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債發行持續火爆 業內提醒:勿盲目迷信“防疫”標籤

疫情防控債發行持續火爆 業內提醒:勿盲目迷信“防疫”標籤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朱丹丹 單美琪 北京報道

作為當下債市最火熱的產品,年初以來,疫情防控債發行不斷提速。

今年2月以來,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監管部門均發文支持,通過金融支持方式加大對疫情防控地區的支持力度,推出“疫情防控”債券,保障受疫情影響的地區、行業和相關企業的融資需求,目前累計發行規模已超百億元。

對此,多名受訪者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隨著企業相繼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債券的發行有望進一步提速。另外,雖然從信用風險看,疫情防控債的債券主體和信用評級總體較高,信用風險低,但投資者不應當把疫情防控債視為信用風險免疫債,仍需警惕信用風險。”

政策受益面有望擴大

1月31日,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管局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指出對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較重地區金融機構和企業發行的金融債券、資產支持證券、公司信用類債券建立註冊發行“綠色通道”。

對此,國家發改委、交易商協會、上交所、深交所發佈多項涉及債券市場疫情防控的文件,並正式確定“疫情防控債”這一特殊享受“綠色通道”的債券類型。如今,疫情防控債券累計發行規模超百億,且機構投資者也踴躍認購,疫情防控債發行不斷提速。

一位註冊地為上海的債券承銷商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防控債與普通品種的債券本質上沒有太大差異,主要是涉及與疫情防控有關的行業及區域。從信用風險上來看,由於疫情防控債的債券主體中國企佔比較多,所以信用評級總體偏高,信用風險相對低一些。”

根據wind統計,截至2月20日,共有43只企業疫情防控債發行,累計規模超260億元。從發行主體的類型來看,疫情防控相關領域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重領域企業佔比較多,大部分為生物醫藥領域和交運行業的企業。

記者注意到,wind數據顯示,疫情防控債發行主要集中在地方國企、民企和央企,這三大類企業發行的債券數量分別是12只、10只和9只,合計31只,佔總數量的96.9%。還有1只債券由外資企業發行。募資上,地方國企融資81.9億元位居首位,民企和央企分別融資63億和58億元。

總體來看,疫情防控債平均成本較低,主要以超短融為主,多數發行期限不長,但其年化利率都很低。相對於企業前期發行的企業債、公司債、短融等債券票面利率有明顯的下降。

其中0.5年期以下債券平均年化利率為2.88%,而0.5——0.75年期平均利率為3.05%,其餘少數3年期的債券成本也不高,平均年利率也只有3.31%。

“對於這類(疫情防控)債券來說,未來隨著復工緩慢對產業鏈的衝擊逐漸顯現,企業或將更積極的參與到疫情防控債的發行中來。”一位資深行業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不過目前發行主體仍以高評級的國企為主,發行規模和政策覆蓋面較為有限,未來政策受益面有望進一步擴大。”

勿盲目迷信“防疫”標籤

一方面,疫情防控企業通過“綠色通道”發行債券,審批速度較普通債券快很多,機構投資者認購也較為踴躍;而另一方面,疫情防控債有助於改善相關主體的融資環境,降低融資成本,緩解短期債務壓力,未來募集資金用於借新還舊的比例有可能進一步提高。

記者注意到,從債券情況看,發行主體評級多介於AA到AAA,債券評級位於AA+與AAA之間,票面利率區間為1.61%-5.98%,發行期限少則30天的超短融,多則10年期的票據。其中,發行量最大的是國開行發行的135億元的1年期政策銀行債,所籌資金將主要用於國家開發銀行向疫情防控提供的應急融資。

除企業發行疫情防控債之外,作為債券承銷商的券商也加入疫情防控債的發行行列中。同時,多家銀行也陸續落實企業發行“疫情防控”債券的承銷工作。

“從目前疫情防控債發行來看,主要基於公益事業或具有一定的政策導向,所以導致有些專項債票面利率不高,一般這類債券都是為銀行等機構投資者專門設計的。”一位銀行從業人員告訴記者。

而對於疫情防控債發行以來持續火熱的原因,上述受訪者皆認為,一方面是為了響應政策。而另一方面,相對於向銀行借款來說,企業通過發債融資更容易一些,所以也有“借新還舊”的因素。

記者發現,從公佈具體募集資金用途的債券看,分別用於償還發行人將到期債務和補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民生保障相關流動資金,以及補充因抗擊疫情帶來的營運資金需求等。

“隨著企業相繼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債券的發行或將進一步提速。但金融機構在做好抗疫情支持服務的同時,也應當對信用風險做好識別和定價,投資者更應該時刻警惕信用風險,切勿盲目迷信‘防疫’標籤。”上述行業分析人士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