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有權利要求家長必須批改作業嗎?

平民馬樂天


如果有這種現象,那是老師的嚴重失職,家長不能接受,本應是老師分內的工作,為什麼強加給家長給學生批改作業?試問老師,你是幹什麼的呀?從這個問題道引出了另一個問題,不知是從什麼時候,學生的學習的知識量大增,老師所寫的教案,規定的課時,與學生學習的知識量不對等,嚴重超出課時計劃所規定的內容,這說明了什麼?而不是在課堂上講了些內容,沒有任何的教學手段所加入,說白了,就是大量的知識預習,為什麼要這樣做?想過沒有,這樣做的後果會帶來什麼?利是啥?弊是啥?無形中給學生完成了最大的心理壓力,使小小年紀的他她們身心受到了嚴重的摧殘!這還不算,更為嚴重的是,給學生完成了過早對學習的不感興趣,沒有興趣,不是嗎?每個老師摸著自己的良心,說說實話!大量的預習,你再在課堂上,敷衍了事的講解,學生感興趣嗎?久而久之,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興趣完全被扼殺在搖籃裡了,還談什麼更高年級的學習?哪有學習的興趣了,老師這麼做,無非是減輕自己的授課負擔,能更簡潔的使他她們學會知識,再想想,預習當中就會了,再講不多此一舉嗎?但是,你的做法正好導致,學生對學習的厭煩性和逆反心理,不是嗎?噹噹學生升到初中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學習興趣可言了,難怪初中的學生,在課堂上,都呼呼的睡覺,這就問題的癥結,提醒有關主管部門注意,必須立馬整治,不可掉以輕心,使教育教學真正的回到,正確教學軌道上來!!!


YHbaijiazhengming


“要求家長批改作業”這個權利是沒有的,“要求家長必須批改作業”就更不可能了。老師有責任批改好學生的作業,但同樣的,家長也有責任瞭解孩子每天的學習情況。雙方都要互相配合,互相理解,才能共同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一、老師不僅僅只做一項任務

上課是老師的天職,檢查作業也是老師其中一項主要任務,除了這些,老師還要改卷子,寫課後反思,交各類表格,寫各項計劃,開各種大小會議(備課組會議、班主任會議、級組會議、全校教師會議、工作總結會議······)還要應對班裡各種學生、家長的矛盾糾紛。下課要防止學生出事故,課餘時間要抓緊培優補差。不少學校還有晚託,下班時間晚上七八點,下班了還要經常加班。很多都是家長看不到的工作,誤以為老師只是上幾節課,檢查幾本作業那麼簡單,似乎全班五六十個學生的作業本、試卷、聽寫、測試都只需要短短一兩節課就可以查完。老師也不想查這麼多,讓學生寫那麼多,累學生累家長累自己,但事實就是有這麼多東西,不是老師能操控的。要是每項作業都要求老師一本一本全批全改,大概就不用上課了吧。

二、批改作業有多種方式

不一定要各類作業都全批全改,改完即使掌握了全班最詳細的數據,也沒時間及時評講糾正,很沒效率。有些作業可以學生互查,小組對換查,分階段抽查,以較高效率掌握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而有的作業就需要老師一本一本詳細批改,譬如學生的拼音田字本、數學課堂訓練本,只有老師單個逐一檢查才能抓好學生該項的學習。

三、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有區別

顧名思義,課堂作業是學生在學校需要完成的作業,家庭作業是學生回家需要完成的作業。課堂作業老師有責任監督檢查到位,保證質量;而家庭作業,老師又不可能跟著學生到家裡去監督,就需要家長配合監督檢查。有的家長會讓孩子在旁邊訂正正確答案,我也支持這樣的批改方式,這樣在家也掌握了沒學好的知識,隔天老師檢查也能對孩子的家庭作業掌握情況有個大致的瞭解,這是很好的。但有的家長覺得既然我交錢了,作業學習就全是老師的事,老師和家長報告孩子哪一項學習不過關,需要學校家長一起配合練習時,家長置之不理。家庭作業寫得一塌糊塗,老師批改不了,或者家庭作業沒寫,來學校補,學校不是給孩子補作業的地方,當天的知識如果當天沒有想辦法鞏固,就只會讓錯誤越積越多,也影響後面新知識的吸收,最後打擊孩子自信,消磨孩子學習興趣,進而成績下滑。下滑後不少家長又會覺得是老師的問題,老師沒教好。

四、教育孩子是家長一輩子的事業

永遠不要妄想,把孩子交給學校就全權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了,孩子在學校上這幾節課,就能得到多高的文學素養,多高的文化造詣嗎?不是的,孩子的學習潛力都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一個作文寫得好的孩子一定也看了不少書,一個學習習慣很好的孩子,在家裡也一定常保持著這樣的好習慣,其中不少是家長的監督引導起了作用。

【結語】

實際上不管站哪一邊,都會有人不滿意,只有家校一起配合好,在學校時老師監督檢查好孩子的學習,在家就由家長監督檢查孩子的學習,共同教育,才能讓孩子得到最全面的指導。


河邊小青草


公心而論,家長陪孩子做作業,確實是一件令人頭疼的大事兒,先不說有無時間,單就家長們的知識水平來看,各有差異,有些家長確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周圍就曾有家長抱怨,這既當孩子同學,又當孩子老師的角色,實在辛苦,整天陪孩子晚上上“夜大”。

教育主管部門,已就這一問題,嚴格限定了各個年級段的作業時長,相信日後會有很大改進。


時萬光


沒有哪條法律規定了家長要給孩子批改作業吧?

突然我有點迷糊了,批改作業難道不是老師的職責嗎?怎麼老師們社會地位越來越高,該乾的活越幹越少了?

但是回到現實吧,老師是沒有權力要求家長批作業,但是你不配合老師工作試試看你不做安全教育平臺試試看

這實際是個現實問題,既然蔚然成風,必然有滋生這種風氣的土壤,你也是土壤的一分子哦!

就好比整天憤世嫉俗,拿起鍵盤恨不能改天換地,但是領導讓半夜起來加班,心裡問候他家屬100萬遍,還不是屁顛兒屁顛兒去了。大多數人都這樣吧?

另外作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不得不為這事情的合理性去解釋一下,要不心裡怎麼過得去這個坎兒呢?

家長就應該掌握孩子的學習動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要不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不要逃避做家長的責任!

總之,現實正是如此,何去何從,自己看著辦。


高能學爸


從權利與義務的相對性來談:權利和義務是相對的,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權利的取得必然有義務的付出,義務的付出也對應權利的取得。老師沒有權利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也同樣沒有義務去批改。從實際來談:作為老師都知道,也是學校明確說過的,老師沒有批改家庭作業的義務。(老師佈置的作業分為課內作業和家庭作業兩類。課內作業一定是教師批改的,這是大家毫無爭議的。至於家長佈置的作業一定是家長批改的。爭議的焦點是教師有沒有權利讓家長批改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那孩子的作業由誰來批改呢?如果由老師來批改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情。老師能及時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第二天能有針對性地輔導。可中國的教育現狀不允許。一是學生人數多,班額大;二是老師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應付上級的各級檢查了。(一點兒也不誇張。我天天在學校裡,就像一個陀螺不停地轉,根本沒有時間再去批改家庭作業。說真的,十年前不是這樣,那時候在學校裡有很多的時間,我都是自己批改家庭作業。)現在的老師很累,不想再義務勞動。家長有沒有能力批改小學生作業呢?絕大多數家長是有的。孩子上小學高年級時,老師怕個別家長不會,也都發答案的。家長批改孩子的作業,也能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老師也是家長,晚上也得加班批改自己孩子的作業。老師沒有批改作業的義務,家長也沒有批改作業的義務。老師沒時間,家長有能力。那作業由誰來批呢?讓老師加班批改還是讓家長加班批改呢?為了自己的孩子幹吧!孩子有出息之後,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第二個受益者是父母,老師,還是小學老師排第幾呢?


鳳凰舞


有能力的家長能關心下孩子學習是孩子的幸事,也有好多家長對孩子寫沒寫作業都不清楚,都是靠第二天老師檢查後看著孩子在學校補作業。哪個老師不批作業和捲紙?閱讀,聽寫、多音字、形近字、寫作訓練、默寫課文、計算、應用題以及綜合試卷(所在地班主任要教數學語文兩科)……每一天、每一學科的新內容和舊知識都需大大小小的練習和檢測,哪樣不抓能行?光批作文,一節課四本左右,一個班批下來最少11節,還不算挨個檢查改錯的時間。有多少老教師批得頸椎增生、頸脫、肩周炎等等,要靠定期理療才能維持伏案工作?老師在校每一份作業都是一對幾十,兩份就是一對上百,並且逐一知識點進行改錯輔導過篩子,每天批改量大得驚人。所謂家長批作業,估計也就是晚上的家庭作業照答案一對一檢查下,好讓孩子能像白天在校有老師批改那樣及時改正錯誤,獲得提高。老師每天一對幾十、一對上百看不到,只看到了自己一對一,這是什麼心態?老師每天一對幾十上百都能兢兢業業的批,家長一對一就不耐煩成這樣,孩子是誰的?誰在受益?


寶貝獸ycc


第一,如果上升到權利和義務這樣嚴肅的層面,老師的確沒有權利給家長下達什麼任務,因為家長和老師之間沒有任何法律契約關係或合同契約關係。

第二,批改作業是老師的責任和義務,是老師的工作範疇。老師的工作包括課前備課、課堂上課、課後作業批改等。

第三,老師佈置家庭也比較簡單,通常把出版社印好的整本輔導資料當著作業佈置給孩子。有的難,有的易,老師佈置作業時少有取捨。

第四,結果是,多數孩子家庭作業困難重重,障礙多多,久而久之就會厭學,因為作業過程沒有成就感,無意中壓抑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這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學習那麼被動的原因。

第五,如果您的孩子作業處處障礙,受到打擊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老師的孩子。老師面對幾十人,他們做了他們能做的,其他做不到的,除了家長還有誰來做呢?

第六,此時,就算老師不要你批改孩子家庭作業,你難道不批改嗎?記住:學校老師只能提供大眾平均教育,即同質化教育,個性化教育還需要家長來完成。





爸課教育韋成鋒


權利和義務,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更接近於法律條文上的規定。我們可以說,沒有任何一條法律條文賦予老師要求家長必須批改作業的“法定權利”。

但事實上,作為教育工作者都明白,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特別是小齡階段的孩子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我們用抒情的語言來形容便是"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獨特性",“我們需要靜待花開”。只是我們需要明白一個道理,“靜待花開”不是“無所作為”,只是強調教育急躁不得。古有“孟母三遷”,在現在社會,我們更清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的言傳身教和孩子的耳濡目染,讓教育更有力量。

家長輔導作業和批改作業,在網絡上已經被無數圖片、漫畫和文字形式表現出了廣大家長的無奈。而對老師佈置批改任務不滿的家長,想必是被輔導自家孩子作業即將“逼瘋”,而又無計可施的一群人。

但捫心自問,如果老師沒有要求家長輔導作業和批改作業,身為家長,就沒有義務去陪伴孩子學習和成長了麼?就沒有義務跟老師溝通孩子在校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情況了麼?就沒有義務在孩子行為偏差和學習需要求助的時候及時幫忙解決了麼?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這想必不是一位盡責的父母。

好,那既然有義務,所以給孩子批改作業也是一種跟陪伴孩子成長以及跟老師溝通的方式。家長只是在儘自己的義務,而孩子成長也被陪伴,老師的工作量也能減負。這樣何樂而不為?

換個立場來說,老師也能從家長的批改作業中得知家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態度,需要溝通的時候會及時聯繫。另外,客觀來說,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無數的學習習慣需要糾偏,而班級動則五十多人的人數,讓老師在每個個體上重點關注、糾偏和耐心培養,那是不現實的。而且孩子每天的學習量,家長一個人修改起來都覺得需要耗費不少時間,老師修改的時候同樣如此,即使再盡職的老師,也很難做到每一次作業及時修改完畢後,還能單獨輔導,重點講解,當然孩子一些背後的不良學習習慣更不可能被及時發現和糾正。

所以,這一舉措,雖然讓家長增加了一些額外的“負擔”,但如果你是一位盡責的父母,這不妨是一個更好地引導孩子學習和健康成長的機會。當然,就像網上段子一樣,很多家長在陪伴的同時恨不得“爆炸”了,這不就需要提醒家長要更好地控制情緒和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對孩子成長的階段性特點要有更多的瞭解,要更好得學習優秀的教育理念提出了要求。

作為一位盡責的父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優秀,不正是我們所期待的麼?所以,批改作業這件事,能以理性樂觀的心態對待,相信孩子和家長都會進步不少,加油!


慕趣悅覽


老師和家長都是平等的,不能因為是老師就要求家長去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

要不要批閱作業,首先看這位家長具備還是不具備輔導孩子的能力,如果具備,一切從孩子出發,老師可以平等和家長去交流,絕不可以以強制性的和命令式的方式進行,那就改變性質了。所以老師沒有權利去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但是可以平等的去交流。

家長批改完並不意味著老師了工作就終止了,家長批閱只是起一個對孩子作業糾錯和監督的作用,老師才是傳道授業解惑!


蝸牛爬爬爬


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兩個問題點:

第一點是:老師是否有權利要求家長?

老師除了傳達教育局、學校的規定之外;可以說沒權利直接要求家長。

但是,孩子在學校接受教育,孩子做不到的事情,不能達到老師要求的;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家長應該去幫助孩子,至少達標。

第二點是:必須批改作業

這個話題很容易引發爭議:

正方:孩子在義務教育階段,老師有義務完成授課、批改作業等。更有人問:老師如果連作業都不批改,怎麼了解學生情況?還做什麼老師?

反方: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也要了解孩子的情況。

其實,多大個事兒嘛!都有一定道理。

但是這重要嗎?

反問一句:

1、孩子的作業多到你改不完嗎?

2、孩子的作業,人家老師都推給你改了嗎?

3、你自己孩子的作業,你瞭解嗎?

改了一部分作業,就覺得的老師不作為了?

我覺得家長真沒必要太過糾結。

自己的孩子,還是要自己多操點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