認為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用戶會承接兩個後果。第一種是大眾用戶,相對普通的用戶,他的收入各方面一定會受到影響。

但如果是中產階級以上的用戶,我認為經過疫情之後,他的消費也將出現反彈。春節沒有去逛Shopping mall商廈,需要春裝換新,如果你能上門定製的話,我認為還是有很多的機會。

從獲客角度來說,我認為有兩種獲客方式,一種是你精準地面對一個區域的人群去獲客,比如說你是做高端服裝定製的,你要針對高端小區去獲客。普通服裝定製的,要針對普通小區獲客。同時線上如何分析用戶進行精準獲客,就是說線上精準獲客、線下LBS尋找符合你定位的那些社區和辦公樓。

主持人黃偉:當疫情之後,對於這些廣大的中小企業來講,他們如何能夠更好的更快的行動起來?如何能夠轉型?如何能夠讓自己活下來之後,不僅是活下來,能夠活得更好。那麼剛才也說了,資源有限,錢有限的情況下,他們該怎麼做?

江南春:疫情讓大家能夠停下來思考一下,什麼是長期生意發展的核心?我們有時候考慮的都是短期東西太多,因為你只有知道什麼是長期的,知道你的目標是什麼,你才知道什麼該有,什麼該放棄,你可以做出選擇和判斷。

主持人黃偉:如果我是一箇中小企業主的話,我每天就忙於各種應付,我每天忙於我們的現金流,我希望說我的企業能夠活過下一個1號。所以我怎麼會有更多的時間或者更多的精力,會有更多的想法來思考未來?會不會產生這樣的一個悖論?

江南春:有時候是的,因為你進入到繁瑣的業務當中,沒有去思考長期發展的時候,是會使你不斷地陷入到悖論當中,而你越不思考,你所有花的努力都不會產生價值。這是我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這次疫情它如果有一點價值的話,就是讓大家被迫停下來,停下來思考,什麼是你生意長期發展的核心?

為什麼在今天這個生意當中你陷入困局?未來的機會很明顯的,一個是產品創新,第二個是品牌打造。在一個同質化的時代,沒有產品創新就沒有差異化價值,企業就不得不打價格戰、促銷戰、流量戰,最後就會把自己消耗掉。不斷地花時間去打價格戰、促銷戰,流量戰,不如回到產品端,想想怎麼創新。這種創新不一定是科技的巨大的革命性的創新,而是在用戶體驗層面,很多用戶的細節層面,用戶的很多痛點方面,不見得是要非常巨大的投入,而是你對用戶細節的觀察。

江南春:企業的品牌力就是免疫力,數字化能力就是競爭力

主持人黃偉:江南春先生,那麼其實他們是來自於不同的行業,那麼大家的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說疫情結束之後,各行各業迅速回暖的機會大不大?我先來說說我的看法,我覺得各行各業,你別說回暖,我覺得是立時三刻的爆發性的報復式的消費,到時候你是應接不暇的,而不是回暖,我不知道我的觀點。江南春先生同意嗎?

江南春:我非常同意。我覺得可能不同的行業會經歷兩個週期:我認為3月份是第1個週期,現在的疫情其實已經進入被控制的狀態了。就像財經雜誌的分析,2月24號基本全國非湖北地區已經接近為0了,武漢以外地區可能到了3月初也接近為0了。所以我覺得這個疫情其實已經明朗了。就像寫字樓,今天我來上班只有20%的人,我認為下週一人數就會超出50%-60%,到了再下一週,3月2號,這個人數就可能到70%-80%,再後面一週,我認為就恢復正常了。

大家都出來上班之後,整個市場就開始回暖,但是對於shopping mall、實體餐飲店,我認為基本上應該在3月底形成回暖,最晚到了4月份一定會像黃偉說的一樣,不是反彈,而是爆滿,報復式的爆滿。所以我感覺3月份可能就會回暖,4月份就要爆滿。

江南春:企業的品牌力就是免疫力,數字化能力就是競爭力

主持人黃偉:有一個朋友的問題很有意思,他說疫情過後新的經濟機會在哪裡?江先生快問快答一下。

江南春:經濟機會當然最早最明顯的是在線的機會,就像在線買菜、在線醫療、在線閱讀、在線遊戲、在線教育等等,這些機會大家都看到了很明顯。第二個機會是健康化的機會,營養保健品,凡是搭上“免疫力”三個字的都會爆紅。包括牛奶,它也帶有免疫球蛋白。另外一個機會就是壓抑反彈性的,2月份沒有做的事情,春節應該做的事情,都會在五一這樣一個長假中形成爆發式發展。

江南春:企業的品牌力就是免疫力,數字化能力就是競爭力

支持人黃偉:那就是旅遊、酒店出行吧。一個網友提的問題,他說線下的市場之前是因為互聯網加的時代到來了,幾乎所有的客流都已經用完了。所以這次疫情之後會不會更好一些?其實就是當你所有的數字化時代,物聯網的客流用到一個頂峰之後,接下來會不會出現一個下滑的問題?

尤其是這一次疫情過程當中,我們知道很多的企業都是通過數字化的方式來進行自救。比如說我們知道一些企業,他的創始人、董事長都親自上去做直播賣貨,這個效果還都不錯。所以江南春先生您如何來看待未來的整個的企業的數字化的方向的發展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趨勢?

江南春:我認為流量紅利已經結束了,消費者一天用在手機上處理工作也好,娛樂也好,購物也好的時間其實已經到達頂峰了。疫情期間是一個非常規時間,出現了特殊的狀況,但是一旦上班了之後,就回到原地了。

從整個時間角度來說,線上的紅利開發也差不多了,流量窪地也基本沒有了,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從線下的時間角度來說,大幅增長機會也不大,雙方都進入到了下半場,因為一個人的24小時已經被分割完畢了,更重要的問題是在數字化過程中怎麼提高效率的問題,整個流量再增加的機會已經不大了。

那麼如何去增加效率?每個企業要通過數字化的手段來提升自己原有的優勢,這並不是說線下的公司要變成一個互聯網公司,我認為每個公司的基因都是不一樣的,線下的公司有線下的優勢,純線上的公司有純線上的優勢。所以

我認為數字化不是針對互聯網公司來講,而是線下企業一定會走向數字化,而數字化應該加固線下企業的原有優勢。

分眾是一個線下媒體,不是互聯網媒體,但在數字化過程中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2018年阿里巴巴150億投資分眾之後,我們就開始思考未來的數字化變革,如何去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使得我們實現雲端可分發,數據可迴流,效果可評估,投放可精準,經過兩年的探索分眾已經成為全球最領先的數字化線下媒體公司。

這次疫情期間,即使社區封閉,我們雲端在線推送廣告一樣正常進行。去年我們的絕大多數屏幕都物聯網化了,可以遠程監控屏幕的播放狀態。另外在播放的過程當中,很多客戶需要對不同的樓進行不同的投放,所以我們對每個樓的大數據進行了分析。

比如說高端的產品,怎麼投放在10萬塊以上樓盤?中檔的怎麼投放在7萬-10萬的樓盤?如果常規的產品怎麼投放在4萬-7萬的樓盤當中?比如西貝做外賣,它是值得信賴的外賣,但是隻能送三公里,這個時候我們只在門店三公里範圍去投放。除了商圈的定位,樓價的定位,還有哪些小區對什麼有興趣?

是對醫療有興趣,還是購車,還是理財,還是對旅遊有興趣?所以分眾現在是千樓千面的分發。我們跟阿里巴巴的後臺數據是打通的,所以在分眾的每一次投放已經不僅是一次廣告投放,而是數字資產的一次累積。這種技術性變革就是線下媒體原來沒有的東西。

江南春:企業的品牌力就是免疫力,數字化能力就是競爭力

我們在天貓的後臺可以看得出,誰可能看到過分眾廣告?曝光了多少人群?這些人有多少變成了興趣人群?通過在天貓上加購、關注、收藏,在雙11、618當中有多少轉化成了購買人群?這以前在線下媒體也不可想象,所以我覺得這就是模式升級。但我們還是一個線下媒體,並沒有變成互聯網媒體。互聯網媒體有它的優勢,因為互聯網上有很多種選擇,信息量非常的大,資訊爆炸。

但是在線下,不論你在手機上是玩快手還是抖音,玩微博還是微信,你總要路過電梯的。所以一定要把自己原有的優勢、線下的優勢跟數字化的能力結合起來,數字化不是要你變成一個互聯網公司,而是一種企業必備的能力。

主持人黃偉:現在很多的中小企業,現在是各種有限,能力有限、資金有限、這個想法有限,在這樣的有限的狀態下,他們還是希望能夠來觸碰我們的數字化,很多甚至於是起步階段,那麼所以您能不能再給我們倒個帶? 請江先生給我們倒個帶,然後如何能夠幫助他們扶上馬送一程,有些什麼樣的辦法?

江南春:我覺得其實這些基礎設施其實已經搭建好了,比如天貓這類數字化電商平臺,如果你要社交裂變,還有有贊這樣的SaaS工具,很多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其實在今天中國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企業,這些工具都不需要你重新研發的,中小企業完全可以藉由現有的數字設施去進行。

比如通過小程序,你可以得到很多裂變的方法等等,有太多提供服務的公司,而且不需要太高的價格,他就可以做成自動生成一個企業所需,包括你的社交分銷。

我認為其實主要還是我們中小企業對數字化本身設施的技術的理解和知識不夠。我覺得如果你有這方面的相關知識,現在社會根本不需要你建立研發團隊去做這個事情,完全可以搬上來就用的。它們已經做的已經非常的人性化和簡單化。所以我感覺,關鍵你理解它們怎麼使用的能力?我覺得如果你只要開始用,很快就能上手的。

主持人黃偉:綜合體購物中心如何來應對疫情?的確現在的購物中心的狀況比較的慘淡,營業員都比客人要多,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多地方都有要求,你不得關店,購物中心必須要開門,所以在這個狀態下你有什麼樣的建議嗎?

江南春:我覺得購物中心大概4月份就回暖了,大概還有最後的一個月時間。我認為在一個月時間當中,我認為需要克服的是一種心理障礙。我認為是消費者是有一些心理障礙的進入到購物中心,但是購物中心要更積極的去做行動,在周邊尤其是購物中心中的餐飲,主動拉來願意嘗新鮮的人,總有一批人會先出來吃飯,出來吃飯之後,他會帶動更多的人出來吃飯。總有一些人群會被知名的品牌喚醒,大家都覺得好久沒去吃西貝了,好久沒去吃外婆家了,好久沒吃海底撈了,這些主流品牌一定會吸引大家開始進行嘗試,所以我認為3月份會逐步回暖。

然後到了4月份,大家心理的障礙可能就已經過去了,只要看見一些數據回暖,比如說上海十幾天歸零了,我認為大家馬上感覺就會回來的,不要擔心大家好像這次受傷太深之後,內心會有巨大的陰影。我覺得大家經歷過SARS,這次的經歷將再次證明,在中國無論什麼事情都是能夠靠中國人民的意志和中國政府的能力去解決的。

主持人黃偉:我們知道疫情的終將會過去,就好比冬天終將會過去,春天一定會來。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一定能夠活過去,那過了疫情之後,我相信所有的企業主都想要好好的表現一下,把疫情當中的損失都能夠給彌補回來,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品牌力又開始成為一個繞不過的這個話題了。所以在江總您看來,疫情過後我們所有的企業都想要好好表現一下,那麼他們未來的品牌力如何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江南春:我覺得很重要的問題是,每個企業要通過這次疫情想一想,你到底提供了消費者什麼差異化價值?你的差異化價值,有沒有時間窗口?當你開創了一個新的差異化價值,一定抓住這個時間窗口,進行品牌的差異化進行引爆。你的創新一定要變成創新感,不能被消費者感知和認知的創新是沒有用的,好多客戶都跟我說我產品很好,很創新,為什麼就沒人買我?

因為當你的產品的創新優勢不能轉化成消費者心智的認知優勢,你是發揮不出優勢來的,因為所有的選擇權在消費者手中。所以一旦你把產品優勢打進消費者心智當中,你才能煥發出巨大的動力。所以我認為從價格戰到價值戰,從流量戰到心智戰,我們要理解真正的今天的商業戰爭,它實際上是消費者選擇權戰爭。要有認知才有選擇,如果不建立出在消費者心智中的認知優勢,那麼所有東西都是不會發生的。因為認知大於事實。

主持人黃偉:在節目最後的部分,我們還想請江總來給我們做一個小小的總結。

江南春:我送給大家觀眾朋友們、很多中小企業一句話,我們首先一定要有信心,一定要挺住,但我覺得這場疫情給大家應該留下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品牌力就是免疫力,數字化能力就是未來的主要的競爭力。而且我覺得我們要認清楚這場商業戰爭的實質,這個商業戰爭的實質不僅僅是流量的戰爭,是關於人心的戰爭。人心比流量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