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影響最深的一本文學作品是什麼?為什麼?

待花解語


過往歲月是《古文觀止》。近年是《曾國藩家書》,最欣賞與折服曾國藩的家風卓著,蘊真含樸,德馨冠鄉,且澤被後人。…尤羨曾國藩一家“長兄有為,諸弟沾光”的瑞祥凝風,國藩是家中長兄,其他諸弟指國華國荃等。“沾光”泛指“有出息”。…想世間民戶若得仿試,或亦可“垂端千祀”,不致於“七零八落”也。………通過《曾國藩家書》,我們不難發現,他從一個山村秀才一步一個腳印成為力挽狂瀾的清代“中興第一名臣”、“大清聖哲”。其一生經歷中,他是一個具有多種品味(脾氣倔、忍性重、不畏輸、吃得苦、好爭勝)等的文化儒將。他的這些特徵可在家書中緩緩地流露出來,可簡約分之為七項………1.[明強]:曾認為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即須從《中庸》的學問思辨為本,再自研出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則修身齊家,當以明強為譽。……2.[拙渾]:渾,指濁而不清,也指糊塗,不明事理;其實含天然之意,如渾樸、質純、渾金璞玉。這是曾國藩性格特質中的智慧部分。尤其到晚年,他更是做到“渾厚不與人忿爭”,“不白人是非,不過於武斷”!……3.[堅忍]:指堅忍力爭、堅忍支撐。認為講堅忍又要隨時加以化解,不往心裡去,不能傻忍,總之一定要忍以克己!和太平軍水戰失敗時,曾國藩曾經一度跳水自盡,後徹悟為是忍勁不足!……[平實]:曾認為,為人一要平和,二要求實。“大抵胸多抑鬱,怨天尤人,則不可涉世有為,亦非所以養德”。……[敬恕]:曾國藩對人對己都重視敬以持躬、恕以待人的敬恕精神。認為這是做人之道、立德之基。能恕,則不為一己私利所矇蔽。……[儉廉]:人生在世,居家度日,最重要的莫過於守儉;而做官,最重要的莫過於守廉。一儉二廉,自然成了曾國藩約束家人的道德規範。他自己也身體力行,終身自奉寒素,清淡度日。……[謙謹]:即謙虛恭謹。如何識別謙與不謙呢?他指出:“謙之存諸中者不可知,其著於外者,約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語,曰書函,曰僕從屬員。”…………當然,世上沒有誰能輕易讓人奉為圭臬,曾國藩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他擁有與眾不同的做人做事絕學,才使他能在清中期那個特殊(啁哳)的年代中脫穎而出,建立了功業,這些絕學是他人生智慧謀略的結晶!此絕學不但是每一個想達到內聖外驕之道的人所應遵循的道路,也是世上每一個想建功立業的現代人應學習和掌握的智慧。…[贊]…[玫瑰]…[祈禱]…{…君子應常存冰淵惴惴之心,宜從“畏慎”二字上下功夫…!}(曾國藩囑)[心]


桃花塢裡桃花扇


對我影響最深的文學作品是《紅樓夢》,在上小學時就聽老師講過四大名著,其中對紅樓夢印象最為深刻,上中學的時候時候《紅樓夢》中的有一章節被選入語文課本,那是初次接觸《紅樓夢》,很喜歡那篇課文,當時心裡就很想看到紅樓夢的全版。那個年代父母根本不會拿錢給我買那些他們認為的閒書。

終於在放暑假的某一天,一個姓秦的醫生阿姨和我們在一起聊天時告訴我她家有全版《紅樓夢》,於是我借來讀,厚厚的四本書,看得我如痴如醉,專門準備一個筆記本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比如描寫林黛玉,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王熙鳳,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賈寶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

深深被曹公的文學造詣所折服。


豆腐阿姨3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在回答問題之前做個自我介紹:我是酷愛詩歌三十多年的龍飛雨,在此期間也斷斷續續寫了三十多年的詩詞。要說影響最深的文學作品是《三國演義》,至於為什麼,請看下面詳解:

一、對此書產生興趣的起因

那是在讀中學時期,最初並不知道四大名著是什麼,只是聽我的語文老師講課外話,提到了四大名著,才有了一點印象。我的老師是學中文專業的,對文學情有獨鍾,為此,我也經常課後請教老師文學的問題,但那時學業很重,沒有空餘的時間去讀這些課外的書籍,何況又不是必修課,但在我的心裡卻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把興趣藏在心裡......

二、第一次泛讀

如願以償,考上了大學,課程安排比中學時寬鬆了許多,也可以抽出一定的時間去瀏覽一些課外的讀物,我是學機械製造專業的,文學並不是我的主要課程,但對興趣一直無法忘懷,一有時間便去圖書館瀏覽,至於文學書籍在圖書館裡只是鳳毛麟角,偶爾也能看到一些。

真是老天眷顧,竟找到了一本《三國演義》,於是開始閱讀,卷首便是明代楊慎的那首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幅畫面奔來眼底,讀來熱血沸騰,那是一段血雨腥風的畫面,一段肝腸寸斷的歷史,一幕幕權利的角逐,一幕幕貧困的不堪,一幕幕俠肝義膽的抗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精雕細琢,在留下的一個個懸念裡,看了一章又一章,一遍又一遍,但依然感覺沒有讀完......

三、對自己的影響

時光飛逝,轉眼畢業工作,繁忙的工作,再也沒能抽出時間去精讀,但我卻喜歡上了楊慎的那首詞,在以後的歲月裡,每當有空餘時間便創作詩詞,記錄當時的經歷,記錄風景,記錄感慨,記錄曾經......

總之,《三國演義》是對我影響最深的一部文字作品。


詩意龍飛雨


要說對我有影響的小說應該是《安娜·卡列尼娜》了,去年我是第二次讀這部名著,二十幾歲時讀過,作為一部世界名著,可謂是名滿天下,作者列夫·托爾斯泰是我最崇拜的作家,這次讀《安娜·卡列尼娜》是因為 “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名言的出處全程地理解一番。我不是一氣呵成地讀,讀了有一個月的時間。有如下感悟;

一,不成熟的愛情破壞了婚姻。

主人公安娜對伏倫斯基的愛,那種不應該發生,卻不能不發生的愛,那種註定不會有好結果卻甘之如飴的愛;安娜自以為追求的東西真是“愛情”嗎?心理學對愛情的定義是:“愛情是人際吸引最強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個體對異性個體產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級情感。”同時,愛情具有相異性、成熟性、高級性、生理性、利他性。安娜與情郎的只做到了相異性與生理性。安娜的身心成熟嗎?不成熟,否則她即便覺得自己應該結束這段婚姻並組織另一個家庭,也不應該採取如此不計後果、先斬後奏、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處理家庭、孩子、兩個男人的問題,她選擇了最荒唐的方式,在此之前,她並不完全瞭解這位讓她如此“豪賭”的男人——這個男人在此之前是個公認的花花公子、並分分鐘可以拋棄他的“女友”,她也沒有考慮過她的選擇可能帶來的諸多顯而易見的後果——丈夫的憤怒、兒子的痛苦、社會的鄙視、情人家裡的排斥……甚至偷情的性生活可能帶來的懷孕後果,直至在生與死之間她自己都考慮得不是很清楚——從她稀裡糊塗的自殺可以看出。這是個糊塗的女人,她美麗的外表下面腦子是一團漿糊、思維是一團亂麻、內心是一團躁動。她並不成熟,她的情感也不成熟,所以這種情感不應該被認為是傳統意義上“偉大的愛情”。最後,安娜自殺時,她應該滿懷對丈夫、兒子的愧疚,對伏倫斯基的憎恨與蔑視,以及對自己的追悔與救贖……她說到:“上帝呀,饒恕我的一切吧!”

二,安娜是一面鏡子,可警醒一些女人。

1、當她與伏倫斯基一見鍾情並沉醉其中時,應該告訴她這是很正常的情感,但未必是愛情。是呀,安娜與大她二十歲的位高權重的男人在一起過了八年,得到了老夫少妻的痛愛與物資地位上的滿足,併為其生了一個兒子,即便不能算幸福,但可以算一個健康穩定的家庭,當她接觸到風度翩翩、年紀相仿、又有手段的男人,當然會萌發一種異樣的快樂與情感體驗,這非常正常,但有幾個問題必須要及時的問自己:這個男人靠譜嗎?你對他了解嗎?他對你的感情會持續嗎?他有責任與擔當嗎?他值得你託付嗎?你們激情體驗會亙古不變嗎?你們會有將來嗎?你們會幸福嗎?你們可以共同承擔為此付出的代價嗎?對於這種“高難度”的事情處理是否有其可靠的計劃?如何實施?理性與情感看似對立,但無論什麼樣的情感之水,沒有理性的容器進行裝載,終將流盡、沒有結果、死無葬生之地……

2、如果安娜告訴我們,一切我都想好了,我就是要和他在一起,什麼樣的壓力我都願意接受!那好,第一步,請剋制好你們的激情,“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當務之急,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更不可能在自己家裡幽會、交歡、生寶寶,你們應該各自去做身邊人的思想工作,伏倫斯基要先向家裡麵人知會清楚,闡述自己的決心以及將等到安娜完全脫離夫妻關係後方才明媒正娶,而安娜應該打好“可憐牌”,“跪求”丈夫的原諒與成全,事實證明後來卡列林是鬆口了的,至於孩子,安娜你就想都不要想了,即便在今天法庭判撫養權,不出意外都會判給省部級高官、有著良好教育條件、無過錯方的卡列林,從情感上來說,你自己給丈夫帶了綠帽子,與情人結合,還想順帶手把與丈夫的孩子也帶著走,用今天世俗眼光、心平氣和來看,都是不可思議、不可商議的,失去孩子本來就是安娜這局“豪賭”中必須犧牲的籌碼,更何況,她的情郎也並不待見這個孩子,他們的撫養能力也遠遠不及男方這邊,更別說教育與健康成長的環境。其實,最後這場三角關係就“死”在這個問題上,安娜想要孩子,於情於理卡列林即便同意離婚也不可能放棄孩子的撫養權,而伏倫斯基很顯然也不想要這個孩子,他想和安娜繼續再生一個孩子,安娜毅然決然的拒絕,這充分說明,安娜自己本來就沒有考慮清楚,自己改嫁後將面臨的實際問題,她天真的認為:“我追求我的愛情,大家都應該依著我呀!問題在於,她離開的男人卻要帶走他們的兒子,她選擇的男人卻又不願再和他再生兒子……安娜!你真是富有個性的任性呀!不是什麼好事兒都要被你趕上呢?悲劇就是這樣上演的……最後,我只想說一句我經常給我身邊結婚生子的女士說的話:“女人!一定要有智慧呀!”

 





自由自在的老蘇


你好,你是眉畫張敞,看到你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我就來談談我的看法。

我很少買書,但是我買了一本《活著》,作者餘華,這本書花了我35元,這本書我是讀了又讀,感觸頗深。最近,在央視的《朗讀者》欄目中,正好看到邀請了《活著》的作者餘華來到節目中,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除照片外的餘華的形象,聽到他朗讀自己的作品,也加深了我對他作品的理解。

年過半百,經歷了很多,對生活也有很多感觸,自以為看透了生活的真諦,但是仔細品讀《活著》這本書,從文中的福貴身上對人生、對生活、對活著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活著是忍受,而不是進攻和抱怨。我們要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我們和我們的命運之間互相感激,同時又互相仇恨,但是誰也無法拋棄對方,直到我們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其次,“生活是自己的感受,並不是別人的看法”。這小說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稱,文中的福貴雖然歷經苦難,但是他是在講述自己的故事,他的講述中不需要別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別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對於他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為自己活,活出自我,別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人生有苦痛有時更多地來自與他人的比較。

再次,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別人的人生我們還是不要過多地評價和臆測。在我們看來,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可是我們看到福貴在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中是充滿了幸福和歡樂的,他的妻子、他的子女、他的女婿,還有他的老牛都是最好的。所以生活是屬於自己的感受,不屬於別人的看法,所以我們又何必隨意置喙別人的生活呢!

總而言之,這部小說讓我更深刻地明白了這樣的一名話:人生的勇敢在於看透生活的真相,我依然熱愛生活。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要像福貴那樣:勇敢地面對命運的摧殘,依然堅定的生活下去,與老牛相伴,時常在小河邊哼著那不為人知的小曲。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感受,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眉畫張敞


記憶中印象深刻的還屬小時候所看的連環畫《西遊記》。

其成功之處在於作者對孫悟空角色的精心刻畫:沒有高大上的歌頌讚美,而是一個率性隨意卻不失沖天豪氣、桀驁不馴中亦有哀樂怒喜、且不失機靈活潑的平民化人物形象,他那略帶瑕疵的“平民性格”這一內在因素深深地感染並吸引了我。光陰荏苒,白馬過隙,但孫悟空一直在心底磐然猶新,永不褪色。

一切藝術來源於生活,他就是一個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亙古傳奇。

作品裡吳承恩精準的把握孫悟空猴性特質,構思出了一系列稀奇古怪卻又笑點十足的情景。例,孫悟空漂洋過海來到民間後,模仿人們的種種生活習慣。首先模仿人走路,學人喝酒吃麵。最為傳神的當屬他吃麵時,手捏筷子站在桌上欲與麵條試比高的場景描寫,叫人莞爾不已,捧腹大笑。正是這些細膩生動的動作刻劃,直讓孫悟空的活潑可愛模樣栩栩如生,在書中躍躍欲出,妙趣橫生,猶帶三分人間煙火氣息。

大鬧天宮時與二郎神鬥法,孫悟空變作一座道廟,可兀自發覺尾巴礙事,沒地兒撂擱。無奈,只好讓尾巴做了根長長旗杆,楞楞掛上一面小旗幟迎風招展……猴的性格特徵加上人的內在性情,強烈突出喜劇情節的張力效果,趣味無窮。





瀟湘圓夢


元代王實甫所著的《西廂記》!我曾經去過山西永濟的普救寺,遙想張生當年窮困潦倒寄宿在此!為改變自己命運而努力奮鬥的寒門學子,最終成為人們仰慕的社稷英才……一路走來,真不容易:逆風飛揚,向陽而生!👍



強哥145788797


對我影響最深刻的一本書是(論語),上個世紀的1975年,我在中學上學,全國上下開展批林批孔,我看了許多批判孔子論語的稿件,我為了寫批判稿,也學習了論語當中的一些語詞,其中,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我日三省我身、三人前行必有我師,仁義禮智信等對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生了深刻營銷影響!



墨爾根阿信


電視劇《天道》

悟性不好,雖然裡面的商戰故事經不起推敲,但是裡面的反映人性的東西可以借鑑。

1.天道既人道,讀懂了人性就掌握了最複雜的規律。

2.世間本無事,何處惹塵埃。人的初始狀態都是健康天真有活力的。為了達到目的,做了很多努力。卻被自己製造的禍端給害的。比如:煩惱,健康,生命,友情,等等。

3.人的格局決定了他的知識、成就和能量。這是成長的環境形成的,很難改變。劇中的“”文化屬性“”決定了他的思考方式,行為模式,和道德水準。丁元英的判斷一個人的行為的時候,他是看這個人的文化屬性,進而推導出他的思考問題的方向和接下來有可能發生的行為。

4.與另一半的相遇是機緣,平淡的生活中要提攜和成全。沒有索取才是正道,方得始終。主人公的感情值得敬佩。

5.多行善舉,少說話。努力經營好家庭和事業,賺到的要分好,學到的要教好!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抗擊疫情 有你有我 河北我們在行動

終南山加油 祖國加油

今日頭條 疫情之下 眾志成城 攻堅克難


A不醉不笑陳


從小喜歡看書,而這些書就像平時吃的飯一樣,化成營養,長進了我們的血肉裡,骨子裡。才成就了現在的我。所以每一本書都是無形的影響著我。但是,影響最深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長篇小說《飄》。

最初看的時候就當愛情小說看了,倒也沒什麼感覺。可是多年以後,應該是結婚生完孩子上班後,偶然又看到了《飄》,當時心裡特別迷茫,因為當時孩子小,工作也不順心,不知出路在哪裡?

就在在這種情況下,再遇《飄》,再遇女主人公斯嘉麗時,不再單為她那曲折的個人感情經歷所感動,我震撼於她那逆境之中求生存的頑強,激動於她那不服輸的勁頭。“轟然”一聲,似乎生活中的一扇門打開了,“我也可以,我也可以”心底一個聲音在說!

於是我辭了職,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創辦了當地最早的比較規範的大型幼兒園,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應得了很好的口碑和生源!

所以一本好的書,在一個特定的時間裡,真的可以改變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